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4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不同表面处理剂对M型掺杂锶铁氧体(SiLaxFe12-xO19(x=0.5))/聚吡咯(PPy)的吸波性能影响分析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及脱脂棉作为模板制得絮状掺杂锶铁氧体(SiLax Fe12-xO19 (x=0.5)),通过引入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制备出M型掺杂锶铁氧体(SiLax Fe12-xO19(x=0.5))/聚吡咯(PPy)复合吸波材料.结果表明:采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18H29NaO3S)合成的吸波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emu/g)、矫顽力(Oe)及剩余磁化强度(emu/g)要高于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合成的吸波材料磁化性能明显优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磁损耗比较高.最佳频率匹配范围为800~1000MHz.
1-4

不同掺锗浓度对多晶硅性能的影响

摘要:研究不同的掺锗浓度对硼掺杂P型多晶硅铸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锗能够影响多晶硅铸锭中的位错密度、间隙氧浓度和硅片的机械强度.当掺锗浓度低于5×10^19 at·cm^-3时,位错密度和间隙氧浓度随着掺锗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机械强度则随着掺锗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铸锭中掺锗浓度为5×10^19 at·cm^-3时,与不掺锗的硅片相比,掺锗硅片中位错密度平均降低约3%,间隙氧浓度平均降低约6%,机械强度平均提高约20%.但是,当掺锗浓度高于1×10^20 at·cm^-3时,掺锗对多晶硅铸锭性能的改善效果变差了,并对其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5-8

添加H2对SiH4/N2/Ar等离子体淀积的氮化硅电学和光学特性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加H2对SiH4/N2/Ar高密度、低离子能量的等离子体淀积的氮化硅薄膜(淀积的衬底温度为400℃)电学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H1使氮化硅薄膜的光学带隙增加,其折射率以及在氢氟酸缓冲液中腐蚀速率减小,而XPS测试的N、Si原子比没有改变,均为1.3.FTIR测量表明,样品中Si-H键的密度低于仪器检测限,而添加H2的样品中N-H键密度稍增加.此外,由淀积的氮化硅膜构成的MIS结构的高频C-V测试(1 MHz)显示,当氢气流量从零增加到8 sccm时,高频C-V的回滞幅度从(0.40土0.05)V降低到(0.10士0.01)V.基于这些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了加适量H2能够促进弱的Si-Si键以及Si和N的悬挂键向Si-N键转化.
9-13

Ni-YSZ阳极添加Ag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

摘要:为研究在Ni-YSZ阳极添加银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性能的影响,采用化学镀银法在电池阳极镀银,在750℃分别以氢气和甲烷为燃料气,测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测试前后的阳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电池在阳极镀银后,极化电阻减小,放电性能和抗积碳能力提高.化学镀银法镀银10 min的电池在750℃以氢气为燃料气时,最大功率密度为511.7 mW·cm-2,比未镀银电池增加31.8%,以甲烷为燃料气时,以200 mA·cm-2恒流稳定运行24 h后,有少量积碳,相比恒流前最大功率密度降低0.8%.
14-17

锰掺杂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电磁学特性研究

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锰原子单空位掺杂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6种不同位置时的电磁学特性.结果表明:锰原子掺杂石墨烯纳米带的能带结构对掺杂位置十分敏感.随着锰掺杂位置的变化,掺杂石墨烯纳米带分别表现出半导体性和金属性特征.锰原子掺杂石墨烯纳米带改变了原本的磁性特征,掺杂位置不同,结构磁性特点也不相同,掺杂位置在4号位置时,纳米带实现了由反铁磁态的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向铁磁性的转化.锰原子掺杂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可以调制其磁性和能带特性,为石墨烯纳米带在电磁学领域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8-21

Ba2Gd2Si4O13∶Dy^3+的能量传递和热稳定性研究

摘要: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Ba2 Gd2 Si4O13∶Dy^3+荧光粉,从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衰减寿命3个方面详细研究了不同激发波长下Gd^3+→Dy^3+的能量传递和热稳定性能.研究表明,由于Ba2Gd2Si4O13基质中Gd^3+→Dy^3+的能量传递,Dy^3+在274 nm激发的发光强度是在349 nm激发的5倍;Ba2Gd2Si4O13∶Dy^3+荧光粉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在250℃的发光强度为常温的85%;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兰光比黄光强度下降更多,而Gd^3+发光有所增加.Ba2Gd2Si4O13∶Dy^3+荧光粉可作为潜在的单一基质单一掺杂发光材料.
22-25

细菌纤维素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研究

摘要:研究了不同性质的纤维素酶对细菌纤维素(BC)的降解活性,着重探讨了在纤维素酶作用下,影响BC在模拟人体环境中降解行为的因素.研究表明中性纤维素酶在模拟人体环境的条件下对BC具有较高的降解活性.纤维素酶在模拟体液中的活性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并未丧失活性,纤维素酶在模拟人体的环境下依然具有长期降解BC的作用.β-葡糖苷酶对BC的降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β-葡萄糖苷酶在复合酶中质量分数为60%时,复合酶降解BC膜的速率达到最大.
26-29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防污剂Sea-Nine 211缓释性能的研究

摘要:采用乳化交联法中的复乳法(o/w/o型)制备负载Sea-Nine 211的壳聚糖(CS)微球,并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应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壳聚糖浓度、投料比、交联剂浓度对微球制备的影响.载有疏水性防污剂Sea-Nine 211的壳聚糖微球的包覆率和缓释性能都比较良好,缓释的防污剂对海洋硅藻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30-33

环境因子对磁性瓜环去除腐殖酸的影响及其稳定性研究

摘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技术研究了磁性瓜环(MQ[n])对水体污染物腐殖酸(HA)的去除性能、稳定性及磁性能.考察了MQ[n]的投加量、HA的初始浓度、溶液温度、作用时间及pH值等因素对去除HA的影响.结果表明,MQ[n]对HA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其中,MQ[n]投加量与pH值对HA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其较优条件为MQ[n]投加量20 mg、HA初始质量浓度10 mg/L、吸附温度315 K、平衡时间360 min、pH值7.0,在此条件下,MQ[n]对HA的去除率达到98.73%.MQ[n]稳定性好,且易于磁性分离.
34-36

玉米须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Pb^2+的研究

摘要:利用废弃物玉米须制备生物质吸附剂,研究其对废水中重金属pb2+的吸附效果.考察体系pH值、pb^2+初始浓度、吸附剂添加量以及共存离子K^+、Na^+、Ca^2+、MG^2+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玉米须吸附pb2+的最佳pH值为4.0;吸附剂添加量为0.150 g,金属初始浓度为40 mg/L时,吸附率高达99%以上.其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成功拟合了平衡数据,由该模型所得吸附剂的最大吸附容量为68.533 mg/g.利用Zeta电位仪、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一步探讨玉米须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玉米须外表面遍布墙形褶皱,断面存在孔道,这有利于对pb2+的吸附;当体系pH>2.0时,玉米须颗粒表面带负电,可以和pb2+发生静电吸附;-COOH、-OH、-C=O等含氧官能团参与了吸附过程.
37-42

乙二醇解聚废弃聚酯纤维制备偶氮分散染料

摘要:以乙二醇为解聚剂,醇解废弃聚酯纤维得到中间产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单体,再经过硝化、还原、重氮反应得到重氮盐,重氮盐与1-(4-磺酸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偶合制备偶氮分散染料,可用于涤纶、锦纶等纤维及其制品的染色,实现废弃聚酯的资源化再利用.合成的染料呈黄色,与其紫外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为395~398nm相符.将合成的染料配制为pH值3.5~6.0的染液对锦纶长丝染色,并分析了不同pH值条件下的上染率和L*、a*、b*值.
43-46

X100管线钢在库尔勒土壤模拟溶液中的微生物腐蚀特征

摘要:采用线性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技术(EIS)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研究了SRB对X100管线钢在库尔勒土壤模拟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X100管线钢在无菌与含SRB模拟溶液中的腐蚀均属于中度腐蚀;SRB加剧了X100管线钢在库尔勒土壤中的腐蚀,但在浸泡17~35 d过程中,微生物膜与腐蚀产物结合成的复合膜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抑制腐蚀作用;X100管线钢在无菌模拟溶液中的腐蚀倾向为随时间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含SRB时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腐蚀速率在无菌与含SRB模拟溶液中时均为随时间延长先减小后增大.
47-51

基于壳聚糖的防污涂膜制备及性能评估

摘要:在最佳成膜条件下,用流延法制备6种壳聚糖膜.比较了6种膜的物理特性、抑菌效果及对低浓度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6种膜均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加入交联剂戊二醛会改变膜的柔韧性,加入纳米TiO2的膜透光率降低.6种膜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而且吸附铜离子后抑菌效果有所增强.6种壳聚糖膜对铜离子的吸附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为基于壳聚糖的自抛光、低表面能新型海洋防污损涂膜的研发提供了依据.
52-55

CMC对HPMo/SiO2结构及其催化模型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造孔剂,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负载型磷钼酸催化剂HPMo/SiO2,并对其进行了FT-IR、XRD、FE-SEM等表征,同时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模型油催化氧化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孔剂的加入并未改变HPMo的Keggin结构,且促进了MoO3在SiO2表面的分散;催化剂用量0.05 g,H2O2加入量0.02 mL,反应温度80℃时,二苯并噻吩(DBT)反应15 min后可完全脱除;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DBT几乎被完全脱除.
56-60

4D炭/炭复合材料试样尺寸对剪切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4D炭/炭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尺寸规格冲剪试样和三点短梁压剪试样进行了剪切性能测试,分析了试样尺寸对剪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试样的尺寸规格对其剪切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对于冲剪试样,Φ50 mm×4 mm试样剪切强度测试值高于Φ50 mm×6mm试样,Φ50 mm×4 mm试样呈韧性断裂特征;Φ50 mm×6mm试样呈脆性断裂特征.对于三点短梁压剪试验,在所用的各尺寸规格试样中,40 mm×6 mm×6 mm试样采用26 mm跨距时,测试数据的离散性最小.
61-64

MoS2/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纯MoS2及MoS2/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MoS2/OMC).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循环伏安曲线(CV)等分别用来表征样品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钼酸钠和硫脲分别为钼、硫源合成的MoS2/OMC复合材料的性能较纯MoS2有明显提升.MoS2/OMC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247 mAh/g,第二、三次的放电容量分别为948 mAh/g、894 mAh/g,容量保持率为94%.二、三次充、放电曲线的近乎重合及高倍率下的高放电容量,亦表明该复合电极有极佳的循环稳定性及良好的可逆性.
65-69

碳纤维/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强化传热研究

摘要:以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载体,碳纤维为强化传热介质,利用膨胀石墨对石蜡良好的吸附性及碳纤维高的导热性,制备了碳纤维/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温度巡检仪对制备的碳纤维/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碳纤维的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随石蜡含量的降低而减小,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略有降低,相变提前发生,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大幅度提高.
70-73

后处理条件对EPDM发泡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硫磺为交联剂,采用模压发泡制备三元乙丙橡胶(EPDM)发泡材料,并对其进行一定温度和时间的处理.对发泡材料的各项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泡孔的微观结构,系统研究了处理条件对发泡材料物理性能、收缩以及热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EP-DM发泡材料的物理性能,降低了发泡材料的收缩性.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