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财会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Research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 62-1096/F 国内刊号
  • 1004-6070 国际刊号
  • 0.9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财会研究是甘肃财政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财政厅主管的学术期刊。财会研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财政税收、财务与会计、经管天地

财会研究 200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财会研究杂志财政税收
创新财政支农机制 全力支持陇南新农村建设5-6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陇南是甘肃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投入欠账大,缓解贫困的任务比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显得更为艰巨和迫切。我们要高度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立足贫困地区财政实际,努力克服各种矛盾制约。理清财政支农工作思路,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机制.切实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整体水平.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有新的作为。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问题的思考6-8

摘要:农村税费改革被誉为我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它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是随着作为乡镇财政收入支柱的农业税的减免.乡镇财政收入锐减;与此同时,乡镇教育等部门人员工资改由县级财政统发:乡镇财政支出职能也有所降低。这引发了人们对新形势下乡镇财政职能定位以及兴与废的讨论。本文拟从甘肃省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收支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乡镇财政职能的定位与转变,以寻求乡镇财政走出困境的出路.

发挥公共财政职能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9-10

摘要: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突破口,中央财政实施了一系列倾斜农村的新政策,宁县农村也享受到了公共财政政策的温暖。从宏观上加大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力度,使公共财政职能得到发挥.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初步形成。笔者认为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合理的税权划分是地方税发展的基石10-12

摘要: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权的划分得到了初步规范.但税权的划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不科学、不稳定的因素。我国地方税发展的严重滞后就是税权划分不合理的一个集中体现。建立规范、科学、稳定的税权划分模式.对于促进地方税发展、完善分税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同价值链分工模式下的总部企业税源分析13-14

摘要:吸引总部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一种新思路、新视角。总部企业在某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聚集.会给该区域带来丰厚的税源,但不同价值链分工模式下的总部企业对所在区域的税收贡献是不同的。因此.研究不同价值链分工模式下的总部企业税源构成,有利于实现总部所在地招商引资的目标,加强对总部企业的管理控制和税源控制。

试析税源管理与征管效率问题15-16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纳税人、纳税地点及生产经营、税源基础等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而税务机关对这些变化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造成了税源底数不清及国家税款流失。为了进一步提高征管效率.本文就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和完善税源管理谈一些认识

财会研究杂志会计理论与实务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博弈均衡分析——兼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17-18

摘要:会计要在现代企业里发挥其功能.必须以所运用的会计程序与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为前提。以所使用的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为基础。而会计程序与会计数据的选择、产生与传递则均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因而会计准则本身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机制的运行效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计规则是作为会计惯例而存在的.会计准则的产生降低了交易费用。准则本身的制定与完善则是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动态的博弈过程.所以从博弈论的角度来探讨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是恰当和典型的。

从外币报表折算的逻辑程序看折算方法的选择19-20

摘要:外币报表折算是财务会计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焦点主要集中在各种折算方法的选择上.在实务中表现为时态法与现行汇率法之争(时态法以与流行的母公司理论相匹配为依据.而现行汇率法则符合跨国独立实体大规模发展的趋势)。在我国,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外币折算》(征求意见稿)总体上与国际惯例相一致.同年颁布的《合并报表暂行规定》在折算程序上则采用现行汇率法.两者在逻辑上是不一致的。因而.有必要探讨外币折算方法的选择.来制定和完善外币交易及外币报表折算准则。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看法20-21

摘要:一、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目前由内部会计控制缺失引发的一系列会计信息失真和经济问题让我们发现.我国的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很多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的弱化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新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问题的解析22-24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将于2001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将成为促进当代中国企业真正发展的又一推动性制度。而其中的债务重组相关准则有了原则性的变化,成为新准则中被关注的亮点之一。本文将通过新旧准则及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来对变化后的债务重组的相关问题进行解析.

赞甘肃省农业财政会议24-24

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25-26

摘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我国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一条重要标准,早在未明确提出之前。就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较多的运用。在《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后,明确地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2款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了如下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也就是说.在会计核算时,既要考虑交易或事项外在的法律形式。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内在的经济实质。当其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一致时.应当以其经济实质作为核算依据。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具体运用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判断 会计实务的重要程序26-27

摘要:会计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及相关法规范围内.根据市场环境和会计惯例以及过去判例.对经济交易和事项的性质进行判别和断定.为会计确认提供依据和理由的过程.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从会计程序的全过程看。判断是解决对不确定性经济交易和事项性质认定的问题.确认是解决经济交易和事项以什么要素进入会计系统的问题.计量是解决进入会计系统的会计要素以什么金额记载的问题,记录是解决会计要素及其金额如何归类、加工和登记什么账户的问题,报告是解决由会计记录生成的会计信息如何披露的问题。判断程序早已存在于会计实务中.从会计准则建立之日起.对准则的运用就离不开会计判断。

外购电视剧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28-28

摘要:电视剧生产社会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改变了电视剧由电视台自编、自导、自演和在行业内不论质量优劣、均以固定价格交易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低水平运作局面,提高了电视剧制作质量.促进了电视剧市场的繁荣。全国各级电视台出于丰富荧屏:提高收视率、在最大限度满足电视观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节目编排的时段、时长和资金投向上,均向电视剧倾斜。大多数电视台全天播出节目的一半以上为电视剧.为此投入的资金也十分可观。以甘肃省六个省级电视频道为例.三个实行节目资源共享的频道近几年外购电视剧支出均占年支出总额的10%左右.另外三个实行节目资源独享频道的购片支出约占20%左右。六个省级频道整合为总台僳团)后。在统一供片的前提下,年支出额仍将达千万元以上。经济发达地区电视台的支出则更甚于此。在这种情况下.分析电视台外购电视剧费用支出性质和核算现状,完善核算办法,提高管理水平,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变动及完全成本法下计算利润的简捷方法与差额分析29-29

摘要: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广泛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两种方法实际运用差别较大,特别是对于利润的计算部分一直较难。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30-31

摘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包括保护资产安全、保证账目和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有关方法、程序和组织规划。它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挥、调节、控制,以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经营失败。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启事31-31

浅析债务重组损益的纳税调整32-33

摘要: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了《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并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与2001年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相比,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就会计与税收差异及其纳税调整作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