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材料导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terials Review

  • 50-1078/TB 国内刊号
  • 1005-023X 国际刊号
  • 0.9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材料导报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材料导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材料导报 2009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研究
开孔氧化铝薄膜/铝合金基体热屈曲变形和应力分析1-4

摘要:假设薄膜和基体界面处于理想结合状态,基于应变协调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8.0)分析了不同膜基比(hc/hs)和开孔对氧化铝薄膜/铝合金基体系统热屈曲变形、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矩形薄板发生热屈曲时,曲率和热应力均随膜基比非线性变化。随着膜基比的增加,曲率不断减小,而薄膜和基体中的热应力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基体中的热应力随膜基比的增加而增加,薄膜中的热应力随膜基比的增加而减小。当hc/hs〈0.005时,曲率受膜基比的影响非常大且曲线较陡;当hc/hs〉0.005时,曲率随膜基比的增加而缓慢减小。开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系统的热屈曲变形,但是这种缓解程度相对较小。无孔时系统中的热残余应力在面内基本上都是均匀分布的,而开孔时系统中的热残余应力分布不再均匀,特别是在小孔附近产生了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膜基比越小则应力集中现象越严重。

热处理对Fe81Ga19合金组织结构与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5-7

摘要: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了Fe81Ga19合金多晶样品,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组织结构及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样品经过700℃、800℃和900℃保温后采用空冷、炉冷和淬火3种冷却方式。结果显示,经过不同热处理后样品的微观组织均为单相bcc结构,而磁致应变从34×10^-6到94×10^-6不等;当热处理温度为800℃时,淬火处理后可获得较好的磁致伸缩性能(88×10^-6),而热处理温度较高(900℃)时,采用炉冷的方式可获得较好的磁致伸缩性能(94×10^-6)。推测热处理方式和晶体取向对Fe81Ga19合金磁致伸缩性能有较重要的影响。

晶体硅太阳电池前电极形成机理分析8-11

摘要:目前市场上85%以上的晶体硅太阳电池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前、背电极。为了了解前电极的Ag-Si接触形成机理以及电流传输机制,对前电极烧结工艺以及Ag-Si接触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4种Ag—Si界面的接触形式。根据不同的界面接触形式,指出两步隧道效应和多步隧道效应电簪传输机制是最妄要的电流传输方式。

《材料导报》研究简报征稿11-11

摘要:《材料导报》创刊于1987年,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研究成果产出的周期缩短,对快速及时科学研究新成果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为使科技工作者及其单位抢先获得科技成果的首发权和知识产权,本刊将特设一个新栏目——“研究简报”。

铝合金内表面电爆炸喷涂不同比例钼-高碳钢的性能对比研究12-14

摘要:为了提高铝合金工件内表面的耐磨损能力,采用电爆炸喷涂技术在LY12基体上进行了制备钼和80号高碳钢复合涂层的实验研究。通过钼/高碳钢交替喷涂制备了钼和高碳钢的喷涂次数比分别为1:1和1:2的复合涂层,并对涂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电爆炸喷涂的复合涂层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具有硬度高、抗磨损、粗糙度小、结合强度好的优点,层数比为1:2时涂层的性能更加优越。

挖坑效应对球形夹具下电子束蒸发沉积薄膜厚度均匀性的影响15-18

摘要:厚度均匀性是薄膜制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薄膜特性,厚度不均匀会导致薄膜成品率降低。熔融性比较差的镀膜材料在蒸发过程中以直接气化为主,挖坑效应比较明显。此时,在分析薄膜厚度均匀性时,蒸发源发射特性不随时间变化的假设不再合理。细分蒸发源为无数个小的薄板蒸发源,建立了镀膜材料出现挖坑效应时薄膜厚度均匀性的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在所选镀膜机结构参数下,挖坑效应对薄膜厚度均匀性影响明显;但挖坑效应并不总导致薄膜厚度均匀性变差,设计合适的镀膜室结构以及薄膜制备工艺参数,可借助挖坑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薄膜厚度均匀性。采用易于出现挖坑效应的材料作为镀膜材料时,该研究对设计薄膜沉积工艺参数具有指导性意义。

《材料导报》特邀稿征稿18-18

摘要:《材料导报》是以综述性、动态性为特色的综合性材料科技期刊,自1987年9月创刊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材料界较有影响的期刊,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材料导报》始终坚持综述性、导向性的办刊宗旨,并紧跟国内外材料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报道方向,力争更快、更准确、更深入地反映材料科技发展动态和国家宏观政策,跟踪原创性国际科研新动向;

短切SiCf/LAS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19-21

摘要:讨论了纤维长度与热压保温时间对含量为25%(体积分数)的短切SiCf增强LAS玻璃陶瓷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在8-12GHz频率范围内,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纤维长度由2mm增加到4mm,复合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实部ε′增大,而其虚部ε″及介电损耗tgδ减小。当保温时间由10min延长到20min时,复合材料的ε′增大,而其ε″与tgδ均减小;且保温20min时,其ε′、ε″与tgδ均已接近适合损耗微波能量的数值。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电损耗型宽带微波损耗材料。

配比及热处理气氛对纳米Fe/石墨复合材料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22-25

摘要:利用氧化石墨层间可吸附大量离子的特性使Fe^3+吸附到氧化石墨层间,再通过还原法制备了纳米Fe/石墨复合材料。采用元素分析、电磁参数测定等手段系统考察了硝酸铁与氧化石墨的配比及热处理气氛对纳米Fe/石墨复合材料分子组成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石墨复合材料属于典型的软磁性材料;FeGO31H600的最大反射损耗为--6dB,而FeGO21H600的最大反射损耗达到了-9dB,故FeGO21H600的微波吸收效果最好;当厚度为1mm时,FeGO21600反射损耗大于6dB的频段范围为14~18GHz,而FeGO21H600反射损耗大于6dB的频段范围为11-18GHz,比FEGO21600低且宽,故FeGO21H600的微波吸收效果比FEGO21600的好。

炭纤维长度和排布对炭纸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26-29

摘要:使用二维网络模型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探讨了炭纤维长度及排布对其堆积形成的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纤维长度的增加,孔径分布变宽,孔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增加,孔隙率匀度先变差然后在纤维长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增加;随炭纤维在平面内X、Y方向排布差别增加,孔径分布及平均孔径和孔径标准偏差基本不变,但孔隙率匀度变差。因而,为了制备满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传质要求的炭纤维纸,在满足其它参数要求的条件下,纤维长度应尽可能长,并且应尽量保证在平面内各方向均匀排布。

真空-紫外辐照对SiO2/MoS2/酚醛环氧树脂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30-32

摘要:为了研究真空-紫外辐照对润滑涂层的影响,采用地面模拟装置对添加SiO2前后的MoS2/酚醛环氧树脂涂层进行辐照,考察了辐照前后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真空-紫外辐照使涂层的摩擦系数、耐磨性分别呈降低、增强趋势。此外,SiO2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和抗紫外辐照性能。

壳聚糖均相接枝L-谷氨酸甲酯的结构与性能33-37

摘要:对壳聚糖均相接枝L-谷氨酸甲酯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IR、CP/MAS^13CNMR结果表明,谷氨酸甲酯侧链通过酰胺键与壳聚糖结合,形成了梳状接枝产物。XRD谱图中,在2θ=8.3°处出现衍射峰,这是因接入侧链使壳聚糖主链堆砌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DSC、TG/DTG测试发现,均相接枝物高温一侧吸放热峰的数量与位置有明显改变,并互有不同,反映出结构和接枝量的差异使壳聚糖接枝产物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

淀粉/聚丙烯腈共混改性纤维的研究38-41

摘要:以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复合溶剂,制备了淀粉(St)/聚丙烯腈(PAN)共混纺丝溶液,纺制了St/PAN共混改性纤维,分析和讨论了St/PAN纺丝溶液的混溶性,初步研究了St/PAN共混改性纤维的性能。结果表明,虽然St与PAN热力学不相客,但选用适当的复合溶剂,仍可制得具有较好动力学稳定性和纺丝可纺性的溶液,进而制备力学性能较好的St/PAN共混改性纤维。

钛酸酯偶联剂对磷灰石/壳聚糖多孔生物材料性能的影响42-44

摘要:以螯合型焦磷酸钛酸酯偶联剂(NDZ-311)为改性剂对壳聚糖(CS)进行改性,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了HA-TCP/CS多孔生物材料,研究了NDZ-311的用量与多孔生物材料抗压强度和孔隙率的关系,并采用SEM、XRD、IR等对材料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NDZ-311中-O-链状醚键官能团能发生各种类型的酯基转化反应,与CS填料产生交联,材料的抗压强度得到提高,CS填料添加量可达50%以上,且不会发生相分离。随着NDZ-311含量的增加,多孔生物材料的抗压强度先逐渐降低然后升高,孔隙率先逐渐升高然后降低。当m(HA-TCP):m(CS):7:3时,NDZ-311质量分数为1%时抗压强度为2.3MPa,孔隙率升至最高84.8%,此时多孔生物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匹配较好,孔隙呈层错板条搭接,且分布均匀,HA-TCP颗粒均匀分散在CS模板上,材料的相结构变化不大,只是材料中各相对应的特征衍射峰的强度略有增强。

In2O3纳米孔材料的制备及其甲醛气敏性能研究45-47

摘要:以In(NO3)3·4.5H2O为主要原料,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出In2O3纳米孔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系统研究了其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的六方相In2O3纳米孔材料,其孔径小于17nm,孔道形状复杂且相互连通,以该材料制成的气敏元件对甲醛有很好的气敏性能,对50×10^-6甲醛的灵敏度高达23.6。

滑动方式下辐射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生物摩擦学研究48-50

摘要:采用热压固化成型法制得了尺寸范围在9-50μm、密度为0.9413g/cm^3、相对分子量为6×10^6的粉末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颗粒;并用γ射线平面静止辐照方法,分别用120kGy、250kGy和500kGy剂量辐照样品,辐照剂量率为5kGy/h。采用UMT-Ⅱ多功能摩擦试验机考察了不同辐射剂量下交联UHMWPE的生物摩擦学性能,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并讨论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辐射剂量为120kGy的UHMWPE磨损率最小,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摩擦系数逐渐增大,辐射交联后UHMWPE的摩擦磨损性能均优越于未辐射UHMWPE的摩擦磨损性能。

Cu—Cr合金初生相对共晶生长的影响机制研究51-53

摘要:制备了定向凝固Cu-1.0%Cr亚共晶自生复合材料,研究了初生α相生长对共晶生长的影响机制,探讨了亚共晶合金中共晶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u-1.0%Cr合金定向凝固时,在初生α相间生长的共晶受到初生相生长的影响,在热场不定向和生长空间受限的双重作用下,共晶无定向地杂乱生长。初生α相的生长引起枝晶间液相溶质分布的变化,随着凝固速度的增大,初生α枝晶间液相溶质的浓度分布趋于平缓,成分趋近于CE。Cu-1.O%Cr合金在快速凝固条件下,初生α相生长改变了共晶的生长环境,致使形成非平衡凝固组织——离异共晶。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超纳米金刚石薄膜54-56

摘要: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利用CH4、SiO2和Ar的混合气体在单晶硅片基底上制备出高质量的超纳米金刚石薄膜。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薄膜致密而均匀,晶粒平均尺寸约7.47nm,表面粗糙度约15.72nm,并且其金刚石相的物相纯度相对较高,是质量优异的超纳米金刚石薄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