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大学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长春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大学学报》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经济管理、语言文学、政治法律、美学艺术等。
  •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长春大学
  • 国际刊号:1009-3907
  • 国内刊号:22-1283/G4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9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8
  • 综合影响因子:0.27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长春大学学报杂志经济管理

我国城乡教育非均等化问题的实证分析——一个公共支出的视角

摘要:城乡初等教育发展水平非均等化是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城乡基础教育效益差异与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差异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认为初等教育公共支出的城乡差异直接导致了初等教育水平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促进城乡初等教育均等化的最优路径是要大力提高中央政府教育财政支出的整体比例,并向农村教育倾斜,这样才能改变我国初等教育城乡发展非均等化的现状。
1-4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面临的新境况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公共危机呈现出多元性、高频率、全球性等新的特征,使政府危机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境况。造成这种境况主要有社会转型、科技发展、全球化、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构建应对这种新境况的策略机制,进而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水平与实效。
5-8

福建省服务业发展静态和动态分析

摘要:通过对时间特征和产业结构特征的分析,发现福建省服务业发展表现为高层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步上升、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步下降、服务业产业结构不稳定等特征;此外,福建省服务业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结果有较大差异,显示出服务业各要素具有同等重要性。最后提出了福建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9-13

城乡融合的制度环境及其影响

摘要: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融合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等背景下产生的,必然受其所在制度环境的影响。因而能否实现城乡融合,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有直接关系。在分析城乡融合与制度环境关系的基础上,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三方面探讨了制度环境对城乡融合的影响。
14-16

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的环境桎梏与调适路径

摘要: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影响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的因素是复杂的,环境因素无疑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而当前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并不理想。克服关键的环境障碍、营造有利于我国现代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社会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17-21

论日本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动向与集落营农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地规模化经营一直是日本农业政策追求的目标。如今日本致力于培养大规模农户和集落营农等生产组织,试图代替传统的家庭经营,走规模化经营之路。而集落营农因其本身具有的多功能性,符合农业、农村的现实需求,正逐步成为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如果集落营农在经营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那么它将成为未来农业经营的中坚力量,而日本农业有可能摆脱传统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格局,走向合作化、规模化之路。
22-25

日本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针对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市场现状,阐述了日本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认为政府应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从完善立法、调整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而企业自身必须自我完善,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强化管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26-29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建设“海西”现代农业——基于对福建农业的认识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业道路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以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为主要载体,明确了"海西"农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分析了"海西"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及模式选择,进而对"海西"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30-34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状况分析

摘要: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内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从内部结构来看,外资企业直接投资是主要的投资方式;从来源结构来看,亚洲特别是香港是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从空间结构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外商投资高度集中,中西部较少;从产业结构来看,外资主要投向了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
35-37
长春大学学报杂志语言文学

铁岭方言语音特点之探究

摘要: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讨论了铁岭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一些不同之处,如平翘舌不分;舌面塞擦音[t][t‘]和擦音[],送气和不送气音相互混淆;零声母音节前增加声母[n];声母[■]一般由[l]或者[i]所代替;用[iau]代替[ye];省略介音[u];圆唇元音[o]读成[γ]等。声调的区别则体现在调值和变调上。
41-42

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看翁显良英译《春晓》

摘要:翁显良的古诗《春晓》英译是基于对中西思维差异透彻理解之上而形成的翻译佳作,也给诗歌翻译提供了一个参考:诗歌翻译有别于普通文学文本翻译,只有遵循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诗歌翻译方能尽善尽美。
43-45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过故人庄》两英译本对比研究

摘要: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因其独特的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会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解读,进而产生出不同的译本。因此,强调"文本接受,读者中心"论的接受美学对于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接受美学理论,文章对比分析了孟浩然《过故人庄》的两英译本,着重从韵律、意象、意境三个方面来看译者对诗中未定点和空白点的不同解读,以此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6-49

权势关系和称谓语翻译——《茶馆》英译本的称谓语翻译比较

摘要:称谓语是社会交际中用来相互称呼的表达方式,交际活动参加者的地位、身份等权势关系通常蕴含其中。这使得语义上等值的称谓语翻译更难实现。《茶馆》中人物角色较多,且人与人之间的权势关系多变,选择英若诚译本和霍华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以考察译文是否考虑权势关系因素。
50-52

论英语语法模糊性的哲学根源

摘要:语法是人类对纷繁复杂语言现象的抽象化和模块化,即范畴化。然而,由于客观事物的连续性、多样性和多变性,人类的思维在认识世界和借助语言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过程中都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语法范畴与概念范畴间必然存在差异性,因而导致了语法范畴的模糊性。
53-56

背离会话“合作原则”的接语类型及其语用策略

摘要:言语交际中,会话双方通常要遵循"合作原则",以使交流活动得以实现。然而,在大量文学作品里或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会话一方在应答时常常会在"合作原则"的前提下,故意背离某一或某几个准则,这种背离往往是言语者有意采取的语用策略,不仅不会影响双方交流,而且可以传递会话含义,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
57-60

不同笔触描绘同一画卷——试论中国翻译理论中的隐喻

摘要:中国翻译理论中常见的翻译隐喻有"媒婆"说、"锦绮"说、"化境"说和"临画"说等。将翻译比作临画比较贴切,然而国内的译论家在使用这一隐喻时加上了不必要的限定,将临画限定在相同的素材和法则之内,反而使问题不易阐述明了。去掉多余限制并完善后的"临画"说理论,将翻译比作用不同的画法来摹拟原画,其工具方法上的不同更贴近于翻译语言上的差异,则能更好地解释翻译本质以及各种翻译现象。
61-64

汉语词英译研究统计分析——以3种核心期刊(2006-2010)为例

摘要:为了解汉语词英译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变化倾向,对5年来3种核心期刊刊载的有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论文研究者地域不平衡性和职业单一性突出;论文研究重点热门化、思路多样化、参考文献网络化等新倾向明显;论文研究结果不唯一性和主观不一致性显著。因此,汉语词英译研究需要与时俱进,综合分析,重在探讨交流。
65-68

趴着是一匹马,坐着是一尊佛——论贾平凹小说《黑氏》的意境美

摘要:贾平凹的中篇小说《黑氏》很有意境之美。"女人"是贾平凹文学意境中的构成核心。意境美的完美体现,有效消解了"黑氏"的道德/不道德的二元对立,使"黑氏"成了人性美、人情美、人物美的化身,从而进一步加深了"黑氏"形象的悲剧意蕴。这种手法受到了清代《聊斋志异》的影响。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