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茶博览杂志 部级期刊

Tea Times

茶博览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茶博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封面故事、新闻扫描、关注、特别报道、特别报道_百年茶叶 风华正茂、视野、揽胜、专栏、包罗万象、包罗万象_读者联络处、中国红茶联盟

茶博览 2013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茶博览杂志封面人物
“茶为国饮”鼎力推动者——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刘枫8-13

摘要:“没有哪一种饮料,能与茶相比。在中国,唯独将茶确认为‘国饮’,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原浙江省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前会长刘枫这样对记者说。

第八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在长兴举行周国富宣布大会开幕14-17

摘要:以“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为主题的第八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10月16日在长兴大剧院隆重开幕。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原浙江省政协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到会并宣布:第八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开幕。

茶博览杂志特别策划
转型升级中的金华现代茶产业21-26

摘要:金华,古称婺州,茶史长达千年,茶文化亦源远流长。早在晋时,金华境内的东自山就产好茶,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对“婺州东自茶”和鼎盛一时的婺州窑茶碗给予极高的评价,唐朝时刨制的“婺州举岩”为古代贡茶,上贡历史悠久,其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华市辖的磐安县玉山古茶场,建于宋代,是全国唯一现存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被誉为我国茶业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在这片热土上,不仅生产名茶,也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八婺茶文化。

让茶产业插上奋飞的翅膀——金华茶文化传播活动印象27-29

摘要:据《山越史》所载,汉时,金华境内已产茶。而被誉为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一块“活化石”的玉山古茶场以及李清照、李渔等文人在这块大地上挥洒下的有关茶的诗篇,更是彰显了金华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到2012年底,金华全市共有茶园而积38.4万亩,茶叶产量3万多吨,产值14.1亿元,居全省前列。武义、磐安分别被授予“中国有机茶之乡”和“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武阳春雨”茶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而采云闻、更香等知名茶企更是将现代化经营理念引入日常生产管理之中,促进了金华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其逐步向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小茶叶做成大文章——武义茶界“领头雁”速写36-39

摘要:八山半水分半田,这是一个适合产茶的好地方。金华市西南部,有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武义县。相传武剃天执政时,新设郡县均冠以“武”字,因县东有百义山,故以武义名县。

情系绿茶:二十年不离不弃——记中国有机绿茶第一人潘金土40-41

摘要:20年来,采云间人从播散第一棵有机茶苗,到中国有机茶第一家,从首创凉水冲泡茶新技艺,到铸造国家“非遗”贡茶,从不足30m。的茶叶店打开地方市场,到采云间世博茶园香飘四海,这一切都基于“好茶从种植开始”的经营理念,打造出中国最佳生态茶园,建立了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安全可控体系,只为做好绿茶,让国人懂茶、爱茶,让中国绿茶飘香世界。

八婺名茶谱42-43

摘要:婺州举岩,又称金华举岩,属半烘炒绿茶,产于浙江金华北山村一带。旧时因金华属婺州治,产茶之地峰石玲珑,巨岩重叠,犹似仙人在此举岩而得名。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黄一正著《事物绀珠》、詹景风著《明辨类函》、方以智著《通雅》等书中均将其列为最佳名茶之一。该茶闻名于宋,兴盛于明,

金华茶事影像46-49

摘要:金华古称婺州,产茶历史悠久。“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一方水土养一方茶。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秀丽的山川为金华茶叶生长提供了极其有利的生长环境,好山好水自然出好茶。

茶博览杂志连线微茶楼
连线微茶楼50-53

摘要:微茶楼自问世以来,受到众多热爱茶和茶文化的网民的欢迎。目前,微茶楼的“茶窖”已有数十万之众,其影响力与日俱增。这种新颖的网络茶文化传播形式,引起了多方关注。从本期起本刊专门开辟“连线微茶楼”专栏,精选微茶楼内的精彩微博,与更多的国内外“茶客”交流、分享。

茶博览杂志要闻信进
聚龙头企业谋茶业发展浙江茶企联谊会成立周国富会长作重要讲话58-58

摘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企业家联谊会(简称:浙江茶企联谊会)日前成立。在浙江茶企联谊会成立大会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鸿道主持。浙江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王建跃、浙江省供销社主任马柏伟、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虞荣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梁朝清、秘书长詹泰安等出席了会议。

建茶业强国:浙江茶企义不容辞59-59

摘要:出席浙江茶企联谊会成立大会的众多企业负责人日前就时下中国及浙江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踊跃发言,吐露心声。

茶博览杂志要闻传递
茯茶的品质——专访张汉成60-60

摘要:“湖南黑茶,人类健康的新希望。”唯一具有“金花”的茯茶则是健康黑茶中的又一大亮点。笔者最近有幸拜会了黑茶大师——张汉成(益阳人,现任泉笙道茶厂厂长,出生黑茶世家,专业制黑茶30余年),就茯茶品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专访。

中国(湄潭)首届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高端论坛举行我国茶叶籽油市场潜力巨大每年400亿商机61-61

摘要:中国(湄潭)首届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高端论坛9月28日在湄潭举行。此次论坛是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湄潭县委、县政府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叶籽利用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专家学者云集湄潭,共话茶产业的发展新路。

雷山银球茶:雷山县的金名片——访雷山县副县长龙志波62-63

摘要:茶的苗语音为汉语音的Ji,根据汉语音的Ji推断为苗语意的“栽种”,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苗族同胞只好把“种的茶”植物叫Ji,其意就是“种”。

蓄势待发的雷山茶业64-65

摘要:记者日前随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专家组来到黔东南州雷山县考察茶产业,当地苗族入极具特色的茶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政府支持下,许多力量和要素正在聚集成势,择机而发。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光。

让美丽苗乡飘溢清纯的茶香——我与茶叶结缘的创业故事66-67

摘要:我的家乡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岭主峰雷公山下。巍峨的苗岭主峰雷公山保护区,是一片原始的国家森林公园,云雾缭绕,变幻莫测,享有“天然氧吧”、叫勿种的基因库”等美称。我们苗族人就星罗棋布地居住在雷公山境内。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苗疆圣地出产的传统手工制作的银球茶、清明茶等,一直是中央机关专用茶,银球茶还曾被指定为外交部馈赠礼品,并于2012年入选为党中央十八大的专用茶。茶叶是雷山一张闪亮的名片,雷公山茶以茶香浓郁、

茶博览杂志茶界视野
中国生态茶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韩文炎博士68-69

摘要:记者日前与韩文炎博士进行了一场有关我国生态茶业建设的对话,颇受启迪,并从中认识到要促进我国生态茶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仅是茶园主或者协会组织单方面的作为,而是需要各界人士“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从而进发出强大的可持续推动力。

湄潭:走在贵州茶业前列70-72

摘要:茶园面积从2000年不足3万亩,发展到如今40.33万亩,湄潭县一跃成为全国茶园面积第三、西部地区第一县的茶叶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