传媒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传媒评论杂志

《传媒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讲座、传、媒管理论坛、研讨与交流、本刊消息、报人春秋等。
  • 主管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2095-7823
  • 国内刊号:33-1387/G2
  • 出版地方:浙江
  • 邮发代号:32-22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9
  • 综合影响因子:0.06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传媒评论 2015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传媒评论杂志封面

新媒体特性与证券信息传播新趋向

摘要:核心阅读:影响股票波动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如宏观经济数据、银行货币政策、企业经营状况等。媒介中的各种财经信息都可能成为影响股市波动的因素,但很少有观点将股市波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媒介本身,尤其是将新媒体这种媒介形式视为股市巨幅震荡的"罪魁祸首"。但从传播学研究角度而言,探讨当前新媒体本质特性与财经信息传播之间的联系,以及它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与研讨的话题。
9-11

互联网时代证券报道的传播失灵与媒体责任浅析

摘要:核心阅读:公信力是股市之本,也是媒体的生存之本。作为证券资本市场信息的主要供给者、传播者,媒体的传播失灵会导致市场信息透明度的降低,增加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因此研究与探讨如何防范媒体的传播失灵,对建立一个稳定而健康的资本市场十分必要。
12-13

探索证券报道适应移动互联网特性的“创新版”

摘要: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场波澜壮阔的牛市在A股市场上演。与以往的牛市不同,这一波牛市是A股历史上首次"杠杆牛",从牛市的性质而言又被称为"改革牛"。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牛市,媒体该如何做好证券报道及信息的传递?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纸媒的读者数量急剧下降,甚至电脑终端的读者也被大量分流,而手机端读者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移动阅读正是时下的流行趋势。
14-15

传统财经节目的新媒体“突围”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下,传统证券节目如何转型突破?《证券直播室》是浙江经视一档著名品牌节目,开播至今已近20年。作为全省最专业、最老牌且从未间断播出的证券节目,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忠实观众以及良好的口碑。面对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证券直播室》也在努力求新、求变、求突破。问题的提出:新媒体快速崛起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16-17

财经证券类媒体传播现状分析——以杭州传媒市场为例

摘要:当今财经报道已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形式上来讲,除了专业的财经日报、周报,一般的综合性报纸中也都有财经专版;在内容方面,学界通常将财经类新闻按照广义和狭义进行区分。广义的财经新闻泛称经济新闻,覆盖全部社会经济生活和与经济有关的领域,可分为市场新闻(特指消费市场)、财经新闻、产经新闻和政经新闻。狭义的财经新闻即以投资者为受众、以投入产出为主线,通常指的是证券市场和各类金融市场的新闻。
18-19

构建证券信息传播中的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摘要:古越龙山作为中国黄酒第一股,自1997年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以来一直备受各方关注。"消费者是公司的上帝,投资者也是公司的上帝。"上市公司管理层十分重视新媒体时代证券信息传播中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建立起市场和公司之间的良性互动,既"请进来"又"走出去",全面、准确传递证券市场信息。
20-20

黏住用户:股市信息服务竞争的“赢家策略”

摘要:新一轮股票市场的持续走热,带动了各家证券交易所和营业部人气爆棚,交易量屡创新高。与此同时,浙江核新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代码:SZ300033),也由此引起各地股民的关注。走进位于杭州文教区的翠柏路7号大院,大名鼎鼎的就"蜷伏"在此。"是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单位,专业从事金融大数据处理、
21-22
传媒评论杂志探索

媒体转型探索“633”

摘要:核心阅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构建作用不断凸显,移动终端市场异军突起,人类社会关系延展度不断增强,工业社会在完成了向信息社会转变之后,正迈向"万物互联"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边界明晰和格局分立的状态已经无法适应如今跨界整合、混业经营的趋势。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声称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寻求突围转型,但首当其冲的还是传统媒体。同为传播媒介的互联网在资源配置效率和方式上的优势倒逼着传媒行业进行适应结构性调整,优胜劣汰。本文基于浙报传媒探索融合发展转型的经验路径进行分析。
23-26
传媒评论杂志聚焦

抗台报道,以“集团军”的融合阵容出击——浙报集团抗台报道的全新状态和传播效应

摘要:如果说2014年是媒体融合元年,媒体间相互协作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局面,那么,2015年以新媒体为重要传播平台的媒体融合报道,在各类重大主题及突发性报道中被大规模应用。在融合报道中,媒体不再是单枪匹马作战,而是以一个集团军、一个方阵的形式出现;传播方式也不再是单一介质,而是以传播矩阵、复合传媒产品的形态出现。
27-29
传媒评论杂志融合

互联网+新闻专业训练带来过亿阅读量——以长江日报新媒体报道“东方之星”救援为例

摘要:核心阅读:2015年6月1日晚,载有454人的"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面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长江日报首次利用新媒体进行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报,大量现场救援信息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递,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也有效回应了舆论关切。一周之内,长江日报微博直播话题总点击阅读超过1.3亿人次,跟帖评论等超过12万条,创造了长江日报突发事件报道点击阅读峰值。点击阅读量和跟帖评论数超过一些央媒和同城媒体,充分显示了"互联网+新闻专业训练"所具有的强大力量。
30-32

“新闻帮扶”为何能“一呼百应”——海宁日报媒体融合报道的成功实践

摘要:一位重病患者因缺口10万元医疗费向媒体求助,在短短24小时内,这个"缺口"便由热心网友和读者迅速填平。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此后一周内,来自各方的捐款达到86万元,创下了当地媒体帮扶捐款的最高纪录。这是海宁日报媒体融合报道的一次成功实践,其意义不仅仅是募集了多少善款,而在于媒体融合发挥的效果对政府施政产生的潜在影响,以及对传统新闻理念和传播形式带来的挑战。
33-35

数据新闻如何实践“浙,就是我”

摘要:传统平媒的新闻无非两种表达方式:文字新闻、图片新闻,文字新闻有时也会穿插图表来加强可读性。近年来,大数据在各行各业受到关注,在新闻媒体行业,亦掀起数据新闻的风潮。数据新闻是以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提供包括且不限于信息图、互动图表、时间轴、在线演示等各种表达方式,在赋予媒体人更详实的数据资源和更多维报道视角的同时,
36-38

互联网思维下的O2O传播——以DIY明信片为例

摘要: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本文尝试将这种思维运用到传播学领域的一次实践进行分析:以"DIY明信片"为例,结合浙江时下"五水共治"宣传热点,推出"治水DIY明信片任你邮"系列活动,实现互联网思维下的O2O传播。
39-41
传媒评论杂志媒体实验室

借势发展:以视频新闻探索纸媒融合之路

摘要:核心阅读: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教授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今年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谈到,如今在美国读纸报的人无论是否上过大学都在锐减。人们在网站上浏览的新闻其实大都源自传统媒体,以什么形式阅读新闻,其实没那么重要。纸媒打破产品形式界限,大胆探索新媒体领域的产品,布局新闻视频领域,其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视频新闻已经成为媒体进行融合的重要举措之一。
43-45

杭报集团:布局视频方阵

摘要:核心阅读:在新媒体不断挤压纸媒空间、商户广告多维度投放的今天,尝试各种新媒体手段,已经成为纸媒转型的必经之路。无论是门户网站或是移动终端,视频产品普遍被看好,成为争夺的热点。有不少传统媒体选择视频产品作为传统纸媒突围、转型的一个突破口。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依托长期积累下来的品牌影响力、地面策划和落实能力以及公信力,将传统纸媒与视频平台相结合,成功拓展了公司业务。
46-48

县级报纸视频化的尝试与实践——以乐清日报为例

摘要:核心阅读: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传播新技术给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乐清日报作为一家全国经济百强县的党报,积极迎合这场变革,在报纸视频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以正处于转型期的乐清日报为例,探讨纸媒和视频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和未来方向。笔者认为,要实现传统平媒的彻底转型和弯道超车,以新闻为核心产品的纸媒,必须在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全媒体路径上有更多作为。
49-51

视频网站布局内容产业,拥有多大的想像空间?

摘要:核心阅读:视频网站为何不安守渠道而向内容产业布局?其自制内容能否超越甚至取代各大卫视综艺?自制节目是否让视频网站开创成熟的盈利模式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间?如果从2004年11月乐视网成立和2005年4月土豆网上线算起,我国视频网站已历经十年的发展历程。2015年,视频网站再次以其各种"现象"引发了各种"猜想",开启下一个十年,视频网站发展到底能拥有多大的想像空间?
52-54
传媒评论杂志观点

用户真的需要“定制新闻”吗?

摘要:核心阅读:互联网时代,媒介主导型新闻生产框架受到强烈冲击。用户更大规模、更深层次地参与到新闻生产中。"选择新闻"的权力开始从传统的新闻生产者转移到受众。然而,这也意味着失去建制式新闻生产对专业性的保障,带来混乱与风险。因此,在拥抱新的新闻生产方式时,首先应该积极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合格受众",并且努力建立新闻从业者与公众更开放、更透明的合作机制,才能让公众真正有效地参与新闻生产,最终"定制新闻"才成为可能。
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