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材料导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terials Review

  • 50-1078/TB 国内刊号
  • 1005-023X 国际刊号
  • 0.9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材料导报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原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材料导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金属与金属基复合材料、高分子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材料导报 200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材料导报杂志材料综述
随机多相材料微观结构的三维统计重构1-4

摘要:根据材料平面图像提供的局限的统计信息重构随机材料的三维微观结构是科学与工程中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仅由样本提供的信息进行统计重构一直是一个公开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多相材料三雏微观结构的统计重构所使用的Gaussian随机场、JQA法、随机优化、信息论和模式识别等主要方法的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空间天文仪器反射镜材料优化与应用研究5-9

摘要:针对空间天文光学仪器反射镜材料的选择,论述了空间反射镜材料的优化方法,对比分析了反射镜材料的性能,并以空间太阳望远镜中的摆镜及Ф1m主镜研究为依托,建立了摆镜与主镜有限元模型,根据模型完成了反射镜材料的计算优化,得到了其力学及热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反射镜的力学及动力学环境要求较高时,铍材最优,碳化硅次之;对于仪器温控范围较宽或对日观测时,微晶玻璃最优,碳化硅次之。根据反射镜材料优化结果,确定了以金属铍作为空间太阳望远镜中的摆镜材料,并进行了铍镜研制,检测结果满足技术要求。

材料的微动疲劳机理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10-13

摘要:论述了微动疲劳的概念及对其研究的必要性。对微动疲劳研究的4个主要部分即微动疲劳的机理研究、影响因素、寿命预测和防护方法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论述,尤其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及所取得的成果做了重点阐述,并说明了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从微动疲劳机理研究、研究方法和防护方法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微动疲劳研究的发展趋势。

定向凝固多晶硅的结晶组织及晶体缺陷与杂质研究14-18

摘要:多晶硅是目前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其结晶组织、缺陷和杂质含量显著影响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通过控制硅锭定向凝固过程获得取向一致、粗大均一的结晶组织和采用各种吸杂及钝化方法降低杂质及缺陷对电学性能的影响是目前提高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重要途径。介绍和评述了国内外包括本研究组对多晶硅的结晶组织及控制、晶体缺陷、杂质水平与分布及其与硅片性能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的各种吸杂与钝化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总结。

有机磁电阻效应研究进展19-22

摘要:介绍了近年国际上在π共轭有机半导体中新发现的有机磁电阻效应(Organicm agnetoresistance,OMAR)实验和理论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有机磁电阻效应的应用和研究。有机磁电阻效应不仅具有各向同性、常温下大磁电阻率和高磁场灵敏度的特点,而且不同于传统的磁电阻效应和目前广泛研究的巨磁电阻效应(Giant magnetoresistance,GMR),其结构中不包含磁性材料也没有外部极化自旋的注入,是有机半导体的一种内禀性质。

氧化镁磁隧道结磁电阻效应的研究进展23-25

摘要:概述了近年来关于氧化镁磁隧道结磁电阻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势垒层厚度、偏压、温度以及微结构等因素对磁电阻效应的影响。氧化镁磁隧道结的磁电阻效应与铁磁电极层和势垒层间的界面化学态与磁状态密切相关,势垒层厚度、偏压和温度等对磁电阻效应的影响关系表现出与传统氧化铝磁隧道结不同的变化特点。根据氧化镁磁隧道结磁电阻效应的研究状况,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钛酸锶钡(BST)纳米铁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26-31

摘要:纳米级的钛酸锶钡(BST)陶瓷材料在电子、微波器件、存储元件等现代科技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是一类成分和性能可调节的新型无机功能材料。在介绍BST的传统制备方法基础上,主要介绍了近几年国外制备BST纳米粉体采用的几种新型高效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国外纳米BST材料的结构、形貌表征、性能检测和应用现状,指出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熔体浸渗法制备Al/Al2O3复合材料中界面的研究进展32-35

摘要:界面是复合材料特有的而且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更稳定的界面结合是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理想平面间润湿行为的研究对优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提高复合材料的结合性能有重要意义。综述了Al和Al2O3异质材料平面间润湿行为的研究现状,并按界面结合机理对Al/Al2O3复合材料现有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纳。Al/Al2O3复合材料凸显的性能优势和潜在的商业前景将鼓励人们对这一领域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无机/相变定型储能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36-39

摘要:相变材料的封装技术是相变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应用的技术瓶颈。从相变材料的热力学过程入手,分析了相变材料封装技术在微观热力学层面的必要性,比较了相变材料插层、接枝和微胶囊化3种典型的封装技术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以无机物封装的定型相变材料具有导热系数大、阻燃性好、力学性能优良等优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无机物掺杂或直接以无机物为封装载体的无机/相变定型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Ni—MH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40-43

摘要:能源危机日益加重,寻求替代能源已迫在眉睫。Ni-MH动力电池以其在多方面的优势而成为HEV和EV首选的动力设备。动力电池对电极材料提出了较一般电池不同的要求。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动力电池用新型贮氢合金种类、常用替代元素的作用及其发展方向。AN型贮氢合金以其出众的放电容量和活化性能有望成为AB5型贮氢合金的替代品应用于动力电池。由于Co的毒害效应,且近年来金属Ni、Co的价格不断上涨,低Co、无Co以及低Ni贮氢合金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为我国发展Ni—MH动力电池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推动我国电动车的发展,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中碳冷镦钢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44-47

摘要:中碳冷镦钢采用球化退火工艺实现软化,其具有生产周期长、能量消耗多等特点。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线材质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等,中碳冷镦钢软化越来越受到紧固件厂和钢厂的重视。对此,国内外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开发出免退火或大幅度缩短退火软化时间的优质线材。评述了中碳冷镦钢软化的片改球、微细化、在线软化3种方法和软化机制,得出在线软化是今后中碳冷镦钢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抗菌不锈钢的研究进展48-51

摘要:综述了抗菌不锈钢材料的抗菌机理、分类,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抗菌不锈钢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抗菌相表层微观结构、高度弥散的抗菌相与基体组织性能的关系、抗菌相与细菌的吸附关系。提出抗菌不锈钢发挥抗菌性能、抗菌相与细菌活性中心的结构关联是解决问题的必然趋势,指出复合型与单一型抗菌材料的开发是该材料的研究方向。

热浸镀锌合金镀层的研究进展52-55

摘要:热浸镀锌液中添加合金元素,将对镀层厚度、显微组织、耐蚀性和外观质量等产生重要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含有镍、镁、钛、锰、铋的5种合金镀层技术,探讨了这几种合金元素对热浸镀层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其前景。

冷喷涂涂层的结合机理56-59

摘要:冷喷涂技术在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发展,研究工作已经在多个方面展开。总结了有关涂层结合机理的研究方法;讨论了绝热剪切失稳现象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几种结合方式;分析了粒子临界沉积速度、冲蚀速度与有效结合的关系;介绍了影响涂层质量的因素以及结合强度、显微硬度等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

介孔稀土氧化物的合成研究进展60-63

摘要:介孔稀土氧化物由于在催化、光、电、磁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已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介绍了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合成介孔稀土氧化物的几种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各种物理表征结果考察了合成条件对介孔材料的性质和形貌的影响,指出了目前介孔稀土氧化物制备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温热疗法热种子材料研究进展64-67

摘要:癌症是人类面临的一大医学难题,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癌新方法——温热疗法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介绍了温热疗法的原理及近年来温热疗法治癌热种子材料的研究现状。铁磁性微晶玻璃由于既具有磁性又有生物活性,是温热疗法理想的热种子材料。目前铁磁性微晶玻璃的单位质量饱和磁矩达到了32emu/g,展望了温热疗法治癌热种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基于壳聚糖-纳米金粒子的生物传感器的构造与应用研究进展68-70

摘要:对近年来基于壳聚糖-纳米金粒子的生物传感器的构造与应用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在结合纳米金粒子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壳聚糖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壳聚糖与酶及纳米金粒子等良好的结合能力特性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电极结构,使用层-层复合技术以及添加碳纳米管或纳米金丝的方法,能构造出具有很高灵敏度和检测极限的纳米复合材料生物传感器。通过改变结合酶的品种,可以获得具有不同检测环境和检测物质适应性的生物传感器。对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也进行了相应的总结。

材料导报杂志新材料新技术
镁合金熔体气体保护防燃技术71-73

摘要:镁合金在熔炼及加工过程中必需采取一定的防止熔体氧化燃烧措施。详细介绍了镁合金熔体气体保护的防燃机理和优缺点,替代或减少SF6气体、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气体保护的防燃效果是目前的研究重点,含氟有机化合物有望成为未来镁合金熔体的高效无污染保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