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3年第S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静电纺丝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纤维的形貌控制

摘要:使用溶胶-凝胶和静电纺丝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纤维,采用PVP/乙醇溶液作为实验用剂,通过调整结构导向剂P123的量来探究其对所得多孔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电子透射显微镜(TEM)以及氮气吸附-脱附对得到的多孔纤维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结构导向剂P123的使用量是影响二氧化硅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的主要因素,但是对孔径分布没有影响。
1-3

催化剂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InN纳米线

摘要:采用催化剂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固-液-气(V-L-S)机理控制在硅衬底上制备了高质量的InN纳米线。利用FESEM、XRD、HRTEM对制备的InN纳米线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合成的InN纳米线为标准的六方纤锌矿结构,纳米线沿[102]方向生长。室温PL光谱表明,制备的InN纳米线在1580nm(0.78eV)处存在很强的无缺陷的带边发射,与六方纤锌矿结构InN单晶发射峰位置一致,表现出良好的光电性能。
4-5

纳米氧化铟制备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纳米氧化铟的基本性能,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用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目前纳米氧化铟制备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纳米氧化铟的应用领域,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
6-10

不同温度和时间对SMAT黄铜基底生长ZnO纳米结构与形貌的影响

摘要:利用热氧化法,在不同氧化温度、保温时间条件下,在经过SMAT处理的Cu-Zn合金基底上生长出ZnO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表面生长的纳米线为六方结构ZnO;氧化温度、保温时间对ZnO纳米线形貌有较大影响。总结了纳米线的生长机理。
11-13

零维氧化锌纳米量子点的水热法合成及其量子效应表征

摘要:介绍了一种以乙醇为溶剂,在低温、常压下水热制备零维氧化锌量子点(ZnO QDs)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制备了尺寸均一、形貌规则的ZnO QDs。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了其受激辐射特征波长的蓝移和深能级发光变化,证实其光学量子效应明显,光致发光的绿光发射增强。讨论了可能导致其绿光发射增强的原因并提出了有待验证的问题。
14-16

固相法合成纳米MgO和NiO的实验探究

摘要:以MgCl2.6H2O、NiSO4.6H2O和NaOH为原料,用固相法合成了MgO、NiO颗粒。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对纳米MgO晶化和粒径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升温速率对纳米NiO粒径和结晶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分析方法研究了样品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固相法可以制备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45~70nm的MgO、5~10nm的NiO,均属于立方晶系,呈立方形形态;300℃时MgO微粒粒径最小,700℃时结晶最好;升温速率对NiO微粒的粒径和晶化过程有少许影响。
17-20

钛白粉表面处理前的分散性研究

摘要:钛白粉表面处理前在水中的分散性非常重要。通过沉降实验、吸光度实验和Zeta电位实验,研究了钛白粉粗品在水介质中的分散行为。考察了pH值、分散剂种类及加入量对钛白粉粗品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在pH值为9~10,加入钛白粉质量0.4%的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时,分散性最好。
23-25

分光光度法测定Fe-Si-B-Nb-Cu合金中的铌含量

摘要:应用分光光度法对Fe-Si-B-Nb-Cu合金中铌含量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对试样的预处理方法、试剂和显色剂的加入量以及显色时间与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于650nm波长处对试样进行比色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相符,其回收率为94.0%~99.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11),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成本低,能满足纳米晶合金中铌含量的测定精度。
26-28

水性石墨电磁屏蔽导电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为基料,制备了以不同粒径混合石墨粉为导电填料的水性涂料。针对导电填料、溶剂、偶联剂、碘的加入以及固化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涂料导电性、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测试。按最佳配比制备的涂料体积电阻约为0.05Ω.cm,在频段1MHz~1.5GHz范围内对电磁波的衰减可达到30dB左右。
29-32

德国科学家研发延长锂-硫-电池寿命新技术

摘要:<正>在德国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有4000万辆,据德国联邦交通部的数据,其中电动汽车的数量,目前约为6400辆。影响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电池的一次行驶里程过短及储电成本较高。为寻找更有效的技术方案,德国科学家看好锂-硫-电池,因为相比于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效率高而成本低。但
32-32

核壳结构苯丙乳胶粉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得可再分散苯丙乳胶粉。研究了乳胶粉的再分散性、乳胶粉粉体颗粒到成膜过程的微观状态、核壳比例对乳胶粒核壳结构的影响、乳化剂用量对再分散性的影响及乳胶粉在干混砂浆中的成膜性能。结果表明,乳胶粉无团聚,再分散可以恢复到原乳液的纳米尺寸,成膜时蓝光明显;乳化剂用量为0.9%时,聚合稳定性和再分散性较好。透射电镜测试表明核壳比为8∶2、5∶5均得到了清晰的核壳结构的乳胶粒,扫描电镜测试表明乳胶粉在干混砂浆中可以起到良好的粘结作用。
33-36

纳米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摘要:纳米铜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方面的性质且比其它贵金属如银粉等低廉得多的价格,其制备及应用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按照固相法、气相法以及液相法分类别着重介绍了制备纳米铜粉的主要方法,包括球磨法、物理气相沉积法、γ射线法、微乳液法、电解法和还原法等,并概述了各种制备方法当前的研究进展及制备过程中的优缺点。还进一步展望了纳米铜粉作为催化剂、润滑油和导电涂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37-41

铁基非晶、纳米晶带材应用技术研究

摘要:分析了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各性能的作用,及其与产品整机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了非晶、纳米晶带材热处理工艺的方法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给出了非晶、纳米晶带材在不同产品应用中的选用原则,并列举了其在几种典型产品中的应用技术要求,对铁基非晶、纳米晶带材在产品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42-45

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制备方法

摘要:主要介绍了PMMA/MWNT纳米复合材料、PMMA/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PMMA/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这3种常见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同时对每种体系特点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应用以及开发新的PMMA基纳米复合体系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46-48

新型纳米纤维素聚砜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采用L-S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纳米纤维素(NCC)/聚砜(PSF)复合膜材料。考察了NCC添加量及异丙醇凝胶浴浓度(10%、30%、50%,体积分数,下同)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膜材料断面和皮层的孔结构,发现随着异丙醇浓度的增加,复合膜中的指状孔由细长贯通、连接紧密逐渐变得短粗、疏松。同时,NCC添加量和异丙醇凝胶浴浓度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渗透性能、膜孔结构有很大的调控作用。
52-55

单宁/醋酸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抗菌性研究

摘要: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质量分数为11%的醋酸纳米纤维以及单宁(TA)质量分数为1%、3%、5%的单宁/醋酸复合纳米纤维膜;采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了形貌表征和成分分析,用改良的振荡烧瓶法测试了纳米膜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均能制得连续均匀、表面光滑的纳米级纤维;TA的添加对纤维形态有影响,随着添加量的增多,纤维直径和CV值都有所增加;复合纳米膜中存在TA成分,证实了二者能够进行复合,有良好的相容性;单宁/醋酸复合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优良的抗菌效果,当TA含量仅为1%时,抑菌率就已达到85%以上,TA含量越大,抗菌效果也越显著。
56-58

溶胶-凝胶法制备电极催化剂用纳米WC及其脱玻璃碳研究

摘要:以钨酸钠为钨源,酚醛树脂为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WC前驱体,在氩气、氢气混合气氛下高温原位还原碳化制备纳米WC。分别采用浓硝酸和氢气对WC中的残余玻璃碳进行脱碳处理。在含有WC的氯铂酸(H2PtCl6.6H2O)悬浊液中采用甲醛(HCHO)还原法制备纳米WC负载纳米Pt的复合粒子,将其制作成工作电极,在酸性介质中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工作电极的电化学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前驱体颗粒粒径为10~20nm,分布均匀;经1000℃还原碳化1h可制备粒径为40~100nm的纳米WC;采用H2高温还原处理可有效去除WC中的残余玻璃碳,经脱碳处理的WC与Pt制成的10%Pt/WC(质量分数)工作电极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催化活性。
73-76

羊毛纤维微波辐照下接枝碳微球的接枝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采用微波辐照方法将碳微球(CMSs)接枝在羊毛纤维表面。研究了CMSs悬浮液的制备工艺对羊毛纤维接枝率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炭化残渣量转换极限氧指数(LOI)的方法测试阻燃羊毛纤维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CMSs的接枝率达到6%时制得的阻燃羊毛纤维的LOI值可以达到29.5%,使羊毛的阻燃性能提高了17%,洗涤30次后LOI值仍达到29.2%。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