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长江学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Yangtze River Academic

  • 42-1754/H 国内刊号
  • 1673-9221 国际刊号
  • 0.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长江学术是武汉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长江学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者与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海外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文艺学研究、汉语研究、文献·考据_《古音汇纂》研究专题

长江学术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近30年闻一多研究的成就和发展前景1-8

摘要:对近30年关于闻一多研究的近千篇论文进行分类数据统计,可以发现研究成果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其中的一些变化,如关于闻一多爱国主义问题的论文数量有所下降,关于闻一多与中国文学传统关系的论文数量有所增加等,很值得关注;而闻一多遇难事件的重新探讨,对闻一多诗学思想的深入阐释,对闻一多新诗进行综合性研究,把闻一多的人格作为一个典型来考察等,表明闻一多研究在深入。今后的闻一多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一些新的方面,同时拓展传统领域的研究深度。

时间·经验·意义——重读《李自成》9-17

摘要:历史叙述的历史性决定了历史小说的时代局限具有普遍性。在谈论历史小说的意义时,应该重视时间的未来指向与作家的生活经验在其虚构与想象中的赋义功能。姚雪垠在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过程中,一直努力追求历史叙述的超越价值。晚年他仍然坚守自己的革命信念,但其时间的未来指向已不再是终末论式的线性进化论,而是进化之中有循环,是一种辩证的进化论。姚雪垠以掩映在历史迷雾之中的道义、责任为基准实现了对"明末的历史悲剧"的再审视。从这一角度重读多卷本《李自成》,我们发现它在历史理性中实现了更深层次的统一。

纯爱·悲剧·时代——小说及电影《山楂树之恋》的主题解读18-21

摘要:《山楂树之恋》以一个虚构的"超越时代"的"纯爱"故事,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造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艺术轰动效应。然而它是以这一"纯爱"之被毁于"天灾"的悲剧结局,来完成和体现其不关涉"人间事"的纯粹彻底性的。因此,从逻辑或客观效果来看,其具有或自动生成的主题意义,不是礼赞和引人礼赞"纯爱",相反恰恰是对它的诅咒和否定!这或许告诉我们,艺术的虚构可以超越历史真实,但应做到"合情合理的不可能"。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对外宣传”与“衷心底蕴”——“拥刘反曹”、“明反曹,暗反刘”和“反讽”三说综论22-27

摘要:《三国志演义》是否"表里如一",是"拥刘反曹"、"明反曹,暗反刘"和"反讽"三说的核心问题。"拥刘反曹"说相信文本的"对外宣传"而较少探究其"衷心底蕴",较之于其他二说的"老练",有过于"天真"和简单化之嫌。"明反曹,暗反刘"说的立论风险远高于"拥刘反曹"说,论证"对外宣传"与"衷心底蕴"不同甚至相反,其难度比论证它们相同要大得多。"反讽"说和"明反曹,暗反刘"说在确认小说家的"主体性"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

沈德潜、袁枚的交往及诗学观略论28-35

摘要:沈德潜、袁枚为科场同年,两人交往颇多。袁枚虽然对沈德潜的《清诗别裁集》提出过批评,但沈、袁未就相关的诗学问题展开论争。沈德潜高扬"格调",同时也不否认"性灵"的重要性;袁枚排斥"格调",但他对"格调"的不满多指向明七子,而非沈德潜。沈德潜与袁枚诗学观念的分歧是,关于情的源泉何在,诗主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以何种方式表达情感等问题,二人存在根本的差异。

杜甫戏谑诗中抒情主体的建构36-44

摘要:本文通过杜甫戏谑诗的细读,分析了其中抒情主体的建构方式和表达机制。在杜甫的戏谑诗中,除了戏谑主体之外,还有一个隐含主体,即"窃比稷与契"的自我形象,不仅是大部分杜诗的原型抒情主体,也是古典文学中最重要的抒情主体类型。杜甫戏谑诗中的隐含主体和诗歌表面的戏谑主体,形成复杂的互动关系。弗洛伊德对于幽默中自我和超我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杜甫戏谑诗中抒情主体的建构。

长江学术杂志博士论文撷英
虚构的文本与真实的时间——论鲁迅时间意识的嬗变53-53

摘要:鲁迅的时间意识始终与"宇宙意识"和"生命意识"紧密相联。由此,与此相关的"历史"和"人"被统摄到现代性逻辑框架中。本文以鲁迅前期小说《呐喊》和《彷徨》、中期散文诗《野草》、后期小说《故事新编》为文本参照系,

长江学术杂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渴慕、猎奇与同情:《尤利西斯》中的中国形象54-63

摘要:本文使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和东方主义理论,具体分析乔伊斯意识流巨著《尤利西斯》中出现的中国形象。主人公布卢姆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与奇异想象、同情与渴慕,体现了现代"尤利西斯"试图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倡导宽容博爱的和平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全球视野和普世情怀。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笔下极其复杂暧昧的中国形象也将为我们反思中国自身和确立自我身份提供一面宝贵的"他者"之镜。

18世纪俄罗斯文化的符号类型学64-72

摘要:透过对18世纪俄罗斯文化的符号类型学研究,作者指出该时期的俄罗斯文化是由多种语言构成的层级结构,同时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蕴含的极端二律背反是制约其加速发展的因素之一,放弃文化独白是18世纪俄罗斯符号学的内部结构原则。

长江学术杂志文学理论研究
叙事视野下的金圣叹“章法”理论研究73-79

摘要:从叙事学的角度看,金圣叹的"章法"讨论的实际上是文学作品的谋篇布局也就是结构问题。金圣叹以《水浒》《西厢》为例,讨论了章法的基本原则,即"整一性"原则、"因果律"原则、"二元对立"原则和"人物接力、穿插"原则。四个原则涉及到叙事作品结构的四个方面。四者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出叙事作品有机整一同时又灵动多变的结构。

如何理解“样板戏”的创作方法?——与张闳先生商榷80-86

摘要:张闳先生认为,"样板文艺"所体现出来的美学符合现代主义美学的某些基本精神,是一种"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的美学原则,甚至认为"样板戏"是一种后现代主义文本。这一观点在学理上是错误的,而且也不符合历史实际。当论说两种创作方法的关联的时候,必须明确其不同的历史背景以及不同的性质与特征。""激进派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往往流于凭空虚构、主观夸大,其"革命浪漫主义"创作归根到底是政治想象的折射。"样板戏"创作方法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虽有皮相的相似,却有本质的差异。

白话文运动的意识形态性——以胡适为中心87-94

摘要:白话文运动在五四时期取得成功,并非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历史必然结果,其主要的推动力来自新旧意识形态的对抗和转化,它本身就是中一种鲜明的民主要求和建设。围绕着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白话文运动的意识形态性主要体现在:以阶级论为白话文学革命的理论起点;五四启蒙知识分子通过白话文运动展开对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在策略性上,白话文学革命不仅追求公共舆论空间的影响力,还谋求将其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并获得制度保障。

长江学术杂志古汉语研究
禅宗语录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95-101

摘要:本文以《坛经》(敦煌本)、《神会和尚禅话录》、《祖堂集》、《景德传灯录》、《古尊宿语要》、《五灯会元》为语料,考察唐宋禅宗语录中带语气副词的测度问句,探讨其特点,揭示其历史地位。

《朱子语类》反复问句研究——兼论反复问句历史发展中的相关问题102-114

摘要:本文对南宋重要文献《朱子语类》中的反复问句进行了全面考察,同时辅以共时历时比较,描写分析了《朱子语类》反复问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并就反复问句的历史发展特点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朱子》反复问句基本延续了唐五代的发展特点,元代是反复问句发生变化转折的重要时期,从"VPNeg"式反复问句中分化出是非问句等并非普遍现象,只有"无"字句真正完成了向是非问句等的分流转化,"无"语法化成语气词,其他形式则始终没有完成向是非问句等转化的语法化过程。

近代汉语双音节象声词的语义构成及其特征115-120

摘要:双音节象声词是近代汉语象声词最重要的结构形式,主要有AA式和AB式两种。其中AA式既可以由单音象声词同音重叠而成,也可由单音拟声语素同音重叠而成。其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所拟声音时量的延长。AB式多由两个单音象声词或单音语素结合而成,摹拟的是一个声响事件发生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两种声音,其主要表现的是声音的连续性。此外,双音附加式象声词也时有出现,附加后缀起凑足音节、谐调节拍的作用,其主要表现的是声音色彩的语义强化。

长江学术杂志应用语言学研究
汉字申遗问题及政策建议121-125

摘要:从2006年以来,台湾地区领导人及台湾文化部门积极推动申请汉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活动。本文首先介绍了汉字申遗的缘起及最新进展,然后分析了汉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困难及可能性,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语言监测中词语构造能力的分析及其应用126-132

摘要:基于2005—2009年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结果,本文探讨语言监测中词语的内部组成及其关系,统计并分析其中高频词语的构造能力,一方面可以为更好地析取"部件词"提供参考,同时也可总结更多词语的结构规律。本文首先用定量统计的方法计算了高频词语的构造能力,并分析其主要特点,进而结合已有的类词缀研究,分别探讨词语部件与词缀的异同,最后从新词语提取的实践中看词缀与部件词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

长江学术杂志博士论文撷英
明代会元别集考论132-132

摘要:本文以明代会元别集为研究对象,乃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从学理言,研究文学的内部本体与外部影响时,要做到较好的结合,需要找到一些恰如其分的中介环节。传统的"知人论世"之法不失为一种良方,但是在现代学术过于精细的分工体系下,它往往被割裂为历史和文本两大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