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财经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公共经济与管理、财务与会计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 国际刊号:1001-9952
  • 国内刊号:31-1012/F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31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97
  • 综合影响因子:3.3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财经研究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财经研究杂志产业经济研究

双边市场横向兼并的定价及福利研究——以中国网络传媒业为例

摘要:文章基于大量的调查统计,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探讨网络传媒业横向兼并的定价及福利问题,获得了以下结论:(1)横向兼并对兼并发起方的定价没有显著影响;(2)横向兼并显著提高了兼并发起方的福利;(3)现阶段我国网络传媒业的横向兼并是有益的。
27-33
财经研究杂志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

从“涨价归公”思想到土地增值税制度——兼论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思想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摘要:如何使土地的利用和分配从基于农耕的需要转变为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是中国近代社会能否实现顺利转型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之一。从孙中山的“涨价归公”思想到土地增值税制度的施行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经济思想形成及其制度化的过程,具有典型的转型时期的特质。文章试图透过这一微观视角,考察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经济思想对经济制度构建的动态影响,进而讨论传统经济思想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以及近代经济思想转型与经济制度转型二者之间的关系。
34-43

演化经济学的方法和主题特征及其演变——一种以“另类教规理论”为例的解释

摘要:以赖纳特和张夏准等人为代表的“另类教规理论”是演化经济学的新兴流派之一,文章在对演化经济学的历史比较与回溯、异质性与分类、时空特定性、能动性与结构等方法与主题特征进行阐述的同时,以另类教规理论为样本,对其主要观点、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剖析,以探讨演化经济学的发展。
44-53
财经研究杂志国际经济研究

本土技术溢出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检验

摘要:文章运用1997—2006年面板数据,以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创新努力(R&D活动)为基准,实证分析本土技术溢出与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从中发现:在本土技术溢出中,大学等科研机构对产业创新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产业空间集聚的溢出效应呈不稳定性特征;在国际技术溢出渠道中,出口学习对创新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外资R&D活动的溢出效应不明显。进一步考察国际技术溢出效果与开放程度、开放模式关系后发现:就开放程度来看,国际技术溢出效果随开放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就开放模式来看,外资R&D主导型模式的溢出效果不明显,出口导向型模式的溢出效果较明显,而双重推进型——“引进来、走出去”模式的溢出效果很明显。
54-65

外汇资产、基础货币供应与货币内生性——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摘要:2002年以来,人民币处于升值压力中,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大,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最主要的渠道。文章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汇改前后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及其与基础货币变动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汇改后净国外资产增量变化成为基础货币增量变化唯一格兰杰因,国内信贷和发行票据作为对冲外汇资产增加、防止基础货币过快增长的手段均已失效,基础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央行已不能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数量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66-76
财经研究杂志公共经济与管理

财政再分配失灵与财政制度安排——基于不同分配环节的实证分析

摘要:我国现行财政性制度安排作用于要素配置、初次分配两个环节,是财政再分配失灵的制度根源。文章计量分析表明:(1)初次分配及要素资源配置环节存在的制度性扭曲是收入差距扩大和财政再分配失灵的根源;(2)再分配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有限,未来财政调节收入差距应着力消除初次分配及要素资源配置环节的制度性扭曲;(3)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支出能改善居民人力资本积累和要素结构、缩小收入差距,但其前提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也是财政制度改进的方向。
77-89

开征物业税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比较静态模型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摘要:文章通过引入土地国有制,土地再开发等因素建立了符合我国土地市场制度特征的土地开发和物业税模型,然后以比较静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手段,考察了物业税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论是开征物业税对土地利用效率存在负面的影响。
90-100
财经研究杂志区域经济研究

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空间经济协调研究

摘要:在经济增长与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传统区域协调理论在现实经济中的指导性越来越难以把握。将区域经济的空间维度附载于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的统一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表现为非平衡发展的特征,这取决于区域间固有要素禀赋的不同,以及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揭示:要素适宜度在区域经济协调中的机理研究不仅足以澄清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本质,而且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协调基准。.
101-111
财经研究杂志金融研究

跨国银行在华投资的省域选择

摘要:作为中国最活跃的金融机构之一,外资银行在大陆的投资活动受到各省级政府的关注。在确立跨国银行进入大陆省级区域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文章利用1996年初至2006年7月底在华265家外资银行机构的最新数据,运用条件Logit离散选择模型对跨国银行在华投资区域决定因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市场需求因素和区域金融基础设施因素对外资银行有显著的吸引力,而区域政策环境因素和经营成本因素则无显著影响。各省域招商外资银行的工作重点应立足发展本地经济、营造外资集聚、完善金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做好外资银行机构的服务等工作,而非一味地提供种种优惠。
112-122

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全流通背景下的大股东减持

摘要: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随着大批限售股解禁,大小非减持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在理论上首次通过动态模型研究大股东减持,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最优减持与其现金流权及公司治理水平正相关,而与控制权私利、外部市场回报负相关,且减持并非其必然选择。同时,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控股股东减持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基于第一大股东减持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基本验证了理论发现。文章揭示了大股东减持的内在机制,为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持股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市场上的减持现象。
123-133

基于股价异常波动的中国股市监管效率实证分析

摘要:证券市场监管究竟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在理论上存在着长期争论。目前,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只能通过实证的方法加以甄别。文章将监管股市的政策手段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舆论手段和行政手段,并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股价异常波动点对应的四种监管股市的政策事件产生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异常波动点的分布与监管政策事件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监管政策事件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近年来证券市场监管的力度在加强,监管的效率逐渐提高;相对于其他监管手段而言,经济手段的监管效率较高。
1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