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杂志社
分享到:

传媒评论杂志

《传媒评论》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讲座、传、媒管理论坛、研讨与交流、本刊消息、报人春秋等。
  • 主管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 国际刊号:2095-7823
  • 国内刊号:33-1387/G2
  • 出版地方:浙江
  • 邮发代号:32-229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19
  • 综合影响因子:0.06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传媒评论 2010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传媒评论杂志前沿关注

用理性的视角穿行乡村——党报如何做深新农村建设报道

摘要:绍兴日报“乡村穿行”栏目已历经4年多,刊发稿件300篇,全面生动地反映了绍兴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经验,有效改进了党报主题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栏目以其权威、亲民、泥土气重、持久力强等特点,被评为浙江新闻奖名专栏。借势而行,历来是做新闻的要诀。今年4月底开始,绍兴日报借这个名专栏策划组织了“结构调整百镇(街)行”大型系列报道,又获好评。
4-6

省记协八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召开高海浩当选省记协主席

摘要:7月23日,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八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在杭州召开。会议选举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党委书记高海浩为省记协主席;推举马雨农为省记协第八届理事会名誉主席。
6-6

从《我是温州“抡车男”》到《温州群侠传》——北京卫视《真情耀中华》之浙江选题开掘

摘要:“温州小巷之战”事件回放 2010年5月19日下午2时许,随着一阵刺耳的摩托车马达声,温州黄龙家电城的小巷中惊现两名飞车劫匪。 短短几秒钟时间,小巷突然涌现出数十名市民合力勇斗窃贼。穷途末路的窃贼突然抽出一把两尺长的马刀,左冲右突,欲借利器脱身。手无寸铁的市民抄起身边的扫帚、板凳、纸箱、铁棍,各式武器一齐上阵,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最终将两名持刀飞车劫匪制服归案。
7-9

联手拓展党刊发展的新空间

摘要:哲学经典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要用联系的思维、系统的理念来想问题、办事情、促发展。在办报办刊的实践中,“联系”的思维往往能打开人的眼界,拓开人的思路;而“系统”的方法,则往往能展开发展的空间,拉长产业的链条。
10-11

民生热点:舆论监督的开阔地——温州都市报《病死猪肉大起底》采编启示

摘要:5名年轻记者,连续6天3夜,通宵达旦蹲守,暗访隐秘窝点——温州都市报系列报道《病死猪肉大起底》刊发后,社会反响强烈,称赞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连续追踪报道病死猪肉事件,充分体现了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随即,温州市委主持专题会议研究食品安全工作,职能部门迅速行动,端掉黑心窝点。
12-13
传媒评论杂志多棱聚焦

走出通稿之困

摘要:随着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各地的层层推行,新闻通稿渐成规矩。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性事件所在地,滚动式的通稿似成惯例。这可视为社会信息公开透明的一种进步,也可看作“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明智之举。
14-16

地方通稿滥用分析及其改善之策

摘要:尽管我们已经建立新闻会制度多年,但不少地方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召开的新闻会,却往往变成了“通稿宣读会”。这时通稿不但没能传达应该有的信息,反而成为了被受众质疑乃至否定的话柄。长期使用通稿,还会造成记者的惰性和媒体本身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受损。一纸通稿,不仅不能使读者解决“为什么”的疑惑,有时连“是什么”也无法说清,更不要说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分析和解读了。这实际上是新闻职业精神的危机,也是新闻道德缺失的表现。
17-20

关于地方新闻通稿的经历与期待

摘要:尽管新闻通稿从内容、形式、时效上都在与时俱进,有所改变,但出于新闻者的官员思维定势,新闻通稿本身行文还是相对呆板、拘谨、僵硬。随着传播环境越来越多样化、多渠道和公众知情权的不断扩大,某些地方的新闻通稿仍显得有些落伍,通稿不仅“不通”,有时还成为媒体记者的集体诟病,使得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棘手,带来舆论引导上的更大被动。
20-22

企业通稿的诟病及其对策

摘要:在媒体人的心目中,企业通稿等于“新闻报料”或者“业余通讯员来稿”,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新闻通稿如同企业对外宣传的一张脸:若面目平庸,就引不起记者编辑的兴趣,更别谈吸引读者的眼球了;若面目可憎,充满铜臭,随即会被嗤之以鼻;而眉清目秀,内秀外靓,自然会受到记者编辑的青睐,增加了转化为媒体报道选题的几率,既丰富了传媒信源及内容,也实现了企业形象塑造的预想。
23-25

京报集团率先使用纳米绿色制版术

摘要:不需要感光成像、不会污染环境、印刷流程缩短……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最近首次用于北京《新材料产业》杂志印刷。这是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首度运用于国家正式出版物印刷,标志着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25-25
传媒评论杂志记者履痕

给科技新闻一点醇味

摘要:只要换一种眼光,世界就会不同。这句话对于从事科技新闻报道整整9年的我来说,非常受用。 当我还是“门外汉”的时候,科技新闻在我眼里与大多数人所见相同——枯燥无味、艰涩难懂,因为知之甚少,站在科学巨人的面前,时常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惧和疏离。
26-29

美国《新闻周刊》以1美元低价出售

摘要: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司8月2日宣布,已经与美国哈曼国际工业集团创始人西德尼·哈曼签署协议,同意以1美元的低价出售《新闻周刊》。
29-29
传媒评论杂志业界论坛

媒体观察世界经济的中国视角——以央视财经频道《直击欧洲债务危机》为例

摘要:2010年4月27日,标准普尔又将希腊主权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并给予“消极的”前景展望,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对于中国百姓而言,这场在欧洲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到底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媒体如何以中国视角为大众解读危机背后的深远影响,透视欧债危机中世界与中国经济的互动。
30-32

方言节目的“新瓶装新酒”——《我和你说》品牌栏目的创新体会

摘要: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我和你说》是方言新闻栏目,在一轮轮电视节目更新浪潮中却始终保持在杭州地区节目收视率前两位的位置,不能不说有着独特的意义。
32-33

略论晚报教育新闻报道的公平追求

摘要:教育新闻报道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担当起追求教育公平、弘扬教育民主、推动教育进步的责任。最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34-35

不要让读者“被采访”——从细节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摘要:阅读报纸,读者常常会因为一些细节问题对报道的真实性存疑,特别是频繁出现的“张先生”、“李小姐”、“刘女士”……这些人到底是记者真的采访对象,还是记者坐在办公室里“合理想像”的人物呢?
36-37

新闻预判:避免同质化的“兵法”

摘要:避免新闻同质化,是媒体树立自身特色的内在诉求。作为新闻从业人员,碰到最多同时也感到最难处理的就是同源同题新闻。如何在同源同题新闻中作出不一样的处理?新闻预判是一条好途径。
37-38

报纸标题傍网络流行语的现象辨析

摘要:报纸标题中纳入网络流行语,体现了传统媒体的包容度和与时俱进,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现在的问题是,有些纸质媒体经受不住阅读率、转载率等指标的诱惑,在制作标题时,盲目迷信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作用,滋生出傍网络流行语的情结,企图借助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这种“搭便车”的方式来混淆读者视线,提高新闻吸引力。在引用网络流行语时,有的报纸忽视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存在虚假、不实、浮夸、歧义等现象,已经到了泛滥地步。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