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大学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长春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 22-1283/G4 国内刊号
  • 1009-3907 国际刊号
  • 0.6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长春大学学报是长春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1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长春大学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乡村振兴专题、经济·管理、语言·文学·文化、政治·法律·历史、特殊教育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长春大学学报杂志经济·管理
省域尺度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研究1-6

摘要:从教育规模、教育基础设施、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师资力量4个方面构建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分类,阐述了各个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在探索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各个区域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对策。

试点阶段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总结——以青岛市为中心7-11

摘要:以青岛市为核心,从参保对象、资金筹集、待遇给付、经办管理等方面对其试点阶段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介绍。基于对现存问题和困境的分析,为推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文章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基础、模式选择、保险责任人及对象、筹资方式及财务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

农产品供应链中农民利益的保障分析12-16

摘要:根据对农民和农产品供应链的定义,指出农产品供应链主要存在供求不确定、流通环节多、功能性多、市场力量不对等、物流要求高等弊端,认为生产规模小、信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低等是农民处于弱势现状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农民在供应链中的利益实现方式和利益保障程度两个方面,阐述了农民的利益现状,并针对如何提高农民在供应链中的利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东北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与思考17-24

摘要:对2016年东北地区公布的所有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调查。本文包含4大部分:第1部分介绍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情况;第2部分研究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情况;第3部分根据第1、2部分的结果,分析东北地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第4部分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如何促进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议。

蓝色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战略发展模式及对策25-29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以低能耗、零排放为基础的蓝色发展模式成为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为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企业必须加强环境管理,提高企业生态和谐度,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蓝色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战略发展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企业环境战略属性,提出环境战略决策目标及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试图找出一条提高企业环境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IT型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以A公司为例30-34

摘要:IT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员工随时都要具备学习的能力,因IT知识更新速度快。近年来,信息化促进IT企业迅速发展,员工随时都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如何使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离不开培训这一最好的福利。本文描述了A公司在员工学习能力提升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探讨IT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的经验,体现其以人为本的精神。

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成熟度评价:例证7个部级新区35-40

摘要:明确界定了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成熟度的内涵。基于创新要素、创新关系、创新功能,构建了创新创业发展生态成熟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广州南沙、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普、四川天府等7个部级新区,对其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成熟度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根据实证结论,验证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成熟度的一般理论模型的准确性,以期为部级新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长春大学学报杂志语言·文学·文化
[N1+N2]构式的认知机制及指称义消解41-44

摘要:文章基于认知语法视角,对英语名词定语(N_1)修饰中心词(N_2)的认知机制和指称义消解进行研究。研究发现:[N_1+N_2]构式中,N_1作定语形成的认知机制是侧显转移,由凸显事体的名词义转化为凸显非时间性关系的关系义;名词作定语压制了其指称功能;话语参与者与指称事体间的心智连接,是通过N_1对N_2的限制和植入的情境,指引听者的注意力从N_2表示的类概念达及构式表达的次类概念和言者所意指的实例最终达成的。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名物化现象研究45-49

摘要:文章采用语料库的方法进行定量统计和对比分析,考察了中英作者医学英文论文摘要中名物化使用的异同。研究发现:(1)词汇名物化远多于句法名物化,且词汇名物化手段多用派生性名词,而句法名物化多用V-ing分词结构;(2)中国作者的名物化使用频率低于英语本族语者,并在动词派生、动词转类和V-ing分词这3种手段的使用上与本族语者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医学英语名物化特点的认识,同时对医学论文摘要的写作和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汉韩“水/■”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50-55

摘要:水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词汇之一,常常被看作是认知的出发点,在隐喻中是重要的始源域。文章选取与"水"相关的惯用语、谚语、俗谈等在民间广泛使用的固定表达为研究对象,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汉韩水的概念隐喻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韩民族对水的认知表现出"大同小异"的特点。而这种认知特点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可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分析,另一方面则与中韩两国比邻而居、文化交流密切的特殊关系有关。

徐景嵩诗文补遗56-59

摘要:除前人所辑外,《明实录》、方志、碑刻及域外文献等保存了徐景嵩轶文7篇,即《刊崔颢诗集序》、《明钦差辽东游记将军林公配太原郭氏夫人墓志铭》、《计处御马草场四事》、《奉诏祭南京礼部尚书沈冬魁文》、《紫城口》、《明参戎龙虎将军上护国孙公志铭》及《弭变赋》。其中,诗、赋各1篇,文5篇。这些作品对研究明代的唐诗刊刻、明代辽东史事及辽东地域文学,有比较重要的价值。

《烙印》:乡土中国的苦难与抗争60-63

摘要:臧克家的诗集《烙印》关注乡土中国的苦难与抗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与古代乡土诗不同,臧克家的诗作表现更多的是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的时代变迁和这种变迁在农民生活与心理上留下的深刻印迹。诗人将乡村置于与都市对照的维度,塑造了许多如"老马"一般沉默而坚忍的农民形象,艺术上则以乐景写哀情,具有沉郁顿挫之风。

从“模仿说”的发展看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性64-69

摘要:在古希腊文艺观里,对艺术作品中的"真实性"的探讨贯彻的是"模仿说"文艺理论。从德谟克利特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对文艺作品中"真实"的追问一直以来影响着文艺作品的创作。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其受到热捧的背后,正是人们对于文艺作品中"真实性"的拷问与追寻,其所映射出的"真实性",无论从理论侧面还是现实生活中,都给人以教化与警示的作用。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生态意识70-73

摘要:汪曾祺的小说与现代工业文明表现出明显的疏离,仔细研读不难发现,其小说世界里,自然生态宁静优美、精神生态自足本真、社会生态温馨和谐,没有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裹挟、冲击,万物皆美,和谐共生,凸显了淳朴而可贵的生态意识。这在当下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生态环境危机等问题日益凸显的现代性背景下,更显得弥足珍贵。时代呼唤更多作家投身到生态文学的创作中去,传递更多的生态文明理念,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美国语言文化中的印第安灵魂74-77

摘要:印第安人历史是美国历史的先期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成立发展的过程中,其语言文化文学等诸方面受到了印第安文化不可磨灭的影响。本论从美国语言、文化、文学等方面阐释了印第安元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美国的多元文化语境离不开族裔文化的支撑,印第安文学文化的研究对研究美国的族裔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深刻的学术意义。

日本对外文化传播战略的构建探析78-81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日本政府为了配合其政治意图,积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于20世纪70年代成立国际交流基金,80年代设立日本文化研究中心,90年代提出"文化立国"战略,21世纪初颁布《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以及《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形成了对外文化传播政策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其对外文化传播战略的形成过程,指出目前我国制定对外文化传播政策体系的必要性。

十月革命对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82-89

摘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美国送去了列宁主义,促建了美国共产党,催衰了美国社会党,从此,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兵分两路,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逐渐分野。十月革命也激起了美国两种思潮:反社反共思潮与融社融共思潮相生相伴。在前者日益根深蒂固的同时,后者也逐渐植入到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今天,回顾和总结百年前十月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美国的影响,对我们深入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进程、更好地促进我国政党外交有所裨益。

东北亚国家间关系的“思维困惑”与中国的战略选择90-95

摘要:发展思维和安全思维一直为东北亚各国所秉承,两种思维的交融与冲突是东北亚地区新成就不断取得、新问题不断涌现的重要诱因,认识到两种思维的存在、学会彼此换位思考、促进不同思维之间的理解,是东北亚各国走向和平、实现合作、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必由之路。作为本地区的主要国家,中国所秉持的思维长期左右了地区国家关系的格局。鉴于国家实力和进一步发展的意愿,中国今后的思维走向对地区日益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中国包容、义利、共同发展的理念和举措势必会对地区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