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材料导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terials Review

  • 50-1078/TB 国内刊号
  • 1005-023X 国际刊号
  • 0.9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材料导报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材料导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材料导报 2009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Schiff碱稀土配合物以共价键连接方式组装到介孔块体材料的研究1-4

摘要: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水杨醛在室温下合成有机配体,用于与稀土离子(Tb^3+、Sm^3+、Dy^3+)配位,制得了3种稀土有机配合物。用“后合成法”将稀土配合物以共价键结合的方式连接到以硅基介孔块体为主体的材料上得到组装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BET分析及荧光光谱分析对稀土配合物及其组装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纯配合物相比,在组装体材料中(Tb^3+、Sm^3+组装)有机配体的发射峰强度变弱,而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峰强度变强。这表明在组装体材料中从有机配体到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变得更加有效。

光聚合诱导相分离型光学记录材料的制备5-7

摘要:制备了一种含有特殊光聚合单体、聚醚、交联剂和光引发剂的新型光学记录材料,该材料具有光聚合诱导相分离的特性,经紫外曝光后能呈现透过率较低的浑浊态。在掩膜下对该材料进行紫外曝光、显影后可以实现对掩膜图案的光学记录,并详细探讨了影响记录性能、收缩率以及稳定性的因素。该光学记录材料的出现将为光学记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负折射超材料响应中心频率的液晶调控8-10

摘要:提出开口金属环加液晶的三明治超材料结构,将优化的超材料金属环线结构单元与液晶相结合,采用外加电场调节液晶的介电系数,使该结构的负折射响应中心频率可在一定范围内较方便、反复的调整。通过模拟仿真和理论分析证明这是一个可行的结构模型。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电极制备方法获发明专利授权10-10

摘要:近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发明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电极的制备方法”获国家专利授权。该发明是一种改进的传感器电极制备方法,包括活性物质的涂载、洗涤、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的复合成型3个步骤。化学气体传感器因具有体积小、检测速度快、准确、便携、可现场直接检测和连续检测等优点,

反应溅射SiOxNy栅介质薄膜的成分及C-V特性研究11-12

摘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反应气体组合条件下SiOxNy栅介质薄膜的反应溅射制备。反应气体的不同组合首先导致薄膜氮氧比以及沉积速率的不同,并进一步导致薄膜电学性能的差异。对薄膜电容-电压特性的分析表明,沉积速率降低会使薄膜体缺陷密度减小,而氮含量的减少则有助于提高薄膜界面质量。最终结果显示,采用合适的反应气体组合(QN2=1.0sccm,Qo2=1.0sccm)制得的SiOxNy薄膜具有较低的体缺陷密度和较好的界面质量,适合于MOS栅介质领域的应用。

氧化钒薄膜的微观结构研究13-16

摘要: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在不同基片上制备了80nm和1000nm厚的氧化钒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进行了薄膜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薄膜的晶化受衬底影响较大,晶化随膜厚的增加而增强。不同衬底上生长的薄膜晶粒尺寸存在较大差异,Si3N4/Si衬底上生长的薄膜晶粒细小,薄膜较为平坦;玻璃衬底、Si衬底和α-Al2O3陶瓷衬底上生长的薄膜晶粒较为粗大。随着膜厚的增加,薄膜的晶粒尺寸明显增大,不同衬底上生长的二氧化钒薄膜晶粒都具有一种独特的“纺锤”形或“棒”形。

丝网印刷纳米ZnO薄膜阴极场致发射的研究17-19

摘要:鉴于化学气相沉积生长方法成本高且很难制备出大面积均匀的纳米ZnO薄膜,采用成本低的丝网印刷方法制备了大面积纳米ZnO阴极薄膜。测试研究了分散、热烧结、退火处理对ZnO薄膜的场致发射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低成本丝网印刷制备大面积ZnO薄膜阴极热烧结和退火处理的工艺,根据样品的形貌、发射特性和均匀稳定发光的阳极可以判断,最高温度843K的热烧结和823K、10min的退火处理适实用于制作大面积纳米ZnO薄膜场致发射阴极。

不同pH值条件下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光限幅特性的研究20-22

摘要:采用强酸超声剪切技术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纯化和表面修饰,制备了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悬浮液。用波长为532nm、脉宽为6-7ns的Nd:YAG调Q脉冲激光测量了不同pH值时样品的光限幅特性。结果表明,样品的光限幅特性主要来自于非线性散射,且pH值在2.6-12.3范围内样品的光限幅特性优于强酸强碱样品的光限幅特性。

碳纳米管在铅锡镀液中的分散性研究23-25

摘要:对碳纳米管进行不同时间的球磨,以聚丙烯酸为分散荆、铅锡镀液为分散介质,制备了用于复合镀的碳纳米管铅锡悬浮液。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悬浮液的沉降比,采用摩擦试验法测定了镀层的摩擦因数。研究了分散剂含量、球磨时间对碳纳米管铅锡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聚丙烯酸在铅锡镀液中能有效地分散碳纳米管。当聚丙烯酸的体积分数为0.3%、球磨机转速为300r/min、球磨时间为6h时,悬浮液的沉降比最小,复合镀层的摩擦因数也最小。聚丙烯酸对碳纳米管的稳定分散作用主要是通过电空间稳定机制来实现的。

低粘度环氧树脂浇铸体性能与固化度的关系26-28

摘要:采用DSC方法对低粘度环氧树脂基体进行了固化度分析,并研究了环氧树脂浇铸体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热变形温度与固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浇铸体的最高强度不与最高固化度同步出现,但热变形温度随固化度的增加而升高。

有机磷毒剂压电传感器敏感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9-31

摘要:以邻氟苯酚、3-溴丙烯与含氢硅油为原料,合成有机磷毒剂压电传感器敏感材料聚甲基[3-(2-羟基-3-氟)苯基]丙基硅氧烷。将聚甲基[-3-(2-羟基-3-氟)苯基]丙基硅氧烷料涂覆在QCM传感器上,研究其对有机磷毒剂模拟剂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和其它干扰气体的响应。结果表明,在13.2×10^-6-65.8×10^-6范围内,传感器对DMMP的响应成呈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为9.369×10^6Hz,最低检测极限为0.323×10^-6(S/N=3),对DMMP的响应远高于其它干扰气体。

HPC/PAN共混温敏膜的溶胀动力学研究35-38

摘要:采用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cellulose,HPC)和聚丙烯腈(PAN)为原料制备了系列共混温敏膜;研究了原料配比、pH值以及温度对共混膜溶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在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以下且pH=1.4时,HPC/PAN共混膜的溶胀速率随着体系中HPC用量的增加而加快,高分子链的松弛过程成为膜溶胀的主要控制因素;在pH=7.4的弱碱性条件下,水分子的扩散渗透成为膜溶胀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温度对溶胀速率的影响与pH值有关,pH值对膜溶胀速率的影响与温度有关。

Sm-Co薄膜的制备及微结构研究39-41

摘要:在添加甘氨酸作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体系中电沉积制备了Sm-Co薄膜,特征X射线谱(EDS)证明沉积膜由Sm、Co组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Sm-Co膜为非晶态结构,扫描电镜观测结果显示,Sm-Co沉积膜表面颜色均匀,呈现银灰色但有裂纹和气泡。研究了沉积电压、主盐浓度配比、pH值、络合剂甘氨酸的添加等工艺参数对沉积膜的形貌及Sm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积电压的升高,沉积膜中Sm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当沉积电压为1.5-2.0V vs.SCE时沉积膜的形貌最好,甘氨酸的添加对Sm-Co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添加Zr、Co、B元素对ThCu7型Sm-Fe合金结构的影响42-44

摘要:采用SEM、XRD、EDX等方法分析了添加合金元素B、Zr、Co前后Sm-Fe合金铸锭的微观结构及快淬条带中的相组成。研究表明,添加合金元素B、Zr、Co前后,Sm-Fe合金铸锭均由Sm2Fe17相、富Sm相和α-Fe相组成,添加B可促使铸锭晶粒细化,富Sm相由块状向条状变化,添加Zr、Co可使铸锭晶粒进一步细化,富Sm相进一步条状化。添加合金元素B、Zr、Co前,Sm-Fe合金仅在快淬速度达到30m/s时得到ThCu7型六角晶结构的Sm10Fe90相及少量α-Fe相;添加B、Zr、Co元素后,在不同快淬速度下合金均可得到单一的ThCu7型六角晶结构的Sm10Fe90相及部分非晶相。添加Zr、Co元素后,快淬条带晶粒进一步细化。当Zr、Co元素含量一定时,随快淬速度的加快,其晶胞体积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同时快淬条带中的非晶相逐渐增加,Sm10Fe90相逐渐减少。

多主元合金AlCrMnFeNiCux的组织与性能研究45-47

摘要:利用真空管式高温炉制得AlCrMnFeNiCux如(x=0,0.5,1.0,1.5,2.0)多主元合金试样。结果表明,AlCrMnFeNiCu1.0的显微组织最简单,组成相数远低于平衡相率所预期的相数。在AlCrMnFeNiCu0.5和AlCrMnFeNiCu1.0的晶内分布着大量微小颗粒,有的颗粒尺寸甚至达到纳米级。Cu在合金组织中起着粘结剂的作用。AlCrMnFeNiCu1.0合金的硬度最高,增加Cu含量不利于提高合金硬度。等物质量比的多主元合金的耐蚀性优于非等物质量比的多主元合金,AlCrMnFeNiCu的耐蚀性优于AlCrMnFeNi。在非等物质量比的合金中,x越大,合金的耐蚀性越差。

镍锌钴铁氧体的水热低温合成与高频电磁性能研究48-51

摘要: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法于160℃低温制备了NixZn1-xFe2O4(X=0.0、0.4、0.5、0.6)和Ni0.5Zn0.5-Fe2Co0.01O4纳米粉体。XRD衍射和能谱分析表明,制备的铁氧体粉末具有单相尖晶石结构,由Scherrer公式计算出其平均粒径为10-30nm。随着Ni^2+和Co^2+的掺杂,样品的晶粒尺寸增加。红外光谱显示,在580cm^-1附近出现铁氧体的特征吸收峰,随着Ni^2+掺杂量的增加,特征吸收峰Fe-O键向高频方向移动。软磁NiZnCo铁氧体的饱和磁化强度(Ms)为73.9emu/g,复介电常数的实部ε和虚部ε″分别为11和1.3,复磁导率的实部μ′值在0.3GHz达到5,在1GHz下降到3,在0.5-3.0GHz的宽频范围内复磁导率的虚部μ″值大于1。铁氧体材料的低介电常数行为可应用于调控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以达到对高频电磁能的最大吸收,其特性可应用于微波吸收材料领域或在吉赫兹频率范围压抑电磁干扰。

Ca掺杂对Ni-Cu-Zn铁氧体烧结体强度的影响52-54

摘要: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Ni0.30Cu0.20Zn0.50)Fe2O4·xCaO(x=0、0.02、0.04、0.1)纳米粉体,通过压制成型,研究了不同烧结条件下Ca掺量对铁氧体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维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a掺量的增加,晶胞参数增大、晶粒尺寸减小、材料密度减小、维氏硬度增大。因此,Ca的掺入可明显提高材料的烧结强度。

不同含量Ag掺杂对YBa2Cu3Ox和Bi2Sr2CaCu2Ox固体自润滑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55-57

摘要: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Ba2Cu3Ox/Ag和Bi2Sr2CaCu2Ox/Ag固体自润滑材料。采用XRD和SEM检测了材料的成分以及相结构。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Ba2Cu3Ox/Ag和Bi2St2CaCu2Ox/Ag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都是由超导相和Ag相组成。采用销-盘式摩擦试验机研究了试样在常温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纯YBa2Cu3Ox的摩擦系数为0.68-0.95,当掺杂15%(质量分数)Ag时,摩擦系数减小到最低,为0.11左右;纯Bi2St2CaCu2Ox的摩擦系数为0.21-0.22,当掺杂10%(质量分数)Ag时,摩擦系数降低到最低,为0.18左右。在超导体中添加Ag可有效改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Ag可在材料摩擦接触表面形成一层Ag膜,从而有效改善接触表面,达到减小摩擦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