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Publishing Research

  • 11-1537/G2 国内刊号
  • 1001-9316 国际刊号
  • 0.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出版发行研究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出版发行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市场与营销、出版法苑、期刊研究、编辑理论与实践、走出去、出版史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201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卷首语
出版史研究的新视角1-1

摘要:北京师范大学万安伦教授的新作《中外出版史》在付梓出版前夕,他嘱我为书作序。我因曾长期在北师大编辑出版专业为研究生授课,也算和他是同事,不好推辞,只好答应下来了。为朋友的书写序其实是一个苦差使,但也是逼着你读新书、长新知的好机会。以我之见,该书至少有这么几个创新点,值得关注和称道。一、按载体不同将整个人类出版历史划分成"硬质出版""软质出版""虚拟出版"三大阶段,符合历史科学中的生产力标准。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本期关注
加快智库建设,推动内容产业发展5-8

摘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我国的智库建设在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很大成绩。新闻出版领域的新型智库建设,应当聚焦转型升级的新兴领域和重点方向,为新闻出版业乃至整个内容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舆论影响力的作用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9-14

摘要:本文立足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时代背景,在探讨智库舆论影响力内涵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两大作用机制,提出了智库舆论影响力的"形成过程"就是其对社会的"引导过程","引导过程"规制了其"形成过程"的观点,并尝试总结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舆论影响力的内部与外部提升路径,以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增强舆论影响力提供借鉴和参照。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默认
《2016~2017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十二五”时期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出版发行14-14

摘要:本刊讯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范军主编的《2016~2017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十二五"时期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近日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延续性科研课题,从2002年起作为一个固定的科研项目,由研究院组织院内科研人员及院外专家,总结分析全国新闻出版业的年度发展状况及出版业发展趋势,以蓝皮书的形式每年向社会。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理论探索
出版企业品牌关系的框架建构与管理对策15-18

摘要:建设和谐品牌关系是品牌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品牌理论研究中的前沿课题。本文借鉴生态学的思维,运用生态品牌关系理论,对出版企业品牌关系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研究,重点对出版企业品牌关系的框架进行了建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出版企业品牌关系的管理建议。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产业论坛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治理的特征及问题研究19-23

摘要:2008年以来,我国陆续设立了14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这对支撑我国数字出版业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科学高效地治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是保障数字出版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支撑数字出版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治理的主要共同特点,分析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产业协同视角提出加强产业生态治理、加强重点环节治理、加强中小企业治理三项建议。

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问题探讨24-27

摘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长期发展的结果,科学把握两者作用边界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协同角度分析政府和市场两者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必要性,探讨两者协同作用的可行性,需遵循价值取向、定位准确、时空匹配等原则;并通过界定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探讨当前政府在文化产业中协同作用的发挥。

“双创”时代出版类院校人才培养需求探究——以小微出版企业创业为例28-30

摘要:在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随着时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的"双创"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这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良好契机,也对高校适应双创时展所需教育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后出版类院校毕业生逐渐成为小微出版企业的中坚力量,出版专业院校应当结合学生创业特点与出版专业特色推出更符合"双创"要求的"产学研"形式。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31-34

摘要:移动互联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加速了出版产业的颠覆、重构、跨界、融合,也使得传统出版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转折。数字化转型定位的实践和理论需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本文在分析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出版企业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江苏省数字出版产业作为个案进行体系应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出版业社交化战略分析35-37

摘要:在刷微博、刷朋友圈等行为已成为习惯的"泛社交时代",出版业需要改变轻视社交的传统观念,建立基于新的媒介生态的社交化战略,因为社交(社交中的大数据)是发现用户、认知用户和留住用户,并且是寻求新的商业模式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所构建的万物互联环境下,出版业社交战略需要经营者把握社交发展的三大方向,在充分挖掘社交两大价值基础上抓住社交构建五大关键点。

基于OMA-DRM技术的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方案探析38-41

摘要: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采用电子设备阅读电子出版物,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保护电子出版物的版权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电子版权保护平台的核心需求,剖析了国际流行的OMA-DRM技术体系的系统架构、通信协议、电子出版物格式、以及权利对象格式等关键部分,为我国电子出版物版权保护提供一种可能的平台技术方案。

国内电子书出版产业发展刍议42-44

摘要:我国电子书出版产业的基本现状是产业规模有限,对出版业整体贡献较大,但良性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版社动力不足,优质内容供给不足;发行平台的枢纽作用发挥不充分;阅读设备与移动应用尚有诸多不便之处;读者付费阅读意愿不高。本文就我国电子书出版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出台有关政策平衡市场主体权益,理顺电子书市场运行机制;出版社应将电子书业务作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增加优质内容供给;发行平台应发挥枢纽作用,为电子书产业链良性发展做出更多贡献;读者应尊重知识产权,拒绝盗版。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市场与营销
高校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发展现状与运营对策——以96家高校出版社为例45-48

摘要:在新媒体冲击、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我国大多数高校出版社以积极的态度拥抱新媒体,出版社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成为一种趋势。本次研究的96家高校出版社中87家已拥有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开通率达90.6%,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经营现状、营销方式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图书出版企业基于价值网的竞争优势探析49-52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专业化分工的加剧,传统图书出版价值链正经历着一系列变革,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强化企业合作的图书出版价值网正在形成。本文简要论述了价值网下的图书出版企业存在的竞争优势,全面分析创造图书出版价值网竞争优势的策略,以便为图书出版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中外体育图书出版比较及其建议52-55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等,从出版种数、出版种类、出版机构、出版物载体、畅销书五个角度,比较分析中外体育图书出版的现状和特点,找出差异原因所在,为我国体育图书出版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旨在为缩小中外体育类图书出版的差距,提高我国体育类图书出版水平提供依据。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期刊研究
论学术集刊的独特价值与发展路径56-60

摘要:学术集刊是与期刊互补的一种学术出版方式,虽然在编辑思想和出版体例上与期刊一脉相承,却具有不同于期刊的传播功能和存在价值,是未来期刊出版管理体制创新的潜在路径。对于学术集刊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能简单地沿用期刊的既有模式,而应当将其视为一种独立的出版物,赋予其独特的连续出版物标识,有意识地从制度上、物质上扶持学术集刊的健康发展,以推动期刊出版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传媒视角
编辑智能类媒体价值、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今日头条”为例61-64

摘要:编辑智能类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期产生的新型媒体,它构建了移动互联网时期第一个内容产业生态体系,既解决了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问题,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媒体类型;又解决了广告主流量需求的规模化的问题,从而成为最受资本市场欢迎的"独角兽"之一。本文以"今日头条"为例,探讨了编辑智能类媒体的价值与问题,并以此对编辑职能类媒体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对策。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广告融合传播探析65-67

摘要:当代信息社会,数字化技术引发了媒介形态边界的消解并相互融合,广告信息传播表现出融合一体化的特点。本文基于媒介融合背景,结合当代信息社会特点,对广告的融合性传播进行了探析,指出广告融合性传播既是对广告信息进行整合并形成信息流,又是广告信息的异质接入与感知同构,广告传播由此表现出信息融合叠加、信息多屏融合联动、广告场景融合等传播新形态,通过分析,为当前及今后广告信息传播提供新的策略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