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长江学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Yangtze River Academic

  • 42-1754/H 国内刊号
  • 1673-9221 国际刊号
  • 0.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长江学术是武汉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长江学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者与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海外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文艺学研究、汉语研究、文献·考据_《古音汇纂》研究专题

长江学术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继承 研讨 超越——纪念刘绶松教授诞辰百周年1-8

摘要:《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从文学自身特点出发提出新文学源头“1917年说”,又以清末民初文学为五四文学革命的探索准备阶段,这两点表现出了刘绶松先生难能可贵的史识,被学界认为是“具有科学的创新超拔性质”的贡献。近年出现一些非议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言论,是不符合历史主义观点的。“打孔家店”是为打破儒家所代表的封建帝王专制主义的灵魂,解放中国人的思想,与“”风马牛不相及。以历史文化多层面评价模式,取代单一政治评价模式,方能正确评价胡适及其他作家作品。这方面,要汲取用私人通信定罪、搞文字狱的深刻历史教训。

论苏雪林的批评个性9-17

摘要: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苏雪林的新文学批评呈现的个性特征是异常鲜明的。在中西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批评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其批评实践始终在二元框架内游走于学者与作家、艺术和道德、西方文化和中国家法等多个对立层面,并时时体现出自己的“偏见”和“唐突”,最终形成了独有的批评形态,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批评话语体系。

《边城》:沈从文的“最后一首抒情诗”18-24

摘要:《边城》的创作正处于沈从文思想的转型期,与他这一时期的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联系。小说既将沈从文以往湘西小说的牧歌意味推向极致,同时又从内外两个角度不断消解这一牧歌性,显示出沈从文在面对社会现代转型时的复杂文化心理,同时也牵涉到这一世界,以及其中个体如何对待自身存在方式的问题。《边城》暗示了沈从文思想即将到来的变化。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反思与借鉴:宋初士人接受自居易的一个重要维度33-38

摘要:以往人们对宋初士人接受白居易情况的研究,往往只注意到他们学习和仿效白诗平易浅切的诗风与次韵酬唱的形式这两个维度。但从宋初诗坛的创作情况来看,宋初士人对白居易的接受实际上还有对历史以及自我进行深刻反思,以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借鉴和明确方向这一重要维度。并且,白居易本人也成了宋代士人热衷反思与借鉴的对象。白诗之所以受到宋初士大夫官僚的广泛欢迎,主要在于自居易在不断深入反思历史和自我的基础上,选择了一条全身远祸、终始全德的人生道路,其人生实践为他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直接的借鉴。

论北宋书序的言说方式与传播策略39-47

摘要:北宋书序的自序中充斥着谦虚的自贬和期盼的推广,他序中则充满着对求序者的推辞和对作者的溢美,从而使书序的传播有着和广告、海报不同的言说方式,即谦逊语体在书序中大量使用。这种独特的言说方式是从北宋时稳定下来,并成为后代的写作范式。书序中这种自我之谦虚与对他人之溢美的言说方式,有着积极的文学传播效果。

明黄廷用刊《知稼翁集》之刊刻年代小考48-59

摘要:《知稼翁集》是宋代状元莆田人黄公度的诗文集。明代黄廷用曾刊刻此集,但刊刻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刻于1615年,并称该本为万历本;一说刻于1555年,称该本为嘉靖本。考察黄廷用行年及相关史料,该本实应刻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

长江学术杂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语言 身份 欲望——论《家庭与世界》的主体对话性与私人语言60-66

摘要:对话性是《家庭与世界》主体叙述的典型特征。小说以三个主要人物的交替自述展开情节,三重自述在叙事结构上形成了对话性;主体在自述过程中通过与他者的不断对话,逐步形成了对自我与他者的清晰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语言作为对话媒介,既揭示了主体与他者动态地相互认知的依赖关系,也证明了在主体的对话性结构中根本不存在无法被他者理解的私人语言。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是主体对话性存在的根据。

从《大河奔流》看琼·狄第恩的历史感67-73

摘要:美国当代女作家琼·狄第恩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她在第一部小说《大河奔流》中融入了历史性,并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历史变化带来社会变化,而无法适应社会变化的人只能遭历史淘汰。狄第恩还认为,历史的发展并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社会没有变得越来越好,而是带来了缺失和衰败。狄第恩由此对过去抱有强烈的怀旧感。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文化及文论关键词研究
文:从先秦元典到《文心雕龙》74-81

摘要:“文”,作为中国文化及文论的元关键词,在从先秦元典到《文心雕龙》的词义演变中,大体上形成神文之文、人文之文和文学之文三大义项,并相应地具有万物皆有文、丰富的人文世界和文学自觉三大文化及文论特质。《文心雕龙》远绍上古以来的文化及大文学观念,继而融入礼乐文化的宏大背景,同时也反映了魏晋以降新的文学自觉观,从而成为汉语“文”观念发展史上重要的承接点和里程碑。元典关键词的词义演变构成其生命历程和生命力,“文”关键词丰富的生命历程和强旺的生命力即是在其词义演变中铸成。

“宇宙”语义的古今转换和中西对接82-89

摘要:“宇宙”本义“屋檐和栋梁”,发展为“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日宙”,表示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并成为道家学派等中国古典哲学领域的关键词。今天我们习用的如“宇宙飞船”中“宇宙”一词,与该词的古典义相去较远。“宇宙”对译的英文术语Universe、Cosmos,源自古希腊以及欧洲中世纪、近代科技时代对于宇宙的认识,伴随西学东渐而传入中国。“宇宙”一词,穿梭在古今、中西之间,其所指涉语义的变化,体现了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明对于我们身处的自然界的时间(“时”)、空间(“天”)的认识变化进程,也折射出人类在漫长历史中对未知时空世界的认识探索。

中西对译间古典词的近代转义--以丁韪良译《万国公法》为例90-97

摘要:古典词的近代转义主要是通过中西对译实现的。具体情形约有三种:一、境迁义转。即词汇本身的意涵未变,但语境变迁使其所指相对改变,如“万国”。二、借形赋义。即借用古典词形,注入新义,创为新语,如“公法”、“民主”。其三、衍义贯通。即词汇本身蕴含着贯通古今中西的相类、相同的义项或语义因子,通过对译通约,衍为新名,如“天法”、“性理”、“国法”、“大法”、“主权”、“权利”。各种情形都表明了汉字系统拥有巨大的文化扩容量和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

长江学术杂志古汉语研究
先秦时期的动量表达格式98-108

摘要:本文对先秦时期各种动量表达格式的类型、意义和通行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和描写,在此基础上,分析诸动量表达格式对其要素的限制条件、近义动量表达式之间的异同,并对当时人们选用不同格式表达动量的原因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搜神记》、《世说新语》“有”字句比较研究109-115

摘要:本文对《搜神记》《世说新语》中的“有”字句进行穷尽式的描写,通过比较在共时平面来考察“有”字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面貌。

《歧路灯》选择问句研究116-123

摘要:本文对清初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中的选择问句作了穷尽性的调查和研究,对选择问句的类型、特点及其分布作了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并与《水浒传》以及《红楼梦》中的选择问句作比较研究。

“在”、“在里”和“在这里/那里”124-132

摘要:“在”、“在里”和“在这里/那里”由于语义及使用语境上的一致性而经历了一个平行衍生的过程,它们在近代汉语或现代汉语方言中可以放在旬末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可以是进行或持续的体意义,也可以是主观确定的语气,不过当它充当体标记时,和通常的体标记不同的是,它是作用于句子层面,而不是只作用于动词。

长江学术杂志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国修辞学:三个关联性概念及学科生态、学术空间133-138

摘要:交叉学科、跨学科、多学科,是与修辞学关联性极强、且使用和理解比较混乱的三个概念术语。本文通过语义分析,倾向于区分:指向学科性质的表述,宜为“交叉学科”;指向研究主体学科视野的表述,宜为“跨学科”。作为修辞学交叉学科性质和跨学科视野的逻辑延伸,是修辞学科置身多学科构建的学科生态,修辞学研究介入多学科共享的学术空间,由此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值得探讨。

我国辞书现代化理论研究调查分析139-144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考察的方法,梳理了我国辞书现代化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积极发展辞书产业、辞书强国梦、对辞书现代化的总体认识、辞书编纂现代化理念、计算词典学、辞书编纂手段现代化、辞书产品现代化等,指出了我国辞书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成绩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谈谈显性非宾格动词句145-148

摘要:本文指出显性非宾格动词句都具有“[+经历]”的语义特征,句中均存在一个表示“经历”义的核心动词:或为显性动词,或为隐性的动词性空语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