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长江学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Yangtze River Academic

  • 42-1754/H 国内刊号
  • 1673-9221 国际刊号
  • 0.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长江学术是武汉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武汉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长江学术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者与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海外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文艺学研究、汉语研究、文献·考据_《古音汇纂》研究专题

长江学术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本院学者介绍1-1

报刊发展与中国现代文献学的创立——以师陀作品为例1-7

摘要:现代报刊的发展,在中国文学内部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文学生产方式、传播手段、文学样式、接受对象到创作理念、写作姿态、审美取向、语言发展无不开始进行着漫长而艰难的蜕变。传统文献学无法适应新的文学变革。在实践基础上,创立现代文献学已经成为现实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虽然每位现代作家作品的生产都具有独特性,但师陀个案无疑仍然代表着报刊出现后对创作影响的一般发展趋势。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爱情书写与现代启蒙叙述8-11

摘要:在新时期创作中,女性文学的爱情书写,因时代赋予的批判功能而承担了启蒙精神,其实质仍是一种国家话语的美学形式。与此同时,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爱情叙事又具有将启蒙主义精神从社会领域引申到性别内部的意义。不过在这些爱情故事中,矛盾的构成主要并不是出于女性价值与男权传统的对立,而更多的是性别模糊的现代人群与传统人群的冲突。作品对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定,又往往透露出女性参与现代化事业的困境。

20世纪中国文学与现代性问题12-16

摘要:本文比较了中西方在“现代”、“现代性”概念上的区别,考察中国学术界“五四”以来对于“现代性”认识的演变,探讨当代中国学术界在“现代性”认识和界定上的分歧,指出中国文学作家及批评家应从西方现代主义传统中解放出来。

一种新型的文学话语空间的开创——重读贺敬之的“红色经典”17-28

摘要:从话语融合的角度,本文试图揭示贺敬之红色经典的多元文本结构。在红色经典歌剧《白毛女》和《画中人》里,政治话语、民间话语和启蒙话语实现了有机的主题话语融合。在经典政治抒情短章《南泥湾》、《回延安》、《三门峡——梳妆台》、《桂林山水歌》和《西去列车的窗口》里,通过对古典田园诗、游子诗、怀古诗、山水诗和边塞诗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了革命话语与古典话语的主题二重性融合,包括同一性融合和对立性融合。在长篇政治抒情诗经典《放声歌唱》和《雷锋之歌》里,与主流的革命政治话语相对应,贺敬之实现了西方现代楼梯体与中国古典诗文体式(主要是颂体—骚体—赋体)的文体话语融合。

主持人的话29-29

中国原生浪漫主义浅释——兼与德国浪漫派比较30-44

摘要:本文提出中国原生浪漫主义这个概念,描述了这个概念重自我、重想象的美学特质,并就此与德国浪漫派进行简要的比较,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实质性差异。

情性与通变——唐人诗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45-55

摘要:造成唐诗繁荣并取得卓越艺术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是唐人在诗学思想与诗学方法上的高度自觉及实践上的有效。诗学之根本有两点,一是诗人对诗歌本体的体认与追求,二是诗人对诗歌创作中通变规律的自觉运用。唐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以情性论为主旨的诗歌本体观的坚持,和对主要表现为继承与创新关系的通变规律的正确把握。

略说韩国古典散文与中国古典散文之联系56-60

摘要:韩国古典散文完全以汉文为正宗,体式也多借鉴中国古典散文。略加比较,韩国古典散文与中国古典散文相似处有四,即一、文章体裁基本相似;二、主题和价值观念相似;三、艺术风格相似;四、应用范围相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汉字传入韩国很早),两国都是以农立国,生产、生活方式基本相同,因而形成了相近相似的思想、价值观念。

文化转型与宋代文学61-68

摘要:本文旨在提出问题与思路。中唐至北宋是文化转型期,文学与之作同构运动。许多著名学者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但尚未作深入的研究。研究该文学运动内在的主导线索,应是:宋人在由反思转入内省的过程中,伦理入主文学,士大夫形成相应的审美情趣,从而影响宋文学自立的形式。

《王力古汉语字典》音读校勘记69-79

摘要:《王力古汉语字典》是一部学术价值高、深受读者欢迎的字典,但在注音方面存在一些疏误。本文就该字典古韵归部存在的问题和注音方面一些技术性错误进行了辨析匡正。

要重视特征的研究与描写80-86

摘要: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最初普遍使用基于规则的研究策略与方法来实行计算机对句子的理解与生成,后来又提出基于统计的策略与方法,结果都不理想。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语言研究所表现出的重视特征研究和描写的趋向,尤其是中心词驱动的短语结构文法(HPSG)的提出,为语言处理带来了新的曙光。重视词语的具体意义对句子意思理解的影响,重视词语的特征研究与描写,这可能是自然语言处理中基于规则的方法和基于统计的方法的“结合”点之所在,可能是一条光明大道。

元代杂剧里的“被……V 杀……”句型87-94

摘要:本文描写的元代杂剧里的“被……V杀……”是一种在语法、语义、语用和修辞等方面具有多项特征、含有强调语气的特殊“被”字句型;该句型来自口语,但不同于普通口语,它高度格式化,带有明显的戏剧语言色彩;该句型产生于唐宋时期,其方言基础是当时的北方话。

关注语言生活95-96

濒危语言研究在语言学中的地位97-101

摘要:本文认为,濒危语言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有其独自的内容和方法。随着濒危语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将会更加关注濒危语言的研究,也将随之建立起适合于濒危语言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使之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濒危语言学。

从接触看濒危方言、濒危特征和濒危机制102-109

摘要:接触中的语言或方言如果出现了强势和弱势的层阶,就会有双方言或双语现象出现,甚至可以有多方言或多语现象出现。汉语濒危方言是在母方言转换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出现在孤岛方言的条件下。汉语高阶方言叠置汉语低阶方言、汉语低阶方言匹配汉语高阶方言以及民族语言匹配汉语高阶方言,会导致濒危特征和语言变化濒危机制的消失,这是一种更隐蔽的方言流失现象。这三种方言流失现象对人类语言和文化都是损失。

中国文论:说什么与怎么说110-117

摘要:中国文论的“说什么”(言说内容)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心,这方面的过度研究因其对“怎么说”(言说方法)的忽略而造成中国文论现代转型的困难。中国文论自身一向有重视“怎么说”的传统,这一传统的文化根是自周秦诸子以来的诗性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中国文论的“怎么说”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超越时空的生命活力,既可支撑中国文论的现代转换,亦可针砭中国文论的流行病症。

德国古典美学的艺术论118-125

摘要:德国古典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关于艺术本质的观点,最突出的就表现在,他们都把艺术规定为美的表现者或等同者,并且称之为美的艺术,而美的艺术又是自由的产物和显现。德国古典美学把艺术推到了一个崇高的地位上,把它当作了人类自我完成的一个绝对的途径,因此,就必然把艺术与天才联系起来了,并通过这种联系的揭示也就把艺术的特征给揭示出来了。艺术分类问题,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是西方美学所关心的问题,划分标准有所不同而划分的类别也各有差异。但是真正从美学的高度来进行分类的,应该说是从莱辛开始的,到德国古典美学就臻于完美和系统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