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博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茶博览杂志 部级期刊

Tea Times

茶博览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茶博览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封面故事、新闻扫描、关注、特别报道、特别报道_百年茶叶 风华正茂、视野、揽胜、专栏、包罗万象、包罗万象_读者联络处、中国红茶联盟

茶博览 200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茶经》故里茶芳香2-3

摘要:湖州,一座因太湖而得名的美丽城市,一方古老而时尚的宜人之地,一颗镶嵌在人间天堂的璀璨明珠。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历来被誉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湖州,是陆羽《茶经》成书之地,因而湖州的茶文化值得特别书写。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事。公元760年,他从湖北来到当时的名茶产地湖州,遍历各地茶区,收集大量资料,总结茶事

湖州茶香显魅力4-6

摘要:"茶为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产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而湖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与茶有着深厚的渊源。湖州人民更是喜欢饮茶,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崇尚茶文化,追求茶理念,逐步成为社会时尚。

茶圣陆羽与湖州茶12-13

摘要:说起湖州茶,很自然地要想到陆羽。陆羽一生事茶,他留在世上的最重要的著作是《茶经》。而《茶经》就是在他的第二故乡湖州问世的,在世界茶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湖州茶文化胜迹追踪16-18

摘要:湖州地处太湖南岸,乃古吴越之地,历史悠久,山水清远,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湖州的茶叶和茶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茶圣陆羽在这里先后居住了30多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都茶学专书《茶经》,足迹遍及全境。所有这些,在今天都成了珍贵的茶文化史迹。近年来,湖州市和有关县的党政领导,以及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对茶文化史迹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考证,并对部分史迹进行了修复、重建或树立标志。以下分妙峰山区、顾渚山区、青塘别业、其他陆羽遗迹等四个部分,逐一加以叙述。

紫笋齐尝各斗新 ——序《湖州茶诗》19-20

摘要:湖州是文化之邦,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湖州的顾渚紫笋,早享盛名,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有茶叶"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长城县顾渚山谷"。湖州一带的紫笋茶区,长期孕育发展起来的茶文化,在唐代茶史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当我高兴的听到杭州被命名为中国当代茶都时,在欢庆之际,突然发出联系的思

寻陆鸿渐不遇21-21

湖州贡焙新茶21-21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21-21

三吴21-21

紫笋茶21-21

品顾渚茶感赋21-21

湖州名茶四绝22-23

摘要: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太湖之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就是海内外闻名的名茶之乡。湖州茶文化历史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东汉时期。1990年4月在湖州发掘的一座东汉晚期墓葬中,有一只刻有"茶"字的青瓷瓮,应当是用来贮藏茶叶用的。这是目前已

千年“紫笋” 重放异彩24-27

摘要:一个标本,也许还需要修整,更需要珍惜。年代久远的历史,只是一杯陈茶而已,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杯新茶;而这杯新茶,又从古老的土地上生长出来。

紫气灵动顾渚茶山29-31

摘要: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湖州长兴苏浙两省交界,天目山余脉延伸到太湖将入而未入之处,有一座山川,形似箕,口向湖,因春秋时吴王夫差弟夫概曾登山东顾其渚,而名曰顾渚。山不高,海拔355米,但山与水的交融,茶与人的相交,成就了金沙泉涌、紫笋飘香的灵动,成就了她中国茶文化重要发祥地的光环。

陆羽是怎样找到顾渚的——有关一个茶人与一座茶山的叙事32-39

摘要:公元733年,朝代为唐,年号为开元,干支为癸酉,有一个弃儿降临人间。再过23年,李氏王朝就将盛极而衰,开始下坡路了。但它的统治者显然没有那种乱世将临的思想准备——玄宗在梨园与美人之间敲着檀板,《霓裳羽衣舞》正在酝酿中,而中国版图上所有的文人都在苦吟高歌,出口成诗。那年,杜甫二十出头,而李白刚刚过三十,他痴迷地渴

重扬“千年贡茶”之名——记长兴县紫笋名茶开发公司40-41

摘要:"湖州刺史尽风流,石刻摩崖真迹留。紫笋金沙今胜昔,贡茶遗韵仰千秋。"这是长兴顾渚白羊山摩崖石刻上的题诗。仿佛是千年铸就的那种缘分,与它遥遥相望的正是历经千年依然郁郁葱葱的那片茶园。

一株白茶的精彩传奇42-48

摘要:不得不佩服安吉人的聪明,通过无性繁殖,将一株白茶发展到3.7万亩,成为致富一方的大产业;不得不佩服安吉人的智慧,通过追根溯源,为安吉白茶找到了"原产地"宋徽宗《大观茶论》;不得不佩服安吉人的创造,通过品牌建设,将安吉白茶培育成为人见人爱、千金难求的茶中极品,"古有西湖龙井,今有安吉白茶"如今已是茶叶界中的一个热门话题,2005年7月1日的《农民日报》惊呼:"安吉白茶推广速度之快、产品价位之高、市场品牌之响、总体效益之好,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书写了一个精彩传奇!"让我们沿着安吉白茶的发展轨迹,来看看安吉人是怎样书写这个精彩传奇?

夜瀹白茶月如水49-49

摘要:蒙茶友厚意,获赠好茶无数,我也就随缘开始了品茶生涯。今日便以安吉白茶开泡。之前已经翻遍茶书,恶补知识,得知安吉白茶的稀有珍贵,心中不由有些紧张。唯恐拙手笨脚,怠慢佳茗。随手打开电脑,放上一曲近来很爱听的"白月光",虽然忧伤委婉,却令人沉静。取出那一泡被友人视若珍宝,托孤般谨慎地转赠与我的安吉白茶,心中暗自忖度。浅绿的颜色,青色的淡香。细长而挺直的干茶,虽在沉睡,仍显出生命蓬勃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