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学术交流与探讨、教育论坛、高校教学研究、中小学教研教改等。
  • 主管单位:长春市教育局
  • 主办单位:长春教育学院
  • 国际刊号:1671-6531
  • 国内刊号:22-1298/G4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7
  • 综合影响因子:0.09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学术交流与探讨

概念整合理论对萧红文本中动植物意象建构的解释能力

摘要:近几年,随着认知诗学的逐步发展,认知语言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文本的阐释,概念整合理论在文学文本的阐释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势,成为解释文学文本的重要认知工具[1]。萧红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备受评论界关注,新时期以来也有论文从女性主义、比较文学等新的角度对其展开了多方位的深度剖析。本文欲另辟蹊径,采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萧红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中的动植物意象进行分析,从概念整合视角对藤蔓类植物意象选择、动物意象和女性形象的并置等内容展开区别于传统文论的论述。
1-2

新时期中国的莱蒙托夫研究

摘要:莱蒙托夫是一位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俄国作家,其作品自20世纪初被介绍到我国,我国学者对其译介与研究已逾百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莱蒙托夫研究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本文旨在对我国新时期的莱蒙托夫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5-6

极致的骗局——东野圭吾推理小说分析

摘要:作为日本现今推理小说的名家,东野圭吾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他的作品结构之神奇让人叹为观止。作为以结构和细节为根本的推理小说而言,东野打破了常规式的设置谜题、揭开谜题的惯例。使读者在一开始就大概明白凶手,却模糊不敢肯定,直到最后。虽然谜底没有解开,但是读者早已明白。同时,与其他的推理小说注重推理本身相比,东野圭吾的小说更有一份人文关怀,可以说,最终打动读者的不是精彩的推理,而是案件背后那份让人难以忘记的感情。
7-8

月光下的自由之梦——《仲夏夜之梦》中“绿色世界”的复杂性

摘要:在《仲夏夜之梦》这部喜剧中,绿色世界成为一个中心,它汇集了以仙王仙后精灵所代表的仙界,公爵所代表的雅典最高权威者,四个青年所代表的新一代的青年贵族和昆斯波顿所代表的社会底层手艺人。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身份,们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莎士比亚并不只是简单地将绿色世界描绘成现实世界的对立物,而是饱含着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同时还表达了对艺术自由的诉求。
9-10

“毫”的历时演变

摘要:"毫"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它具有量词和副词两种词性,而其本身是表示名词"毛"的意思,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探讨"毫"是如何从名词变为量词和副词的,并对名词、量词、副词进行了比较。
11-12

浅析1789—1814年间美国与英法的外交关系

摘要: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的对外关系也是历年来学者研究的重点,如近现代美国与世界各大国的外交关系,包括中国学者关注的中美外交关系也是热点话题。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在1789—1814年间,新生的美国政权与当时世界强国英国、法国的风云变幻的外交关系,稚嫩的美国是怎样保护新生政权、避免战争,为国家创造和平发展的环境。
13-14

彭述之与瞿秋白国民革命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彭述之和瞿秋白,两个人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也是中国国民革命时期优秀的领导者和思想者。在国民革命时期,瞿秋白和彭述之将向导作为阵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具体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认为国民革命不仅带有资产阶级的性质,也是带有国际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提出国民革命是中国各个阶级共同联合的大革命。但是,两人的国民革命思想又各有各的不同和缺陷,彭述之是将马克思主义照搬照抄来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而瞿秋白则是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两人思想不同的原因除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外,也与共产国际等外部因素有关,本文将针对彭述之与瞿秋白两人的国民革命思想进行详细地比较和探讨。
15-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新论——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的变化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胚胎时期经历了挫折、中断和重新探索期后,终于在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后形成。在那之后,经过不断发展、进步直至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的作用提升到"决定性",凸显出党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决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并在今后的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中具有重大突破,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巨大进步与创新。
17-18

辨析国有经济的战略目标——“公益性”与“盈利性”的选择

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国企改革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国有经济最重要也是最大的载体,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目标选择,而时至今日,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话题。国有经济的战略发展目标需要进行讨论。
19-20

论我国公司僵局法律救济的完善

摘要:公司僵局不仅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还会危害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但我国《公司法》中破解公司僵局的立法规定比较少。公司僵局在公司的运作中常常会出现,从而使得研究破解公司僵局的方法成为必要。本文对公司僵局进行解释,分析在公司运行中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和危害,并从公司章程、立法、司法等方面提出完善公司僵局救济的建议。
21-22

浅析消防法律和其他法律的有效衔接

摘要: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一些领域的法律还存在问题,比如一些影响较小的法律法规以及比较容易忽略的规范都没有很好地在法律中体现出来,在法律体系进程构建加快的同时也要注意这些问题。本文从消防法律出发,结合其他领域法律体系建设,研究消防法律与其他法律之间的衔接问题。
23-23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立法完善的若干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产业机构改革,结构性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上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市场能够提供给劳动者的岗位十分有限,使得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非全日制这一灵活的用工形式便悄然而生。本文主要是结合市场实际提出一些完善非全日制用工的建议,旨在更充分地保障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又使之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世界劳动立法的发展趋势。
24-25

解释学视域下的翻译之应用

摘要:哲学解释学从新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探讨和思考,本文试图讨论哲学解释学在翻译领域的具体应用,并对如何正确地理解翻译中的合理偏见以及重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本文就哲学解释学在翻译实践中的利弊进行了探讨。
26-27

以语言诠释学视角论翻译:一种谈话行为

摘要:本文通过语言诠释学视角解读翻译行为,即译者通过与原作谈话进行翻译。文学作品需要翻译进行流传,翻译是一种谈话行为,需要译者具备效果历史意识和视域融合,以谈话的方式参与到文学作品当中,使其对自己发生作用,并孕育出一种既不同于原语,也不完全等同目的语的一种新的语言。翻译活动的结束意味着读者与译作的新谈话开始了。
28-28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进口电影片名翻译探析

摘要: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有赖于作为读者的译者的理解和阐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融合读者的期待视域,同时也要留出一定的审美空间,把握译文与读者的审美距离。笔者探讨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问题,论证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和策略选择上的指导意义。
29-30

广西三江地区侗语与汉语语言类型调查研究

摘要:文章实地调查分析广西三江侗语和汉语的接触情况,发现汉语在词汇、语法、语音和语调等方面对三江侗语已经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进一步了解汉语对广西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目的是如实记录和保护少数民族方言。
31-32

南宁市民日常交谈中表达“允许”“许可”义的肯定应答语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以南宁日常交谈中表达"允许""许可"义的肯定应答语作为突破口,使用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南宁市民关于肯定应答语的选择偏好情况,以及该选择背后客观的相关因素及影响因素,并从功能评价、地位评价、情感评价三方面对相应的语言态度进行调查分析,考察其主观因素,从而对与城市语言调查密切相关的言语社区研究中日常交际用语选择倾向调查提供个案例证。
33-34

桂林方言在语码转换中的作用

摘要: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调查分析桂林方言在语码转换中的作用,发现桂林方言在双语和多语交际中具有交流便捷、亲和力强、避免尴尬和文化传承等作用。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