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2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置氢对Ti-25Nb-10Ta-1Zr-0.2Fe合金室温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固态气体渗氢后氢元素对新型8医用钛合金Ti-25Nb-10Ta-lZr-0.2Fe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70℃置氢空冷,置氢量为0.2%(质量分数),合金发生共析反应βH→aH+δ。置氢后合金表面和内部显微组织出现差异:在合金表面,8氢化物呈现针状,从晶界处生长,尺寸差异较大;在合金内部,氢化物δ呈细小针状,长度小于1um,以a针为中心平行向外生长。置氢后合金硬度未增强。
1-4

PEM燃料电池膜电极边框对膜应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膜电极边框材料以及组装方式在装夹状态下对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PEM)造成的应力影响,结果表明在边框两端与PEM交界处均会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并且随着边框模量的减小而减弱。相比于边框与PEM直接接触装配,相同边框材料与PEM粘贴装配对PEM损伤更小。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优化方案,以期给研究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5-8

石墨烯纳米带生产新工艺开发成功——使其规模化工业生产成为可能

摘要:据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11月19日消息,一支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SOLEIL同步辐射光源、法国洛林大学让·拉穆尔研究所和格勒诺布尔尼尔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历经8年的合作研究,成功开发出生产石墨烯纳米带的新技术。石墨烯独特的物理特性令其成为电子设备的理想材料,这项技术为制备新一代纳米电子元件铺平了道路。该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18日的《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8-8

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晶界的EBSD研究

摘要: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对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的晶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中的大部分晶界为大角度晶界,且以特殊晶界三3和普通晶界为主,同时还存在少量小角度晶界。在制作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时,重点要降低小角度晶界和三3的含量。
9-11

《材料导报》研究简报征稿

摘要:《材料导报》创刊于1987年,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1-11

太阳电池用非晶碳薄膜在黑硅衬底上的生长

摘要: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法在黑硅和抛光单晶硅片衬底上生长非晶碳薄膜,其中变量为CH4流量,分别为10sccm、14sccm、18sccm、22sccm、26scc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光谱表征了非晶碳薄膜的结构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在650℃时随着CH4流量的逐渐增加,在平整的非晶碳薄膜上C-C的sp2相团簇颗粒的直径逐渐变大。AFM测试结果显示,非晶碳薄膜表面的平均粗糙度(Rn)为0.494nm。
12-15

多晶硅太阳电池表面激光织构工艺研究

摘要:采用激光刻蚀,辅以化学溶液腐蚀对多晶硅片进行了表面织构。利用扫描电镜(SEM)、HeliosLAB-rc反射率测试仪和SemilabWT2000少子寿命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晶硅表面经激光织构后表现出很好的陷光效果,反射率降低为8.0%。激光织构使硅片的少子寿命缩短,通过沉积Al2O3钝化薄膜可改善多晶硅片的电学性能。
16-18

压印接头力学分析及预成角对接头强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压印接头强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压印连接拉伸过程动态模拟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裂纹形成的主要位置,分析了拉伸过程中裂纹的萌生、扩展直至整个压印接头颈部断裂的过程;对压印接头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得出薄板经冲压后产生了加工硬化现象,接头强度得到提高。提出了预测压印接头最大破坏力的公式,对生产中模具的选取及样品强度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不同预成角度的压印连接试件进行了拉伸试验,得出0°压印接头能够承受的拉伸破坏力最大,且预成角越大,压印接头能承受的破坏力越小。
19-22

TA2异型钛材冷轧过程的有限元模拟研究

摘要:应用商业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3D对TA2异型截面冷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轧件稳定轧制时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分布规律,并且研究了不同侧斜度下孔型对金属变形的影响,总结出了侧斜度对宽展的影响规律。
23-25

基于SSRT的材料应力腐蚀数据库

摘要:采用VB程序语言和Microsoft Office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针对慢应变拉伸实验(SSRT)研究了材料应力腐蚀的结果,设计并建立了应力腐蚀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实验参数输入、实验数据计算和断口图片分析3个模块。通过力学性能指标的计算,依据应力腐蚀敏感性判据和断口形貌特征,将应力腐蚀分为敏感、危险和安全3个水平,获得应力腐蚀体系的材料、环境和力学的关联特征,并将综合分析结果作为案例进行储存管理,以供使用者参考相关数据。
26-29

(1-x)BaFel2O19/xBaTiO3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1-x)BaFe12O19/xBaTiO3复合吸波材料(x=0、0.1、0.3、0.5、0.7、0.9、1)。研究了钛酸钡含量对复合样品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微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于900℃煅烧的样品形成了BaFel2O19相和BaTiO3相共存的BaFe12O19/BaTiO3复合体系;当钛酸钡含量在0.3~0.7时,复合样品的介电损耗和磁损耗显著增强,提高了微波吸收性能,拓宽了有效吸收频带;当厚度为3mm时,x=0.5的复合样品在频率为13GHz处的最强吸收峰为14.8dB,x=0.7的复合样品的有效吸收频宽可达3.4GHz。
30-33

对喷静电纺丝法制备TiO2/ZnTiO3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光催化性能

摘要:采用对喷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P/TiO2/TPEE/Zn(CH3COO)2纳米纤维,分别在500℃、550℃、600℃、650℃和700℃锻炼5h,得到不同煅烧温度下的TiO2/ZnTiO3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剂,利用热重-差热分析法(TG-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在300W的紫外灯下催化亚甲基蓝(MB)降解的活性。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550℃时,TiO2/ZnTiO3复合纳米纤维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高。
34-36

静电纺PBT纳米纤维的工艺参数及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纳米纤维,讨论了主要工艺参数(包括溶液浓度、纺丝电压和距离)对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PBT纤维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质量分数为9%~18%、纺丝电压为12~21kV、纺丝距离为11~20cm时,PBT溶液具有可纺性。分别采用热重-差热(TG-DTA)分析、X射线衍射和单轴拉力测试表征了纤维性能,发现PBT纤维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较好的力学性能,电纺中可发生部分结晶。
37-40

Ni-S二元化合物的杂化微波合成及性能表征

摘要:采用可控温、通气氛的杂化微波加热技术,成功合成了Ni3S2、E—NiS、6-NiS和NiSe四种化合物。采用XRD和S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容易合成单相的NisS2,通过改变烧结条件可获得主相分别为ε-NiS和δ-NiS的样品,合成单相NiS2则比较困难。电磁测量和低温XRD衍射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上升,δ-NiS在260K附近发生顺磁-反铁磁(金属-非金属)转变,同时晶体点阵参数a、c分别减小0.38%和1.4%,在相变温区表现负热膨胀性。Ni5S2单相样品显示顺磁金属性质。
41-45

喷雾干燥-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MnSiO4的研究

摘要:通过加热回流-喷雾干燥高温煅烧三步法制备了包覆碳的纯相Li2MnSi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回流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TEM和电化学测试对Li2MnSiO4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30mA/g时,所制备的材料首次放电容量达189.1mAh/g;当电流密度为300mA/g时,首次放电容量达132.9mAh/g,经过40次循环,保持了首次放电容量的55.6%。
46-49

Li4Ti5O12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二步固相烧结法制备了LiTi5O12负极材料,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等表征了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并用充放电测试仪、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Li4Ti5O12具有单一的尖晶石结构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8.9mAh/g,循环2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7.6%,1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8.9mAh/g,循环20次后容量下降了3.05%。
50-52

球形微膨胀石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摘要:以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球(MCMB)为前驱体,采用氧化、微膨胀法制备了微膨胀石墨电极材料(e-MC—MB);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表征样品的外貌、结构,并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微膨胀石墨电极在LiPR有机电解液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微膨胀石墨材料有良好的球形形状,晶体参数La10、Lc和平均堆积碳层数与MCMB相比显著减小;平均层间距d(002)大于石墨材料,在0.411~0.418nm范围;首次充电在4.5~4.8V间存在明显的“电化学活化”现象,储能行为不同于传统石墨材料;在2.5~4.8V电压区间,放电比电容量达143.7F/g;将微膨胀石墨正极材料与石墨负极材料匹配,预计能得到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容器。
53-56

蠕虫状SnO2纳米管的水热方法制备和光学性能研究

摘要:利用低温水热方法成功合成了一种蠕虫状多孔形SnO2纳米管。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术和光致发光等方法研究了其结构、成分和光致发光性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合成的SnO2纳米管为金红石型单相结构,扫描电子显微图像清晰显示生长的SnO2纳米管长度为2-10um,直径约为300nm,壁厚约为20nm,壁上生长SnO2纳米颗粒结构。实验观察到样品在可见光范围内有一宽带光致发光谱,归因于氧空位和缺陷引起的发光。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