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社
分享到:
《材料导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7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光、电、磁功能材料等。
  • 主管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主办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005-023X
  • 国内刊号:50-1078/TB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93
  • 创刊时间:1987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1
  • 综合影响因子:0.84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材料导报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PSY-g-PAA/APT/SA载药复合凝胶小球的制备及释药性能

摘要: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了欧车前胶-g-聚丙烯酸/凹凸棒黏土/海藻酸钠(PSY-g-PAA/APT/SA)载药复合凝胶小球,以双氯芬酸钠为模型药物,考察了pH敏感性和凹凸棒黏土含量对凝胶小球的包封率、载药率、溶胀性能和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释放介质为模拟胃液(pH=1.2)时,药物基本不释放;而为模拟肠液(pH=6.8)时,5h后累积释放率超过90%,复合凝胶小球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随着凝胶小球中凹凸棒黏土含量的增加,溶胀率和药物累积释放率均减小,表明凹凸棒黏土的引入可以减缓药物的突释效应。
1-4

用于吸附氟离子的EGDE交联载镧壳聚糖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利用戊二醛(GLA)交联并负载La3+的壳聚糖吸附净化高氟地下水时,反应不完全的戊二醛可能会溶出而产生较大的生物毒性。选用低毒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替代GLA,对壳聚糖实施交联改性,生成交联壳聚糖微球(CEB),然后在CEB表面螯合La3+,制备新型除氟剂(CEB-La)。结果表明,交联温度是影响CEB-La吸附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交联的适宜条件为EGDE与CS的-NH2物质的量比为1:2,20℃反应4h;螯合的适宜条件为将CEB按投加量2g/L加到0.020mol/L的La件溶液中,40℃反应3h。所得到的吸附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质量浓度20mg/L含氟水的F-去除率达9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EGDE与壳聚糖的-NH2、C6-OH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的交联产物CEB中,仲羟基与La抖配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壳聚糖微球在制备过程中结晶能力下降,有利于La3+的负载和F-的吸附,除氟剂中的镧主要以La-O化物的形式存在。
5-9

室温反应合成ZnSe粉体工艺研究

摘要:室内自然环境下在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TEA)中利用硼氢化钾(KBH4)固相还原单质硒(Se),获得了稳定的硒氢酸根离子(HSe-)。在TEA中通过HSe-与ZnSO4·7H2O反应制备了橙黄色中间体。有机元素分析、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测试结果表明,中间体由无机化合物组成。采用中间体分解、碱中和和二次还原工艺分别获得了初级、纯化和单相的ZnSe粉体。XRD和HRTEM测试结果表明,所制ZnSe粉体具有闪锌矿结构。室温荧光光谱测试结果显示样品在470nm和500nm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10-13

低阈值的聚合物分散液晶膜厚对其电光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聚合物诱导相分离方法制备PDLC膜,主要研究了膜厚对PDLC膜电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厚对PDLC中液晶微滴的尺寸与形状有很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膜厚的增加,液晶微滴变得细小均匀,进而使液晶的阈值电压及饱和电压增加,但同时使液晶的下降时间缩短,有助于提高响应速度。
14-17

SnO2反opal光子晶体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以PSopal膜为模板制得了SnO2反opal光子晶体膜。采用浸渍提拉法和SOl—LPD法对PSopal模板进行填充,450℃焙烧除去PS模板得到SnO2反opal光子晶体。SEM和UV—Vis透射表征显示,两种填充方式都能得到三维有序的SnOz反opal光子晶体;以相同的PSopal膜为模板,通过Sol—LD填充法得到的SnO2反opal膜的禁带位置向长波移动(以浸渍提拉法制得的光子晶体的禁带位置为基准)。这证实Sol—LPD填充法比浸渍提拉法有更高的填充率。通过Sol—LPD填充法还能够制备具有多重禁带的SnO2反opal异质复合膜。
18-21

不同相结构CePO4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摘要: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六方相和单斜相CePO4纳米线,研究了不同溶剂对所形成材料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乙二醇混合溶剂制备的纳米线分散性好。利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对所制备的不同相结构的CePO4纳米线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相的CePO4纳米线均在紫外区有较强的发光;由于单斜相CePO4纳米线Ce离子周围配位状况的改变,使其发光峰劈裂为2个,并有明显的蓝移。
22-24

C/C复合材料SiC-MoSi2-TiSi2涂层的设计与性能

摘要:为了提高C/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设计了网状的SiC填充高性能的MoSi2和微量的TiSi2涂层。用包埋法制备了C/C复合材料SiC-MoSi2—TiSi2复相陶瓷单层涂层,对制备涂层的化学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制备设计的涂层是完全可行的,实验制备的涂层在1773K有氧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涂层抗氧化性能的提高是因为在高温氧化下涂层表面产生了致密、连续、稳定的玻璃质氧化物。
25-27

搅拌铸造SiCp/2024复合材料热挤压-轧制变形组织及性能

摘要:利用搅拌铸造-热挤压-轧制工艺制备SiCp/2024复合材料薄板。通过金相观察(O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铸态、热挤压态及轧制态下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了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变。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铸坯主要由80~100μm的等轴晶组成,粗大的晶界第二相呈非连续状分布,SiC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合金基体中;热挤压变形后,晶粒沿挤压方向被拉长,SiC颗粒及破碎的第二相呈流线分布特征;轧制变形后,基体合金组织进-步细化,晶粒尺寸为30~40μm,SiC颗粒破碎明显,颗粒分布趋于均匀,轧制变形对挤压过程中形成的SiC颗粒层带状不均匀组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数学概率统计指出,塑性变形有利于提高颗粒分布的均匀性。力学测试表明,塑性变形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显著提高。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主要的断裂方式为:合金基体的延性断裂、SiC颗粒断裂及SiC/Al界面脱粘。
28-33

聚苯胺/聚四氟乙烯导电复合膜的电化学制备和表征分析

摘要:在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上电化学制备硫酸和磺基水杨酸(SSA)共掺杂的导电聚苯胺(PANI)复合膜,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法优化工艺条件,并在其上继续沉积银,研究了沉积银电流密度和时间及拉伸对复合膜电导率的影响。采用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PTFE-PANI复合膜电导率可达36.9S/cm,此复合膜经20mA/cm2沉积4min的银可使其电导率显著提高到5379S/cm。对最优条件制备的PANI-PTFE和PANI—PTFE-Ag复合膜进行适当程度的拉伸均可提高其电导率,PT—FE系列复合膜展现出较优异的力学性能。拉曼光谱表明PTFE、PANI和银复合良好。复合膜有一定的结晶度。经拉伸后复合膜结晶度增大,电导率显著提高;PANI在PTFE上呈颗粒状生长,颗粒尺寸均匀,直径约为200nm,Ag呈树枝状镶嵌、覆盖在PANI颗粒间,与PANI复合很好并形成三维导电网络。
34-39

电化学氧化处理对PAN基炭纤维表面浸润性的影响

摘要:以硫酸铵为电解质,对炭纤维进行连续电化学氧化处理,利用反气相色谱(IGC)研究电化学氧化处理前后的表面能变化,并联系SEM、AFM、XRD、Raman、XPS等测试结果综合分析电化学氧化处理对炭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后,纤维沿轴方向表面沟槽加深加宽,薄弱层被剥除,晶格择优取向遭到破坏;纤维表面活性官能团增多,氧和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80%和65%,提高了纤维与树脂的粘结性;纤维表面能提高了3.1倍,与树脂的浸润性得到改善;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其复合材料的ILSS达109MPa,已可充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40-43

利用线性酚醛树脂制备有序介孔碳

摘要: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线性酚醛树脂为碳前驱体,采用溶剂挥发诱导有机一有机自组装法(EI—SA)制备了具有二维六方结构的有序介孔碳。利用KF-IR、XRD、TEM、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有序介孔碳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和模板剂用量对有序介孔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板剂的用量一定时,有序介孔碳的孔径、孔容和孔壁厚度都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比表面积却随着微孔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模板剂用量的增加,介孔碳的有序性降低。有序介孔碳PF-2—500的比表面积、孔径、孔容、孔壁厚度和微孔比表面积比分别为583.82m2/g、3.05nm、0.31cm3/g、3.40nm和361.18m2/g,而有序介孔碳PF-1-500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相对于PF-2—500有所提高,分别为647.79m2/g、3.44nm和0.41cm3/g,但微孔比表面积和孔壁厚度分别降低为309.46m2/g和3.35nm。
44-48

三维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分析

摘要:针对三维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四步法编织工艺的实现过程,并详细描述了编织复合材料各控制区域内纱线的空间走向及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反映三维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基本结构的几何单胞模型。通过分析编织物内纱线间的空间挤压关系,设定合理的假设,计算了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含量,并分析了纤维体积含量与编织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该材料的力学性能奠定了基础。
49-55

梅特勒·托利多首次协办2011年“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bD)”专题研讨会

摘要:由全国医药市场协会主办、梅特勒一托利多中国协办的2011年“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bD)”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圆满得落下了帷幕。此次研讨会以“质量源于设计(QbD)”为主题来探讨中国药品质量的前景。我国新颁布的GMP法规也引入了QbD的理念,强调了与药品注册、上市制度的有效衔接。
55-55

粘接剂对压印连接强度的影响及数理统计分析

摘要:作为替代连接技术,压印和粘接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以压印和压印一粘接复合接头为对象,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检验试验数据的合理性,进而对比不同材料组合及连接方式来分析粘接剂对压印连接接头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压印连接的剪切强度比剥离强度高,异种材料组合、压印一粘接复合能获得更有效的连接结构;胶层厚度为0.1mm时获得较好效果。
56-59

应用超常介质设计柱形隐形容器

摘要:超常介质是一种纳米尺度的人工复合材料,可以同时设定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利用超常介质的这一特性,能够自由地调整光的传播路径。在此基础上,应用坐标转换的方法,计算出圆柱形和椭圆柱形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分布,让光在介质内沿着特定的轨迹传播,绕过包围的空腔,沿入射的方向出射,从而实现圆柱和椭圆柱形状的隐形。
60-62

等离子喷涂法制备黑铬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

摘要:采用等离子喷涂法制备了黑铬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采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涂层的物相、微观结构、太阳能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对涂层进行了打磨,并在涂层表面制备SnO2选择性透过薄膜。研究表明,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制备的黑铬涂层吸收率为0.93,发射率为0.88,经打磨处理后,发射率降至0.76。添加Sn02薄膜后,涂层吸收率变化小,发射率降至0.50。热震实验表明该涂层具备良好的抗热震性能。
63-66

一类具有高光学透明、高可溶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以2,6-二甲基苯胺和苯甲醛为原料,经一步合成反应,制得了一种高纯二胺单体α,α-(3,5-二甲基-4-氨基)苯基甲烷(BADP),将其与4种商品化芳香二酐缩聚,制得了-系列主链含3,3’,5,5‘-四甲基和甲苯基结构的聚酰亚胺,特性黏度在0.57~0.84dL/g之间。该聚酰亚胺表现出优异的溶解性能和光学性能:室温下不仅可以溶于高沸点的NMP、DMAc、DMF和m-Cresol等溶剂中,还能溶于低沸点的CHCl3、CH2Cl2等溶剂中,而且大部分聚合物在这类溶剂中的溶解度可达10%(质量分数)以上;所制得的聚酰亚胺薄膜颜色浅、透明性高,截断波长在341~365nm之间,500nm处的透过率均超过85%。此外,该系列聚酰亚胺还表现出良好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在333℃以上,空气和氮气中10%热失重在440℃和500℃以上;其薄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起始模量分别在62~95MPa、8.4%~15.5%和2.2~3.5GPa之间。
67-71

上浆剂对炭纤维表面和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影响

摘要:采用两种上浆剂对聚丙烯腈(PAN)基炭纤维进行表面上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元素分析(XPS)和反向气相色谱(IGC)研究了未上浆、上浆炭纤维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纤维表面能,测试了未上浆和上浆炭纤维所制备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并用SEM观察其断面形貌。结果表明,上浆后炭纤维表面变平滑,纤维表面n(O)/n(C)明显提高,含氧官能团(羟基、羧基)增加,炭纤维表面能降低。上浆后,复合材料的ILLS有所提高。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