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催化学报杂志

《催化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快讯、研究论文、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3-9837
  • 国内刊号:21-1195/O6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8-93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52
  • 综合影响因子:1.788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服务介绍

催化学报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催化学报杂志综述

多级孔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英文)

摘要:系统总结了多级孔分子筛、多级孔金属氧化物和多级孔碳基材料等多级孔催化剂材料的研究进展, 主要阐述了多级孔催化剂材料已有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22-47

支撑未来炼油工业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英文)

摘要:概述了未来炼油厂主要任务中关键技术的特点和使用效果. (1)提高轻质油收率, 关键在于重油的高效转化, 关键技术包括渣油加氢技术、重油加氢与催化裂化双向组合技术、多产轻质油的催化裂化蜡油选择性加氢工艺与选择性催化裂化工艺集成技术、浅度溶剂脱沥青-脱沥青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技术; (2)生产清洁燃料, 主要是生产要求越来越高的清洁汽油和柴油, 关键技术有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技术、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 (3)生产优质化工原料, 关键技术主要是催化丙烯技术.
48-60

磁稳定床反应器(英文)

摘要:介绍了磁稳定床反应器在国际上的首次工业应用,它集成了浆态床、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等反应器的优点. 通过调整线圈间距、在反应器内设置磁隔栅构件,实现了均匀磁场的放大; 绘制出磁稳定床反应器链式操作相图. 将非晶态Ni优异的加氢性能和磁性与磁稳定床反应器反应过程强化性能相结合,实现了在己内酰胺加氢精制过程的工业应用,并建成5套20~40万吨/年工业装置. 磁性催化剂与磁稳定床反应器相结合,强化了甲烷化、乙炔选择性加氢和烯烃叠合等反应过程,形成了新技术生长点.
61-68

纳米分子筛在炼油和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纳米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在直馏汽油非临氢改质中的应用、纳米β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在苯与乙烯液相烷基化中的应用、纳米空心钛硅分子筛(HTS)的合成及其在环己酮氨肟化过程中的应用以及纳米Silicalite-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在环己酮肟气相贝克曼重排生产己内酰胺中的应用,并简要综述了上述纳米分子筛合成和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结果表明,对于炼油和石油化工中易结焦失活的催化反应过程,分子筛的纳米化可抑制催化剂快速失活,延长催化剂寿命.
69-79

影响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因素

摘要:概述了微藻生物能源技术中的微藻规模化培养的研究现状,从藻种筛选、代谢机理、培养条件和光生物反应器几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影响微藻规模化培养的因素,为微藻生物能源的发展及光生物反应器的研发提供建议与思路.
80-100

废弃油脂原料SRCA生物柴油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示范

摘要:针对废弃油脂品质差,酸值高,难于采用传统的碱催化酯交换技术加工生产生物柴油,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展了超/近临界甲醇介质中油脂溶解和反应的基础研究,相继解决了甲醇与油脂的互溶、降低反应条件,三脂肪酸甘油酯和游离脂肪酸的深度转化,以及产品质量等问题,成功开发了近临界醇解生物柴油技术(以下简称SRCA),于2009年建成了6万吨/年工业化示范装置,以酸化油和餐厨废油为原料,生产连续稳定,产品收率高且满足国家生物柴油质量标准(GB/T20828-2007).
101-115

合成气制混合醇双功能催化研究进展

摘要:混合醇合成要求催化剂具备至少两类活性中心, 一类用于解离吸附CO以生成烷基链, 另一类用于非解离吸附CO以使烷基链含氧化生成醇. 两类中心通过协同作用共同构成混合醇合成所需的双活性中心.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合成气制混合醇过程中涉及的双功能催化研究进展, 并以几类典型的催化剂体系为例, 从双活性中心的构筑、典型的双活性中心结构、反应过程中双活中心结构的演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混合醇催化剂的研发应从纳米尺度上对催化剂进行设计, 使催化剂表面具有足够多的双活性中心, 并设法稳定催化剂的双活性中心结构.
116-129
催化学报杂志研究快讯

Mn掺杂对Ni/ZnO吸附剂脱硫性能的改进

摘要:合成了5%Ni/Mn-ZnO吸附剂体系, 并在固定床上考察了Mn的掺杂对该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 8%MnO掺杂的5%Ni/MnO-ZnO吸附剂抗烧结性能显著提高, 并且吸附剂的脱硫活性和再生活性均有较大提高, 三次再生后的脱硫率仍比一次再生的无Mn掺杂的5%Ni/ZnO吸附剂的脱硫率高出约4%. XRD表征显示掺杂后的吸附剂有ZnMnO3生成.
140-145

介孔Co-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摘要:采用一锅法制备了介孔Co-Al2O3催化剂,并首次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 结果表明,与普通浸渍法相比,一锅法制备的Co-Al2O3催化剂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催化性能. 合成的介孔Co-Al2O3催化剂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以及规整有序的六方介孔孔道,Co物种高度分散,从而导致还原后高的金属分散度,而介孔孔道对金属纳米颗粒的约束作用可有效增强金属的抗烧结能力.
146-151
催化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Hydrodenitrogenation of porphyrin on Ni‐Mo based catalysts

152-158

Ni/Mo/N催化剂合成及其在噻吩存在体系下苯加氢反应中的应用(英文)

摘要:Ni/Mo/N间隙型催化剂具有高的加氢活性及良好耐硫性, 可应用于煤液化油加氢精制高性能喷气燃料. N原子由于只占据晶格间隙位置, 在进入Ni/Mo过程中会因不占据晶格中的特定晶位, 容易从金属晶格溢出导致无法形成稳定的Ni/Mo/N间隙型催化剂. 为此, 本文利用前驱体晶型控制的方式来实现Ni/Mo/N催化剂合成. 采用络合物分解一步法, 考察了不同结晶过程和老化时间对合成的Ni/Mo/N催化剂用于苯加氢反应活性影响, 并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对催化剂结构组成进行表征. XRD分析结果显示, 钼酸铵[(NH4)6Mo7O24·4H2O]、乙酸镍[Ni(CH3COO)2·4H2O]和六亚甲基四胺(HMT)添加顺序、结晶过程和老化时间直接影响催化剂组成, 并决定Ni/Mo/N晶相的形成. 结晶过程慢速搅拌速度和短老化时间有利于合成含Ni2Mo3N, Mo2C和Ni晶相的高活性Ni/Mo/N间隙型催化剂, 使苯加氢制环己烷模型反应苯的最大转化率达93%, 环己烷选择性为100%. 含0.01 wt%噻吩的存在使苯转化率由72%降至50%, XPS分析结果表明, 催化剂表面形成的MoS2是催化剂活性降低的重要因素.
159-166

超临界流体中制备微孔和介孔结构金属有机框架负载Ru及其催化性能

摘要:以柠檬酸为螯合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为表面活性剂,通过ZrOCl2·8H2O 与对苯二甲酸 (H2BDC) 反应制备了同时具有微孔和介孔结构的Zr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r-MOF),并在超临界CO2-甲醇流体中将 Ru 负载于 Zr-MOF 上, 制备了 Ru@Zr-MOF催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催化剂在苯及其同系物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Ru纳米金属颗粒均匀地分散在Zr-MOF载体上,平均粒径约为2.3nm,在苯及其同系物的加氢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167-175

以深度脱铁Fe-YNU-1分子筛为硅源制备Al-YNU-1及其形成机理

摘要:主要研究了以哌啶为模板剂,深度脱铁的Fe-YNU-1分子筛为硅源,采用后合成法制备Al-YNU-1分子筛及其形成机理. 通过考察铝含量、水含量、晶化时间和酸处理条件对形成Al-YNU-1分子筛结构的影响规律,发现Al-YNU-1分子筛骨架中的Al含量较以深度脱硼的B-MWW为硅源得到的样品提高了近一倍. 结果表明,Si源中存在大量晶格缺陷位、酸处理脱除Al-MWW层状前驱中大部分模板剂分子与大量骨架Al是形成Al-YNU-1分子筛的必要条件.
176-184

钯催化吲哚直接羰化合成吲哚-3-炔酮类化合物

摘要:以Pd(OAc)2为主催化剂,以Cu为助催化剂,以碘为氧化剂,高效地实现了吲哚与苯炔直接羰化合成吲哚-3-炔酮,并优化了反应条件. 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体系对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吲哚、端炔类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适用性,最高分离产率可达94%. 生成的吲哚-3-炔酮产物可进一步与叠氮化钠和溴苄一锅反应,高产率地得到3-甲酰三唑基吲哚类化合物. 由于原料来源简单,产率高,且两类产物都是重要的中间体,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85-192

介孔硅负载Keggin型钨磷酸催化环己烯环氧化(英文)

摘要:采用共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硅氨基含量的介孔氧化硅SBA-15,在其孔道中引入Keggin型钨磷酸,且其含量随硅氨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考察了不同处理温度下杂多酸的热稳定性,发现焙烧后钨物种能在SBA-15孔道内高度分散. 以H2O2为氧化剂,研究了该催化剂在环己烯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考察了杂多酸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400 C处理后的钨磷酸催化剂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和重复使用性能.
193-199
催化学报杂志相关信息

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atalysis for Biorefineries(CatBior 2013)

199-199
催化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陶瓷膜分布器强化氧气氧化苯酚羟基化反应

摘要:采用浸渍法制备CuO/TiO2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O以分散态和晶体两种形式存在,且与载体有强的相互作用. 以陶瓷膜为分布器控制氧气的进料,进行了CuO/TiO2催化氧气氧化苯酚羟基化反应. 与直接通入氧气方式相比,采用孔径为0.5μm的陶瓷膜控制进氧,可使苯二酚收率提高13%,这主要是由于采用陶瓷膜作为氧气进料分布器可以提供大量具有微小尺寸的氧气气泡,提高体积溶氧系数,增强气液传质效果. 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苯二酚收率达2.5%. 对使用后的陶瓷膜进行扫描电镜表征,发现陶瓷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00-208
催化学报杂志综述

从催化导向性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若干创新思路与实践——庆祝闵恩泽先生九十华诞

摘要:闵恩泽先生曾经指出:开展导向性基础研究对研发新技术及其实现工业应用至关重要.将高性能催化材料和化学工程技术的结合是石油化工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传统的石油化工领域引入和集成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过程,可有力地推动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本文对近年来在多孔催化新材料及若干石油化工关键催化技术的创新实践进行总结,包括多孔复合催化新材料与工业催化反应的结合、绿色反应工艺与催化剂、过程耦合与强化等几个方面,凝练了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结合与应用的创新思路.
20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