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材料导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terials Review

  • 50-1078/TB 国内刊号
  • 1005-023X 国际刊号
  • 0.9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材料导报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材料导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材料导报 2011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定向凝固Tb0.3Dy0.7Fe1.95合金的取向与组织研究1-4

摘要:利用区熔定向凝固设备制备了Tb0.3Dy0.7Fe1.95合金,研究了不同定向凝固生长速度下Tb0.3Dy0.7Fe1.95合金的轴向择优取向、晶体的生长方式、结晶形貌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定向凝固生长速度V从低速10μm/s逐步增大到380μm/s,Tb0.3Dy0.7Fe1.95合金的轴向择优取向从(110)方向转变为(311)及(110)、(211)、(533〉多种混合轴向取向,之后又转变为原来的(110)〉方向,当V≥350μm/s后,轴向择优取向变得不明显。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了2个不稳定过渡阶段,即180μm/s〈V〈250μm/s和270〉μm/s〈V〈350μm/s。在不同的生长速度范围内晶体的生长方式逐渐由小平面生长向非小平面生长过渡,而结晶形貌依次为平面晶、胞状晶、胞枝晶和树枝晶。

起始粉末对MgB2超导线材成相及微结构的影响5-7

摘要:采用原位法粉末装管工艺制备了不同起始粉末MgBe/Nb/Cu单芯线材。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EMS)研究了不同起始粉末对线材微观结构及相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线材的微观结构和相成分角度来看,B粉影响不大,起主要作用的是Mg粉。

激光熔覆原位TiC/Fe复合涂层增强相形成机制研究8-11

摘要:激光熔覆技术在制备原位自生颗粒增强金属基耐磨复合涂层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廉价钛铁和石墨为熔覆粉末,采用横流CO2激光器在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TiC增强Fe基复合涂层,并对涂层物相组织和TiC增强相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相TiC通过原位冶金反应形成,在熔体的冷却过程中析出长大,具有树枝晶和鱼骨状两种形态。树枝晶形态的TiC为熔体先析出相,其生长形态受界面前沿成分过冷和晶体生长习性控制。鱼骨状TiC由乎Fe和TiC的准共晶反应形成,溶质原子扩散特征和晶面能决定了共晶TiC的最终鱼骨状形貌。均匀弥散分布的TiC增强相有助于提高涂层的耐磨损性能。

镁合金支架双重可控释放涂层的制备及药物释放性能研究12-14

摘要:在镁合金支架材料WE42表面制备了双重可控腐蚀和药物缓释涂层,并对其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DSC研究表明紫杉醇均匀分散在PLGA体系中。药物释放实验表明,PLGA可使紫杉醇长期持续释放,突释较弱,释放是由扩散一降解控制。随载药膜中PEG分子量和含量的增加,药物释放率增加。外层明胶涂层能有效降低药物释放率,延长药物释放时间。

载银壳聚糖复合物的结构及其抗菌性能研究15-18

摘要: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为载体制备了载银壳聚糖复合抗菌剂。运用SEM、XPS、FT—IR、XRD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试了样品的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H值对样品的抗菌性能影响最大,其次为反应时间、壳聚糖质量和反应温度;壳聚糖与银离子发生配位反应且复合物呈无定形结构;CTS-Ag抗菌剂的抗菌性能优于单一组分的CTS抗菌剂。

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生物性能研究19-22

摘要:采用溶液浇铸法和超声分散工艺制备了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石墨烯(PLA/n-HA/G0)纳米生物复合膜,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其断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分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和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对所得复合膜结构的影响,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和纳米羟基磷灰石在复合膜中分散均匀;细胞在复合膜上贴附牢固、铺展良好,具有良好的生长形态。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为细胞提供了接近天然细胞外基质的人造微环境,显示了该材料在引导组织修复和再生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淀粉接枝DAC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研究23-26

摘要: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进行了玉米淀粉(St)接枝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的合成。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StmDAC的合成条件,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的质量为0.15g,St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3,反应温度为55℃。以此制备出SvgDAC,测得其平均阳离子度为48.34%,接枝率为82.18%。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淀粉接枝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St-gDAC)的表征表明,DAc已经成功地接枝到淀粉上。比较了St—g—DAC、淀粉接枝丙烯酰胺(Stg—AM)、商品聚丙烯酰胺(PAM)对粘土配水和生活污水的絮凝效果,研究表明,St—g—DAC对粘土配水和生活污水的絮凝性能较其余两种絮凝剂更强。

TPU输送带用憎油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7-31

摘要:-NCO封端PU与丙烯酸羟基酯反应制得的PUA可UV固化。研究表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输送带表面涂覆后从亲油变为憎油。当异福乐酮二异氰酸酯与聚四氢呋喃投料比为6:1(物质的量)、涂层干膜厚0.11mm、光固化90s时,甲基丙烯酸羟丙脂合成PUA的水接触角(或憎油角)迭51.9°,丙烯酸羟丙酯合成PUA在TPU表面剥离强度达132.5N/m,交联剂用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涂层附着力为1级。

聚乙二醇改性对聚丙烯腈树脂及纺丝液性能的影响32-35

摘要:通过在聚合前加入聚乙二醇-600(PEG-600)对丙烯腈-衣康酸二元共聚的聚丙烯腈(PAN)纺丝液进行了改性。采用乌氏粘度计、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量仪、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PEG-600用量对PAN树脂的分子量、亲水性以及纺丝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EG-600用量的增加,PAN树脂的分子量逐渐降低,与未改性的PAN树脂相比,其亲水性先减小后增加;由于随PEG-600用量的增加,树脂的分子量降低以及PEG-600的增塑作用增强使纺丝液的非牛顿指数n逐渐增加,流变稳定性更好。

《材料导报》研究简报征稿35-35

摘要:《材料导报》创刊于1987年,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树枝状聚醚的合成与实验条件探讨36-39

摘要:以3,5-二羟基苯甲醇和氯化苄为原料,经Willamson醚化反应和卤代反应合成了1—3代以CH2Br为核的树枝状聚醚,并分别用核磁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了结构和熔点分析。对比了氯化亚砜、三溴化磷、四溴化碳卤代试剂的卤代效果,以及聚乙二醇-400、18-冠-6为相转移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Williamson醚化反应可以合成确定结构的1—3代树枝状聚醚,其熔点分别为80℃、107℃、122℃。以四溴化碳为卤化剂,冠醚为催化剂可以得到较高的产物收率。

螺旋结构手性材料的微波介电和反射/透射性能研究40-43

摘要:研究了螺旋结构手性材料的排列方式及其螺直径对金属螺旋体介电常数和反射/透射系数的影响。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了螺旋手性材料在8.2~12.4GHz的反射/透射系数和微波介电性能。结果表明,螺旋结构手性材料的排列方式和螺直径与微波性能密切相关。选取适当的排列方式和螺直径,可使手性材料的性质在左手和右手之间转变,并可使反射系数值在X波段内为0.05。

预氧化温度对中空多孔炭纤维介电常数的影响44-47

摘要:以中空多孔聚丙烯腈(PAN)原丝为原料,通过预氧化和炭化工艺制备了中空多孔炭纤维。研究了预氧化温度对其微观结构、元素组成和介电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温度对中空多孔炭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不大;碳含量随预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而氮、氧含量则相反。随预氧化温度的升高,所得中空多孔炭纤维的介电常数依次降低。在2GHz处,预氧化温度为250℃时ε’和ε”分别为23.12和73.51,而预氧化温度为310℃时ε’和ε”分别为19.32和9.87。因此,可通过预氧化温度来调节中空多孔炭纤维的介电常数。

《材料导报》特邀稿征稿47-47

摘要:《材料导报》是以综述性、动态性为特色的综合性材料科技期刊,自1987年9月创刊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材料界较有影响的期刊,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材料导报》始终坚持综述性、导向性的办刊宗旨,并紧跟国内外材料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报道方向,力争更快、更准确、更深入地反映材料科技发展动态和国家宏观政策;跟踪原创性国际科研新动向;

PZT基体沉积条形分布NiTiSMA薄膜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48-51

摘要:使用模具并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铁电陶瓷PZT基体上沉积具有条形分布结构的NiTiSMA薄膜。显微组织结构观察发现,以条形分布结构方式沉积的NiTiSMA薄膜晶化处理后具有等轴晶结构。比较所制备PZT/Ni—TiSMA薄膜复合材料与纯PZT的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发现,两者的介电损耗水平接近;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比纯PZT的提高约18%。NiTiSMA的沉积使基体中靠近薄膜区域的Zr/Ti物质的量比恰好落在准同型相界区内,致使所制备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优于纯PZT。

镍/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52-53

摘要:碳微球与微米镍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过6h机械球磨并在1600℃真空热处理,合成了微米镍/碳复合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ME)、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碳包覆镍金属颗粒,粒径200-400nm的镍颗粒被30-100nm的碳层包覆,碳层的石墨化程度较高;产物石墨化碳层的形成缘于Ni3C的形成和分解。

X-cor夹层结构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54-58

摘要:X-cor夹层结构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有望取代传统蜂窝夹层结构作为航空航天器的主承力结构材料。采用真空固化成型工艺,通过改变Z-pin的植入参数制备了X-cor夹层结构,研究了Z-pin植入角度、植入间距和直径对其平压、剪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pin的植入参数对X-cor夹层结构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随Z-pin植入角度的增加X-cor夹层结构的平压性能降低,剪切性能增强,拉伸模量减小,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随Z-pin植入间距和直径增加,X-cor夹层结构力学性能均增加。与泡沫夹层结构相比,X-cor夹层结构压缩、剪切和拉伸模量的测试值分别提高了1.26~5.15倍、2.50~13.56倍和1.90~2.71倍,压缩、剪切和拉伸测试值分别提高了1.63~9.20倍、1.28~2.03倍和1.01~2.30倍。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直角切削技术研究59-61

摘要:以单向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切削参数对在不同纤维方向角情况下的切削力和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进行了测试,并结合已加工表面的SEM观察,对复合材料的直角切削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方向角对切削力和粗糙度以及切削区损伤程度的影响较大,是影响单向复合材料切削性能的重要因素;切削速度越快,粗糙度变化趋势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