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3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温敏型聚合物P(NIPAM—co-AAc)制备过程中单体竞聚率的测定

摘要: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半间歇式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P(NIPAM-co-AAc)共聚物,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单体配比下共聚物的组成,采用FR法、KT法及YBR计算法得到单体竞聚率。结果表明,异丙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共聚的单体竞聚率分别为0.4416和0.2558,两种单体都倾向于与另一种单体聚合形成交替共聚物。
1-4

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组织工程骨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以京尼平(Genipin)为交联剂,通过粒子沥滤结合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2甲基壳聚糖复合支架。然后依据组织工程的原则,将pcDNA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165质粒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ils,BMSCs)与支架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最后将该组织工程骨植入到兔桡侧,观察其成骨能力及降解速度。结果表明:京尼平交联的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天然松质骨相似,可满足支架材料的要求;且支架材料具有自发荧光特征,便于观察支架的微结构及界面上细胞的粘附情况;动物实验表明所得复合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及促进局部微血管形成、加快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其降解速度与骨生长速度基本匹配,是一种潜在的性能优良的骨修复材料。
5-9

《材料导报》研究简报征稿

摘要:《材料导报》创刊于1987年,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9-9

Sb对Mn50Ni40In10合金相变及磁性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Sb替代部分In对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Mn50Ni40In10相变和磁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掺杂后形成的Mn50Ni40In10-xSbx系列合金中,随着Sb含量的增加,马氏体的逆相变温度逐渐升高,居里温度逐渐降低。其相变温度的升高主要归结于电子浓度和晶格体积的变化以及电子轨道的杂化作用。sb掺杂会导致样品马氏体相和奥氏体相之间的饱和磁化强度差SM的变化,x%0.6的微量掺杂会使△XM增大,32〉0.6时,△XM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甚至减为零。x=0.6的样品(Mn50Ni40In9.4Sb0.6)在20kOe的外场作用下△M达到74emu/g,同时在该材料中观察到了磁场驱动的马氏体到奥氏体的转变,显示出该材料作为磁驱动形状记忆材料的潜在应用前景。
10-13

负极预嵌锂方式对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不同负极嵌锂方式对锂离子电容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最佳的嵌锂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短路嵌锂情况下,负极嵌锂电位为o.05V时制备的电容器性能最好;外部恒电流嵌锂速率越小,即嵌锂时间越长,其负极的嵌锂量越大;嵌锂速率在o.05C、嵌锂最终电压为o.05V时电容器性能最好;相比于恒电流单次嵌锂,负极经3次脱嵌锂后制备的电容器性能较好。
14-16

闭孔泡沫Mg2Si/A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压缩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熔体发泡法,以原位自生Mg2Si/Al复合材料为基体,CaCO~作发泡剂,通过控制温度和搅拌参数,成功制备出不同密度的闭孔泡沫铝。通过静态压缩性能试验发现:泡沫Mg2Si/Al复合材料的压缩过程具备泡沫金属压缩变形的三阶段(弹性变形、应力平台区、致密化阶段)特征;压缩屈服强度和平台应力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屈服点附近应力值下降,应力平台区出现锯齿波形,暴露出孔壁的脆性破裂特征。经过人工时效热处理,泡沫Mg2Si/Al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显著增大。通过观察孔壁的微观组织发现,Al基体被孔壁中粗大的Al+Mg2Si伪共晶组织所割裂。
17-20

铁磁性坡莫合金纳米环的制备与磁性研究

摘要:铁磁性纳米环是一种纳米尺寸的环状实体,由于具备高密度磁存储的能力,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性能存储器——磁随机存储器(MRAM)的重要结构单元。利用聚苯乙烯微球模板法制备了单分散的坡莫合金NizsFezs(NiFe)纳米环,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纳米环的分布情况;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NiFe纳米环的磁化曲线,显示出两种磁状态,即涡旋态(Vortexstate)和双畴态(Onionstate),并利用OOMMF软件对NiFe纳米环的磁化翻转过程进行微磁模拟,观察到纳米环不同磁化状态下的自旋组态。
21-23

水溶液中Sm-Co薄膜的制备及其磁学性质

摘要:在以甘氨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利用恒电位技术成功制备出了高Sm含量(质量分数为62.2%)的Sin-Co合金薄膜。循环伏安曲线表明,甘氨酸在电化学沉积Sm-Co合金薄膜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络合物[CoⅡ-SmⅢ(Gly-)2(HGly±)]3+的形成有利于Sm和c0在相对低电位下的共沉积。X射线衍射仪(XIm)分析结果表明,镀态合金膜为非晶态,经过退火处理后,合金膜由非晶态转化为多晶态结构,出现了永磁相Sin2Co17,合金膜的矫顽力明显增大。
24-26

MgO(001)基片上沉积Ni—Mn—Ga薄膜相变行为和磁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室温沉积高温退火的方式在单晶MgO(001)基片上制备了具有马氏体相变的铁磁Ni-Mn-Ga薄膜。沉积态薄膜呈柱状晶结构,高温退火后柱状晶的晶界变得模糊。溅射气压为0.5Pa和0.2P咀的薄膜的马氏体相变起始温度分别为290K和332K,溅射气压改变了薄膜成分,进而改变了相变温度。根据300K测得的磁化曲线,退火后溅射气压为0.5Pa和0.2Pa的薄膜分别显示出软磁和硬磁特性,这与M-T曲线的结果是相符的。室温下,0.5Pa薄膜的磁畴形貌呈现出迷宫状;而0.2Pa样品则显现出马氏体的浮凸,与它的磁畴形貌直接关联。
27-30

铁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铁掺杂二氧化钛粉体(Fe-Ti02),采用XRD、UV-Vis、PL、纳米粒度分析仪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Fe掺杂降低了TiO2的相转变温度,拓展了TiO2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有效地抑制了光生电子一空穴对的复合。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的实验表明,Fe-TiO2粉体在普通日光灯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90.36%,明显优于德国Degussa公司生产的P25纯Ti02光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43.58%。
34-38

铟掺杂TiO2/MWCNTs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SCFD)制备In-TiO2/MWCNTs催化剂,以甲基橙(M0)为目标降解物考察其光催化活性,并采用XRD、TEM、SEM和UU-Vi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晶型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经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得的二氧化钛晶型为锐钛矿型,晶粒尺寸约为13Din,晶粒为四方形,In的掺杂使Ti02带隙能减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当碳纳米管含量为3.O%,In含量为2.0%(质量分数)时,催化剂光催化活性最高,降解3h后甲基橙降解率达100%,TOC去除率为72.5%。
39-42

纳米Ni-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过渡金属Ni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剂(Ni-TiO2),采用XRD、纳米粒度、Uv_Vis和PL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以亚甲基蓝(Ⅷ)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Ni掺杂量以及热处理温度对Ni—TiO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2.5、n(Ni):n(Ti)=1%、热处理温度为500℃时制备的样品在普通日光灯下、5h内对MB的光催化降解率达到92.54%,明显优于DegussaP25在相同条件下的降解率(50.69%0)。
43-46

石墨垫板刻槽对生长大晶粒多晶硅杂质传输的影响

摘要:铸锭中过高的杂质浓度是影响铸造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铸锭生长过程中的杂质主要有C、N、O、金属离子及固体颗粒SiC和Si3N4。这些杂质能够降低晶片中少数载流子的寿命及太阳电池的填充因子;同时固体颗粒会造成切片过程的断线和晶片表面产生划痕。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生长大晶粒多晶硅,对石墨垫板进行刻槽处理,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该生长过程杂质的传输。模拟结果表明,刻槽的深度明显影响着初始生长时结晶界面上O、C和N的分布;同时刻槽深度越大,生长速率越快,越能够抑制晶体中SiC和S记N4的形成。
47-51

热处理对溶胶-凝胶法制备ZnO薄膜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CH3COO)2Zn·2H2O为前驱物,利用溶胶一凝胶旋转涂膜法以普通玻璃为基底制备ZnO薄膜。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予显微镜等对ZnO薄膜的物相组分、透射率和表面形貌进行测量与表征。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ZnO薄膜的物相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nO薄膜的物相结构和可见光透射率都与热处理温度有关,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ZnO薄膜的晶粒尺寸增大,晶格常数逐渐减小,薄膜的透射率增大。
52-54

氧化石墨烯的离子束辐照表面改性

摘要:采用低能N+离子束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辐照,研究离子束辐照对石墨烯表面的改性作用,通过拉曼光谱仪(Raman)、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氧化石墨烯的辐照效果。结果表明,由于辐照产生的原子碰撞和热效应,在一定的N+辐照剂量下,氧化石墨烯表面发生原子的迁移、重排,在表面产生了纳米孔和晶化现象。Raman结果显示,相对于未辐照组,辐照后的氧化石墨烯特征峰相对强度比值ID/IG明显降低,表明离子束辐照减少了氧化石墨烯表面缺陷,具有明显的改性效果。
55-58

一维纤维状α-Al2O3粉体的水热-热解法制备与表征

摘要:以Al(N03)3·9H20、尿素为原料,以PEG200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热解法合成纤维状氧化铝粉体。用XRD、SEM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水热时间、pH值、硝酸铝浓度、PEG2000添加量及铝源等因素对纤维状α-Al2O3粉体结晶状况、晶粒尺寸、晶体形貌的影响,分析了合成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EG2000添加量是影响反应体系得到纤维形貌产物的关键。
59-62

叠层结构对Cu/In预制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摘要:采用超声波一脉冲直流电沉积的方法在钼基底上制备了两种不同叠层结构的Cu/In预制膜:Cu/In多层膜和Cu/In双层膜,经过随后的热处理得到了Cu/In合金膜。通过XRD、SEM等对比研究了这两种Cu/In预制膜热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相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采用Cu/In多层膜制备的Cu/In合金膜表面更致密、平滑,成分分布更均匀,所用的热处理时间短且显著减少了In元素的挥发损失,更利于薄膜原子比的精确控制。
63-66

层状H1-xNb1-xW1+xO6固体酸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Li1-xNb1-xW1+xO6(x=0.1,O,-0.1),通过H’交换制备出相应的固体酸H1-xNb1-xW1+xO6。采用XRD和FT-IR技术表征固体酸的物相和层板骨架结构,NH3-TPD方法表征其酸性特征。结果表明,3种酸样品的物相相同,但它们的主晶面(002)面间距略有变化。与HNbWO6中的Nb06和WO6八面体结构单元相比,H0.9Nb0.9W1.1O6和H1.1Nb1.1W0.9O6中的Nb06和W06八面体发生变形。3种酸样品均有两种不同强度的酸位,它们的弱酸位强度基本相等,强酸位强度大小顺序为H11Nb1.1W0.906〉H0.9Nb0.9W1.106〉HNbWO6,两种酸位的酸量大小顺序均为H1.1Nb1.1W0.9O6〉HNbWO6〉H0.9Nb0.9W1.1O6。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