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2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表面活性剂对FePt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

摘要:分别以乙酰丙酮铁(Fe(acac)3)和氯铂酸(H2PtCl6·6H2O)作为Fe源和Pt源,乙二醇作为还原剂和溶剂,通过多元醇还原法制备出单分散的FePt纳米颗粒,并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油酸油胺和CTAB对FePt纳米颗粒形貌和磁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油酸油胺和CTAB修饰的FePt纳米颗粒均为面心立方(FCC)结构,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较未使用表面活性剂时变窄;油酸油胺修饰的FePt形貌主要是球形,但是有四方形纳米结构出现;而CTAB修饰的FePt形貌有蠕虫状产生.VSM结果显示其矫顽力都趋近于零,呈现超顺磁性.
1-3

BaCuO2-δ含量对GdBaCuO超导块材结构和磁浮力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Nd-Ba-Cu-Mg-O冷籽晶和熔融织构生长工艺,在空气气氛下制备出GdBaCuO单畴块材,并通过流通氧气气氛退火处理获得超导样品.研究了前驱粉末中不同BaCuO2-δ含量对GdBaCuO前驱粉末熔化温度、块材生长及超导磁浮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dBaCuO前驱粉末的熔点随着BaCuO2-δ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前驱粉末中BaCuO2- δ的添加量为0~0.5mol时,GdBaCuO块材均能生长成表面没有宏观裂纹、尺寸为φ17mm的单畴,而BaCuO2-δ添加量为0.2mol时,样品的磁浮力性能最高,最大磁浮力密度达到12N/cm2 (77K).
4-6

20钢制纺织钢领C-N-RE共渗研究

摘要:为取代钢领生产厂家现行的碳氮共渗工艺,采用“无毒液体C-N-RE共渗”对20钢制纺织钢领进行了共渗试验,对共渗试样的显微组织、截面显微硬度、渗层碳浓度和稀土元素浓度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经“无毒液体C-N-RE共渗”淬火后,20钢制纺织钢领的表面碳浓度大大增加,显微硬度大大提高,显微组织主要包含碳氮化合物、针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稀土元素起到了良好的催渗作用.
7-10

立方相NaYF4∶Ce3+材料的合成及上转换发光性能

摘要:以氟化钠、硝酸钇、硝酸铈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合成棒状NaYF4∶Ce3+材料,利用XRD、SEM、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分析仪对其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样品均为立方相结构,表面含有以化学吸附方式存在的EDTA分子.经水热法制备样品的上转换发射发射出波长在404.5nm和436nm处的蓝光,以及波长在520.5nm和539nm处的绿光.
11-13

多晶硅太阳电池双层SiNx镀膜工艺研究

摘要:采用PECVD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创新性地在多晶硅表面沉积了双层SiNx膜,并对其少子寿命、反射率及电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多晶硅太阳电池生产采用的单层SiNx镀膜工艺,本工艺可有效延长多晶硅少子寿命、增强光谱吸收、降低多晶硅的表面反射率,其电性能明显提高,中短路电流提高了100mA,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1.34%.
14-16

TiO2薄膜制备工艺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溶胶提拉法、粉末刮涂法以及将两种方法结合的混合涂覆法制备了TiO2薄膜,对不同工艺制备的TiO2薄膜进行了金相观察,并将薄膜组装成电池进行伏安曲线测试.Ⅰ-Ⅴ曲线表明,与溶胶提拉法和粉末刮涂法制备的TiO2薄膜相比,混合涂覆法综合了两者薄膜的结构优点,用此法制备出的TiO2薄膜组装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较大的光电流、光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
17-21

Ag颗粒修饰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及其光电性质的表征

摘要: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出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通过光化学还原Ag+的方法,在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负载了Ag纳米颗粒.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表面光电压测量仪(S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Ag/TiO2纳米管在可见光区域表现出较强的吸收性能.SPS测量表明,随着Ag颗粒浓度的增加,表面光电压信号明显增强.
22-24

氯化钆溶液浓度对核壳结构Gd2O3:Tb3+尺寸的影响

摘要:以二甘醇作为溶剂,GdCl3和TbCl3的混合溶液作为前驱剂,在室温下加入NaOH后制备出掺杂Tb3+的纳米氧化物颗粒Gd2O3,并以氧化物Gd2O3∶Tb3+为核,在APTES和TEOS的混合溶液中使其包覆-层聚硅氧烷层.结果表明,随着Gd3+溶液浓度的增加,Gd2O3∶Tb3+颗粒尺寸以及包覆了聚硅氧烷层的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尺寸也增加.
25-28

A位阳离子无序对La2/3Ca1/3MnO3结构和输运性能的影响

摘要: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1-xDyx)2/3 Ca1/3 MnC3 (x=0、0.1、0.2)材料,研究阳离子无序对微结构和电输运性能的影响.Rietveld方法拟合XRD结果表明,随着Dy掺杂浓度的增加,晶胞参数和Mn-O键长键角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造成MnO6八面体畸变.电输运性能显示:样品电导率随Dy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其导电机制符合半导体小极化子模型.Dy掺杂浓度的增加使得钙钛矿ABO3的A位阳离子无序度增加,影响了样品的微结构;A位无序效应增强了载流子的晶格散射,抑制了电导率.
29-32

日本开发出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化为液态的材料

摘要:通常情况下,固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转变成液态,液体被冷却到一定温度就会变成固态。而日本科学家新研发的一种固体材料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变成液体,再用可见光照射就能变回固体,不需要改变环境温度。
32-32

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磨损机理

摘要:采用机械合金化后冷压成型和放电等离子烧结两种不同工艺分别制备铜-石墨复合材料,在销盘式实验机上进行材料的摩擦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摩擦表面的形貌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显著下降;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摩擦系数与磨损率都呈下降趋势.摩擦系数与磨损率的显著改善是由于在磨损过程中形成一层覆盖表面的润滑膜.当形成的润滑膜几乎覆盖住整个磨损表面时,该润滑膜能够抑制滑动界面处金属与金属接触,使摩擦磨损特性得以改善.
33-38

高能球磨法制备Fe3Si合金粉末

摘要:采用高能球磨法研究了原子配比Fe75 Si25的混合粉末在不同的球磨条件下的机械合金化,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样品的物相、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和点阵常数,分析了Fe75Si25粉末的机械合金化机理.研究表明,球磨时间、球料比和球磨机转速对机械合金化(MA)进程有重要影响.MA 55h后可达到完全合金化,Si溶入Fe中形成α-Fe(Si)饱和固溶体,晶粒尺寸减小至7~8nm.
39-43

直接沉淀法制备异形氧化锌微晶及其表征

摘要:采用一种操作简单的直接沉淀法制备氧化锌微晶,通过改变碳酸氢铵的浓度制备出不同形貌的微晶氧化锌.利用XRD、SEM及UV-Vis吸收光谱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O结晶性能良好,而不同形貌的氧化锌微晶对光的吸收能力不同,对进一步应用氧化锌微晶降解环境污染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4-46

TiO2微球的制备及N掺杂改性研究

摘要:通过水热结合热处理法制备了N掺杂和未掺杂的表面粗糙的TiO2微球.结果表明,N掺杂将TiQ2微球的光谱吸收范围拓宽到了可见光区,光谱吸收能力增强和氧空位增多是提高TiO2微球光催化活性的主要积极因素,结晶度下降和孤立的N2p能级对光生载流子的捕获起着次要的负面作用.
47-49

有机模板剂对合成纳米TiO2结构影响规律的研究

摘要: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选择P123作为模板剂考察了不同n(P123)/n(Ti)对TiO2织构性能以及晶粒尺寸的影响.采用碳化的方法使有机物在氩气气氛中高温焙烧后形成的炭层对孔道起支撑作用,防止孔道的塌陷并得到高度晶化的二氧化钛,同时考察了碳化温度和不同模板剂对二氧化钛织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热分析(TG/DSC)表征手段得到以下结论:物质的量比在0~0.030范围内,P123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晶粒尺寸的减小和比表面积的增大;碳化过程提高了TiO2的热稳定性,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TiO2比表面积变化不大;P123、PEG2000、CTAB 3种模板剂中P123得到的样品性能最好.
50-55

纳米Co-Mn-Al-CO3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以过渡金属盐Co(NO3)2、Mn(NC3)2为钴源、锰源,Al(NC3)3为铝源,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为碱性介质,利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n(Co)∶n(Mn)∶n(Al)=4∶0∶2、4∶1∶1、4∶2∶0的CO32-离子插层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呈层状片状,随着LDHs样品中Mn、Al原子比的增加,结晶度变差,形貌变得无序,平均孔径减小,比表面积和孔道容量变大.
56-59

磁控溅射MoO3半导体功能薄膜的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分别在Si(100)和玻璃衬底上通过调整不同的溅射功率和退火温度成功制备了MoO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接触角测量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X射线衍射表明400℃以上沉积的MoO3结晶薄膜属正交晶系,沿(0k0)(k=2n)取向择优生长,衍射峰强度和薄膜的结晶度随溅射功率的提高逐渐增强;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发现结晶的薄膜表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由初期均匀分布的纳米细长状颗粒长大成二维片状结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表明,薄膜在可见光区具有良好的光学透过性,平均透过率达60%以上;接触角测量发现薄膜呈明显亲水性,通过后续的表面氟化改性热处理,实现了薄膜亲水-疏水的润湿性能转换.
60-63

炭表面改性对负载型TiO2/活性炭复合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HNO3、H2O2和O3对商品活性炭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考察了改性处理对活性炭表面基团、负载TiO2以及所形成的TiO2/活性炭复合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及氮气吸附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改性方法均可有效提高活性炭栽体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数量,但是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影响不大;H2O2和O3对活性炭栽体改性后可以提高对钛前驱体的吸附性能,HNO3改性有利于TiO2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分散.使用改性后的活性炭作为栽体制备的TiO2/活性炭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均高于未改性的TiO2/活性炭催化剂,其中以HNO3改性后的TiO2/活性炭活性最高.
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