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多铁性材料Bi1-xBaxFeO3的微波吸收性能

摘要: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1-xBaxFeO3(x=0.0,0.15,0.25,0.35,0.4),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用综合物性测试系统(PPMS)测试了样品的室温磁滞回线,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样品在2-18 GHz微波频率范围的复介电常数、复磁导率并计算了电磁损耗因子和微波反射率,分析了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和电磁损耗机制。结果表明:Bi1-xBaxFeO3粉晶呈球状,晶体结构为钙钛矿型,呈较弱的铁磁性;当x=0.35、厚度d=2.7 mm时,在频率f=10.64 GHz位置的吸收峰值为30.43 dB,10 dB带宽为2.4 GHz,微波吸收以介电损耗为主兼具一定的磁损耗。
1-5

热阴极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纳米晶金刚石膜的研究

摘要:采用热阴极直流辉光等离子体CVD方法,在氩气/甲烷/氢气混合气氛中制备出纳米晶金刚石膜,研究不同氩气/氢气流量比对纳米晶金刚石膜沉积的影响。对样品形貌的SEM测试表明,随着氩气与氢气流量比由40/160增加到190/10,膜中金刚石晶粒尺寸由约600 nm减小到约30 nm。金刚石膜Raman谱中金刚石特征峰逐渐减弱,石墨G峰逐渐增强,反式聚乙炔特征峰及其伴峰强度加大。等离子体光谱分析表明C2是生长纳米晶金刚石膜的主要活性基团。
6-9

TiO2中性水溶胶的制备及其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表面的光催化自洁性能研究

摘要:最近实现建筑幕墙的自清洁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首先使用Ti(SO4)2作为原料,采用H2O2解胶法在回流条件下合成了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中性光触媒溶胶。同时将TiO2溶胶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GRC)表面涂覆成膜,研究了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能力。通过实验证明:制备的二氧化钛水溶胶光触媒活性组分TiO2的粒径仅为几纳米且分布均匀,溶胶的稳定性很好,长时间存放后不会沉淀。合成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呈中性,可以很好地涂覆于GRC表面,并且在紫外光下具有较好的光催化能力和自清洁性能。
10-13

纳米ZnO阵列形貌对其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

摘要:利用溶液法在不同形貌基片上制备了ZnO纳米棒阵列。通过聚苯乙烯球自组装阵列控制模板基片的形貌,制备出具有周期性结构的ZnO纳米花点阵;进而通过反应离子刻蚀聚苯乙烯球模板,实现了ZnO周期性点阵由纳米花向纳米环的结构转变。以亚甲基蓝水溶液为目标降解物,比较了不同ZnO纳米棒阵列的光降解能力,发现单位基片面积上ZnO纳米棒的有效受光面积是影响ZnO纳米棒阵列光降解能力的重要因素。
14-17

硅藻土/TiO2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摘要:以硅藻土和TiCl4为原料,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了硅藻土/TiO2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SEM、FT-IR和TGA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反应温度、硅藻土用量对复合光催化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0 ℃、硅藻土与TiO2质量比为2∶1时,生成锐钛矿型TiO2,其平均粒径为19.64 nm,且大多被吸附进硅藻土的孔隙内;复合光催化剂热稳定性良好,800 ℃失重率仅为5%。
18-21

制备方法对Cu/La2O3催化剂上醇转移脱氢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沉积-沉淀法(DP)、共沉淀法(CP)和浸渍法(IMP)制备了Cu/La2O3催化剂,并用ICP-AES、BET、XRD、H2-TPR及TEM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1-辛醇转移脱氢制备1-辛醛的反应为探针反应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方法对Cu/La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共沉淀法(CP)和浸渍法(IMP)制备的催化剂相比,沉积-沉淀法(DP)制备的Cu/La2O3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分散度的Cu物种,使得Cu/La2O3催化剂在1-辛醇液相转移脱氢制1-辛醛的反应中具有更好的转移脱氢活性。
22-25

《材料导报》研究简报征稿

摘要:《材料导报》创刊于1987年,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研究成果产出的周期缩短,对快速及时科学研究新成果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为使科技工作者及其单位抢先获得科技成果的首发权和知识产权,本刊在《材料导报》(研究篇)特设——“研究简报”栏目。此栏目以创新性和快速研究成果为特色,主要征集学术性强、具有创新思想的研究报道,以促进成果推广和学术交流。
25-25

Ti/SnO2+SbOx/MnO2(Ce)电极制备及性能表征

摘要: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稀土元素铈掺杂钛基二氧化锰电极,通过SEM、极化曲线和EIS测试等方法分析了自制电极的形貌、催化性能和废水处理效果等。结果表明:适量铈元素的掺杂能改善二氧化锰电极的表面形貌,提高电极的析氯电催化活性,增强电极的耐蚀性和稳定性;使其在氯化钠电解质体系中处理亚甲基蓝印染废水的色度去除率达到96.9%,COD去除率达到 91.8%。
26-29

二元氧化物熔盐Na2WO4-WO3的成分分析及电沉积钨涂层的研究

摘要:二元氧化物熔盐Na2WO4-WO3是一种理想的电沉积钨涂层熔盐体系,研究该熔盐在不同奈件下的成分变化及离子组成对电沉积钨涂层技术参数与性能控制非常重要。通过XRD、Raman光谱和SEM等测试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熔融温度和电沉积时间对二元氧化物熔盐Na2WO4-WO3的成分和离子组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在该熔盐中采用电沉积方法获得的钨涂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熔融温度与电沉积时间对熔盐的成分和离子种类都没有影响,电沉积中主要的离子源来自于阳极钨;电沉积获得的涂层为纯金属钨,而且表面致密均匀。
34-36

溶胶-水热法制备纳米SrTiO3及其表面包覆Al2O3的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水热法制备纳米SrTiO3粉体,并采用非均匀形核法在纳米SrTiO3粉体颗粒表面包覆一层Al2O3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粒度分析仪(SL)、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溶胶-水热法制得的SrTiO3粉体颗粒具有较小的粒径,但团聚现象比较严重;经过表面包覆Al2O3后的SrTiO3粉体颗粒粒径小,形状规则,呈球状,分散性好,分布均匀,团聚现象得到改善。
37-39

基于电纺技术构筑多孔SnO2纳米纤维膜的研究

摘要: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纺丝助剂,五水合四氯化锡(SnCl4·5H2O)作为前驱体,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高温煅烧法成功制备了直径为(363±28)nm的多孔氧化锡纳米纤维膜。使用SEM表征了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尺寸,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焙烧温度对晶粒尺寸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和差热同步仪(TGA-DTA)及拉曼光谱仪(Raman) 等研究了纤维膜的分子结构变化、热稳定性和物相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固定两喷丝头间距15.0 cm、流速0.5 mL/h、电场强度1.1-1.4 kV/cm时,可以电纺出表面光滑、直径均一的纳米纤维膜;经900 ℃焙烧制备得到晶粒尺寸约12.27 nm 的四方相金红石型晶体结构的氧化锡纤维膜。
40-45

AZ31和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对比研究

摘要: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制备了AZ31和Mg-10Gd-2Y-0.4Zr稀土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利用SEM、XRD和EDS对两种陶瓷膜层的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电化学测试和盐雾试验评价了两种陶瓷膜层的耐蚀性能;利用显微硬度仪研究了两种陶瓷膜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两种陶瓷层的厚度、表面形貌和致密性相似;陶瓷膜由MgO和Mg2SiO4组成,其中MgO为主晶相;与AZ31镁合金陶瓷膜相比,稀土镁合金陶瓷膜中的MgO含量增多,Mg2SiO4含量减少;两种镁合金表面陶瓷化后的耐蚀性和硬度大大提高,AZ31镁合金陶瓷膜耐蚀性优于稀土镁合金陶瓷膜,稀土镁合金陶瓷膜的硬度高于AZ31镁合金陶瓷膜。
46-49

复合结构防护口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粘胶水刺非织造基表面沉积时长分别为9 min、11 min、13 min、17 min、21 min、25 min、29 min,质量分数为13%的醋酸纤维素(CA)载药纳米纤维,药物为没食子酸(GA),再在表层覆盖丙纶纺粘非织造布,作为复合结构防护口罩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对非织造布及载药纳米纤维膜进行形貌表征,测试其孔径大小及分布,并进行了过滤效率、过滤阻力、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纳米纤维连续均匀,负载药物后的纳米纤维比纯CA纳米纤维直径稍粗,但直径更加均匀;随纺丝时间延长,复合结构材料孔径变小、孔径分布更均匀;并且对1 μm以下的粒子的过滤效率从24.12%提高到69.76%左右,但对过滤阻力影响不大;复合结构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宽度分别达到1.40 cm和2.30 cm,具有良好抗菌抑菌性能。
50-54

石墨烯及Ag/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合成

摘要:选择改进的Hummer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采用硼氢化钠和柠檬酸钠相结合的方法还原氧化石墨制备石墨烯及Ag/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拉曼光谱、TEM、SEM、UV-Vis、XRD、FTIR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其表征,发现硼氢化钠可以还原氧化石墨烯中的边缘缺陷,柠檬酸钠可以剥离氧化石墨烯片层并使银纳米颗粒附着在石墨烯片层上,石墨烯层数较少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银纳米颗粒的尺寸也会逐渐增大。 
55-59

液体天然橡胶作软化剂对NR/白炭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液体橡胶(Liquid natural rubber)作软化剂,探索加入不同用量的LNR软化剂对NR/SiO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LNR的加入能够缩短NR/SiO2复合材料焦烧时间t10以及正硫化时间t90;对加工性能也有明显的改善,可以显著降低Payne效应;同时LNR的加入可以减少白炭黑的团聚现象,促进白炭黑在胶料中的均匀分布;LNR对样品的动态力学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实验表明7.5份LNR能同时提高胶料的抗湿滑性和降低胶料滚动阻力。
60-63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剪切断裂行为研究

摘要: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装置,在CMT5105美特斯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上完成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一系列冲裁实验,从碳纤维织物层数、树脂膜层数、温度、冲裁间隙、冲裁速度、冲头角度6个方面对CFRP剪切断裂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载荷-位移曲线与能量-位移曲线的分析,揭示不同的工艺参数对其剪切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膜层数以及不同温度下的树脂形态对剪切断裂行为的影响很大,冲裁速度对剪切断裂的影响不明显,较小的冲裁间隙和冲头角度有利于断面质量的提高。
64-68

聚苯乙烯填充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摘要:利用乳液聚合制备纳米、亚微米聚苯乙烯填料粒子。扫描电镜(SEM)和激光粒度(DLS)测试表明填料粒子为规则球型,粒径分别为30 nm和200 nm。SEM测试表明纳米PS粒子在SBR中有良好的分散性,亚微米PS粒子在SBR中呈现单分散状态。静态力学拉伸(MTS)测试表明纳米复合材料断裂应力为13.2 MPa、断裂伸长率为580%,相比填充同分数的亚微米复合材料提高了7 MPa和300%。复合材料动态力学(DMA)测试表明,纳米复合材料的模量在5-90 ℃范围内是亚微米复合材料的4倍。Payne效应测试表明,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初始模量和Payne效应。研究表明,填充30份纳米PS粒子的SBR具有最佳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
69-73

Al2O3/ZrO2/ZrSiO4复合材料的研究

摘要:在Al2O3颗粒补强锆英石陶瓷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Al2O3与ZrO2共同对锆英石陶瓷的协同补强增韧行为。制备的锆英石基复合材料的室温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可达383.31 MPa、4.39 MPa·m^1/2。采用XRD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采用SEM观察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结果显示:ZrSiO4为主要晶相,另外还有少量Al2O3和ZrO2存在;第二种增强体ZrO2的最佳引入量为20%(质量分数);确定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是由Al2O3和ZrO2颗粒引起的裂纹偏转、微裂纹增韧与ZrO2颗粒引起的相变增韧共同作用而实现的,断裂方式主要为穿晶断裂。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