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茶博览杂志 部级期刊

Tea Times

茶博览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茶博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封面故事、新闻扫描、关注、特别报道、特别报道_百年茶叶 风华正茂、视野、揽胜、专栏、包罗万象、包罗万象_读者联络处、中国红茶联盟

茶博览 200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相伴·祝愿3-3

摘要:2003年非典危机、报刊整顿,《茶博览》杂志却获准公开向国内外正式发行,这是极不容易的。我们分外珍惜这本杂志,一众同仁从杂志定位、版块设计、美术风格等若干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探讨入手,一样样、一件件地,希冀把全新的《茶博览》拿到读者面前。转眼《茶博览》与我们、与读者相伴已有3年。令我们深感欣慰的是,这份专业类的文化刊物已逐步形成独特的办刊风格,

刘枫考察福建茶产业茶文化时说创建茶叶品牌 做大福建茶业8-9

摘要:2006年11月6日-12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应邀赴福建省考察茶文化、茶产业。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亲切会见刘枫,并就弘扬茶文化,宣传福建茶,做大、做强福建茶产业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刘枫先后考察了漳州、泉州、龙岩、福州

太平盛世茶文化大有可为——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才土10-11

摘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才土,日前来到浙江金华汤溪九峰山名茶基地考察。笔者就有关"茶为国饮"、健康饮茶、茶文化的作用,以及茶产业的发展等问题,采访了他。谈到中国茶文化现状及其对茶产业的发展时,沈才土说:总的来说,这些年来,茶产业有了长足发展,茶文化的研究和普及欣

茶者寿 寿到茶——陈观沧九十寿诞庆祝茶会在杭举行12-12

摘要:日前,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在西湖国际茶人邨为浙江著名茶人陈观沧先生举行九十寿诞庆祝茶会。"茶者寿,寿到茶",这是原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戴盟为陈观沧先生九十寿诞书写的祝贺条幅,此意也代表了相聚于此会的新老三代茶人对陈老先生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所有茶人的祝福。陈观沧先生原是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总工程师,茶人之家执事长,从事茶业五十多年,

器为茶之父——中国茶具的历史文化变迁14-15

摘要:茶具的诞生与茶从药用发展为饮用有密切的关系。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不同,使得茶具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唐代及唐代以前,人们饮的主要是饼茶,其茶具包括贮茶、炙茶、碾茶、罗茶、煮茶、饮茶等器具。宋代,随着"斗茶"的兴起,人们常用点茶法,与此相应的则有碾茶、罗茶、候汤、点茶、品茶等器具。元明之后,人们以饮用散荼为主,则饮茶器具简化为茶壶、茶罐、茶盏等。

宜兴名壶阳羡茶16-17

摘要:茶原产于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宜兴是重要的茶叶产地,从唐朝以来,我国茶业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都和宜兴有着密切的联系。风流余韵,绵延不断,即使是今天,宜兴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无不和茶叶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宜兴人感到自豪,常常向客人称颂我们宣兴的四句话里除了"陶的世界、洞的天下、竹的海洋",还有一句就是"茶的绿洲"。可见茶在宜兴的影

宜陶与茶18-21

摘要:一、宜兴陶宜兴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境内山峦起伏,河港纵横。从新石器时代出现陶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且陶瓷业相当发达,但史料中鲜有关于宜兴陶瓷业的发展记载。据现已知的资料,明万历十一年王稚登的《荆溪疏》中提到:"蜀山黑黄二土皆可陶,陶者穴火负山而居,累累如兔窟。以黄土为胚,黑土抟之,作古瓴、药炉、釜、鬲、盘、盂、敦缶之属,鬻於四方,利最博(薄)。……"当为最早的记载。

历代名壶鉴赏22-35

摘要:所谓名壶鉴赏首先就面临着一个遴选的问题,如何才是一件历史的名作名壶呢?从紫砂的艺术发展历史而言,有着特殊意义的壶,就象一个个符号,从这些作品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紫砂发展的每一步,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名壶,鉴赏者通过它们,可以很好地学习到紫砂艺术的知识纲领和经验,获得审美享受,如南京出土的提梁壶,又如时大彬工艺改革后的砂壶,以及曼生壶等。本文阐述也将以历史发展为线索。

唯有德艺真本色——王氏陶艺工作室小记36-37

摘要:紫砂陶艺在技艺的传播上,和中国历代其它门类的工艺一样,是采取师传徒承的教习方法。自明代迄今,我们每每可以从紫砂发展史中,理出一条条脉络分明的师徒、父子传承的路线和作品。王氏陶艺工作室正是这样一个祖孙三代共同打造的紫砂陶艺世家。说到王氏陶艺最早的开拓者,正是赫赫有名的陶艺大师王寅春。1934年宜兴吴德盛陶器店,订制300只花盆,外销日本,因工期仅为两

做壶就是做学问——锋艺紫砂工作室程悬印象38-39

摘要:坐落在陶都丁蜀镇西郊仙鹤山麓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依山而立,气势宏伟,是中国陶瓷圣洁而高雅的艺术殿堂。这里不仅陈设着近万件古今陶瓷精品,展示着宜兴悠久、灿烂的陶瓷艺术文化,而且在博物馆的紫砂艺术研究所里,云集着当今紫砂壶艺的一大批精英。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峰艺紫砂工作室主人程悬是幸运的。她的父亲程辉正是这个紫砂艺术研究所的所长,而且作

流金溢美镶金壶40-41

摘要:紫砂壶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数百年,但却演化出丰富的人文历史及艺术特色。最早的紫砂壶,就是常见的紫砂泥颜色,后来的色彩就不是这么单调了。特别是明清以后,随着紫砂壶兴旺成熟时期的到来,各种装饰手法在紫砂工艺中运用,使得紫砂的面貌更为丰富多彩。在众多的装饰手法中,金银丝镶嵌艺术出现得比较晚,存世的作品也不多见,但却

真诚所至 超谐之境42-43

摘要:紫砂壶从实用性迈向艺术性,这是制壶行业文化内涵、艺术取向的最高境界。作为造型艺术的紫砂壶,不同的壶艺师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不同作品的背后体现着不同壶艺师所固有的不同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对制壶工艺掌控能力。知识结构广博深邃的,审美情趣典雅高尚的,制壶工艺掌控自如的,毫无疑问必将更胜人一筹。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工艺能力这三个方面中,知识结构和制作工艺,在壶艺师的一生中呈抛物线状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直至个人顶峰,而最高境界取决于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体现,并非常

相映成趣的名瓷与名茶44-45

摘要:瓷器在茶具中的运用,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中绚烂的篇章。不仅因为瓷器茶具品种丰富,足以配衬所有的茶类;更因为其精湛的工艺,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瓷器茶具之于中国茶的意义,不亚于瓷器对于中国的意义。瓷器茶具的代表产品是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

中国五大名窑茶器礼品供货商46-47

镌刻西湖的传奇——陈国昌作品印象48-49

摘要:"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美丽的西湖如诗如画,让离开家乡的人魂牵梦萦,让初来乍到的人流连忘返。历朝历代,歌咏西湖的诗词书画不计其数,表现西湖美景的工艺作品层出不穷,陈国昌算得上是其中很特殊的一位。土生土长在杭州的陈国昌,对杭州和西湖自然热爱有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再造壶境——读宣大庆的壶具粉印版画50-51

摘要:上帝把泥巴捏成了鲜活的生命体,陶艺家竟然也有这样的能耐。一堆没有生命的泥巴,在陶艺家手中变成了一只只充满作者思想情感和完美意境的紫砂壶艺术品,且蕴动着灵气和活力。敏感的玩家也许能领悟它们生命的博动,但是,一般观众不一定能即刻品知其味。然而,这些壶艺,在宣大庆先生的笔下,意境被深化,更可被人们品味了。

五彩云霞入瓷来——荣宏功夫茶具52-52

摘要:景德镇瓷器从唐至今,一直是瓷器中的佳品,然其风格却经历了多番变化。从唐代的白瓷到宋代的青白瓷,再到元、明的青花瓷、彩瓷,其工艺的变革亦是中国瓷器工艺的发展进程。清代,景德镇还创制了粉彩、斗彩等釉上彩绘茶具,不仅贵为皇宫珍品,更在海内外名噪一时。这样的历史人文背景促动了"荣宏"在开发瓷器茶具时,对釉彩的执着和钻研。当家人吴锦荣说:"景德镇瓷

喜看印花税票上的茶具53-53

摘要:在有价凭证上,诸如邮票、茶币、电话磁卡等出现以茶和茶文化为题材的图案,这已成为人们所熟知(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文库(2)》),但最近笔者收集到的由国家税务总局发行、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印行的一套9枚以"青花瓷"为题材的中国印花税票(2005年版),其中有贮茶罐、茶壶、茶盘等青花瓷茶具出现,从而在传播中国茶文化的有价凭证上又增添了印花税票这一品种。这自然为茶人和邮人所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