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长江学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Yangtze River Academic

  • 42-1754/H 国内刊号
  • 1673-9221 国际刊号
  • 0.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长江学术是武汉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长江学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者与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海外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文艺学研究、汉语研究、文献·考据_《古音汇纂》研究专题

长江学术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长江学术杂志文学访谈录
“1875年是现代文学的起点”——哈佛大学伊维德教授访谈录5-9

摘要:受访人简介:伊维德教授(wiltLukasIdema,1944-)是位传奇人物,以其研究的高效高质和广涉猎而闻名,曾被学生称呼为Mr.Know-It-All。他19岁入读莱顿大学汉学院,30岁即完成博士论文,时隔2年成为莱顿大学汉学院的教授,并兼任莱顿汉学院的院长。其研究领域涉及古代诗歌、话本小说、戏曲等,偶尔涉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2000年,他远渡重洋到哈佛东亚系担任教授,研究领域扩展至女性文学研究和民间传说的收集及研究。

长江学术杂志文学教育研究
作为“文自分编”的开明新编中学白话文语文课本10-31

摘要:抗战胜利后,叶圣陶和郭绍虞、徐调孚、周予同、覃必陶以及朱自清、吕叔湘等一批语文教育家通力合作,采用“文白分编”的方式,突击选编《开明新编国文读本(甲种)》、《开明新编国文读本(乙种)》、《开明新编高级国文读松和《开明文言读本》等四部全新的初高中语文教材,这四部全新的初高中语文教材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富生命力的语文经典读本。

长江学术杂志海外中国文学研究
西方哲学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红楼梦评论》32-39

摘要: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将西方哲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开拓之作,其巧妙运用了叔本华的艺术理论来研究中国名著《红楼梦》,从深度和广度上论述了《红楼梦》的精神内涵、美学价值、伦理价值以及悲剧意识。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从生活之本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的哲学基础,认为《红楼梦》极度体现了人生的苦痛以及人不断追寻解脱之道,极具厌世解脱之精神,是一部举世瞩目的悲剧,完美展现了叔本华所谓的第三种类型的悲剧,因而被视作为“悲剧中的悲剧”,是“壮美文学”的代表,其美学价值与伦理价值密切相关。写于一百一十多年前的《红楼梦评论》在当时既倡导了一种研究《红楼梦》的新方式,也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提供了示范。

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与文学的绝对40-47

摘要:引证弗里德里希·施菜格尔的《雅典娜神殿断片》及其他著述,本文试图反驳拉库.拉巴尔特和南希将“文学的绝对性”等同于“作为绝对性的文学”的断言,进而指出这两位作者不但全然忽视了施莱格尔思想中的矛盾冲突的意义,而且暴露出他们对不矛盾律逻辑的坚守,而这一逻辑正是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的特征,也是施莱格尔和早期德国浪漫主义所攻击的对象。

长江学术杂志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研究
日本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48-55

摘要:早期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就其传播特征看,一、以“重译”、“转译”、“节译”、“转述”等为基本方式;二、日本“纳普”文艺理论和“普罗列塔利亚文学”成为译介重点;三、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文艺的“触媒”作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对早期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如福本和夫的“理论斗争主好、青野季吉的“目的意识论”、藏原惟人的“新写实主义”等的吸纳,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建构了政治和大众的关键两极,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些都为当下中国文艺理论界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问题提供了反思的基础。

长江学术杂志刘永济研究
论刘永济屈赋考据的人文性与科学性56-64

摘要:刘永济的屈赋考据,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类偏于人文性的阐发,常常并无铁证,如关于屈赋作品的认定和部分字句的改动;第二类则以科学性见长,包括屈赋的审音、训诂、语法研究等内容,他的几个主要成果,如《屈赋通笺》各卷的“正字”、“审音”、“通训”各节,以及《屈赋音注详解》《屈赋释词》两部专书,集中显示了他在考据和语言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其屈赋研究得到闻一多、游国恩等大家的激赏,主要是在第二个方面。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借鉴与传承:也谈《二月》中的鲁迅因素65-74

摘要:柔石的代表作《二月》,借鉴与传承了鲁迅精神,在空间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诸方面,都留有鲁迅的影子,以至于学界一致认为,《二月》同鲁迅的小说具有太多的相似性。通过仔细比较,发现《二月》的文化批判性,虽然力求去接近鲁迅经验,却远未达到鲁迅那样的思想深刻性。两者之间的这种差别,绝不能等同视之、一概而论。

长江学术杂志文艺学研究
主体的黄昏——文艺个人主体性的消解与主体间性转向75-93

摘要:从文艺复兴恢复了大写的“人”开始,个体自我意识就成为西方文学及理论的主要关注点之一。这一关注最终走上了两条道路,其一是消极的关注,它是以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为代表的,对文本中作为写作主体的“自我”的分析剖离;其二是积极的关注,它是以文学上的浪漫主义和心理主义等为代表的对“自我”的书写。前者的问题在于将“自我”逐步消解在语言和阅读快感之中;后者的问题在于:一方面,没有看到“自我”永远不可能只是个体性的,它不可避免地要有杰姆逊和荣格等人极力强调的公共层面,另一方面,在新资本主义或后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中,文学表达的更多的是意识形态的幻象,这是“自我”的另一种消亡形式。因而,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文学所依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上来讲,都亟待我们在其中重构一种“主体间性”。这种“主体间性”带来的和谐之美,有可能解决日益严重的文艺个人主体性的消解问题。

审美感通学批评的文艺学基础94-102

摘要:“审美感通学批评”区别于其他批评方法的独特之处,归根结底是源于对文艺本体、文艺功能、文艺创作规律、文艺审美标准等元问题的不同理解。在文艺本体论上,审美感通学批评认为文艺作品不只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是现实生活、作者自我、审美形式三维耦合的结晶;其本体并不局囿于“形式”,也不在“生活”或“人类”,而存在于作者生命、作品生命、观者生命三者融会互动所形成的动态结构中。这个动态结构同时也最能说明文艺作品的创造之秘。文艺作品的创造本质上是一个“说不可说”的过程,是作家在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艺术创造本身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调动诗性智慧进一步去深入探索、巧妙表现的过程;创作的关窍不在于“反映生活”,而在于“倏作变相”,以陌生化、合律化的形式传达个体深沉的生命体验。在文艺价值论上,审美感通学批评认为文艺的价值不限于认识、娱乐和教诲,而主要在于感动人心、感兴生命、增进共通感、成人之美(让人成为人并达到美的境界)和涵育创造性人格。在审美标准论上,审美感通学批评认为,文艺作品所传达的生命体验越是深厚独特,作品所渗透的诗性智慧越是丰富高妙,作品所采用的审美形式越是新颖和谐,其整体感通人情、拓展人心的力量越大,其艺术价值就越高。

长江学术杂志汉语研究
否定表达的修辞功能103-112

摘要:否定表达决不仅仅是语法问题。在实际语言生活中,否定表达往往是一种修辞行为,内蕴深刻的意涵。因此,凡属修辞行为的否定表达,一般都具有特定的修辞功能。有的是为了化抽象为具象,有的是为了化平淡为生动,有的是为了突显强化某种语意印象,有的是为了柔化语气显得礼貌,有的是为了突显被动而赢得同情。当然,还有其他修辞功能。

唐诗中一字平上去三读而义同与义别相兼的问题113-125

摘要:本文对唐诗中18个单字具有平上去三读而义同兼义别的音义关系和用法作了论析,认为:(1)根据各字同义而多音读的情况,可分为同义而有平上去三读或平上、平去、上去两读等四小类。从声律应用来说,诸字的同义而多音读基本上属于平仄两读,值得注意。(2)这18字中大多数都是早期义项陆续取得了两个或三个音读,只有“请、泥、委”3字例外。掌握这一规律,使我们易于理解各字义同与义别交织的复杂关系。(3)这个字群音义关系的产生始于中古前期,唐代加以继承和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诗体律式的平仄变化中。(4)这个字群的音义关系过分复杂,不利于人们的口语交际,因此音义关系到现代有了明显的简化。但是阅读唐诗,分析诗体格律,仍要依据各字中古的音义关系来解释,切不可以今律古。

长江学术杂志文献·考据
‘漠落”释义考辨126-128

摘要:本文通过稽考文献资料,认为《汉语大词典》引刘向《新序》之文为例,训“莫落”为“缀结”,未得确诂;“莫落”实为“幕络”之通借,意为覆盖、蒙罩。

第三届宗教实践与文学创作暨《中国宗教文学史》编撰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F0002-F0002

摘要:2016年12月15日至16日,第三届宗教实践与文学创作暨《中国宗教文学史》编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的召开系武汉大学吴光正教授主持的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宗教文学史”进行国际交流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