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催化学报杂志

《催化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快讯、研究论文、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3-9837
  • 国内刊号:21-1195/O6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93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2
  • 综合影响因子:1.788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服务介绍

催化学报 2013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欢迎投稿

摘要:<正>《催化学报》是中国化学会催化学会会刊,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与Elsevier出版社出版,月刊.报道催化领域基础性和应用基础性最新研究成果.《催化学报》目前发表的所有文章均被SCI收录,其中所有英文文章还同时被EI收录.《催化学报》2012年SCI影响因子为1.304,2012年国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影响因子为1.198.为进一步促进国际学术交流,2013年《催化学报》将加大英文文章的发表力度,逐步达到发表的所有文章均附有英文全文.
1960-1960

《催化学报》以本期专刊的出版庆祝陈懿先生八十华诞

摘要:<正>陈懿(1933)先生是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多相催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编写的《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简明本(傅献彩、陈懿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1965年)等基础课程教材影响深远.他在氧化物催化剂组分间相互作用、纳米非晶合金催化剂以及介观化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26项,国际专利7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学术奖励5项.1996
1961-1963

双金属纳米材料催化的有机反应进展(英文)

摘要:纳米催化介于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之间,也称为"半多相催化",目前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几年,应用双金属纳米材料进行催化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使用这些催化材料可以增加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而且能很好地得以回收.本文综述了双金属纳米材料催化的各种有机反应,如选择性氧化/氢化、偶联和其它反应(脱卤、酰胺化、还原氨化、芳基硼酸与烯酮的1,4-不对称加成和氢解).将双金属纳米材料用于催化合成更加复杂的有机分子值得期待.在双金属纳米有机催化领域,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该领域的发展需要开展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合理设计和可控制备相关的双金属纳米材料、深入理解催化机理及发展计算催化.
1964-1974

碳基无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英文)

摘要:以替代铂为目标的高性能廉价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为当今科学前沿. 近年来人们发现, 掺杂的碳基纳米结构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资源丰富、抗CO和抗甲醇能力强等优点, 是一种新型无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 具有替代铂基催化剂的潜力. 本文结合作者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 简要综述了碳基无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研究的主要进展, 重点关注了富电子氮和缺电子硼单/共掺杂的碳纳米结构的氧还原催化性能及其与电子结构的关系, 展望了碳基无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发展策略与前景.
1986-1991

聚苯胺衍生Fe-N-C催化剂在碱性电解质中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英文)

摘要:经过热解聚苯胺、碳和FeCl3的混合物制备的Fe-N-C材料在酸性电解质中对氧还原反应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由于材料中不存在任何贵金属,因而被认为是一类新型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然而这类催化剂在碱性电解质中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性能如何尚不清楚.本文使用旋转圆盘电极技术考察了制备的两个Fe-N-C催化剂在KOH水溶液中催化氧还原反应性能,发现这两个催化剂表现出比无金属的N掺杂碳材料更高的活性.与商业Pt/C催化剂相比,它们催化氧还原反应的起始电势和半波电势分别仅低60和40 mV左右,计时电流测试表明,它们比Pt/C催化剂显示出更好的稳定性.此外,在这两个Fe-N-C催化剂上的氧还原反应主要遵循四电子途径.本工作显示,Fe-N-C材料有望用于碱性燃料电池氧还原反应催化剂.
1992-1997

铜纳米粒子负载于钴纳米片的双金属催化剂催化CO选择性加氢(英文)

摘要:使用赖氨酸作为表面活性剂模板,合成了Cu纳米粒子负载于Co纳米片的双金属催化剂Cu/Co.与常规的Cu-Co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相比,Cu/Co催化剂对CO选择性加氢反应表现出特殊的结构效应,提高了CO转化率和高级醇选择性,降低了甲烷选择性.Cu/Co催化剂中,Cu(111)面与Co(100)面相互作用的功能化界面有利于深入研究金属-金属的相互作用.这种双金属催化剂可以将模型催化剂和现实催化应用联系起来,将有助于获得对合成气转化制高级醇反应机理的本质认识.
1998-2003

选择氧化物载体调变乙醇重整和1,3-丁二烯加氢反应双金属催化剂(英文)

摘要:研究了不同载体负载的Pt-Ni双金属和单金属催化剂上乙醇重整和1,3-丁二烯加氢反应性能, 以考察氧化物载体对双金属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 所用的氧化物载体包括γ-Al2O3, SiO2, TiO2, CeO2以及高比表面积(HSA)和低比表面积(LSA)ZrO2.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催化剂, 用CO化学吸附、透射电镜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进行催化剂表征,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间歇反应器进行化学反应评价. 对于乙醇重整反应, Pt-Ni双金属催化剂优于单金属催化剂, Pt-Ni双金属催化剂活性顺序为TiO2>SiO2>-Al2O3≈LSA-ZrO2>CeO2>HSA-ZrO2. 对于1,3-丁二烯加氢反应, 在SiO2,TiO2和HSA-ZrO2载体上双金属催化剂优于单金属催化剂, Pt-Ni双金属催化剂活性顺序为SiO2>CeO2>-Al2O3>LSA-ZrO2>HSA-ZrO2≈TiO2.
2009-2017

对氯硝基苯在含镧的镍钼硼奈米触媒上的氢化反应(英文)

摘要:钼和镧是好的镍硼触媒的促进剂, 对于对氯硝基苯氢化反应有好的效果, 因此同时加入钼和镧在镍硼触媒上应该是有趣的研究题目. 本研究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含有不同量镧的镧钼镍触媒, 醋酸镍、钼酸胺及硝酸镧同时加入含有甲醇的水溶液中. 以X光绕射,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及X光光电能谱仪鉴定了这些触媒. 对氯硝基苯氢化反应是在批次反应器中于333 K、1.2 MPa氢气压力及500 r/min转速下操作. 即使在镍钼硼中加入很少量的镧, 对提高活性及对氯苯胺的选择性都有显著的效果, 加入适量的镧可以抑制镍钼硼的长范围的结晶排列, 并保持镍钼硼在非结晶状态. 镧以氧化态存在, 其功效为阻隔物, 避免镍钼硼聚集, 但是过量的镧会有相反的效果, 镧和镍的适当比例是0.2.
2018-2028

Pt-表层限域的表面FeO_x结构用于低温CO氧化反应(英文)

摘要:通过简单的浸渍-还原并随后在酸性溶液中处理制备了Pt-Cu双金属催化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Pt-Cu纳米粒子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Pt-Cu催化剂在高温H2中还原形成了PtCu3合金结构,酸洗处理后形成了包含Pt-骨架(Pt-skeleton)的表面结构和PtCu3合金核的纳米粒子.而Pt-骨架结构又可通过在H2中退火转变为规整的Pt-表层(Pt-skin)结构.Pt-表层表面修饰Fe氧化物后在CO选择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通过此方法制备的三金属Pt-Cu-Fe催化剂可达到与Pt-Fe相近的高活性,并且催化剂中Pt的用量大大降低.
2029-2035

改性H-ZSM-34上氯甲烷催化转化制低碳烯烃(英文)

摘要:比较了几种典型的沸石分子筛在氯甲烷转化制乙烯、丙烯和丁烯等低碳烯烃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发现H-ZSM-34具有较佳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H2EDTA)水溶液处理,并经离子交换及焙烧后,H-ZSM-34上氯甲烷转化制低碳烯烃的催化性能显著改善.当Na2H2EDTA浓度为0.1 mol/L,反应温度为673 K,CH3Cl分压9.2 kPa时,C2–C4烯烃选择性和收率分别达82%和61%.研究还发现,Ce修饰H-ZSM-34催化剂同样可改善氯甲烷制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和收率.表征结果表明,Na2H2EDTA处理和Ce修饰均降低了H-ZSM-34的酸性.酸性的降低可抑制低碳烯烃的氢转移反应,继而避免了其进一步转化为低碳烷烃.
2047-2056

Rh(OH)_x/TS-1@KCC-1双功能催化剂上一锅反应合成伯酰胺(英文)

摘要:在微乳液体系中成功地将花瓣状介孔氧化硅微球(KCC-1)包覆在钛硅分子筛TS-1表面,得到了一种新型微孔/介孔复合核壳结构材料TS-1@KCC-1.详细考察了TS-1@KCC-1的合成条件及可能的形成机理.适宜的合成温度及时间分别为373–393 K和4h.壳层厚度可方便地通过改变硅源正硅酸乙酯和TS-1的比例在25–80 nm间进行调控.以TS-1@KCC-1为载体负载Rh(OH)x后即得到双功能催化材料Rh(OH)x/TS-1@KCC-1,该材料同时具有Ti和Rh(OH)x活性中心,可以高效催化醛、氨水和过氧化氢经一锅串联反应直接制备得到伯酰胺.
2057-2065

甲酸为氢源的甘油催化选择氢解

摘要:以甲酸作为氢源,采用铜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氢解甘油制备1,2-丙二醇,其中液相甲酸的高选择性分解是实现甘油氢解的必要和关键步骤.活性测试表明,高分散的铜和ZrO2载体间的协同作用对甲酸分解和甘油到1,2-丙二醇的转化至关重要,20%Cu/ZrO2催化剂的活性最佳.由于避免使用相对昂贵的化石燃料氢,因而该催化体系在生物质的高值利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066-2074

原位合成无表面活性剂纳米钯用于催化氢转移反应合成偶氮类化合物及对不饱和双键的还原(英文)

摘要:以乙酰丙酮钯作为催化剂前体,异丙醇作为氢源,在碱性的反应过程中原位得到纳米尺度的钯纳米颗粒,并进一步得到钯-氢活性结构,实现硝基的还原及氮氮键的偶联.该催化体系还可以实现C=C和C=O键的有效还原.这类原位得到的钯纳米催化材料表面裸露,因而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2084-2088

2012年国内化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排序表

2097-2097

La-O小团簇上超氧物种与过氧物种间的连接途径(英文)

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考察了La-O团簇上超氧物种与过氧物种间转化的连接途径.单重态下,团簇上单个超氧物种可通过一系列臭氧物种转化为过氧物种,且转化能垒较高;三重态下,单个超氧物种则并无与过氧物种间连接的途径.然而,La-O团簇上两超氧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转化也具单重态和三重态两条途径.三重态下,超氧物种可很容易地转化为过氧物种(O2+O2O22+O2),超氧物种与过氧物种处于快速的交换状态之中;单重态下,超氧物种转化为过氧物种则需较高的活化能垒,表明在单重态下这些氧物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2130-2137

氮掺杂石墨烯负载的硫化镉空心球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英文)

摘要:通过无模板法一步合成了一种新型N掺杂石墨烯负载的CdS空心球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N2吸附-脱附、荧光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光照射下测试了其在降解亚甲基蓝和水杨酸中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氧化石墨烯负载硫化镉空心球和单独的硫化镉空心球,氮掺杂石墨烯负载的硫化镉空心球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是由于氮掺杂的石墨烯能充当优异的电子受体和传输体,从而抑制了载流子的复合.另外发现,羟基自由基是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的主要活性物种.
2138-2145

HZSM-5沸石中Lewis酸与Brnsted酸协同作用下的甲基环己烷开环反应(英文)

摘要:由于水蒸气处理HZSM-5生成的骨架外铝在分子筛中体现Lewis酸性,分子筛中骨架外铝物种的可移动性导致Lewis酸与分子筛本身的Br nsted酸在空间上具有临近性.当甲基环己烷分子在HZSM-5的笼中转化时,Lewis酸与Br nsted酸的协同作用加快了甲基环己烷分子的转化速率,且骨架外铝物种浓度越高,这种协同效应越明显.而产物的选择性只与催化剂的孔道结构有关,与水蒸气处理所导致的酸性质的变化无关.
2153-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