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3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共聚法引入甲基对聚苯胺结构及电导率的影响

摘要:通过间甲基苯胺与苯胺在右旋樟脑磺酸水性介质中进行化学氧化共聚得到它们各自的均聚物及共聚物,在聚苯胺链段上引入甲基来改变产物的结构与电导率.用FT-IR、UV-Vis、XRD、SEM方法表征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与微观形貌,用四探针法测定聚合物电导率.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为直径100nm左右的短纤维,聚苯胺分子链上甲基的引入削弱了苯环之间的π-π共轭,使FT-IR、UV-Vis光谱特征峰发生蓝移.在单体总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可通过调节单体比例将聚合物的电导率控制在0.02~6.50 S/m的范围内.XRD谱图分析表明,甲基还具有诱导聚苯胺分子链取向的作用,使聚苯胺链聚集态规整性提高.
1-4

我国科学家造出纳米纸

摘要:浙江大学的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这种材料能继续与多种化学分子结合并展现不同特性,实现材料应用上的“百搭”。
4-4

杂多酸盐异构体季铵盐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抑菌性能研究

摘要:以过渡元素Co为一取代原子合成Keggin结构杂多钨硅酸盐异构体,在水热条件下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进行化合,得到4种新的基于Keggin型多酸阴离子和有机物的复合材料.通过FT-IR、TG、XRD、SEM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并采用抑菌圈法对大肠杆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较季铵盐升高了160℃,复合材料的抑菌效果是季铵盐的2~3倍.
5-8

氟化铵-盐酸法提纯隐晶质石墨工艺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隐晶质石墨的固定碳含量,扩大隐晶质石墨的应用范围,采用湖南郴州地区的隐晶质石墨为原料,用氟化铵-盐酸法对其进行纯化处理.研究了氟化铵的用量、反应温度、液固比以及反应次数对隐晶质石墨固定碳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氟化铵-盐酸法提纯隐晶质石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氟化铵的含量为45%,液固比为3∶1,恒温70℃反应2h,重复5次的条件下能够将隐晶质石墨的固定碳含量从83.08%提高到99.47%.研究表明氟化铵-盐酸法可以有效提高隐晶质石墨的固定碳含量.
9-12

热反挤压变形对n—SiCp/2024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摘要:利用半连续铸造-热反挤压工艺制备了n-SiCp/2024复合材料棒材.通过金相组织观察(OM)、扫描电镜(SEM)、室温力学性能以及电导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热反挤压前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与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铸锭中粗大第二相沿晶界非连续分布,Cu、Mg元素偏聚显著,大多数n-SiCp偏聚在晶界处,少量分布在晶内;热挤压变形后,n-SiCp团聚现象显著消除,Cu、Mg元素及n-SiCp分布趋于均匀,n-SiCp及破碎第二相沿热挤压方向呈纤维状分布;拉伸实验结果表明,热挤压后复合材料的强度及塑性显著提高;热挤压后,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低于基体合金.
13-16

烧结颈对WO3基多孔膜灵敏度影响的研究

摘要: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在印有金电极的陶瓷基片上负载WO3多孔厚膜,再在500℃、600℃、700℃、800℃下烧结制成气敏器件,测试了其在甲苯中的伏安曲线和气敏响应特性.由SEM统计分析了4种厚膜的烧结颈信息,并通过导电模型结合Ⅰ-Ⅴ曲线拟合得到耗尽层宽度.依据烧结颈宽度和2倍耗尽层宽度的差值将烧结颈分成3类:宽颈、窄颈和闭颈,比较了三者对灵敏度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烧结颈含量直接影响材料的灵敏度,烧结颈含量越高的材料,其灵敏度越高.其中,有开关效应的窄颈对材料灵敏度贡献最大.
17-21

带有一维纳米阵列结构LiFePO4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通过阳极氧化铝模板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带有一维纳米阵列结构的LiFePO4薄膜.其中,柠檬酸不仅起到络合剂的作用,还为体系提供了碳源.采用XRD、TEM、SEM等测试手段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LiFePO4结晶良好.同时考察了不同条件对沉积LiFePO4纳米线的影响,确定了沉积纳米线的优化条件:真空沉积,溶胶浓度为0.25 mol/L,沉积次数为3次,去模板时间为40 min,冷冻干燥.
22-25

纳米硫化铜修饰玻碳电极的原位制备及分析应用

摘要:采用镀膜/循环伏安法原位制备了纳米CuS/GC电极,研究了其制备机理,探讨了具有最大电催化活性的制备及测试条件.通过SEM、EIS对修饰膜进行了表征,表明纳米CuS粒子均匀附着于电极表面,具有较高的导电性.采用电流-时间曲线法研究了CuS/GC电极的分析性能,结果表明,电极对H2O2浓度的响应时间短于0.1s,在0.67~20.5μmol·L^-1及0.033~2.93mmol·L^-1范围内,电流变化和H2O2浓度的线性方程分别为△i(μA)=-0.0081+0.0267c (R=0.9998)及△i(μA)=0.7378+22.17c (R=0.9930),检出限为6.0×10^-8 mol·L^-1(S/N=3).该修饰电极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及贮存稳定性,实际水样测试结果表明回收率为92%~9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6%.
26-30

铱/氧化铱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摘要:分别在750℃、800℃、850℃用高温碳酸盐氧化法制备了铱/氧化铱(Ir/IrO2)电极,表征了制备电极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制备铱/氧化铱电极的最佳灼烧温度为850℃,该温度制备的氧化铱电极电位较稳定,有较好的pH值线性响应,斜率在59左右,接近理想能斯特响应且重现性较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不同氧化温度对铱氧化膜的厚度、致密性有很大影响,灼烧温度越高氧化层越厚、越致密。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Na2Ir03的生成可能是造成电极性能欠佳的主要原因。制备氧化铱电极可以应用于溶液的pH值测量,与玻璃电极相比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基本满足测量要求。
31-35

甲磺酸体系电沉积法制备电沉积铜用新型铅合金阳极材料性能研究

摘要: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甲基磺酸体系中电沉积得到的纯Pb、Pb-Sn(0.6%)和Pb-Sn(0.6%)-Sb(0.6%)(均为质量分数)合金阳极在CuSO4-H2SO4体系下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新型的Pb-Sn(0.6%)-Sb(0.6%)合金阳极电催化性能和耐蚀性能均比Pb-Sn(0.6%)和纯Pb阳极优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3种合金材料极化24 h后的表面形貌,图像显示纯Pb表面疏松多孔,大部分区域出现了裂纹,Pb-Sn(0.6%)和Pb-Sn(0.6%)-Sb(0.6%)合金阳极表面形貌比较均匀和致密.X射线衍射表明,Pb-Sn(0.6%)和Pb-Sn(0.6%)-Sb(0.6%)合金材料对应的PbO2和PbO的衍射峰比纯Pb强,且Pb-Sn(0.6%)-Sb(0.6%)阳极材料PbO2的衍射峰最强,说明Pb-Sn(0.6%)-Sb(0.6%)阳极的导电性最好.
36-39

低温固相法制备球形掺La镍酸锂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摘要:以硝酸镍为原料通过化学氧化法先制备出NiOOH,然后与LiOH· H2O、La2O3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并在空气气氛中低温焙烧制备球形La掺杂LiNiO2正极材料.用TG-DTA、XRD、SEM等手段对材料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600℃焙烧的材料具有更加完整的层状结构,材料由边界长350 nm的不规则颗粒组成,且团聚成直径5 μm的球形颗粒.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相比纯LiNiO2,LiNi1-xLax O2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较好的倍率性能和较小的交流阻抗,说明微量La掺杂增强了LiNiO2的电化学性能.
40-44

快淬FeSiCo磁性材料结构与吸波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快淬工艺制备Fe80-xSi20Cox(x=10,15,20,25)磁性合金,高能球磨后使用SEM、XRD分析快淬合金的微观形貌与相组成,通过VSM测量快淬合金的磁性能,采用Agilent PNA 8363B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快淬合金的电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经高能球磨后的FeSiCo合金粉末具有扁平状的疏松结构;Co含量的变化未改变合金粉末的相结构,都为d-Fe(Co)结构,随着Co含量的增加,矫顽力Hc先增大后减小,饱和磁化强度Ms亦先增大后减小;按传输线理论模拟计算,Fe55Si20Co25合金粉末具有最佳的反射损耗,在涂层厚度为1 mm、频率为2.5 GHz时其反射损耗为-3.4 dB.
45-48

掺Dy^3+铁氧体纳米磁颗粒尺寸与磁学特性的相关性

摘要:在水相体系中用化学法制备出不同尺寸的掺Dy^3+铁氧体纳米磁颗粒.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表征了样品的形貌、结构、室温磁学性能.TEM图片表明,样品的形貌近似球形,平均粒径在15~24 nm之间;XRD图谱表明,磁颗粒的物相以Fe3O4为主,结构为面心立方尖晶石型;SQUID测试结果表明,磁颗粒的尺寸不同则磁学特性有所不同,呈现出饱和磁化强度(Ms)随粒径增大而升高的规律;粒径小则剩余磁化强度(Mr)、矫顽力(Hc)小,粒径增大则剩余磁化强度、矫顽力升高.
49-52

SnO2掺杂对MnZn铁氧体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氧化物陶瓷工艺制备MnZn功率铁氧体,研究了SnO2掺杂对MnZr功率铁氧体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SnO2可以有效提高晶粒均匀性和致密度.随着SnOz添加量的增加,起始磁导率先上升后下降,磁损耗先下降后上升.当添加量为0.5%(摩尔分数)时,μi达到最大值,损耗最低.此外,铁氧体损耗最低点所对应的温度随着SnO2掺杂量的增加向低温移动.通过对比一次掺杂和二次掺杂,发现一次掺杂的SnO2主要作用于晶粒内部,二次掺杂的SnO2主要作用于晶界处,而且一次掺杂所获得的样品性能更优.
53-56

热处理温度对锌铁氧体纳米结构及磁化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尖晶石型ZnFe2O4纳米颗粒,将所得产物在450~900℃焙烧4h,使用FT-IR、XRD、TG-DTG、HRTEM及VSM研究烧结温度对化学成分、微结构及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ZnFe2O4纳米颗粒尺寸从14 nm增大到了50 nm,而磁化强度从3.374 emu/g降低到了2.168 emu/g.
57-59

AIO改性聚甲醛热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通过分子量测定、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了聚甲醛(POM)的热降解机理并根据降解机理采用稳定剂A10对POM进行共混改性.运用热失重(TG)、差动扫描(DSC)、机械力学测试探讨了A10对聚甲醛改性后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热降解产生新的端基,熔融温度高于200℃时POM大分子链的断裂加快;稳定剂A10改性POM纤维在100℃老化处理250 h后纤维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保持率分别达95%以上和89%以上;随着稳定剂A10比例增大,热分解活化能增加,聚甲醛的热失重率逐渐降低,热分解温度升高.
60-62

聚乙烯亚胺对β-碳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摘要:采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作为表面活性剂对工业用β-SiC超细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采用离心式喷雾干燥技术对碳化硅浆料进行干燥.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粉体综合测试仪测试了改性前后粉体的形貌、表面性质、粒度及流动性.结果表明:PEI在粉体表面形成了包覆层,使粉体团聚现象减少;喷雾干燥大大地提高了粉体的流动性,综合流动性指数由原粉的44增加到88;改性并没有改变粉体内部的物相与结构;PEI仅仅是吸附包覆,通过空间位阻效应使得粉体稳定分散.
63-65

金属复合氧化物BiVO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含酚废水的研究

摘要:以Bi(NO3)3·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金属复合氧化物BiVO4,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以及N2的吸附-脱附表征,探讨了合成条件(温度、时间、pH值)对BiVO4的结构、晶型、形貌、孔性质等方面的影响.以苯酚水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在可见光照射作用下BiVO4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VO4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