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学术交流与探讨、教育论坛、高校教学研究、中小学教研教改等。
  • 主管单位:长春市教育局
  • 主办单位:长春教育学院
  • 国际刊号:1671-6531
  • 国内刊号:22-1298/G4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7
  • 综合影响因子:0.09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当代中国社会信仰重构的可行性方式

摘要:作为一种体现人类本性的特殊精神追求,信仰的更迭运行即从信仰的建构到信仰危机的生成再到信仰的重构,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信仰危机中所必然蕴含的转机使得危机的生成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仰的重建过程。就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仰重构而言,应当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导的前提之下,重视发挥传统信仰的社会作用,并通过积极创设多元和谐的社会环境来推动科学信仰的选择与建构。
1-2

伊壁鸠鲁派与斯多葛派的伦理学研究探析——探索西方伦理学的发展脉络

摘要:本文从学者对伊壁鸠鲁派与斯多葛派伦理学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研究视角来对西方伦理学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两派伦理学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研究折射了西方伦理学如何在最初成为西方哲学独立的分支、又如何在近代逐步形成基础核心的地位,以及在现当代又怎样回到了重新界定自身价值的位置上。伦理学界定自身的过程反映出西方哲学史本身的发展——启蒙运动、现代性问题、对边缘群体以及微观权力的关注。
3-4

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及其现实意义——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摘要:真正的哲学以其特有的方式透出对社会生活的深层追问、历史的反思与批判性改造。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尤其需要马克思哲学对现实生活的关照。马克思对实践所探究的不是哲学术语的排列组合和篡造,而是对现实生活本质的反思与审视。这种探究不是表面的感性直观,而是深刻辩证的历史追问;它所研究的不是社会生活的静态表现,而是引导并规定着社会结构发展和变化内在的规律。
5-6

千屈菜茎的发育形态学研究

摘要:千屈菜为多年生宿根植物,茎多分枝,四棱形,茎冬季可以枯枝形式存在。描述了不同发育期茎的形态特征,对水生和中生环境下茎的形态解剖进行比较。本研究丰富了茎的发育形态学的基础资料,并为改进千屈菜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7-7

试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安全战略的特点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愈发深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当今的国际安全以及国家安全的影响日渐深刻,对国家安全的特点也做了新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安全战略具有"重战而又慎战""注重内部整合"以及"文武并用、刚柔并济"的典型特点。
8-9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浅析

摘要: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在此大背景下,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从探讨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必要性入手,指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方面的不足,进而有针对地提出一些对策。
10-10

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研究——基于对南京参与现状的调查

摘要:民办社工机构是社会组织中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一种,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社工机构以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产品、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独特优势。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民办社工机构在社区治理过程中遭遇了治理理念落后、政策制度不完善、治理体制改革滞后、筹资渠道单一、专业人才缺乏、职业认同不高等多方面困境,需要通过提升治理理念、进行政策制度建设、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增强资源整合能力等途径发展壮大,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1-12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摘要:农民工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中国梦及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还没有完全破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必须通过健全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措施来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顺利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13-14

侵占罪中的“代为保管”新解

摘要:关于"代为保管"的解释,刑法学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认为现行《刑法》第270条第1款规定的"代为保管"应作如下解释:(1)它系占有(对有形物而言)或准占有(对有价证券而言),非为所有或持有;(2)它系他主占有,而非自主占有;(3)它系有权占有,而非无权占有。
15-16

我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在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法律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在经济法领域,人们不断地修改并废除旧法、建立新法,最终真正意义上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21世纪的今天,却很少有人将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家庭关系的婚姻法上来,这是当下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有关我国婚姻法的若干问题展开论述,旨在让人们真正认清和理性地看待我国的婚姻法制度,让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民主平等、夫妻恩爱、家庭和谐的环境中,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17-18

魏骥文学研究初论

摘要:魏骥为明初萧山人,官至尚书,著有《南斋摘稿》等,是台阁作家群体中的羽翼人物。他坚持文以明道的文学观念,主张散文应以六经、子史及唐宋散文为榜样;诗歌应当以《诗经》、唐诗为典范。他的散文致力于宣传教化,风格中庸、和平;他的诗歌作品有的清新平淡,有的偏于俚俗。魏骥继承了宋濂等人的理学传统,且致力于诗文创作,用心培植后学,为明代浙东文学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19-20

会话含意理论在影视喜剧中幽默分析的应用研究

摘要:幽默常常是喜剧作品的重要特征。分析喜剧作品幽默产生的原因对于理解喜剧作品的内涵是十分重要的。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可以为幽默的产生提供合理的阐释,即幽默的产生往往通过违背合作原则中的某个或某些准则。研究喜剧作品中人物对白的语用特征,可以深入诠释幽默产生的理据,从而为我们深入理解喜剧作品提供启示。
21-22

《葡萄园》的精神生态解读

摘要:《葡萄园》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托马斯?品钦的第四部作品,是他在确立了后现代文学大师地位后的进一步探索和实验。作品以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后工业时代人们混乱、空虚、失衡的精神生态状态。小说里展现的是一个失去了确定意义的世界,人们成了无家可归的"游魂",开始对生存状态进行思考。
23-23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摘要:随着西方女性文学的出现,女性意识逐渐觉醒。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文学界掀起了"女性写作"的热潮,许多女性作家逐渐摆脱传统思想束缚,开始了"躯体写作",展现着自己的女性意识。但是,女性意识并不只局限于女性性意识,更重要的是生存。女性是不可能完全脱离男性社会而生存的。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女性意识,笔者对我国公认的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作家——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并从关注历史、人文关怀和关注女性三部分对其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了论述。
24-25

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主体精神——以衢籍两位当代作家为中心

摘要:孔氏南宗文化作为衢州地域文化的主导,影响了衢籍作家的文学创作。通过对创作风格迥异的李森祥和柳营对比,论证了两位当代衢籍作家创作中的地域文化因子。李森祥侧重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输出和承继,但又紧跟时代的发展,再构了符合时代语境的主流精神;柳营的创作以原质的吴越文化构建美学意境,但更多的是关注当下精神状态,并以现代叙事技巧呈现了新质的艺术表达。
26-27

《浮士德》的进取人性与新生

摘要:《浮士德》是歌德倾尽了毕生的时间、精力完成的一部时代巨著。歌德在《浮士德》这部作品中选用的题材为德国民间传说,小说的背景为文艺复兴之后的德国以及整个欧洲社会。小说中的主人公浮士德的形象为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浮士德对现实充满了不满,不断地探索着人生的意义与社会的理想。虽然浮士德每一次追求的过程看似毫无目的,可在他追求背后体现的正是进取的人性。他否定了一种生活,试图开始另外一个层次的人性塑造过程。这个人物代表着一种进取的精神实质,是歌德甚至是整个欧洲及人类的人性发展历程的写照。
28-29

浅析“荷花龙舞”的文化内涵

摘要:中国龙舞运动是龙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1]。中国的传统龙舞种类繁多,地域色彩、民族色彩浓烈,但大都表现出对龙的崇拜和敬畏。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舞龙项目之一的荷花龙舞却是一种对传统舞龙活动的修正和重新认识:首先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了龙,而龙又反过来帮助人,最后人欢龙喜,人龙共舞,相依共存。荷花龙舞所揭示的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将进一步丰富中国龙舞文化的内涵。
30-31

福州民间童谣的分类与赏析

摘要: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福州方言已渐渐从年轻一代的口头消失,使根植在方言之上的民间童谣大有失传危险,本着保护福州话、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开发的初衷,本文将优秀的福州民间童谣归类、赏析,推荐给师长和孩子。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