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催化学报杂志 CSCD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 21-1195/O6 国内刊号
  • 0253-9837 国际刊号
  • 1.5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催化学报是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催化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快讯、研究论文、综述

催化学报 2009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催化学报杂志研究快讯
Pt/WO3/ZrO2催化甘油选择性脱羟基制1,3-丙二醇反应的溶剂效应1189-1191

摘要:考察了不同溶剂中Pt/WO3/ZrO2催化剂催化甘油加氢制1,3-丙二醇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质子溶剂乙醇和水有利于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含有乙醇或水的二元混合溶剂表现出明显的溶剂组分协同效应,使用混合溶剂时1,3-丙二醇选择性超过使用单一溶剂,而且混合溶剂的组成对反应性能影响很大.

催化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水/有机两相体系1-癸烯氢氨甲基化反应中TPPTS和TPPDS的协同效应1192-1196

摘要:在RhCl(CO)(TPPTS)2-TPPTS[P(m-C6H4SO3Na)3]/TPPDS[C6H5P(m-C6H4SO3Na)2]-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中,系统考察了TPPTS/TPPDS摩尔比、反应压力、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及其浓度对1-癸烯氢氨甲基化反应区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PPDS的加入对生成胺的区域选择性的影响非常大.当TPPTS/TPPDS摩尔比为4时,直链胺和支链胺之比由不加TPPDS时的8.2增加到21.0.可见,TPPTS和TPPDS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效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生成胺的区域选择性影响也很大,加入双长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时区域选择性远低于单长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且形成的聚集体越紧密,越有利于提高产物正/异比.

介孔丝光沸石的制备及其对重芳烃转化反应的催化性能1197-1202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丝光沸石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复合孔道结构的介孔丝光沸石,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升高,介孔丝光沸石的粒径逐渐变小,分子筛表面的介孔逐渐丰富,孔径分布逐渐变宽,介孔体积逐渐增大呈线性关系.当NaOH浓度为0.50mol/L时,介孔丝光沸石的形貌变为空心沸石微囊或微囊壁.介孔的增加产生扩散效应,适当的NaOH溶液处理有利于提高丝光沸石对C9和C10芳烃的转化能力.

O2和CO在Co2B2/TiO2和Co2B2Pt/TiO2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1209-1214

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了TiO2表面负载Co2B2和Co2B2Pt合金簇可能的负载构型.结果表明,Co2B2和Co2B2Pt合金簇倾向于以两个Co的形式负载在两个氧上.态密度分析发现,负载后,Co2B2合金簇中部分Co原子和B原子成键加强,Co2B2Pt合金簇中Pt原子和B原子成键也加强,形成新的轨道.CO和O2在Co2B2/TiO2和Co2B2Pt/TiO2表面吸附的结果表明,Co2B2Pt/TiO2催化氧化CO性能的提高是由于Pt原子提高了Co2B2合金簇吸附CO和O2的能力.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功能化聚乙二醇稳定的钯纳米粒子催化醇的选择氧化反应1215-1221

摘要: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聚乙二醇(PEG)两相为反应介质,双齿氮配体功能化聚乙二醇稳定的Pd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进行了醇的需氧氧化反应.系统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苯甲醇需氧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氢气为还原剂制备的Pd纳米粒子的催化活性最高.反应结束后,可以利用scCO2直接进行原位萃取得到产物,实现了催化剂与产物的有效分离和催化剂的循环使用.反应中没有检测到钯的流失.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转化率仍可达98%.

磷钼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氧化脱硫1222-1226

摘要:合成了新型的磷钼杂多酸离子液体[hmim]3PMo12O40,并将其用于室温离子液体1-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hmim]BF4)为溶剂的模拟油品氧化脱硫反应.结果表明,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过氧化氢与硫摩尔比为4:1时,二苯并噻吩脱硫率为90%,二苯硫醚、苯甲硫醚和二乙硫醚的脱除率可达100%.离子液体催化体系循环使用4次后,脱硫率没有明显下降.

用化学镀法制备Pd/Ag膜时膜厚和组成的控制1227-1232

摘要:研究了不同Pd2+含量的镀液在多孔陶瓷载体上的化学沉积规律,发现当Pd沉积层厚度达到约5μm后,即使镀液中反应物的消耗比例很小,膜厚增长也明显变缓,沉积反应主要受膜层表面的催化活性位控制;当镀液中Pd2+含量只能沉积形成小于4μm的Pd膜时,在323K化学镀180min后,镀液中Pd2+的转化率高于90%.与之相似,当Ag镀液中的Ag+含量等于0.5~2μm的Ag膜层所需量时,在333K化学镀120min后,Ag+的转化率可达95%.Ag+的高转化率与Ag颗粒的择向生长特性有关.根据Pd和Ag的化学镀沉积规律,通过调节镀液中金属离子的含量能够预先设计和精确控制超薄Pd/Ag膜的膜厚和组成.

钙铝石涂层对整体型钙钛矿氧化物催化剂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1233-1237

摘要: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钙铝石材料12SrO·7Al2O3,并以此作为涂层制备了堇青石蜂窝陶瓷型La0.8Sr0.2MnO3整体催化剂,在不同温度(850~1050oC)下对该催化剂进行了热处理,并采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燃烧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12SrO·7Al2O3作为涂层明显改善了整体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在850oC下焙烧6h后,含有12SrO·7Al2O3涂层的整体催化剂在260oC即可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完全转化.12SrO·7Al2O3涂层可避免La0.8Sr0.2MnO3活性组分与堇青石的接触,减轻了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烧结,有利于保持La0.8Sr0.2MnO3活性组分的晶体结构和分散度,提高整体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

用于丙烯环氧化的Ti/HMS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1238-1242

摘要:研究了以异丙苯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选择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的Ti/HMS催化剂的失活原因.采用XRD(X射线衍射),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UV-Vis(紫外-可见光谱)和TG(热重分析)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失活前后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由于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重组分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覆盖了活性中心所致;并不是由于四配位的活性钛物种转化为六配位、八配位或者锐钛矿TiO2所致.采用热异丙苯溶剂洗涤的方法可以部分恢复失活催化剂的活性,但不能恢复到新鲜催化剂的水平;采用低温烧炭方法能够使催化剂的活性恢复到新鲜催化剂的水平.因此,Ti/HMS催化剂的失活是可逆的,采用合适的再生方法可以恢复其催化活性.

双氮席夫碱配体对甲基三氧化铼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的影响1243-1247

摘要:利用2-吡啶甲醛、6-甲基-2-吡啶甲醛或6-异丙基-2-吡啶甲醛与对甲基苯胺缩合制得双氮席夫碱配体,考察了席夫碱配体以及溶剂和温度对甲基三氧化铼(MTO)催化不同结构烯烃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席夫碱配体与MTO构成的催化剂体系在甲醇溶剂中的催化性能最好,双氮配体能显著提高环氧化反应的选择性.当以甲醇为溶剂,环己烯为底物,在–10℃反应12h时,环己烯转化率和环氧化物选择性均可达100%.席夫碱的配位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提高环氧化物选择性,而其配位能力取决于吡啶环中6-位取代基的电子和立体结构.给电子能力较强和空间位阻较小的烷基对应的配体的配位能力较强.

催化学报杂志相关信息
2008年国内化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排序表1247-1247

催化学报杂志研究论文
金鸡纳碱季铵盐促进的CO_2与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1255-1260

摘要:开发了钴配合物/金鸡纳碱季铵盐催化剂体系用于催化CO2与环氧化合物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和助催化剂中阴离子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可在667kPaCO2压力和室温下进行.催化剂中不同阴离子的活性次序为2-硝基苯氧基〉2,4,6-三硝基苯氧基〉NO3-〉OAc-〉三氟乙酸根≈B-〉Cl-〉对甲苯磺酸根.当助催化剂阴离子为Cl-时反应的ee值较高,而为Br-时反应速度较快.当以(S,S)-1,2-环己二胺缩(N,N-双(3,5-二-叔丁基水杨醛)钴(III)乙酸盐((S,S)-A)结合N,O-二苄基氯化奎宁(1a)作助催化剂时,得到了ee值为73%的手性丙烯环碳酸酯.

克雷伯氏菌和伯克霍尔德氏菌复合菌群催化三硝基甲苯降解1261-1268

摘要: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克雷伯氏菌(S1)和伯克霍尔德氏菌(S2)复合菌群(简称S)降解三硝基甲苯(TNT)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在外加碳源和氮源时,100mg/LTNT在16h内可被菌群S完全去除.只外加碳源时,TNT的最高去除率为80%;只加入氮源时,仍可除去12%的TNT.在S1催化体系中检测到较高活性硝基还原酶的存在,该酶催化TNT转化为缩合中间产物二硝基双偶氮甲苯,其分子量为326.但是只有S1和S2共存才能产生高活性的甲苯双加氧酶和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两类酶共同催化中间产物的开环分解.伴随着二硝基双偶氮甲苯的开环分解,硝基脱落生成NO2–,后者进一步氧化生成NO3–.通过S1和S2的协同作用,实现了TNT的好氧开环和硝基脱落,该结果表明在TNT生物催化降解中复合菌群比单一菌株更具优势和潜力.

甲烷在清洁Pd(111)及氧改性的Pd(111)表面解离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1269-1275

摘要: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并结合平板模型,研究了CH4在清洁Pd(111)及O改性的Pd(111)表面发生C–H键断裂的反应历程.优化了裂解过程中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获得了反应路径上各物种的吸附能及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CH4采用一个H原子指向表面的构型在Pd(111)表面的顶位吸附,CH3的最稳定的吸附位置为顶位,OH,O和H的最稳定吸附位置均为面心立方.CH4在清洁Pd(111)表面裂解的活化能为0.97eV,低于它在O原子改性(O没有参与反应)的Pd(111)表面的活化能1.42eV,说明表面氧原子抑制了CH4中C–H键的断裂.当亚表面O原子和表面O原子(O参与反应)共同存在时,C–H键断裂的活化能为0.72eV,低于只有表层氧存在时的活化能(1.43eV),说明亚表面的O原子对CH4分子的活化具有促进作用.CH4在O原子改性的Pd(111)表面裂解生成CH3和H,以及生成CH3和OH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42和1.43eV,说明CH4在O原子改性的Pd(111)表面发生这两种反应的难易程度相当.

贵金属对NM/WO3-ZrO2(NM=Ru,Rh和Pd)催化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反应的影响(英文)1281-1286

摘要:研究了负载Ru,Rh和Pd的WO3-ZrO2催化剂在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负载的贵金属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Rh/WO3-ZrO2催化剂具有最高的乙烯转化率,而Ru/WO3-ZrO2催化剂对反应几乎没有活性.H2化学吸附结果显示,高的催化性能来源于高的金属分散度.Pd/WO3-ZrO2催化剂显示了最高的乙酸选择性(75%),而其它两个催化剂的乙酸选择性都非常低(~10%).程序升温氧化和程序升温还原结果显示,贵金属–O键的键强对产物的选择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弱的贵金属–O键可以通过将氧插入到乙烯和/或乙醛中而有利于乙酸的生成,而强的贵金属–O键会导致乙烯完全氧化为COx.

铁、钴或镍助剂促进的Ag/SiO2催化剂上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1287-1290

摘要:将铁、钴或镍促进的Ag/SiO2催化剂用于苯胺和1,2-丙二醇气相催化合成3-甲基吲哚的反应中,并采用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和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铁或镍助剂的加入有助于提高Ag/SiO2催化剂的选择性.其中,铁的加入能增强活性组分银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大大促进了银在载体表面上的分散,使催化剂的初活性显著提高.而钴或镍的加入虽然能略微减少反应过程中Ag/SiO2催化剂表面的积炭,但加剧了银在反应过程中的烧结,导致催化剂稳定性下降.

《催化学报》第30卷 卷目次I0008-I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