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茶博览杂志 部级期刊

Tea Times

茶博览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茶博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封面故事、新闻扫描、关注、特别报道、特别报道_百年茶叶 风华正茂、视野、揽胜、专栏、包罗万象、包罗万象_读者联络处、中国红茶联盟

茶博览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茶博览杂志映像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占春乡9-9

摘要:海南农垦白沙绿茶生产基地,农户在茶园里采茶。白沙绿茶是全国每年最早上市的春茶,比内地的产茶区提早两个多月。白沙绿茶产于白沙农场,这里有70万年前形成的方圆十公里的陨石冲击坑,产茶区四面群山环绕,溪流纵横,雨量充沛,云雾弥漫,气候温和,属高山云雾区。是天然产茶之地。

四川宜宾:品茶香10-10

摘要:“现在这批茶叶正在进行烘干程序,今天下午就可以销售出去了。”2月10日,川茶集团谢坝初加工厂厂长熊江捧着部分外形扁平的茶叶告诉记者,宜宾第一批早茶即将在该厂出产,每天有100多斤成品茶从加工厂运输出去。“等到天气变暖,会有越来越多的茶叶上市。”

浙江松阳:冒芽头11-11

摘要:2月15日,松阳县裕溪乡凤弄源村茶农李根钗和其余十几位采茶工早早地起了床,戴上采茶帽和袖套,来到田间地头抢收春茶乌牛早。“早采一天,价格就高上一天!”春节以来,随着气温逐日升高,村民们一直盯着自己田里茶叶芽头的长势。

浙江温州:喝早茶12-12

摘要:有着浙江第一早之称的“乌牛早”茶日前正式开摘。记者日前走访温州市永嘉县了解到,该县的乌牛早茶于2017年2月13日少量开采。在全县各个茶园基地,采茶女工正忙碌着采摘今年的第一茬顶芽。

茶博览杂志特别报道
在两会“喝”茶16-21

摘要:在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喝茶属性影响下,作为日常饮品的茶“人驻”两会,成为“特供茶”,曾经是很多茶企的“营销话题”和“黄金卖点”。茶企利用“两会”的大平台,充分利用茶叶的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力争使自家的品牌得到最大限度的曝光。更有产茶政府从省领导到地市领导,在两会休息时间扮演茶叶“推销员”的角色。

人大代表颜泽文和他的三个心愿22-25

摘要:1月16日在成都,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这是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会长、川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颜泽文第三次参加四川省两会,刚刚听完政府工作报告,他的心情有些激动,对于发展“品质川茶、品牌川茶、世界川茶”的信心似乎更足了地。

黄先明:黔茶何日再飘香“一带一路”26-29

摘要:一千多年前,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上就可见贵州茶的身影。时至今日,贵州已成为中国知名的产茶大省。贵州省茶园面积自2013年来连续四年居中国第一,茶叶仅次于白酒、烤烟成为贵州第三大出口食品。新时期,贵州茶人看到了新机遇。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下,东盟十国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虽也有产茶(多为红茶),但咖啡销量远高于茶,当地的茶饮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垦挖掘。

毛立民:加快西湖龙井全球化30-31

摘要:杭州和西湖龙井,就像是两个不可分离的孪生姐妹,缺了哪一块,都不能完整代表杭州本地人心目中的一种文化喻意。出生于宁波石浦小渔村的政协委员、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立民,大学毕业后从宁波来到杭州,从小见惯了渔业生产的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茶业。“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和茶叶结上了缘。”而就这样,毛立民从一开始的“不清不楚”,到现在已经能为西湖龙井的发展“出声”,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浙江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毛立民提议,以供给侧改革创新方式驱动西湖龙井茶产业发展迈入新常态。

倾听两会“茶声”32-36

摘要:现在,当人们提到安溪,自然就联系到“十大名茶”之首的铁观音,反之亦然。借由这片树叶,深处福建泉州西部山区的安溪县,从部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正向“福建山区第一县”、“全国五十强”的梦想进发。1月22日,福建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福建省人大代表、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安溪县将围绕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中心任务展开工作,通过项目、园区、茶业、扶贫“四轮驱动”,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茶乡贡献。

代表委员热议茶产业发展37-39

摘要:加快制定茶叶安全国标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是世界茶业大国,产茶历史之久、茶文化积淀之深、茶产区分布之广、茶产品领域之宽、茶产量之大、茶企业数量之多、从业人员之众等均为世界之最。但是我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上还没有多少话语权,尤其是在标准上,应抓紧研究制定专门的茶叶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

茶博览杂志观察
这里风景独好40-43

摘要:农历新年,阳光甚好,在松阳县大木山茶园景区里,人流攒动。好山好水好空气,加之满园茶树垄垄,令人心旷神怡。 春节假期,大木山景区迎来了4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他们大多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大都市。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来一场与茶有关的新年之约,别有一番情趣。来自上海的游客叶伟洪就是其中一个爱茶人,这次他带着全家人住了景区里的茶主题民宿,

茶博览杂志茶事影像
田园松阳 松阳茶韵44-53

摘要:松阳位于浙江西南部,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199),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这里有被喻为“金鼠玉盘”的松古盆地,自古被称为“浙南桃花源”,

茶博览杂志问茶
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要喝个轮回55-57

摘要:记得小时候,爷爷会根据时间,看着天气,对着懵懵懂懂的我说,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年幼的我不懂这些俗语,缠着爷爷说些更多的俗语,“你听,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也就是说呀,惊蛰这一天打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十九天。”自以为接受了科学教育的我不以为然,觉得这些说法都是唬唬小孩子的。

普陀寻水58-60

摘要:大学开始学茶,会不自觉地想了解下家乡的茶。游子出门在外,都会身怀一丰不家乡的黄土,每当想家时,取出黄土,见物思人。后来啊,听说好多茶界前辈们在外地工作生活随身携带一些自己家乡的茶,品茶品味品人生,都说当地的茶用当地的水冲泡方能呈现最佳滋味,自古有“西湖龙并配虎跑泉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说法,如此来说,舟山有普陀佛茶,那好水在哪里呢?

跟着乾隆找好水61-65

摘要:乾隆酷爱喝茶,对泡茶用水非常讲究,他觉得“中泠泉”虽好,却远在南方运输不便,于是试图在北京附近寻找可以与“中泠泉”相媲美的泉水。对于泉水的优劣,乾隆有自己独到的品鉴方法,他认为好的泉水不仅要清凉、甘甜、洁净,水的质量还要越轻越好。为此,乾隆特意命内务府制作了一个银斗,对天下各地的泉水进行称重,经过测量乾隆发现:济南的“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镇江的“中泠泉”,斗重一两三厘;杭州的“虎跑泉”,斗重一两四厘;只有北京的“玉泉山”,水质最轻,斗重仅有一两。

茶博览杂志茶界争鸣
茶艺师的“消失”和“回归”66-67

摘要:去年年末,关于“茶艺师不再做职业认证”一事在茶界引起轩然大波,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2月2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对外公示了一份“关于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示内容调整情况说明”,提出在“关于餐饮服务人员”中增加“茶艺师”。截至今日,关于“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一事的最终结果——部级层面的茶艺师职业资格,又重新回到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但对于此次“回归”,欣喜有之,愤愤有之。不同的人对于此事夹杂着不同的感情。从2月22日“狂欢式的传播”到2月23日“冷静下的思考”。茶艺师“消失”和“回归”到底牵动了谁?不同的人对此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摘录如下,供大家争鸣思考。

茶博览杂志揽胜
游览一杯茶的前世今生68-70

摘要:大众熟知的庄园,以葡萄酒庄园最为闻名。其流程包括:酿酒、贮存、灌装销售,更追本溯源,在土地上种植酿酒所需的原料。如此,给人以一杯可供追寻的红酒情怀。

茶博览杂志传奇
老梅种茶三傻闯天下74-79

摘要:老梅,全名梅献山,浙江丽水人,一个地道的茶农。初次见面,是在他的茶园,一个叫大姆山的地方。海拔800米的山坡上,2040亩有机茶树是老梅的命根。从青涩的毛头小子到白发上鬓的花甲老人,老梅说自己这辈子的心血全在这。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几乎把一辈子都献给了这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