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学术交流与探讨、教育论坛、高校教学研究、中小学教研教改等。
  • 主管单位:长春市教育局
  • 主办单位:长春教育学院
  • 国际刊号:1671-6531
  • 国内刊号:22-1298/G4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7
  • 综合影响因子:0.09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常用词语“起”词义演变的认知视角考察

摘要:文章借助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和"隐喻"理论,对汉语常用词语"起"的词义引申作新的解释。人们认知经验形成的心理意象是词义的基础,意象中的前景特征或背景特征凸显,为词义的演变提供动力;隐喻的认知方式具有推导和建构功能,为词义演变中义位和义位、范畴和范畴之间建立起联系。
1-2

上海“生计”——论王安忆新世纪小说创作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王安忆奉献出《桃之夭夭》《遍地枭雄》《月色撩人》和《天香》等佳作。王安忆延续了以往寻找上海的主题,于世事变迁、灯红酒绿的浮光掠影之下,更注目于"人何以为衣食"的"生计问题"。不论是中心还是边缘,不论是历史还是当下,王安忆在日常生活的扭结中,展现出一个更民间、更本质、更人性的上海。
3-4

社会性别理论下的女性形象探析——以唐传奇《河间传》为例

摘要:唐代传奇《河间传》中塑造了荡妇河间妇。本文通过对其形象特征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分析发现,其中的男性中心意识表现得非常明显;以男性中心话语为视角,从社会风气和伦理道德两方面反观唐代社会对于女性的规范,从而探究当时的社会性别关系及体现的文化蕴涵。
5-6

波兰学生与汉语本族人语篇人称照应对比分析

摘要:中级阶段的波兰学生在人称照应方面发生较多偏误,表现为名词、代词和零形式几种不同语法形式之间的误用。通过"回数法"将其与汉语本族人语篇进行对比,第三人称代词照应呈现出代词"他"的过度使用、零形式使用略为过度的特点,第一人称代词照应则呈现出代词"我"的过度使用和零形式使用不足的特点。
7-8

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税收乘数的计算——与曹乾博士商榷

摘要:传统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给出的单市场三部门经济中的比例税收乘数与平衡预算乘数的计算公式是正确的。曹乾博士对它的否定与修正,无论是文字阐述、数学证明,还是举例说明,都存在诸多错误。其中关键性的错误在于曹乾博士将初始的自发税收的变动,未直接当作等量的反方向的可支配收入变动,而是直接当作了等量的反方向的国民收入变动。
9-11

对中法古典悲剧中人物个体意识的思考——以《勃里塔尼古斯》与《汉宫秋》中的君臣冲突为例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文本的微观分析,以法语习得者的视角选择两部典型悲剧作品,探究塑造人物矛盾时手法的异同,分析这些异同背后体现的文化价值。一是法国17世纪大戏剧家拉辛(Racine)的《勃里塔尼古斯》,讲述了古罗马皇帝尼禄由于政治与爱情冲突,毒死兄弟勃里塔尼古斯;二是我国元朝马致远的《汉宫秋》,讲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12-12

揭示真相——简评辛克莱·路易斯的《大街》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美国乡镇逐渐成了美国人心中的净土,经过美国几代作家的竭力渲染,幻化为美国乡村神话。辛克莱·路易斯在《大街》中,通过对戈镇丑陋而脏乱建筑的描述,戈镇居民虚伪自私、骄傲自大、冷酷无情的刻画,居民生活无聊乏味的呈现,成功地打破了乡村神话,揭示了乡村生活的真相。
13-14

《瑰宝》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研究

摘要:韩素音是知名的华裔女作家,一生创造过很多作品,其中《瑰宝》当属精品,1952年出版后,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这部作品中,韩素音用女性自传体和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记录了一段自己的人生经历。作品中体现的鲜明的女性意识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对我们研究女性主义叙事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15-16

《飘》中斯嘉丽的塔拉情结研究

摘要: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塔拉庄园是斯嘉丽的精神之源,它给斯嘉丽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料,使其在战前安逸、战中重生、战后崛起。本文以塔拉庄园为切入点,剖析影响斯嘉丽行为的根本因素,探究人物积极向上、独立自主、顽强拼搏的精神及其给新时代女性的启示。
17-17

论爱伦·坡《丽姬娅》的死亡之美

摘要:《丽姬娅》是爱伦·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心理恐怖小说。本文从"丽姬娅的外形特征、死亡场景、重生生活"这几个方面来感受爱伦.坡是如何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丽姬娅的。
18-19

网络流行语及翻译策略

摘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网络流行语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大众开始使用网络流行语,为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开创了新的领域。本文对近年来流行的网络流行语进行翻译,提出常见的翻译策略。
20-20

走进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评托妮·莫里森《宠儿》中塞丝的形象

摘要:托妮·莫里森是活跃在当今文坛上的黑人女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坚持称自己为“黑人女作家”,她凭借这样的身份,有效地打破了弱势群体沉默的处境,打击了语言暴力,将实现对诸如黑人女性弱势群体的关照为己任,想要为她们进行心灵修复,最终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她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宠儿》是其中的代表作。在《宠儿》中,托妮塑造了典型形象塞丝,引发了黑人对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也表现了作者对自己民族的担忧和关怀,意义深远,引人深思。
21-22

《金云翘传》与其他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

摘要:《金云翘传》是一部才子佳人小说,但它又与其他才子佳人小说有所不同。尽管女主人王翠翘是"佳人",金重是"才子",结局也是才子佳人的大团圆,但是,在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遭遇中,却显示出自身的特点。
23-23

李白诗歌节奏特点简析

摘要:李白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歌有十分明显的节奏特点,无论是缓慢的还是欢快的、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他都能将其组合成特殊的语言顺序,让我们充分感受独特的节奏魅力。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节奏特点,主要原因,第一,李白具有丰富的情感,能将其与诗歌节奏完美结合;第二,李白具有非常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多元化的诗歌节奏;第三,李白对音乐舞蹈十分擅长,这对节奏的把握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李白有着其他诗人所没有的浪漫情怀和强烈的主观意志,因此其诗歌的节奏特色也是独一无二的。本文主要介绍李白诗歌节奏的特点,以更加了解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24-25

郭沫若小说创作中的“怨恨者心态”

摘要:通过对郭沫若早期小说的分析,发现作者流露出浓郁的"怨恨者心态"。结合时代大背景,探讨其小说主人公产生怨恨的原因,揭示"怨恨者心态"在小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26-26

浅析民国报人张季鸾先生的评论风格及特色

摘要:张季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报刊政论家,一生坚持"文章报国",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尤其是在主持《大公报》期间,他通过其生花妙笔将言论的影响发挥到了极致,其本人也被誉为一代论宗。张季鸾先生评论语言平实畅达,逻辑性极强,文章结构严谨,论证缜密。
27-28

对王恽散文审美理论的评议

摘要:金元交替之际,元人王恽通过元好问接续了唐宋古文传统,糅合了理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散文审美理论:以"中和"为审美内核,以"温醇典雅"为审美风貌,以"自得"为审美升华。王恽的散文审美理论是对宋代散文传统的自觉选择,丰富了元代相对贫弱的散文理论。
29-30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摘要:研究高屹主编的《邓小平理论发展史》是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解读:一是选题的合理性;二是本书的学术贡献;三是本书的前沿问题——邓小平理论发展史的阶段划分。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