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长江学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Yangtze River Academic

  • 42-1754/H 国内刊号
  • 1673-9221 国际刊号
  • 0.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长江学术是武汉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长江学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者与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海外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文艺学研究、汉语研究、文献·考据_《古音汇纂》研究专题

长江学术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闻一多文化爱国主义话语的追溯1-7

摘要:本文将闻一多的文化爱国主义文本、词源与中外现代化早期的文化爱国主义话语的形式加以重叠考察,说明世界现代“文化”精神与爱“国”观的复数形历史互文本的存在,以及“文化”的词义与语法的变形中,政治变革对文化的新解释,厘清闻一多关于文艺这一文本概念的个性化、超前化。

学者介绍6-6

摘要:赵世举1958年生,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武汉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站站长

形式意识的自觉——诗人闻一多与当下中国新诗8-14

摘要:闻一多的诗歌写作与诗学理论,不仅对现代诗歌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下仍然具有有效性。新月派以来,新诗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自己的传统”,就是徐、闻等开创的,后为卞之琳、冯至、何其芳等所继承的对新的形式秩序的探寻。但当下的新诗写作,在形式上有自觉意识的诗人非常匮乏。倒是久居海外的一些“汉语诗人”如黄灿然、张枣、多多、肖开愚等,真正具备了形式上的自觉意识和探索精神。

原始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智慧研究14-14

摘要:如何保持住本土文论的精神神髓和诗性智慧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而这一研究能否持续能否成功,则取决于对中国文论之“根”的探

康有为与中国新文学的肇端——从吴康《新文学的本原》说起15-18

摘要:“新文学的本原”在“过程”里。这个“过程”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如何来还原这样一个“过程”?多年以来,学术界漠视或者忽视了对这个问题的拷问。吴康在《新文学的本原》中试替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新文学的本原应该从康有为算起。康有为作为中的关键人物出现在中国新文学史的开端之际并非偶然,作为新文学本原的还原也好,演历也好,这个人物的出现以及他与新文学的关系,便是“天命”的本真演历的结果。

艰难的探索——论阮章竞的叙事诗19-26

摘要:本文综合评述了阮章竞的《圈套》、《漳河水》、《金色的海螺》和《白云鄂博交响诗》等四部长篇叙事诗。本文认为,诗人除了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并在诗歌题材、诗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以外,自觉从包括民间说唱文学、民间歌谣、民间传说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古典诗歌中吸取滋养,从而使叙事诗既有民族化、大众化的风格,又使诗歌、音乐、绘画互相渗透,密不可分,这些便是阮章竞十来年艰苦探索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继承·突破·超越——1980、1990年代军旅小说论26-26

摘要:1980、1990年代的军旅小说是同时期中国文学(小说)格局中重要而且突出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受文学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尤其创作主体现代意识的觉醒和强化,此一时期

老舍对英国作家卡洛尔的接受27-30

摘要:本文以老舍自传资料为基础,通过卡洛尔的《阿丽司漫游奇境记》、《镜子背后》与老舍《小坡的生日》的比较,论述卡洛尔对老舍文学语言、作品的结构、故事情节以及幽默风格的影响。

苏俄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程及学术特征31-41

摘要:近三百年来的俄罗斯和苏联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俄罗斯阶段(18世纪—19世纪初)、苏联阶段(1917—1991)和新俄罗斯阶段(1991至今)。其中苏联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从1917年苏联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承续期;从1949年到1961苏共二十二大前为鼎盛期;1962年苏共二十二大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为沉潜期。苏俄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带有政治功利性,并一直与政治气候和现实生活密切关联。苏俄学者对中国神话和古典小说的研究处于海外领先地位,他们特别重视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小说产生和演进中的作用。苏俄在学术思想和研究手段上存在多次反复和论争,总的趋势是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

“文学是生命底表现”——论闻一多的生命诗学观41-41

摘要:陈国恩撰文认为闻一多的诗学思想,不能归为带有古典主义色彩的形式主义诗学,也不是包含了意识形态内容的人民本位诗学,而是基于他个人生命体验的生命诗学。

胡适的词学研究与新诗运动42-48

摘要:胡适的词学研究与其倡导和实践的白话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的同时,胡适开始了词学研究,其初衷在于探讨词体的自由变化因素。在白话诗创作和理论都有了一定成就之后,胡适历时三年编撰了《词选》,在词体起源和发展历史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体现了他在文学革命中所强调的历史进化文学观和实证精神;在选词标准、词人评价乃至词作分行标点等方面都一定程度地体现出他的白话诗观念。在现代词学史上,胡适的词学研究具有踏实的开拓意义。

俞平伯先生与词的鉴赏之学49-54

摘要:俞平伯先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红学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词学家。他的《读词偶得》(1934)和《清真词释》(1948)这两本书,以及另外几篇关于词的鉴赏文章,是20世纪词学史上较早的“词的鉴赏”方面的代表作。在俞平伯出版《读词偶得》之前,词学史上只有词话一类的三言两语式的评赏文字,没有完整的鉴赏文章,更没有专著。俞平伯通过这些文章和专著,初步建立了一门“词的鉴赏之学”。本文主要总结俞平伯的“词的鉴赏之学”,论述其从事词的鉴赏的过程与目的、鉴赏词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以及他的鉴赏工作在二十世纪词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南宋词人王质行年考55-61

摘要:南宋知名词人王质(1135—1189),生平一向无考。兹据相关史料及其诗文,考知其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次年召试馆职,为言者论罢。先后入汪澈荆襄、张浚江淮幕。乾道元年(1165)任国子正。三年(1167)六月,虞允文宣抚川陕,辟质偕行。七年(1171),入为敕令所删定官。八年(1172),迁枢密院编修官。淳熙二年(1175),奉祠山居。

“元和体”原初内涵考论61-61

摘要:“元和体”是诗史上的重要概念,然而对其内涵的理解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元和体”

论当代叙事学中的无意识语境62-68

摘要:后现代叙事学中无意识语境成为重要的中心概念,无意识语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后精神分析的语言结构无意识论,法国后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的学说中提出,无意识语境存在于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之中,伴随人的想象级、符号级与现实级等不同阶段,无意识具有语言结构。这种无意识语境观念改变了传统叙事学理论的理性中心主义,从女性主义到新历史主义等各种流派无不以这种语境与文本的关系来建构自己的叙事原则。

屈原与中国现代文学68-68

摘要:本文主要以“文学传统的现代性创化”为基点讨论屈原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问题,它所指向的是“民族文学的现代化和现代文学的民族化”这一目标。产生于“轴心时代”的《楚辞》是中国文学的“元典”,它在艺术与精神两

传统叙事与文学治疗——以叙事和纳粹大屠杀后美国意识小说为中心69-74

摘要:文学叙述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描述的中国小说和以辛格为代表的美国犹太小说为例证而得到说明。这两类小说都体现了文学治疗人们精神创伤的作用。宣泄满足和回归传统是叙事文学对精神创伤进行治疗的两种重要途径,它们均可从中西古典文化中找到理论根据。认识这一点,对中西文学的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过度诠释”现象的反思74-74

摘要:最近二十年,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让研究对象负载了过多的意义,有些甚至是互相矛盾、前后冲突的意义指向。这些数量庞大、身份沉重而又矛盾冲突着的意义压迫、肢解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