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材料导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terials Review

  • 50-1078/TB 国内刊号
  • 1005-023X 国际刊号
  • 0.9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材料导报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材料导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材料导报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PVDF薄膜的低维化制备和结构研究1-4

摘要:采用真空热蒸发技术在单晶硅基底上沉积PVDF薄膜,通过分析阻蒸温度对薄膜沉积速率和真空室气压变化的影响研究了PVDF镀膜过程,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分析(DSC)对薄膜的晶型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发现,真空热蒸发技术可制备具有高度取向性的α晶相PVDF薄膜,且薄膜中不合C=C键。相比于PVDF树脂粉末,所得薄膜的结晶度明显增大而分子量显著减小,实现了PVDF薄膜的低维化制备。

YAG:Tb的低成本制备及发光特性研究5-7

摘要:从降低YAG:Tb的生产成本出发,选用廉价的工业氢氧化铝为原料,并分别通过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AG:Tb荧光粉。采用SEM、XRD和荧光光谱等技术研究了荧光粉的粒度、分散性及烧结和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比高温固相法具有较大优势,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获得YAG纯相,产物具有典型的Tb^3+发射光谱。

《材料导报》研究简报征稿7-7

摘要:《材料导报》创刊于1987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Ce^3+和Y^3+掺杂对Ca2MgSi2O7:Eu^2+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8-10

摘要: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MgSi2O7:Eu^2+,R^3+(R^3+=Ce^3+,Y^3+)系列荧光粉。结果表明,少量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晶体的物相结构。在Ca2MgSi2O7:Eu^2+荧光粉中,Ce^3+和Y^3+的掺入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且与掺杂元素、掺杂量相关。当掺杂Ce^3+和Y^3+的量分别为0.007mol和0.05mol时,所得荧光粉在532nm处的发光强度分别是未掺杂时的127%和117%。结果表明,在Ca2MgSi2O7中Ce^3+与Eu^2+存在能量传递,Ce^3+的加入显著敏化了Eu^2+的发光,导致荧光强度的进一步提高;Y^3+的掺杂可以使荧光粉的粒径减小,并导致基质中的电荷缺陷而敏化Eu^2+发光,从而使荧光强度进一步提高。

室温相变蓄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11-13

摘要:选用十酸和十二酸2种脂肪酸作为相变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脂肪酸/SiO2相变蓄热复合材料。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仪(IR)和扫描电镜(SEM)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焓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和表征。DSC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在室内舒适温度范围具有较高的相变潜热、相变焓和相变温度;IR分析表明,脂肪酸与SiO2之间是简单的嵌合关系;SEM表明,复合材料表面具有多孔结构,改善了相变可逆性。

苦参碱/羧甲基壳聚糖/磷酸化壳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表征17-21

摘要:为了克服壳聚糖只能溶于酸性水溶液的局限,对壳聚糖进行了化学修饰,通过引入磷酸基官能团,合成了可溶于中性水的磷酸化壳聚糖。以磷酸化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为基材,采用聚电解质复合法制备了苦参碱/羧甲基壳聚糖/磷酸化壳聚糖纳米粒子水分散制剂。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0-200nm,纳米粒子对苦参碱的负载率最高可达66.2%。

《材料导报》特邀稿征稿21-21

摘要:《材料导报》是以综述性、动态性为特色的综合性材料科技期刊,自1987年9月创刊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材料界较有影响的期刊,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材料导报》始终坚持综述性、导向性的办刊宗旨,并紧跟国内外材料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报道方向,力争更快、更准确、更深入地反映材料科技发展动态和国家宏观政策;跟踪原创性国际科研新动向;评述材料研究进展及产业化进程;探讨传统材料产业改造中的问题;展示国家相关材料计划实施及研究开发新成果。以促进高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及产业化,为我国材料科技的进步起引导作用。

层层自组装法制备肝素微囊及其性能研究22-25

摘要:以海藻酸钙微核为模板,采用带正电荷的聚稀丙基铵盐酸盐(PAH)和带负电荷的肝素钠(HEP),通过层层自组装(Layer-by-layer,LbL)技术构建具有多层膜结构和抗凝血活性的药物微囊。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SEM、动态光散射仪、Zeta电位仪和抗凝血仪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海藻酸钙微核粒径约为1.5μm,尺寸均匀、分散性佳;以ALG为模板制得的LbL微囊具备典型的核壳式结构;Zeta电位检测表明,随包膜层数的增加,微囊的电位呈正负交替的变化趋势;通过体外凝血时间(PT、APTT、TT)检测微囊抗凝血活性,比较了分别以PAH和HEP作为最外层时的生物活性,其中以HEP为最外层的显著增强了材料的抗凝血性能,同时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也提高了微囊的抗凝血性能。

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碳纳米管及其导电性能研究26-28

摘要:以二甲硫醚为碳源前驱体,Co/MgO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出碳纳米管及Y形碳纳米管,此法稳定性及重现性较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产品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纳米管形态较规整、纯度较高,具有较好的石墨微晶结构;导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Y形碳纳米管各分支均呈现出典型的金属性导电性能。

异丙醇诱导合成BiVO4微米管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29-32

摘要:在水热条件下,以异丙醇为诱导剂,制备出结晶良好的具有白钨矿结构的BiVO4四方管状颗粒。采用XRD、SEM、UV-Vis DRS考察了BiVO4颗粒的物相、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VO4微米管表现出明显的四方对称性,长约5~8μm,管径约1μm,管壁厚为100-150nm,并在可见光范围内表现出了优良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同时,探讨了异丙醇添加量和保温时间对BiVO4物相和颗粒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异丙醇添加量为20%、保温时间为1h时即可得到发育良好的BiVO4微米管。

熔盐法制备片状CaBi4Ti4O15晶粒的研究33-35

摘要:以TiO2、CaCO3和Bi2O3为原料,加入NaCl和KCI(物质的量比为1:1)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制备CaBi4Ti4O15片状晶体。研究了熔盐含量、合成温度以及保温时间对制备CaBi4Ti4O15片状晶体的影响,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当熔盐质量分数为30%时开始生成CaBi4Ti4O15当熔盐质量分数增加到40%左右时可获得较纯的CaBi4Ti4O15相。熔盐含量对钛酸铋钙晶体的形貌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熔盐含量的增加,CaBi4Ti4O15片状晶体逐渐长大,各向异性程度增大。合成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有利于CaBi4Ti4O15片状形貌的形成。制备完整片状形貌的CaBi4Ti4O15晶体的最佳熔盐含量为40%,合成温度为1150℃,保温时间为4h。

多孔氧化铝模板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的腐蚀过程36-38

摘要:将AAO模板分别在体积比为1:9(约15%(质量分数))的H3PO4溶液和10%(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进行蚀刻处理,结果显示,AAO模板经过一个扩孔过程,最终孔间壁较薄部分被彻底蚀刻掉,孔间壁较厚部分留下形成氧化铝纳米线状结构。在2种蚀刻溶液中,NaOH溶液对模板的蚀刻比H3PO4溶液的快。这些结果对于AAO扩孔、氧化铝纳米结构的合成以及模板的去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T-700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激光辐照性能研究39-41

摘要:采用Rofin-Sinar850型CO2激光器研究了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及T-700织物/酚醛树脂2种复合材料体系的激光辐照特性。研究表明,T-700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激光辐照时均首先产生燃烧现象。在CO2激光器的输出功率2355(±3%)W、光斑直径10mm、光斑功率密度3kW/cm^2、辐照时间3s条件下,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与碳布/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相当,质量损失最大为0.1666g。在激光辐照下,增加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厚度可以起到明显的隔热作用,在碳布/酚醛树脂复合材料表面粘贴DQ绝热层可有效提高激光辐照隔热性能。

管式炭膜孔结构及强度控制42-45

摘要:以石油焦为原料,研究了原料粒度及混入中温沥青、酚醛树脂、田菁粉和淀粉等添加剂对管式炭膜孔结构和膜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原料平均粒径的减小,所制得管式炭膜的平均孔径减小,但强度增大;加入酚醛树脂、田菁粉和淀粉等添加剂使炭膜孔径增大,但强度减小,而加入中温沥青则与之相反;以田菁粉为添加剂时炭膜的平均孔径达0.319μm,强度为4.40N/mm,以中温沥青为添加剂时炭膜的平均孔径为0.174μm,但强度高达13.78N/mm。

不同热处理制度对NbTiTa超导线材性能的影响46-48

摘要:通过调整超导线材的最终附加应变、时效热处理时间和时效热处理温度3个参数来提高NbTiTa超导线材的Jc性能。在法国国家高场实验室通过标准四引线法,在4.2K、0-11T的磁场中测量了线材的临界电流。结果表明,适度升高时效热处理温度、延长时效热处理时间、增加最终附加应变,有益于提高NbTiTa超导线材的临界电流密度。经4次时效热处理385℃×(40-70)h,最终附加应变从2.5增加到3.5,Ф1.25mm超导线材的Jc在4.2K、8T下达到777A/mm^2,与国外文献报道的Jc值相当。

不同电源等电位离子钨钼共渗的研究49-51

摘要:利用脉冲单电源和直流单电源,分别在Q235钢表面进行等离子钨钼共渗。通过对不同电源钨钼共渗试样的渗层组织、渗层成分分布、晶体结构、渗层硬度分布的检测和比较,分析了2种电源对等离子钨钼共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单一电源均可在Q235钢表面形成明显反应扩散层;在相同工艺下,采用脉冲电源所得到的试样渗层厚度较采用直流电源的渗层厚度增加了18.1%;脉冲电源试样表面W、Mo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约为8.4%和9.8%,直流电源试样表面W、Mo含量分别为8.2%和8.9%,可见2种电源渗层表面含W、Mo量相差不大;2种电源渗层相结构均为Fe7W6和Fe3Mo金属间化合物相;钨钼共渗后渗层硬度提高不明显。

热处理制度对Ca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52-56

摘要:采用正交实验法探讨了Ca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分析各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微晶玻璃烧结体积密度、抗折强度、耐酸性和耐碱性的影响,找出了其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并采用XRD和SEM分析了热处理后微晶玻璃的物相和形貌。结果表明,随核化时间的延长,微晶玻璃试样的抗折强度、体积密度和晶相含量逐渐增大;随核化温度的升高,微晶玻璃的耐腐蚀性逐渐增强。影响抗折强度、体积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核化时间,影响耐酸、耐碱性的主要因素是核化温度。

气相生长碳纤维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散性研究57-59

摘要:以脱油沥青(DOA)为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出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s)。利用硬化试件电阻测试法和硬化试件断面形貌法,测试了VC-CFs增强水泥的电阻率、变异系数和断面扫描电镜形貌,考察了3种不同制备工艺下VGCFs在增强水泥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先将分散剂、消泡剂、VGCFs在水中预分散再加入超细矿粉和水泥的搅拌工艺分散效果最好,干混法与湿混法较差。采用合理的制备工艺(预分散法),当VGCFs掺量为0.2%(体积分数)时可制得纤维均匀分散、电阻率小、变异系数小的VGCFs增强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