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长江学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Yangtze River Academic

  • 42-1754/H 国内刊号
  • 1673-9221 国际刊号
  • 0.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长江学术是武汉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长江学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者与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海外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文艺学研究、汉语研究、文献·考据_《古音汇纂》研究专题

长江学术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臧克家旧体诗创作心理探源1-7

摘要:七十年代是臧克家旧体诗创作的发轫期和高峰期。本文主要探讨臧克家七十年代大写旧体诗的创作心理。其一是倾诉的欲望,主要表现在臧克家大量的赠答诗的写作中,无论勾画友人风神还是坦示自我心迹,都是为了倾诉诗人内心的孤独或旷达。其二是回忆的冲动,主要表现在旧体诗集《忆向阳》的写作中,正是在回忆中臧克家自觉不自觉地美化或诗化了他在“五七干校”的劳动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歌颂劳动为主旨的《忆向阳》,其诗学价值必将愈益凸显。

新中国初期诗歌中的隐喻和意识(节译)8-14

摘要:隐喻的创造是任何值得称道的诗人最为基本的追求。对于一个成功的诗人而言,人们所记住的主要就是其诗中的隐喻和由隐喻所产生的恰当意象;如果这个诗人的作品流传下来的话,我们还能象征性地去观察他所生活的时代。如果发现一个诗人的隐喻来自私人资源、个人视角,并且代表了个人独特的审美或道德观念时,我们可能会赞扬或批评该诗人。这种情况下,这个诗人完全是对自己及自己的资源负责。这些资源来自个体意识,并基本来自于他的下意识甚至无意识领域。但如果所有迹象表明,这个诗人的资源是公共性的,

略论五四新文学在武汉的传播15-19

摘要:五四新文学以其崭新的思想与形式,拉开了一个新的文学历史时期。随后,武汉的新文学创作也走向了历史前台。武汉新文学诞生有着复杂的原因,而五四新文学在武汉的传播,是其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五四新文学在武汉的传播方式大概有新文学刊物的流传、武汉地区新生刊物的出版和新社团的创办等多种。通过上述种种渠道,五四新文学在武汉地区日渐深入,催生了武汉新文学的诞生。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南宋诗歌的变唐历程与特色20-28

摘要:经历了“靖康之耻”阵痛后的南宋诗人,对于唐代诗歌的师学与仿效,不仅较北宋诗人更为成熟与理性,而且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南宋诗人的宗唐与变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文章以此为视点,从“特殊条件下的‘诗史诗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观照与认识,从而揭示出南宋诗歌因变唐所获成就的真面目。

《诗经》中山水表现意识的嬗变及其特征29-35

摘要:《诗经》早期的山水描写带有原始神话思维特点,有巫术崇拜的印记;随着原始神话思维中的模仿、拟人原则的发展,先民的艺术思维逐渐发展,并逐步淡化了山水的神灵性,充实了人类自身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独立自我与托物言情的自觉意识的增强。《诗经》山水描写表现了主体体认山水的自觉意识、取象比类、即景会心的特征,反映了古人对主客、天人关系的态度。

论《史记》“以兵驭文”的文章风采36-43

摘要:以兵驭文,是指司马迁因深受兵家熏染而形成一种潜意识,其为文如同老将用兵,用兵学法则驾驭文章的写作。史迁之为文,以意为主将,从而达到“以一驭万”豁然贯通的效果;以法为号令,《史记》的章法达到了名将用兵“法而无法”的至高境界;以字句为部曲兵卒,司马迁妙用虚字,还把一二字句作为文眼使之成为一篇之骨。《史记》的篇章结构充分体现了司马迁驾驭“常山蛇阵”的高超本领。司马迁用伏笔如用伏兵,欲擒而故纵。

长江学术杂志论点摘编
3W:华文文学的学科基础问题43-43

摘要:海外华文文学学科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还须明确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是弄清楚海外华文文学要研究些什么,第二是明确由谁来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第三是厘清为谁而研究海外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不能当作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来研究,不然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对海外华文作家主体性的不重视,甚至可能引起尖锐的国际政治问题。华文文学研究的重点,应是它的既不同于中国文学而又介于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的那种身份,以及这种身份所包含的海外华人面临中西文化冲突时如何从自身的生存经验出发融合中西文化矛盾,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略论咏月与传统审美心理的适合44-50

摘要:儒、释、道三家共同作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人独特而稳定的心理——对中庸、和谐、纯净、虚幻和宁静的人生境界的追求。月亮作为客观存在的宇宙星球.蕴含着中庸、和谐、纯净、虚幻和宁静的美学内涵。中国古代文学中大量的灵动、优美的咏月诗赋的产生,正是审美活动中主观意识与客体特征相互适合的集中体现。

长江学术杂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中西评论流变51-59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哈代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在西方和中国的不同接受历程,结合哈代研究的整体脉络,分析各种批评视角的不同解读路径,展现西方学界的批评发展轨迹和中国学界的研究成果。对中西评论的比较分析显示,对于该小说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深化探索、丰富批评方法。

长江学术杂志博士论文撷英
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59-59

摘要: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交际可分为传知性交际和寒喧性交际。前贤对寒暄性交际认识不足、研究未形成体系,其性质、形式、功能、应用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现代汉语寒喧作为研究对象,重新界定了寒喧的内涵和外延,建构了现代汉语寒喧语系统,探讨了各类寒喧的基本功能及使用规律。共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释了选题缘由和意义,梳理了前人研究成果及不足,重新界定了寒喧。认为寒暄是指为了创造交际气氛,强化或中断沟通信道,建立、保持或终止社会交际的行为及其载体。

长江学术杂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托马斯·哈代爱情诗的悲观色彩探源60-66

摘要:在哈代的众多诗歌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爱情诗体现出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相对于他创作的以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与抗争为题材的悲剧小说,哈代爱情诗的悲观色彩自有其独特根源。本文从隔岸怀旧的审美情怀、悲观主义的时间意识和无处不在的命运征兆三方面为其爱情诗的悲观色彩寻根溯源,展现出哈代诗歌在其深层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上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因素与价值。

“”历史印记下的美国形象——王蒙“新大陆人”系列的形象学研究67-72

摘要:本文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分析王蒙“新大陆人”系列小说中的美国形象,藉此发现,王蒙笔下的美国形象都深深地烙上了“印记”。这些美国形象并非单纯地建立在美国现实生活环境之中,而是始终与“记忆”相互交错、叠加在一起,构成现实与过去交织、希望与失望夹杂的矛盾图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王蒙面对美国这种看似希望的征途给予了冷静的思考和批判。

长江学术杂志文学理论研究
数字化文艺学的人文承载73-78

摘要:廓清数字化文艺学的意义承载,需要解读技术与人文的悖论,把握数字化艺术的人文隐含。数字艺术的人文品格需要选择技术人性化的路径,用技术媒介的人文逻各斯理念承载数字艺术本体的价值理性,以探寻数字化文艺学的人文逻辑支点,构建数字化时代的精神现象学和艺术本体论。这样,数字技术传媒时代的文艺理论建设才能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找到意义承载的价值论接口。

西方现代审美话语接受中的价值倾斜79-86

摘要:西方审美现代性话语自现代以来被译介到中国,对中国现代文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诞生在西方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话语,其形成和发展有自身的内在的逻辑,作为对于社会现代性的反叛显示出价值意义。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样一种理论话语并不具有普适性,与中国现代文化语境形成悖论,不符合现代以来由中国本土的入学困境所催生出的革新愿望,背离了汉语现代变革的文化诉求。

性别政治与民族国家——性别视角的大众文化研究87-90

摘要:性别视角的大众文化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从性别政治的角度看,社会性别对于大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之闻的不平等关系和更广泛的女性与男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相互对应,在阶级类型之外,文化类型与性别类型也相对应。这样,大众文化在阶级特征之外就增加了一个性别特征。大众文化到底是女性反抗男权的斗争场,还是男权统治女性的新领域?这是一个各方观点争执不下的复杂问题。然而问题的关键还不在此,因为任何性别政治都必然关涉到民族国家和阶级政治,性别问题的解决不可能脱离民族国家和阶级问题的解决而单独进行,这一点对中国来说尤其如此。

长江学术杂志汉语研究
按本原性原则阐释《论语》91-97

摘要:本文换一个角度,从文献的语言文字及篇章入手,按照文献本原性原则来阐释《论语》这部经典,指出它原本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人生教科书。

长江学术杂志博士论文撷英
论延安文学的文化构成与嬗变97-97

摘要:论文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延安文学,分析延安文学的文化构成与嬗变。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着重论述了民族战争与四十年代文学格局的形成以及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文学关系,为探讨延安文学的文化源头构建了时代背景,提供了逻辑起点。第一章论析延安文学的文化源头,即探讨延安文化是怎样来源和发生的。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五四文化、左翼文化、民间文化、西方现代文化、民族主义文化几种主要文化思潮传播到延安的路径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具体而言,五四文化随着受五四影响的作家的到来而传播到延安,延安张扬着批判封建、开启民智的五四精神。左翼作家奔赴延安后,左翼文学也随之进入延安。

长江学术杂志汉语研究
“三言二拍”中的“比”字比较句研究98-102

摘要:“三言二拍”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在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书中的“比”字比较句作全面考察,以梳理“比”字比较句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