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传媒评论杂志

《传媒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讲座、传、媒管理论坛、研讨与交流、本刊消息、报人春秋等。
  • 主管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2095-7823
  • 国内刊号:33-1387/G2
  • 出版地方:浙江
  • 邮发代号:32-22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9
  • 综合影响因子:0.06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传媒评论 2010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传媒评论杂志前沿关注

心系发展大计 敢问路在何方——温州日报“十问温州发展”系列主题报道综述

摘要:地市党报在区域发展的重要关头,如何旗帜鲜明地先声夺人,舆论开道,引领当地的思想解放之风,这是衡量党报如何履行"喉舌"职责的试金石。今年夏末秋初,温州日报组织精兵强将,策划撰写了"十问温州发展"的系列主题报道,剑指发展障碍,廓清发展理念,展望发展前景,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震憾,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再创温州辉煌的中心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4-6

更简便 更亲近 更高效——我心目中的iPad

摘要:报纸从业者是"双面人",一方面是报人,一方面是读者。作为读者,体验iPad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简便,设计人性化:触摸手写,快速翻页,文字缩放;内容搜寻与链接也十分便捷:读者只需轻触客户端,就可直接进入BBC、《USA Today》、ABC等各大媒体,而且登录媒体都有适合iPad的特定版式,横的、竖的,阅读变得随心所欲。
7-8
传媒评论杂志本刊消息

《新闻实践》杂志举办报网转型论坛

摘要:本刊讯 报网转型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在一个无法复制成功的网络时代,传统媒体拷贝一个新闻网站不在话下,但究竟能否走向转型成功,获得合理的赢利模式,却要接受新媒体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10月22日,《新闻实践》杂志举办报网转型论坛,邀请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范东升教授,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网络编辑室副主任童铘作主题演讲,并与浙江的报业老总和数字化媒体负责人进行沙龙式的对话交流,相互探讨,共同切磋。
8-8
传媒评论杂志前沿关注

报业新势力 地铁报来袭——以南京《东方卫报》为例谈地铁报的发展

摘要:1995年,世界第一份地铁报瑞典《地铁报》创刊。15年后的今天,瑞典地铁报集团已经在全球16个国家与地区以14种语言出版了27个版本的免费日报,日均发行量逾400万份,日均读者人数超过1200万,乃是全球最大的国际化报纸。其香港版《都市日报》2002年4月15日创刊,目前每日发行已超过30万份,是香港发行量第三大的日报;其在韩国也创办了首尔《都市日报》。
9-12
传媒评论杂志本刊消息

2010年度《新闻实践》编委会在海宁举行

摘要:本刊讯 10月22日,《新闻实践》编委会2010年度全体会议在海宁举行。会议认为,《新闻实践》去年改版以来,秉承为媒体改革服务、为新闻改革服务的宗旨,开设特色栏目,用心组稿,精心办刊,刊物的特色越来越鲜明,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广,呈现六大亮点:一是策划专题报道,紧扣传媒事件和传媒现象,推进传媒批评与传媒创新;二是推介传媒人物,展示媒体创新与锐意进取的标杆;
12-12
传媒评论杂志多棱聚焦

突发事件电视直播的策略传播——以菲律宾人质危机事件为例

摘要:当菲律宾人质事件的败局主因归咎于电视直播时,传媒界痛定思痛,扪心自问:全程现场直播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过大于功?"有闻必录"的传播操作,显然不是现代媒体的成熟理念;而"有闻有不闻"的率直取舍,又无法取代新闻现场充满变数的临阵抉择。真正考验媒体的大智大勇的准绳,则是贯穿新闻采制始终的策略传播。
13-15

菲律宾人质事件昭示策略传播的博弈

摘要: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策略传播为媒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来调整新闻传播与社会责任的博弈。策略传播,表现为在特定的条件下策略传播与知情权的博弈,面对特定的受众而进行的策略传播与新闻客观性的博弈,还有选择在什么时机与传播方式向受众传递某种意义上的特定信息。对于一个媒体,对于每一个新闻人来说,和平解决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即使是劫匪门多萨的生命,至于最终发生的血流成河,是新闻伦理所无法容忍的,同样也是策略传播的失败。
16-18

媒体善用策略传播才能化险为夷

摘要:何谓"策略传播"?简而言之,就是在传播中运用巧妙的策略使传播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实现整体效果的最优化。无懈可击的媒体行为,是抵抗不当干预的基本功;审时度势,顺应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事件处理方法,是舆论监督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媒体无懈可击的行为是新闻的专业要求,更是媒体策略传播的基础。它是媒体提高自身抗压能力的根本方式,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19-21

浅谈法治新闻中的策略传播

摘要:在菲律宾人质事件中,如果电视台能把这种事后的"无意"在事前进行"有意"规划,应该是能在保证大面积传播效应的同时规避负面效果的。这种"有意"规划,指的是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时的策略,即媒体因地、因事、因时而宜,主动把握传播主动权:因事制宜,事件本身的性质是决定传播效应的要素;因时制宜,掌握采访和刊播节奏;因地制宜,媒体应该选择同类题材中的典型事例。
22-24
传媒评论杂志业界论坛

谈媒体社会责任的原则与对策

摘要: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善恶忠奸,媒体的责任重于泰山。这个毋庸置疑的行业圭臬,却因令业界蒙羞的诸多丑闻,屡屡被社会和公众期许、呼吁和质疑,引发新闻界关于媒体社会责任的深思与讨论。虽是"老生常谈",却有现实必要。
25-27

从记者编码和读者解码看新闻的真实性——《挟尸要价》报道者的审视和反思

摘要:摄影记者张轶拍摄的《挟尸要价》是由《华商报》首发的。笔者是这张照片的发现者和传播者,也是短语"挟尸要价"的编码者,可谓是这一事件的主要(文字)报道者之一。
27-29

优化定位特色,创树品牌风格——兼谈《联谊报》品牌建设

摘要:品牌具有市场识别功能、分隔功能、促销功能和价值凝聚功能等,是报纸独特的定位及其个性风格的体现,是其在读者心目中与众不同、一以贯之、鲜明而显著的形象。品牌传递着特定的属性、利益和价值,对提高读者的忠诚度,带动报社各项业务的价值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里,结合《联谊报》的实践就品牌建设谈几点认识。
30-31

民生新闻第一落点:幸福与尊严

摘要:民生有"小民生",亦有"大民生",民生新闻不仅仅要反映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关系紧密的政府举措,其实也是挺"民生"的。关键是在操作中要站在民生的角度来打量、权衡和包装。民生新闻最核心的要素是民生视角,最关键的是找准第一落点,即如何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和尊严。
32-33

新闻传播若干“两难”问题的思考

摘要: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两难"问题。如:对有的新闻,不报道,可能会造成对受众知情权的损害;报道了,又可能侵害了社会公众的隐私权或产生新闻报道的负效应。又如:新闻报道时不连线现场,可能会让受众感觉缺少现场感,从而质疑新闻的真实性;一连线现场,又可能破坏了新闻传播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再如:新闻报道时只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加评论,可能会让受众感到新闻品种的单调和缺少引导;既报道新闻事实又加以评论,又可能造成"妄加评论",造成新的单调和引导无效。
34-35

以生命的名义解读灾难报道

摘要:灾难,是人类社会无可逃避的一种存在。正是一次次灾难后的学习,使人性的一些基本命题——生命的价值、生存的韧性、爱的力量等等,不断获得新的内涵。
36-37

报纸应当是有思想的观点纸

摘要:互联网带来海量信息和交互传播效果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对信息甄别的困难。大量充斥网络的真假难辨的信息,让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在信息过剩和阅读疲劳面前,受众仍需要一支专业的采编队伍为其采撷、摘编、解释和评价受众最需要的信息。一方面,受众需要在信息的中得到引导,以免迷失方向;另一方面,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还需要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正是报纸的核心功能,也是杂乱无序的网络世界难以替代的。
38-39

新媒体时代都市报如何突围

摘要:新媒体时代脚步迫近,作为都市报的记者,内心常常很纠结。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平面媒体的从业者总有"明日黄花"的危机感,似乎在媒体圈内,与网络沾边的才是前景大好,纸媒只能是"夕阳产业"了。
39-40
传媒评论杂志冷眼评媒

杭州都市报智利矿工大营救报道之比较

摘要:智利圣何塞铜矿2010年8月5日发生矿难,33名矿工被困井下约700米处。消息传来,立即吸引了世界各国媒体的强烈关注。矿工身体状况如何,情绪有什么变化,生存环境怎样,矿难是怎样发生的,是否可以避免,怎么营救,设计方案是否稳妥科学,等等,都成了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