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3年第1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空心NiFe2O4交联壳聚糖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以乙二醇(EG)为溶剂,硝酸铁(Fe(NO3)3·9H2O)、硝酸镍(Ni(NO3)2·6H2O)和尿素(CO(NH2)2)为起始反应试剂,油酸(C17H33COOH)为表面修饰剂,通过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法成功制备纯的尖晶石结构的NiFe2O4空心微球,然后经高锰酸钾氧化使其表面羧基功能化,最后在偶联活化剂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作用下,以硫酸钠与氢氧化钠混合液为沉淀剂,在壳聚糖溶液中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空心NiFe2O4交联壳聚糖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和物理特性测试仪(PPMS)表征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磁性能,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评价吸附剂对Pb2+的吸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吸附剂对Pb2+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它对Pb2+的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模型,在298 K、pH值为5时,吸附剂对Pb2+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77.0 mg/g.
1-4

氨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水热的方法合成了3种不同孔径介孔氧化硅材料,并通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其进行表面修饰.采用TEM、N2 吸附-脱附曲线、FT-IR以及元素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重点考察了孔径和表面功能化对材料药物吸附和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尺寸对药物的吸附性能影响不大,而对药物释放的影响较大,孔径越大,释放越快;氨基功能化材料的吸附性能较功能化前明显增强,其控制缓释行为更加明显.
5-8

超低压ITO基壳聚糖电解质纸张薄膜晶体管的制备

摘要:采用一步掩膜法通过射频磁控溅射设备同时制备源极、漏极以及沟道层,采用具有双电荷层效应的壳聚糖薄膜为栅介质,成功制备出以纸张为衬底的超低压薄膜晶体管.这种柔性衬底薄膜晶体管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超低的工作电压(仅为0.8V),场效应迁移率达到8.1 cm2/(V·s),亚阈值斜率为80mV/decade,开关电流比高达1.2×107.
9-11

可见光响应型HCa2TaNb2O10/(Pb1-xZnxS)的微波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通过微波辅助法和传统制备方法分别合成了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HCa2TaNb2O10/(Pb1-xZm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样品在300 W氙灯下的光催化制氢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法所制备的样品产氢量为384μmol/(g· h),高于传统方法制备的样品,而且微波辅助法制备复合催化剂大大简化了制备步骤,缩短了时间.
12-15

溅射时间对硼掺杂ZnO薄膜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脉冲磁控溅射系统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硼掺杂氧化锌(ZnO∶B)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四探针测试仪研究了溅射时间与薄膜的结构、光学和电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ZnO∶B是多晶薄膜,具有六方钎锌矿结构且呈c轴择优取向,其透明导电性能优良,在可见光谱范围的平均透先率超过80%,薄膜电阻率随溅射时间延长而降低至3.0×10-3 Ω·cm.
16-18

不同形貌CdSe纳米晶的合成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采用水热反应法,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制备得到了不同形貌的CdSe纳米晶材料,并用TEM、XRD、EDS、XPS等分析手段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80℃的条件下,所得产物均为六方晶相的CdSe 纳米晶,形貌随着反应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控制反应时间为2h、5h、10 h时,得到的CdSe纳米晶的形貌分别为树枝状、由树枝状到棒状过渡的簇状及棒状.分析了CdSe纳米晶形成的化学反应原理,并运用结晶学原理和相关模型理论对CdSe纳米晶的形成机理及其形貌变化进行了探讨.
19-22

ZnO-Zn2TiO4中空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

摘要:利用棉花模板辅助的两步法制备了ZnO-Zn2TiO4中空纳米纤维结构光催化材料,利用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技术对其晶体结构、组成、形貌、光吸收特性等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 (RB)的降解脱色为模型反应,考察了不同的钛-锌元素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ZnO-Zn2TiO4纳米纤维材料保留了棉花纤维的形貌;Zn2TiO4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ZnO材料在紫外光下的光催化活性,并且元素质量比为8%的前驱体在650℃焙烧2.5h时所得样品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效果.如在紫外光下,可使RB溶液反应2h的降解脱色率达96.44%,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1达到1.142h-1.同时,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重复使用5次,其对RB溶液的降解脱色率仍在86%以上.
23-27

光伏晶硅切割用超细高强高碳钢丝的铅浴等温淬火工艺研究

摘要:利用电子扫描电镜、拉伸仪、耐疲劳性能试验机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铅浴等温淬火工艺对超细高强高碳钢丝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含碳量0.92%、直径Φ0.84 mm的钢丝,升高加热温度、降低铅浴温度、提高过冷度有利于奥氏体化均匀,促进珠光体转变,导致先共折铁素体和二次网状渗碳体减少、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晶粒尺寸约20~30 μm,后道湿拉拔至直径Φ0.12 mm,断丝率降低至4~7次/t,钢丝最终强度达4080 MPa.
28-31

铈掺杂Ba0.1Sr0.9TiO3的改性研究

摘要:铈掺杂Ba0.1Sr0.9TiO3陶瓷有着较高的介电常数和较低的压敏电压,但其烧结温度高,烧结成功率低,非线性系数小.用ZnO和过量TiO2加以改性,研究表明:适量TiO2起到了烧结助剂的作用,可将样品的烧结温度降低到1325℃,提高了样品烧结率,钛与锶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5∶3;ZnO作为受主掺杂剂将样品的非线性系数提高到10以上,降低了介电损耗,其最佳的掺杂量为0.7%(摩尔分数).最后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掺杂ZnO样品的微观形貌.
32-34

喷涂轨迹对齿柱表面耐磨涂层沉积均匀性的影响

摘要:设计和采用不同的喷涂轨迹,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铝齿柱表面制备了WC-10Co4Cr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OM)、SEM和显微硬度测试等进行了涂层的微观组织观测和厚度、硬度均匀性分析.结果表明:涂层致密,与基体结合非常好.涂层厚度和硬度分布不均匀,齿槽底沉积率高,厚度偏大,啮合面和齿顶位置厚度在160~210μm之间,数值分散性较小,齿槽底涂层硬度低,HV0.3≈700~800,啮合面和齿顶位置涂层硬度高,HV0.3在1150~1300范围内.齿形件的喷涂轨迹参数2H影响齿顶面、啮合面和齿槽等不同位置的喷涂角度和沉积环境,导致涂层形貌、沉积率和硬度均有差别.2H=55 mm时,不同齿形位置的涂层厚度和硬度分布更均匀,但齿槽底涂层存在孔隙,硬度偏低.
35-38

空气吸附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空气掺杂对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的双层石墨烯底栅型场效应管电输运性能的影响.分别在大气、真空(<1 Pa)、氮气以及不同湿度环境中测试了石墨烯场效应管的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大气中水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吸附导致的空穴掺杂作用使石墨烯的电学性能发生了严重退化,随着石墨烯表面吸附水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增多,狄拉克转变点电压向正方向的偏移量逐渐增大,空穴掺杂浓度增大,载流子迁移率减小.
39-41

辣椒素/有机蒙脱土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

摘要:利用溶液插层方法成功制备了不同载药量的辣椒素(Capsaicin,CAP)/有机蒙脱土(OMMT)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对复合物的插层结构、相互作用及其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载药后蒙脱土层间距由1.9nm增加到3.7nm,即形成了辣椒素/蒙脱土纳米插层结构,并且该复合物有效地提高了辣椒素的热稳定性,使辣椒素的热分解温度升高到240℃.从药物体外释放实验结果可知,复合物的药物缓释时间为48 h,对辣椒素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这种辣椒素/有机蒙脱土长效抗菌复合材料有望作为抗菌塑料添加剂.
42-46

响应曲面法优化小桐子壳基活性炭制备条件的实验研究

摘要:采用水蒸气物理法制备小桐子壳基活性炭,通过响应曲面法中模型的优化设计和分析,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3个影响因子(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水蒸气流量)对活性炭碘吸附能力和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方差分析(ANOVA)研究了各个实验因子或交互作用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经过优化所获得的实验条件为: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22 min,水蒸气流量5.5 g/min,获得的活性炭碘值为950 mg/g,得率为13%,比表面积为785 m2/g.
47-51

桐酸基C22三元酸钙盐的制备及其PVC复合热稳定体系优化设计

摘要:以桐马酸酐 —C22三元酸单甲酯(MEMAA)为原料,采用复分解反应合成了桐酸基C22三元酸钙盐(TOTC),并利用FTIR表征其结构.通过刚果红法和热老化烘箱法考察了亚磷酸三苯酯(TPP)、季戊四醇(PER)、β二酮(DT)对桐酸基C22三元酸钙/硬脂酸锌体系初期着色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完成了桐酸基C2三元酸钙锌复合热稳定剂体系的配方优化设计.结果表明:TOTC、ZnSt2、DT、TPP、PER的质量比为48∶12∶2∶5∶10时,钙锌复合热稳定剂体系热稳定性最佳.在100 g PVC/40 g DOP体系中加入最佳配方条件下的桐酸基C22三元酸钙锌复合热稳定剂3g,185℃下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50min,热稳定性优于部分国内市售产品,与德国熊牌钙锌复合热稳定剂相当.
52-56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聚己内酯/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摘要:利用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采用熔融共混挤出法制备聚己内酯(PCL)/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改性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降解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IR)、万能拉力机、扫描电镜(SEM)、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等研究了改性nano-SiO2对复合材料的表面结构、力学性能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nano-SiO2含量为4%时,复合降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少量添加的改性nano-SiO2可以均匀分散在PCL/P(3HB-co-4HB)基体树脂中,但当加入量过大时,容易发生团聚现象.
57-60

葡萄糖酰胺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要 以烷基胺、1,3-二溴丙烷为主要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不同碳链长度(n=8、12、16)的N,N’-二烷基(8/12/16)-N,N’-二葡萄糖丙二酰胺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FTIR与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悬滴法对其表面张力进行了测定,用动态光散射对其粒度分布进行了测定,用改进Ross-Miles法对样品的泡沫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葡萄耱酰胺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8/12/16)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及γcmc分别为5.627×10-3 mol/L、4.42×10-4 mol/L、2.96×10-3 mol/L和36.20 mN/m、30.22 mN/m、46.35mN/m;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粒径分布在130~1050nm;双子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良好.
61-66

E玻纤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面向和侧向抗冲击性能的研究

摘要:由面向和侧向冲击试验获得E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5.24 m/s冲击速度下的载荷-时间曲线,通过对面向和侧向抗冲击能力的比较及断口形貌分析,研究其各自的断裂机制.结果表明:侧向冲击试样冲击损伤门槛值P1及峰值P2均明显高于面向冲击试样;冲击试验后面向冲击层合板试样存在明显的裂纹和层间分离,而侧向冲击试样不存在层间分离,其原因是层间本身结合力较小,面向冲击试样层间所受剪应力与板面平行,易发生层间分离,而侧向冲击试样所受剪应力与板面垂直,不易发生层间分离.由于层间分离削弱了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因此侧向抗冲击性能比面向抗冲击性能好.
67-70

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丙烯酸(AA)对木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并对改性后的木纤维进行悬浮性测试.将改性处理后的木纤维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制备了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对其进行了拉伸和冲击等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木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随着木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延伸率和拉伸强度均有所提高;当木纤维含量为15%时,改性处理试剂的最佳浓度为0.15 mol/L.此时,材料的延伸率和拉伸强度增加的幅度均趋于平稳,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
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