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传媒评论杂志

《传媒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讲座、传、媒管理论坛、研讨与交流、本刊消息、报人春秋等。
  • 主管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2095-7823
  • 国内刊号:33-1387/G2
  • 出版地方:浙江
  • 邮发代号:32-22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9
  • 综合影响因子:0.06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传媒评论 2011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传媒评论杂志多棱聚焦

任仲平:中国政论史上的一枝奇葩

摘要:社会转型期带来了新闻评论的繁荣。因为在社会现状"多元、多样、多变"的大背景下,舆论需要引导,观点需要阐述,思想需要交流,这正是新闻评论所擅长的。况且,提供精辟的观点被传统媒体人认定是应对新媒体挑战的独门利器。于是,报纸纷纷开辟时评专版,电视台和电台也争相开设评论栏目。但在繁荣的背后,时评的弊病也日益凸显,比如观点偏激、题材雷同、写作程式化等等,引起了时评人的警觉和反思。本刊组织的这组文章,有人民日报"任仲平"政论成功之道的剖析,有钱江晚报时评运作的经验之谈,还有杭州主要媒体时评主创人员的思考,为的是推动交流,促进探讨,引导新闻评论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4-7

观点强台:城市新闻台发展的新引擎——以杭州新闻广播“连线快评”为例

摘要:当今时代,信息是可以共享、复制的,观点却是独家的。 观点决定着媒体的高度、品质、声誉和影响力;观点是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广播新闻评论,体现的是电台的立场和话语权。而广播快评这种对新闻即时评点的节目形态,在网络化、数字化的海量信息时代里,越来越显示其优势和魅力。快评是主持人或评论员乃至听众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迅速作出的简短的广播评论,一般由"新闻事实+评论"组成,其美学特征在于"短平快".
10-11

时评一途:“技术化”

摘要:写了几年时评,听得最多的表扬话,是"犀利"二字;报社每天考评,如果评上当天的"好稿",评语也多用"犀利"。听得多了,心里有点发毛——犀利,就是言辞锋利,离"尖刻"不远了,虽然尖刻不好,但写时评谁没有尖刻过几回。今年1月初,一个读者发来短信,说我的时评"体察细致"。这句话,我很爱听,短信在手机里保存了好几天。"体察细致",确实是我的有意追求。大概很多写时评的人都要经历这么一个阶段,即论述比较表面化、粗线条的"初级阶段"。
12-13

评论写作的常识与胆识

摘要:我主笔都市快报"快报快评"评论专栏迄今已6年,每年共完成240篇左右的即时新闻评论。"快报快评"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并获2009年度风尚媒体大奖专栏奖。写评论是我喜欢干的活,我称之为"无限风光在评论"。我觉得"言之有识"很重要,这里的"识"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常识与胆识。美国王牌主持人丹拉瑟有个著名的"后院篱笆墙原则",是说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篱笆上聊天,会关注什么新闻。
13-14

我编时评的“七年之痒”

摘要:到今年3月底,我在《青年时报》主持评论工作,就要满7个年头了!不免想到"七年之痒"这个说法。《新闻实践》要我谈谈编辑评论的体会,应承下来后却一直迟迟无法交稿,也许就是这个"痒"字在心中作怪。我不想敷衍编辑,不想写成一篇经验介绍或自吹自擂的文字,而想把自己心中某些"痒"处暴露出来,请大家给挠一挠。当下时兴"微博体",不妨就以"微博体"的形式来说。
14-15

走出时评“同质化”的困惑与困境

摘要:如果说,当今媒体已不是新闻信息稀缺的年代,那么稀缺的恐怕就是观点和见解了。于是,时评言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体裁,便成了媒体"差异化竞争"的一个拳头产品,也有称之为"核心竞争力"。这几年来,时评很"火"。无论是报刊,还是广电以及网站,都给各具特点的时评版面或节目给予有力的扶持,表现出越来越给力的发展势头,并在社会舆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众媒体,正因有了精彩时评,而有了灵魂和旗帜,而且也拥有了更多的读者。但是,与新闻报道一样,"同质化"在时评大潮中也不能免俗。
15-16

评论节目应让人感受温暖

摘要:新闻时评正当其时。既然是时评,它的基本要求是:"时"抓得紧——有时效,是时事热点,是新近发生的、重大的、关注度高的事情;评要很鲜明——有观点,或先声夺人,或更有深度。更重要的是:它必须说实在话,心里话,此所谓真诚、善意;评论时追求有法律、伦理、人性上的形而上的引导,此所谓"意见领袖",是理性。在我看来,评论的境界有三,初级境界是: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更好的境界是:独具慧眼,说出了人家想说却又说不出的东西;最高的境界是:更胜一筹,高人一等。此所谓建设性。
17-18
传媒评论杂志本刊消息

浙报集团《视野网》正式开通

摘要:本刊讯4月9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视野网》(www.zjsight.com)开通仪式暨"百名摄影家聚焦遂昌"活动在遂昌县举行。2010年8月1日,浙报集团将集团所属《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摄影部合并,组建浙报集团图片新闻中心,该中心集图像采集、编辑、通联拓展为一体,向集团所有媒体集约化供稿。同步创建的《视野网》,成了浙报集团图像新闻投稿、编辑、签发、展示、储存、检索、多次利用、报网互动的新平台,也是联系各地摄影师的新渠道。
18-18
传媒评论杂志热点透视

从谣“盐”事件看媒体如何参与社会管理

摘要:3月中下旬,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辐射危机,引发国内一些城市的抢购碘盐风波。此次风波虽然短短几天就过去了,但给公众留下诸多反思。尤其是媒体,如何应对因谣言引起的突发性事件,此次风波又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总体上看,我国媒体对这起突发性事件积极应对,在极短的时间内消除了谣言,平息了百姓的恐慌心理,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展现了公信力,但走向成熟还需历练。
23-24

从谣“盐”事件看主流网媒的舆论引导

摘要:突发事件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震撼性和不可预料性。一条微博,一篇帖子,就可能引起社会波动,甚至是社会危机。在此次抢盐事件报道中,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即时性、灵活性以及交互性三大传播优势,对引导社会舆论,消除受众恐慌心理,平息事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5-26

快速反应 有效引导——衢州日报应对食盐抢购风波的做法

摘要:受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恐慌"影响,3月16日下午起,一场"抢盐风波"也在衢州市上演。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衢州日报领导高度重视,采编人员快速反应,迅速介入,勇于担当,有效给予舆情以正面引导,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解疑释惑,粉碎谣言,安定了民心。16日晚,衢州日报编辑二部一版责任编辑上班前,得知市区联华、沃尔玛、东方等超市以及西区小便利店市民排队抢盐的情况后,立即赶到办公室,第一个在报社业务QQ群发出"衢州城里市民排队抢盐,赶紧,要稿子"的声音。
26-26

“抢盐风潮”与党报的社会责任

摘要:3月中下旬,受谣言影响,嘉兴出现一股"抢盐风潮"。针对这一突发事件,如何做好相关报道,事关党报的社会责任。嘉兴日报党报热线和新闻评论部联手,针对事态进展情况,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报道,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市民传递权威信息,让市民了解真相,消除恐慌情绪,体现了党报的权威性和服务性,进一步提升了党报的公信力。
27-27

舆情引导要重视“前瞻性传播”

摘要:3月16日,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的"盛况",超市食盐销售一空,个别商家借机提价,微博上很多人的问候语变成了:"今天,你买盐了吗?"日本核泄漏事件没有引发中国的环境危机,却首先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心理危机。在这场心理危机过后,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思索和反省: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普及、权威部门信息制度的建设等等。但也不可否认,在对核危机的报道过程中,媒体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方面的缺陷,也是引发"食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媒体普遍缺乏一种前瞻性传播和预见性引导。
28-28
传媒评论杂志一线提问

一问:谁“偷”走了记者的激情?

摘要:所谓工作激情,就是一种强烈而目的明确的精神状态。它能激发人的内在情愫,使人进发出热情和力量,朝着既定的目标锐意进取,不懈奋斗。这种以激情为积淀的冲动与欲望,给我们的新闻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不可或缺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在社会转型期,面对种种诱惑和困扰,如何保持从业激情,使之不褪色、不衰减?如何克服倦怠心理,保持昂扬状态?成了摆在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面前必须回答的问题。
29-30

二问:新闻激情是如何丢失的?

摘要:"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比尔·盖茨的这句话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由工作激情联想出去,我想到了著名记者、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说过的一句话:"激情,是新闻记者的宝贵品质。失去了激情,也就失去了记者的生命。"激情对记者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新闻实践告诉我们,激情有利于记者工作面貌的常新,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强大动力。
31-32
传媒评论杂志本刊消息

湖州连续八年开展百名记者“基层行”

摘要:自2003年全国新闻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来,湖州市委宣传部、市记协设计了践行"三贴近"的"四个一百"活动载体(下百名记者、进百家单位、出百篇好稿、推百个典型)。从2003年开始,连续8年坚持开展百名记者"基层行",取得了丰硕成果。湖州8年的"记者基层行"活动,先后推出了"创新破难基层行"、"率先崛起基层行"、"崛起之路一和谐发展基层行"、"抓转型促增长.
32-32
传媒评论杂志一线提问

三问:采写常规题材需要激情吗?

摘要:"殊"与"常":常规题材更需投入激情 激情是推动记者前行的强大动力。有了激情,才会有乐观、自信、激昂、好奇等记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特殊题材时,更容易调动起肌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全力以赴奔赴第一线。"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离现场不够近"。在几乎每年都会遭遇到的台风面前,温州日报的记者始终用这样一种理念驱动着自己。在抗击台风的日日夜夜,我们的记者就是这样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的激情透过文字、透过图片不断感染着读者,也为每年七八月份台风季时刚刚加入报社队伍的新记者们,上了职业生涯"第一课"。
33-34

四问:怎么激活新闻激情?

摘要:"万事须是有精神,方做得。" 从事记者工作7年来,每每遇到不顺,或是感觉疲累、委屈时,我时常会用朱熹的这句话暗暗提醒自己。所谓激情,就是强烈激动的情感。做记者,需不需要激情?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新闻界泰斗穆青,素有"激情社长"之称。在半个多世纪的记者生涯中,他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中国大地发生的变化,用充满激情的笔抒写了这片土地养育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