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长江学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Yangtze River Academic

  • 42-1754/H 国内刊号
  • 1673-9221 国际刊号
  • 0.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长江学术是武汉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长江学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者与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海外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文艺学研究、汉语研究、文献·考据_《古音汇纂》研究专题

长江学术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鲁迅杂文的生存论意义1-7

摘要:从《新青年》的“随感录”到“杂感”、“短评”,再到“杂文”、编年体“杂文”,标志着鲁迅对这种文体的自觉。但自觉并非源于文体的偏爱与选择,而是鲁迅直面生存的言说方式。它继小说、散文诗而来,在弃置了原本的“希望之盾”后,拿起抗世之矛,以“一掷身中的迟暮”“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实践他以“无词的言语”质问苍天,使生存的世界振颤的生存决断。杂文刻写的正是鲁迅生命的历程与生存决断,对这部轮回的历史的彻底解构。

长江学术杂志博士论文撷英
当代文学中的工人形象7-7

摘要:对于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各个时期文化语境特别是文学观念、文学批评标准的影响下,作家们对于工人形象的不同理解和思考,以及由此形成的工人形象的精神特质、美学风貌的变辽等问题,文学批评界还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这既是一种遗憾,同时也留下了巨大的阐释空间。本文即以中国当代工人的文学叙事为研究对象,从大量原始资料出发,在重读、细读代表性作品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当代工人形象书写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巴金《随想录》的发表、版本及其反响考述8-15

摘要:巴金《随想录》从发表、结集到大量刊行的过程中,形成了四个版本:通行本、选本、手稿本和译本。每个版本系列都有与之相伴随的文本意义产生。从内容看,《随想录》可分为两类文本——定本和手稿本,此外还有拟议中的“注释长编本”。《随想录》的文本传播经历了三次高潮,产生了深远的思想史影响。《随想录》不仅创造了当代文学出版史上的奇迹,而且成为当代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散文文本。

周作人的现代语言观与传统文化16-22

摘要:周作人的现代文学语言观以传统文化为资源。汉代王充无分古今、不避雅俗、“适用”为责的实用理性精神,六朝佛经翻译以“信”“达”为本、重在创造的主张,六朝骈文追求华美、重视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创作实践,启发并影响了周作人,使他的理论既顺应了时代要求,又没有背离民族文学传统,既有丰富的内涵,又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既体现着先行者筚路蓝缕的探索试验色彩,也对当下的文学语言建设不无启迪意义。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才女的重担:李清照《词论》中的思想与早期对她的评论(上)23-29

摘要:本文从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视角,用文本细读法和历史还原法,重新建构李清照的历史语境,指出宋代男性作家对女性写作普遍持轻视态度,所以不少人对李清照质疑、攻击甚至是辱骂。李清照的《词论》就体现了她在这种困境中的抗争和希望。

徽宗诗坛的创作群体及其地域分布30-37

摘要:徽宗诗坛的创作群体有江西诗派诗人群、颍昌诗人群、汴京诗人群、江浙诗人群、汝州诗人群,他们活跃在江西一淮南、河南、江浙、福建等地,在地理结构上呈现出纷繁的块状分布。在这个此消彼长、新老更替的文学环境中,南渡诗人脱颖而出。

长江学术杂志博士论文撷英
魏晋盛唐咏怀诗研究37-37

摘要:《魏晋盛唐咏怀诗研究》以魏晋至盛唐咏怀诗为研究对象,旨在勾勒此期以士人文化精神为主线的咏怀诗之轮廓,探究其发展演进变化。全文辟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其中正文又分为六章。

长江学术杂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陈寅恪“用东坡韵”诗中蕴含的生命情调38-44

摘要:本文从《陈寅恪诗集》中抽选出“用东坡韵”诗这个主题,进行分析和考证,认为苏东坡《正月三日点灯会客》等诗歌中对“故国”和“当年”的浓厚的伤感和追忆情绪,引起了陈寅恪先生的强烈共鸣,以至于他先后写下了14首步东坡韵的诗歌。本文在指出新旧时代交替的文化心理与其自身的目盲因素对于陈寅恪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之时,也阐明了此种类型诗歌与陈寅恪先生晚年心境之关系。力求以陈先生的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来还原他本人的文化心境与生命情调,为陈寅恪的心态史研究提供一种路径。

长江学术杂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摩诃婆罗多》在孟加拉语地区的传播45-49

摘要:大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印度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度,孟加拉语地区文化悠久,经济相对发达,又是大文豪泰戈尔的故乡,故而研究《摩诃婆罗多》在孟加拉语地区的传播情形、传播方式、传播途径等文学接受链上的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摩诃婆罗多》的孟加拉文译本的出现则是一个核心问题,对译者的考据虽然尚未有定论,但其探索是迷人的,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学术光芒的折射。

美国精神里的心灵情感困窘——解读《美国的悲剧》的历史隐喻性50-54

摘要: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通过小说主人公犯罪选择的描写、小说主人公犯罪情节的叙述、小说主人公犯罪事实的判断,表现了美国精神里的心灵情感困窘,从而显示出深刻的历史隐喻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德莱塞的思想观念总充满矛盾,不少批评家用“对立的自我”说明其思想观念矛盾的原因。通过解读《美国的悲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美国人为什么经常会在国际与国内的一些问题上有许多令人费解的选择和举措。

试论《荒原》对信仰的追问55-59

摘要:T.S艾略特的旷世之作《荒原》震撼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西方文坛。艾略特以现代都市的罪恶和没落为题材,通过独特的艺术技巧绘制了一幅作者所处的时代以至整个二十世纪西方文明的衰落的社会概貌。并以神话类比为作品的基本框架.以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为基本主题。并为最终能寻找到和回归到人类的精神家园而对人的信仰问题发出追问。

长江学术杂志文学理论研究
语言的起源与语言的诗性60-68

摘要:本文试图提供探寻汉语诗性之源的一种思路,即从对人类语言起源问题的辨析中去把握人类语言“与生俱有”的原初品格。本文认为,人类原始思维的存在为语言的出现提供了发生学的前提,但语言在发生学上又是作为交际工具而非思维工具出现的。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本文提出,人类语言“与生俱有”的原初品格就是诗性的品格。从这种意义上说,汉语的诗性是对人类语言原初品格的一种承续,

长江学术杂志博士论文撷英
矛盾的林纾68-68

摘要:长期以来,郑振铎、周作人等新文学家对林纾一分为二的功过评说向来被后来的研究者们引为资据。于是林纾在文学史上被强行劈为两半,一半作为进步的翻译家留在近代,一半作为倒退的封建复古派被置放到五四的祭坛上。林纾对新文学的贡献自然毋庸多言。我在这里心存疑虑的是林纾的整个文学活动难道真的只能用激进或者保守断言?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

长江学术杂志文学理论研究
“文成规矩”:刘勰体制论思想发微69-76

摘要:刘勰《文心雕龙》通过文体论阐发了“文成规矩”的体制论思想,并将体制论思想贯穿其理论体系中,对文艺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方法论等有重大影响。从而揭示出文学制度、体制、机制对文艺发展的保障和规范作用。

近百年来佛教文艺思想研究的基本入思方式及其困境77-85

摘要:本文就20世纪以来的古代佛教文艺思想的研究现状作了回顾,剖析了研究中的几种主要入思方式:以美学为中介的佛学与古代文艺思想研究,以揭示内在对应性为目的的禅学与诗学研究,以溯源为主导的佛(禅)境与意(艺)境研究,以心理学为方法的佛教心性论与审美心理学研究等。文章还对这一领域研究中所存在的困境作了相应的学术反思。

长江学术杂志汉语研究
论西周时代指示代词“之”86-91

摘要:对于指示代词“之”的性质,以往学术界有近指代词、泛指代词、兼指代词、古指称词等四种说法,都可商榷。指示代词“之”应是近指代词,它的区别性是很弱的,这是它很快失去远指性,变成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的原因。远指代词“之”与其它远指代词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

《白姓官话》所记录的南京方言及山东方言现象发微92-100

摘要:关于明清时期官话的基础方言是南京话还是北京话的问题,是近些年来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清代琉球官话课本《自姓官话》为研究对象,讨论其中的基础方言问题。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补正了《白姓官话》中所记录的南京话特点,并例举了其中反映的山东方言特别是胶辽官话的一些发音和词语。从而得出结论,直到十八世纪中叶,南京话依然被琉球的汉语学习者视为主要学习对象,从而可见当时南京话的地位。当时的官话并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不同的教材编写者夹杂有本地的方言色彩。

长江学术杂志论点摘编
“十七年”文坛对欧美现代派文学的介绍与言说100-100

摘要:长期以来,学界先入为主地认为,由于中西政治意识形态对立,建国后“十七年”文坛同欧美现代派完全处于隔绝状态,认为欧美现代派文学在新中国五六十年代销声匿迹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十七年”文坛在特定年代多次以单边方式对欧美现代派进行了绍介、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