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催化学报杂志 CSCD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 21-1195/O6 国内刊号
  • 0253-9837 国际刊号
  • 1.5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催化学报是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催化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快讯、研究论文、综述

催化学报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催化学报杂志综述
含TiO2(B)介孔氧化钛材料的制备、特性和应用605-614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本课题组依据材料化学工程研究思想,对含TiO2(B)(一种比金红石和锐钛矿相结构更松散的氧化钛晶型)介孔氧化钛材料在制备、结构和性能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该介孔材料由二钛酸钾经水合、离子交换和热处理得到,具有良好原子尺度晶格匹配界面特征的锐钛矿和TiO2(B)核壳结构.研究表明,该介孔材料在兼备高比表面积、高晶化孔壁和高热稳定性的同时,还表现出良好的纳米颗粒担载稳定性,在光催化、油品加氢精制、药物载体、固体酸催化和电化学电容器等方面已凸显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目前该新型含TiO2(B)介孔氧化钛材料已经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制备.

催化学报杂志相关信息
《催化学报》2009年度文献计量指标(JCR)614-614

摘要:据美国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布的200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催化学报》的最新各项文献计量指标如下表所列.

催化学报杂志研究快讯
Solvent-Free Oxidation of Alcohols Catalyzed by a Mn(Ⅲ) Schiff-Base Complex Using Hydrogen Peroxide as an Oxidant615-618

摘要:脂肪族、芳香的白酒高效地被氧化到在没有溶剂的条件下面作为催化剂面对 Mn (III )Schiff 底建筑群把水的氢过氧化物用作氧化剂的酉同类或羧基的酸。白酒的氧化发生在 50 掳 C 比 60% 高与收益给相应酉同类或羧基的酸。

不同形貌的CeO2催化1,4-丁二醇选择性脱水合成3-丁烯-1-醇619-622

摘要:以Ce(NO3)3·6H2O为铈源,采用不同沉淀剂制备了CeO2催化剂.运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对1,4-丁二醇选择性脱水合成3-丁烯-1-醇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不同沉淀剂制得的CeO2样品形貌不同,其中以Na2CO3为沉淀剂制备的CeO2呈边缘清晰的长方体形貌,晶粒尺寸较大,结晶较完整,优先暴露的(111)晶面较多,在1,4-丁二醇选择性脱水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3-丁烯-1-醇收率可达59.7%.

用于苯与分子氧羟基化制苯酚的长链脂肪胺修饰的杂多酸催化剂623-625

摘要:将十二胺或十八胺与磷钼钒杂多酸结合,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催化剂,并在高压釜中考察了它们在苯与分子氧羟基化制苯酚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十二胺与杂多酸的摩尔比为4:1时,所制备的杂化催化剂上苯酚产率为11.5%,大大高于纯杂多酸催化剂上的3.9%.结合长链脂肪胺与杂多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杂多酸的"假液相"特性,初步讨论了长链脂肪胺的促进作用.

催化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粒子尺寸对Cu/MgO上1-辛醇转移脱氢反应的影响(英文)626-630

摘要: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u粒子大小的Cu/MgO催化剂,并考察了Cu粒子大小对醇类转移脱氢制醛酮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MgO催化剂对一级脂肪醇的转移脱氢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对于1-辛醇脱氢,随着Cu粒子的粒径由4.6nm增大到7.4nm,1-辛醛的收率由65%减小到55%,表现出显著的粒子尺寸效应.反应机理研究表明,醇首先在碱性MgO表面形成醇盐中间物种,随后在Cu纳米粒子上进一步脱去α-氢生成醛酮,同时脱去的氢在Cu纳米粒子上发生苯乙烯加氢反应,完成醇的转移脱氢反应循环.

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and Catalytic Application of a Nanosized Ce1MgxZr1-xO2 Solid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the Synthesis of Tetrahydrobenzo[b]pyran Derivatives631-636

摘要:尖晶石类型 ZnAl2O4,纬 - Al2O3,和三个 Al2O3-ZnAl2O4 稳固的答案(在 ZnO : Al2O3 = 1:2, 1:4,和 1:8 ) 被混合金属 alkoxides 的控制水解作用准备,在 773 K 由产生胶化的锻烧列在后面。粉末 X 光检查衍射证实准备的所有样品是单个的分阶段执行立方的材料,与一个格子参数, ao,逐渐地随着在限制之间的作文变化珍视 ao = 0.790 nm (为纬 - Al2O3 ) andao = 0.809 nm (为 ZnAl2O4 ) 。混合金属氧化物被发现有特定的表面区域从 126 m2 g ? 1 为到 288 m2 g 的 ZnAl2O4 ? 1 为大约 1.5-2 nm 的纬 - Al2O3,和毛孔半径。在低温度吸附的公司的红外光谱学给了在 2205-2210 厘米拉长乐队的一个主要公司 ? 1,它被分到表面 Al3+鈥O 在同等地不饱和的 Al3+ 离子充当路易斯酸中心的地方,使内收。

SAPO-5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对氨基苯酚637-644

摘要:采用水热法在常规无氟和含氟体系中制备了磷酸硅铝(SAPO-5)分子筛,并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固体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氨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初始凝胶硅含量及HF的加入对分子筛结构、硅插入方式、酸性及其在硝基苯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PAP)反应过程中催化苯基羟胺重排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HF体系中合成的分子筛中Si的取代以SM3机理为主,产生了较多的Si(4Si)纯硅区,导致分子筛表面酸量降低,酸强度增加.HF的存在提高了SAPO-5分子筛晶化的完整度,抑制了高硅含量条件下凝胶态SiO2的产生,促进了Si在分子筛结构中的插入.在硝基苯加氢合成PAP反应过程中,含氟体系中合成的分子筛催化重排反应性能明显高于无氟体系合成的分子筛样品,PAP最高收率达53.2%.

关于召开现代催化研究方法讲习班的通知644-644

摘要:随着催化科学的快速发展,催化剂材料表征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甚至已成为催化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近年来我国各催化研究单位的催化表征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不少单位的实验装备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HZSM-5分子筛上乙烯芳构化过程中C4至C6中间体的反应机理645-650

摘要:应用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联合的ONIOM2(B3LYP/6-31G(d,p):UFF)方法,采用包含分子筛孔道结构的78T簇模型,对HZSM-5分子筛上乙烯芳构化过程中C4至C6中间体的反应历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分子筛的酸催化机理和择形催化作用.结果表明,作为乙烯二聚产物的表面正丁基烷氧络合物(C4)直接与乙烯作用得到正己基烷氧络合物(C6),在分子筛孔穴尺寸的限制下,很难实现碳链的折叠环化.按照间歇反应历程,丁基烷氧络合物先发生C–O键断裂,脱质子生成1-丁烯,然后在酸性位上再与乙烯加成,在分子筛表面生成3-甲基戊基烷氧络合物.该烷氧络合物脱除质子给分子筛,同时环化生成甲基环戊烷,后者再与分子筛酸性质子共同脱除氢分子,生成不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然后重构成环己烷正离子.丁基烷氧络合物脱质子的活化能为158.42kJ/mol;1-丁烯与乙烯加成反应的活化能为130.71kJ/mol;3-甲基戊基烷氧络合物脱氢环化生成甲基环戊烷的活化能为122.06kJ/mol.由于孔穴的限域作用,五员环的甲基环戊烷是重要的中间体.

脂肪酶Novozyme 435选择性催化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乙酯合成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651-655

摘要:采用脂肪酶催化外消旋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乙酯(DMCPE)不对称水解合成西司他丁关键手性中间体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酸(S-(+)-DMCPA).比较了5种不同来源的脂肪酶,从中优选出立体选择性较高和催化活性较高的脂肪酶Novozyme 435,系统考察了影响该酶催化不对称水解反应的关键因素,获得了优化的生物催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脂肪酶Novozyme 435用量为16g/L,底物DMCPE浓度为65mmol/L时,以pH值为7.2的磷酸缓冲液(1mol/L)为反应介质,30℃反应64h,产物的收率和光学纯度分别为45.6%和99.2%.脂肪酶Novozyme 435催化DMCPE不对称水解制备S-(+)-DMCPA工艺的产物光学纯度高,路线可行,并且酶可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含膦和含氮配体功能化离子液体中RuCl3·3H2O催化分子氧氧化醇656-660

摘要:无共氧化剂参与条件下,以氧气为氧化剂,在含膦或含氮配体功能化离子液体和普通离子液体(溶剂)组成的混合体系中,RuCl3·3H2O能有效催化多种醇的选择氧化,高选择性地生成相应的醛或酮.其中,配位能力较弱的含氮配体功能化离子液体更有利于提高钌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但体系无法有效实现钌催化剂的循环使用.配体功能化离子液体本身的氧化降解是导致钌催化剂失活的根本原因.

PVP稳定的纳米Au溶胶对葡萄糖液相选择氧化的催化性能661-665

摘要: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稳定的纳米Au溶胶,这种Au溶胶在葡萄糖空气氧化制葡萄糖酸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考察了PVP加入量和氯金酸前驱液的浓度对反应活性的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含有较小Au粒子的Au溶胶体系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PVP/Au质量比为40,氯金酸浓度为100μg/ml时,得到稳定的Au溶胶体系具有金粒子尺寸小、分布均匀的特点,对葡萄糖氧化反应活性高,葡萄糖的转化率达到54.4%.

ZnCl2改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其催化乙醇和乙酸酯化反应性能666-670

摘要: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ZnCl2改性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考察了ZnCl2浓度、离子交换时间和溶剂等对催化剂催化乙酸和乙醇微波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去离子水为溶剂,以0.15%ZnCl2溶液进行离子交换30h,所得催化剂的性能较好.采用酸碱滴定法、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催化剂H+交换量约为原来的1.5倍,表面酸强度增加;树脂骨架结构变化不大;紫外吸收峰发生蓝移,吸收强度减小;比表面积略有减小;催化剂在含水体系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且重复使用性能大大提高.

碱金属助剂对Au-Pt/CeO2催化剂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的影响671-676

摘要:制备了碱金属M(M=Na,K,Rb和Cs)掺杂的Au-Pt/CeO2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活性,并采用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了K助剂对Au-Pt/CeO2催化剂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电负性较低的K虽然使Pt的还原变得困难,但有利于Au金属态的稳定,并使催化剂表面Ce3+富集而产生氧空位,显著提高了Au-Pt/CeO2催化剂活性.当K负载量为0.025%,反应温度250℃时,CO转化率可达95%.

氮化硼载体对Ru-Ba/BN氨合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677-682

摘要:研究了不同方法合成的氮化硼(BN)的性质及其负载的Ru-Ba催化剂对氨合成的催化性能.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BN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程序升温氮化和程序升温还原法均能在低于900℃的条件下合成出较纯的六方相BN,其比表面积分别达到103和138m2/g.其中前者负载Ru-Ba的催化剂活性更高,在475℃,10MPa和10000h–1的条件下出口氨浓度达7.3%,且在550℃热处理30h后,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CuCl/SiO2-TiO2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683-688

摘要: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将CuCl快速分散到载体表面制得CuCl/SiO2-TiO2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N2吸附-脱附、热重、H2程序升温还原和CO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制备的催化剂中CuCl和载体发生了强相互作用,比传统加热制备的催化剂中形成更多的易还原铜物种,吸附CO的能力更强.在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反应中,微波辐射制备的催化剂上甲醇转化率为11.7%,碳酸二甲酯选择性达96.5%,高于相同条件下传统加热制备催化剂的活性.

丙烷选择氧化单斜TeMo5O(16)催化剂中钒掺杂的作用689-694

摘要: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V掺杂的单斜TeMo5O16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反应性能.结果发现,在保持TeMo5O16相结构基本不变的条件下,V的掺杂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以及丙烯和丙烯醛等脱氢与选择氧化产物的收率.通过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V的掺杂引起催化剂表面金属–氧键发生变化,提高了表面氧化还原中心的活性,增加了酸性中心数目,从而提高了催化剂活化丙烷能力.同时,较高的V掺杂量可以提高催化剂体相中晶格氧参与氧化还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