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财经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31-1012/F 国内刊号
  • 1001-9952 国际刊号
  • 2.9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财经研究是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6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财经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讨论·数字经济、产业经济研究、公共经济与管理、金融研究、国际经济研究

财经研究 2017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财经研究杂志中国经济论坛
人民币汇率与城乡收入差距4-16

摘要:在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双向波动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即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分配效应不容忽视。现有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强调其线性影响,且存在重大分歧。鉴于此,文章基于开放经济的视角,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层面来揭示汇率变动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微观机理。理论分析表明,汇率变动会通过城乡可贸易品的比重和劳动生产率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为刻画上述影响,文章进一步采用Hansen(1999)的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依赖于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和贸易开放度,且呈现非对称性和区域异质性特征,即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缩小中低收入水平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会扩大高收入水平且高贸易开放度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而对中高收入水平且低贸易开放度地区的影响则不明显。因此,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因地而异地看待汇率变动的分配效应并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将是中国政府未来应该正视的课题。

行政垄断加剧了企业生存风险吗?17-29

摘要: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定量地评价行政垄断与企业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对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及改善企业生存的制度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既有研究中,行政垄断的政策效应分析较少深入到微观企业层面,特别是从企业生存的视角来进行的评估。文章采用PSM-Cox比例风险模型,以企业微观数据首次检验了行政垄断对企业生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表明,行政垄断对制造业企业的生存风险产生了显著效应,即以行政垄断为代表的政府干预会加剧企业生存风险。同时,行政垄断对不同所有制、地区及行业的企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会显著加剧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及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的生存风险。而行政垄断对企业生产率、企业创新与寻租行为所产生的效应或许是本文总体结论的重要解释。

财经研究杂志产业经济研究
产业集聚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兼论企业“创新惰性”的形成原因30-43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中较为普遍的拥挤效应及转型升级困境,文章采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的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作用机制和微观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产业集聚显著降低了企业选择高端创新模式的概率。原因在于,政府干预的行为惯性为制造业企业集聚营造了依赖低成本竞争的生存环境,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低端化。文章将这种环境下企业低端创新模式的集体选择行为界定为一种特定形式的"创新惰性"。为扭转这一现象,需要政府在增强产业集聚市场力量方面积极介入,诸如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有效管制和产权保护,均能提升企业创新意愿并同时减弱产业集聚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对其传导机制的检验表明,低成本竞争战略确实是产业集聚致使创新模式低端化的一个可能途径。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激发企业创新活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规范与转变政府行为进而实现集聚条件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房价上涨对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研究44-56

摘要:企业规模分布不仅可以反映某一产业的竞争状况和发展模式,还会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如企业规模分布、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等。文章以1999-2007年中国房价快速上涨为背景,利用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省级层面房价上涨对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房价上涨更不利于中小企业成长,并使企业规模分布进一步趋于不均匀。中介效应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显示:成本效应、信贷效应和挤出效应是房价上涨影响企业规模分布的三条作用路径。文章的研究不仅对企业规模分布理论研究形成了有益补充,也为认识房价上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更为政府制定政策以减缓房价上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提供了科学依据。

财经研究杂志国际经济研究
对外贸易、区域间贸易与碳排放转移——基于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研究57-69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其内部是否也存在类似国际上的碳排放转移呢?在不同地区的碳排放转移过程中,到底是对外贸易,还是区域间贸易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呢?文章通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和采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数据,计算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和区域间贸易隐含碳,并从对外贸易和区域间贸易两个方面考察我国的碳排放转移,以得到我国不同地区在碳排放转移中的地位差异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确实存在区域间碳排放转移,且面临的碳泄漏主要在于区域间贸易而非对外贸易,即广东、江苏、浙江等碳排放净流出地区是碳排放从国外转移至国内的中转地,而山西、内蒙古、河北等碳排放净流入地区则是碳排放转移链的目的地。(2)国外向我国转移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贸易,而不同地区则通过区域间贸易产生的碳排放转移主要由国内初级产品贸易引起。(3)资源禀赋状况、外贸发展模式等因素均会对我国各地区在碳排放转移中的地位产生影响。文章为我国制定差异化的地区碳减排政策与目标提供了经验依据。

外资进入如何影响了中国国内价值链分工?70-83

摘要: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行为会对我国国内价值链分工产生何种影响?文章提出国内价值链分工下区域增加值的分解方法,构建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定量分析框架,通过中国省际投入产出表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在考虑外资进入及其行为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外资进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外资进入规模的扩大阻碍了我国国内价值链的构建,而外资的市场兼并行为更加不利于国内专业化分工的开展。(2)外资进入及其市场兼并行为产生了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替代效应,就其影响程度而言,沿海地区大于内陆地区,机电制造部门甚于一般制造部门。(3)外资进入及其市场兼并行为更多地打击了国内价值链的上游环节,阻碍了内资企业的国内价值链攀升,同时切断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上下游关联,影响了国内价值链分工的深化。文章为更好地统筹对外和对内开放、协调参与国际分工和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及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财经研究杂志公共经济与管理
中央和地方的双重政策保护与产能过剩84-97

摘要:是不是只要政府予以企业保护就一定会导致产能过剩?针对此问题文章建立了一个简明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事件冲击DID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探究了地方政府在"官员晋升锦标赛"体制下运用财政补贴,与中央政府的产业鼓励政策一起给企业提供双重政策保护,从而导致产能过剩的整个机制。结论表明:(1)单一的政策保护并不会引发严重的产能过剩,中央政府的产业鼓励政策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的双重叠加才是导致产能过剩的真正原因;(2)当中央政府明确经济增长任务后,那些所在地政府迅速推出地方版财政刺激计划的企业更容易发生产能过剩;(3)相比较而言,双重保护的效果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

环境冲突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吗?——基于1998-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98-112

摘要:近年来环境冲突事件的不断显现,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之一,而目前针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冲突关系的实证研究仍然十分匮乏。文章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回归模型,使用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首次就经济发展对环境冲突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且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检验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环境冲突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提升了居民的环境偏好和维权意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是引起环境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讲,环境冲突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但是环境冲突并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间接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可以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生产技术来改善环境质量从而对环境冲突产生抑制效应;并且门槛模型的进一步检验结果证实了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居民的环境偏好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现象。总体来看,环境冲突将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减少。文章的研究对厘清经济发展与环境冲突之间的关系,有效防范和治理环境冲突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财经研究杂志财务与会计研究
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去杠杆了吗?——影响机理与加速机制113-127

摘要:创新驱动已成为新常态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然而,技术创新通过怎样的路径影响微观结构调整,至今未得到系统性解答。文章研究了技术创新对企业去杠杆的作用。从影响机理看,技术创新通过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调整成本对冲能力来调节企业杠杆水平,且该调节作用对过度杠杆企业表现为去杠杆效应,对杠杆不足企业表现为补杠杆效应。从加速机制看,一方面,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作用,从而对杠杆率调整具有"加速"效应,且加速程度对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成长能力的企业具有异质性;另一方面,行业整体的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水平越高,知识溢出效应越强,越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因此行业创新水平能够显著加速企业去杠杆进程,且探索性创新的加速效应更强。文章证明了技术创新在去杠杆进程中的作用,揭示了政策激励、行业溢出等创新驱动因素对去杠杆的加速作用,丰富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微观财务学内涵。

财经研究杂志金融研究
政府债务、期限溢价与货币政策选择128-139

摘要:近年来,中国政府债务迅速扩张,由此产生的影响和风险引起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政府债务多以长期债券形式存在,其扩张必然会对长期债券市场造成较大冲击,进而影响期限溢价。文章以期限溢价为切入点,构建DSGE模型研究了政府债务扩张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及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政府债务扩张导致期限溢价上升,长期利率上行,社会融资成本上升,投资活动被挤出,产出减少。文章进一步研究了政府债务扩张下的货币政策选择问题,发现盯住期限溢价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政府债务扩张所导致的扭曲,提高社会福利。文章的研究为理解政府债务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政府减少其债务扩张所导致的扭曲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最优模式探析——基于“千村调查”的研究140-152

摘要:保费补贴政策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重要部分,不合理的补贴制度无法真正实现"低保费、广覆盖,低保障、保成本"的普惠目标。文章构建了农业保险收入消费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带门槛的固定补贴费率模式下,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支出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先升后降;当商业保险的实际费率水平低于政策性农业保险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消费总量明显下降,商业保险消费总量随家庭收入的增加而单调递增。基于2015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的分析证实,家庭收入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倒U形关系,而与商业保险存在正相关关系。文章进一步提出超率累退保费补贴模式,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了设计。超率累退保费补贴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和整体保障水平。文章的研究对于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实现金融普惠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