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3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Eu离子掺杂BiFe03的多铁性及Raman谱研究

摘要:摘要利用溶胶一凝胶法成功制备了BiFe03和Bi0.95 Eu0.05 FeO3粉末样品,并讨论了温度和Bi离子的含量对样品制备的影响。铁电性和磁性测量显示:与BiFe03样品相比,稀土(Eu)离子掺杂的BiFeOs样品的磁性和铁电性有很大提高。Raman谱数据分析得出,Eu离子掺杂引起了BiFe03样品的局域结构的改变。Eu离子掺杂促使BiFeO。样品的磁性提高归因于局域结构改变导致了BiFeO3 样品中的自旋轮摆结构的破坏,最终使样品的磁性提高。
1-3

纳米银溶胶与大肠杆菌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摘要选择纳米银溶胶材料样本,研究其与大肠杆菌作用的过程、效果和抗菌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显示溶胶液干燥后的颗粒呈球形,激光粒度仪分析发现其粒度D(0.9)为226nm;并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了Ag的溶出量。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方法测试了其最小抑菌浓度值为0.2mg/mL;配制4种浓度纳米银溶胶悬浮液与大肠杆菌作用,测试不同时间OD600值,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2mg/mL。以上的溶液0D600值都很低,且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对纳米银和大肠杆菌作用混合体进行定型,负染,用透射电镜(TEM)观测其切片前后形貌发现:纳米银处理后的大肠杆菌菌体模糊、破溃、胞内物质流出;切片样品发现了茵内空泡变性。分析认为纳米银溶胶有银溶出,其进入菌体内部,攻击细胞核质,使细菌细胞变性或破渍而死亡。
4-8

金刚石的烧结形貌及物相结构

摘要:摘要在高温高压(5.0GPa、1500℃)的条件下,以Ni7。Mn25C05合金为烧结助剂,采用粉末混合法制备了金刚石复合片(PDC),并采用SEM及Micro-Ramanspectroscopy对金刚石烧结体进行了形貌及物相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烧结腔体存在压力、温度梯度,金刚石在经历高温高压烧结后,具有多种烧结形态及物相结构,表现为晶形完整的金刚石微晶、纳米石墨相和无定形碳。
9-11

放电等离子烧结对Ba8Si30Ga16晶体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

摘要:摘要采用电弧炉熔炼、球磨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的方法合成了系列第1类笼状化合物Ba8skoGa∽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热电性能随SPS烧结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PS烧结温度由800℃升高到1000℃,Ba8Si30Gal6样品的晶格常数由10.5435(4)A减小到10.5274(2)A,,Ba8Si30Ga16笼上Ga含量的降低可能是导致晶格常数减小的主要原因。样品的Seebeck系数、电导率、热导率、热电优值ZT均受SPS烧结温度的影响。其中,800℃SPS烧结样品的ZT值最大,这与其较低的热导率有关。
12-17

氧化铝薄膜对硫钝化InP材料光学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利用原子层沉积法(ALD)在硫钝化后的n型InP表面沉积Al2O3薄膜进行二次钝化处理。通过光致发光(PL)测试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对样品的光学性质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硫钝化能够有效降低样品的表面态密度及无辐射复合几率,因此样品PL发光强度得到了极大提高。而样品表面的A12O3可防止钝化层被氧化,尽管相对于沉积Al2O3 薄膜前样品的光致发光强度有所降低,但样品的稳定性得到了改善,因此可进一步提高样品的发光性能。
18-21

保护层对TbFeCo薄膜磁光性质的研究

摘要:利用飞秒时间分辨磁光Kerr光谱技术结合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别研究了以Si()2为基底无保护层的TbFeCo薄膜以及以SiN为保护层的TbFeCo薄膜的磁光性质。对于无保护层的TbFeCo样品,VsM测量结果发现磁滞回线形状倾斜,且包含面内磁矩;Kerr回线测量结果发现探测脉冲通过表面层所测得的回线形状倾斜而通过基底层所测得的回线形状方正,揭示样品表面发生氧化形成了表面氧化层,而底层由于siq基底层的保护作用保持样品原有的磁光性质。对于以SiN为保护层的TbFeco样品,VSM和Kerr回线的测量结果发现回线形状保持方正,揭示SiN保护层可以防止样品发生氧化而使其保持原有的磁光性质。研究结果对于TbFeCo磁光薄膜的热稳定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2-24

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质研究

摘要: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r3+/Yb3+共掺杂的磷酸盐玻璃陶瓷,测试和分析了其吸收光谱和975nm泵浦下的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XI①)测试表明,玻璃陶瓷中的晶粒组成为Mg2P2O7,尺寸为30-40nin。根据Judd-Ofelt(J-O)理论、McCumber理论和Fuchtbauer-I,adenburg(F-L)方程等方法,分别计算了基质玻璃和玻璃陶瓷中的强度参数Ωt(t=2,4,6)、Er3’在1540ilia附近的吸收截面和受激发射截面。讨论了Er3+在基质玻璃和玻璃陶瓷中的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光特性。
25-29

超声喷雾热解法制备ZnO:Al薄膜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摘要:摘要以乙酰丙酮锌、乙酰丙酮铝为锌和铝的原料,乙醇和水为溶剂,采用超声喷雾热解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0:Al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Al添加量为O%~20%(原子分数,下同)对ZnO:Al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使用XRD、SEM、DSC、FTIR、四探针、分光光度计对薄膜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300℃的低温能生长出结晶态的薄膜,AI掺杂引起晶格常数减小;晶粒形貌为片状;随着AI添加量的增加,方块电阻先降低后增大,Al添加量为4.0%时具有最低的方块电阻(4.43kΩ/sq),最佳的电阻率(O.43Ω·cm);Al添加量对薄膜的透光率影响较小,平均可见光透光率大于80%。真空热处理可显著降低方块电阻,A1添加量为4.O%的薄膜经过550℃热处理后,其方块由.阻降低到106n/sa.相应的巾.阻率为1.0X10-2Ω·cm.
30-33

碳纳米管改性纸电池的研究

摘要:摘要以研制高性能薄膜纸电池为目的,研究了碳纳米管加载量和球磨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在纸电池正极材料中掺杂一定比例的经过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s,MWCNTs),真空包装制成薄膜纸电池;使用计算机控制精密电池测试仪,测量电池的放电性能、放电容量等电化学性能;通过改变正极材料与碳纳米管混磨时间确定球磨工艺。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在正极材料中掺杂了2%0(质量分数)碳纳米管的纸电池的放电性能最好。放电容量最大达到13.1mAh,且正极材料与碳纳米管混磨30min效果最好,放电容量达到17.8mAh。
34-36

一种碳硫聚合物正极材料在不同电解液中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制备了一种锂电池碳硫聚合物正极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检测手段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通过研究该材料在两种类型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分析讨论了该材料在不同电解液中电化学特性的差异。
37-39

镁掺杂改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摘要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LiFe1-xMgxP04/C(x=0.01、0.02、0.03、0.05、0.10)正极材料,并通过XRD、SEM、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表征材料的物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获得的所有材料均为橄榄石型结构,不同掺镁量对材料的颗粒形貌及颗粒尺寸未有较大影响。当x=0.02时,LiFe0.98sMg0.02P04/C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放电性能,1C倍率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可以达到98.6%;以O.2C倍率充放,放电比容量为130.3mAh/g,分别以5C、10C倍率放电,放电比容量仅下降21.3%、28.4g%
40-42

高氯酸掺杂聚苯胺对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苯胺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利用高氯酸和四氯化碳的两相界面,通过界面聚合法合成高氯酸掺杂聚苯胺。以所合成的聚苯胺为活性物质制备电极,以活性炭材料为对电极,1mol/LH2804溶液为电解液,分别组装对称及非对称电容器PAN-PAN、AC_PAN及ADAC,并采用·巨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聚苯胺材料作正极材料时,140mA/g充放电电流密度下材料的比电容达270F/g,循环性能良好;聚苯胺材料作负极材料时,电容器在高电压范围的可逆性变差,容量变小。研究表明,高氯酸掺杂聚苯胺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超级电容器正极材料。
43-45

欧洲研发出光电转化效率高达44.7%的四结光伏电池

摘要:德国弗朗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法国聚光光伏制造商Soitec公司、德国柏林亥姆霍兹研究中心制造出一款在太阳光线浓度为297下光电转化效率高达44.7N的四结光伏电池,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一成果有望大幅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同时为获得转化效率超过50%的太阳能电池铺平了道路。
45-45

银包覆石墨粉电接触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利用化学镀的方法,采用氯化亚锡为敏化剂,以甲醛为还原剂,在石墨粉表面化学镀银,合成C/Ag电接触材料。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表征了复合粒子的形貌和晶型,研究了敏化剂氯化亚锡、硝酸银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C/Ag电接触材料形貌和晶型的影响,以及不同还原剂对复合粒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甲醛为还原剂,经过敏化处理后,当硝酸银浓度为0.4mol/L时,在65℃反应60min,合成的C/Ag电接触材料有较好的形貌。
46-49

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氟硅酸钠母液中的钠离子

摘要:摘要研究了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氟硅酸钠母液中钠离子的过程。结果表明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氟硅酸钠母液中钠离子的吸附效果很好。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H=1.60kJ·mol-,△S=15.98J·mol-1·K-1,G2996=-3.13kJ·mol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主要受颗粒扩散控制,等温吸附遵循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曲线,理论静态饱和吸附量Q0=20.41mg·mL-1
50-52

超声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微米级钛胶微球

摘要:以异丙氧基钛(TIPT)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微米级多孔性二氧化钛微球。实验考察了超声波、高温煅烧对Ti02微球的形貌、凝胶时间、孔径和比表面积等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Ti02微球球形规则,粒径为6ptm,比表面积为87.79ms/g,累计孔体积为0.1123mL/g,平均孔直径为27.74nm。
53-57

AICl3 对 4MgH2-Li3AIH6体系脱氢性能的影响

摘要:在氩气气氛下,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AICl3掺杂的4MgHz-LisAlH6储氢材料,研究A1C1s对4MgH2-Li3AlH6脱氢性能的影响。借助热重(TG)法研究了4MgH2-Li3A1H6-A1C13体系的放氢性能,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加入Alcl3可有效增加4MgH2-Li3A1H6体系的反应活性,促进二者分解放氢,并降低该体系的放氢温度,增大总脱氢量。当A1C1。的掺杂量为4%(摩尔分数)、磨球24颗、球磨时间2.0h和转速541r/rain时,4MgH2-Li3AlH6-AlCl3体系起始放氢温度降至130℃,比4MgH:Li3AlH6体系降低了43℃;且400℃时总脱氢量从5.5%(质量分数)增加到6.3%(质量分数)。同时,机理研究表明:在球磨过程中部分Li。AlH。和A1C13发生反应,产生了活性Al,进而改善了体系的放氢性能。
58-61

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Fe包覆Al复合粉体

摘要:以羰基铁(Fe(CO)s)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在自行设计的装置中实现了Fe纳米粒子在微米A1粉表面快速、均匀的沉积,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Al微纳米粒子。利用XRD、SEM和TG/DTA对产物进行了相应的表征,并对不同Fe、Al物质的量比的制备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Fe/Al复合粉体的结晶性能良好;铝颗粒表面明显被一层Fe壳致密包覆,且包覆的铁层呈团粒状;Fe/Al微纳米复合粉体与O2反应的活性明显高于原料Al粉,放热量以及增重均得到大幅度提高,热量释放更快速、更集中,燃烧过程得到明显改善。n(Fe):n(A1)-0.5:1时的放热量最大,放热性能最优。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