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Publishing Research

  • 11-1537/G2 国内刊号
  • 1001-9316 国际刊号
  • 0.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出版发行研究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出版发行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市场与营销、出版法苑、期刊研究、编辑理论与实践、走出去、出版史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卷首语
名编辑标准与陈昕同志1-1

摘要:收到陈昕同志的三部四册书,《书之重,评之轻一一陈昕书评选》《高擎火把的人一一陈昕出版演讲录(上、下)》《出版经济学研究》,沉甸甸的、很厚重、很典雅,装帧艺术也比较讲究。心里先是一种震动,接着是一种油然而生的钦佩和崇敬。在接下来举办的陈昕同志著作集出版座谈会上,领导满座、学者满座、高朋满座,大家对陈昕同志的学术成就、文化成就、思想成就、出版成就等作了比较充分,又比较客观的肯定性评价。我从编辑学会培养学者型编辑,培养编辑名家的角度谈了几点想法。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科研报告
2016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报告5-9

摘要: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动漫游戏产业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和融合协同等多种举措,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理论探索
学术期刊体制改革内驱动力研究10-13

摘要:本文从学术期刊真实运营主体以及学术期刊体制改革最主要受众视角出发,研究学术期刊真实运营主体对于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内驱动力,探讨了在学术期刊体制改革中自下而上反向推动改革的可能。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内驱动力严重不足,这主要和学术期刊的过度的双重权利约束以及学术期刊整体运营空间不足相关。文章同时提出在当前学术期刊体制改革中促进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内驱动力提升的先期对策。

试论学术期刊与学风养成14-17

摘要:学术期刊既反映时代精神发展的脉络,又记录社会实践发展的轨迹。学术期刊应当也能够在良好学风的养成方面承担重要使命,成为良好学风的倡导者、引领者和积极的践行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术期刊一要转变办刊理念、营造良好氛围,二要创新办刊举措、促使良好学风落地生根,为弘扬学术、繁荣文化、提升中华民族软实力作出应有贡献。

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证成18-20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以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为基础,这一基础性作用体现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障功能:知识产权创造促进文化产业创意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文化产业内容确权,知识产权运用推动文化产业市场运营,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支撑文化产业环境营造。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专题研讨
试论全民阅读的社会学研究——兼论阅读社会学21-26

摘要:阅读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是人们除直接参与社会实践外,认识自然和社会、获取知识信息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是人类一切文化、科学、教育和社会信息交流活动的基础。阅读活动虽有历史、民族、时代、语言、文字等特征和特点.却是世界性的追求,是人类共同进步的阶梯。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产业论坛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互动关系的现状与问题探析27-30

摘要: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互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非遗产业化层次较低、非遗开发路径较为单一、对非遗资源重开发轻保护、机械化生产方式消解非遗产品文化个性及非遗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有效促进和保障我国非遗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共赢共荣,必须正确处理好宜产型非遗保护与非宜产型非遗保护的关系、非遗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非遗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非遗产业化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基于要素投入结构升级的图书出版业供给侧改革初探31-33

摘要:2017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图书出版业在劳动力、资本等一般生产要素上的投入比重偏高,致使低品质图书和重复出版成风、产能过剩;与此同时,在人才、知识、服务、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要加快我国图书出版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需首先优化和升级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数字出版
智能化语境下的数字出版领域知识服务生态构建34-36

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知识服务将使数字出版领域实现战略转型,智能语音技术、失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在知识服务的各环节中会发挥重要作用,构建起知识服务的全新生态模式,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发展价值。

古籍数据库出版探析——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汉籍数字图书馆》为例37-39

摘要:古籍文献以统一、规范、灵活的数据库形式整合出版,打破了散乱慢的旧局,利于学术研究、学习应用。从出版角度看,古籍数据库也是优质内容资源与数字出版形式结合的典范,既有利于古籍文献的保护与传承.也适合持续运营与滚动发展。本文结合《汉籍数字图书馆》探究分析了古籍数据库出版的背景意义、出版运营、比对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等。

出版业大数据研究的困境与破解40-43

摘要:自2013年起,大数据成为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许多现实案例向人们展示了大数据应用的效果。一方面大数据应用在出版行业中的意义备受肯定,另一方面真正利用大数据研究或解决问题的案例却不多,其原因主要由于出版业大数据思维薄弱,大数据研究没有落到实处,行业信息不全、数据缺失等问题导致大数据应用难以发力。对此,应当在全行业树立大数据思维,从基层出版企业开始重视原始数据的积累,加快建立分级数据平台,同时要注重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建立大数据研究机构,使大数据研究在行业内尽早落地,加快行业发展。

从Kindle阅读器看出版业的分享经济43-46

摘要:随着分享经济在中国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在创新中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在数字阅读及出版领域,一场分享经济的革命势在必行。通过对分享经济的阐述,本文以阅读模式为切入点,以专业化阅读器Kindle为例,对分享出版经济下的电子阅读器的优势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出版分享经济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数字出版产业的区域性及发展对策——河北省出版产业的比较优势与政策供给47-50

摘要:我国经济与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自发展以来呈现出区域化的基本特征。以省域发展状况为分析视角。研究区域经济问题应包含区域内产业以及区际产业关系.主要关注的问题相应集中在河北省数字出版产业政策、服务水平、产业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河北省数字出版生产要素流动、产业扩散、产业转移、竞争与合作的问题。区域出版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服务组织实体,不能也无法自我封闭运行,因此本文提出培育河北省数字出版产业比较优势;加强公共及商业文化设施建设以维持合理的数字出版供给机制;开展区际合作以拓展河北省数字出版服务领域的对策。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市场与营销
大学出版社供给侧改革的“痛点”51-53

摘要:虽然大学出版社近几年改革发展特色突出、出版成绩显著,但也存在着出版业普遍存在的库存高、品种过剩、精品缺乏以及利润率走低等问题。对此,大学出版社必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在总结当前大学出版社基本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出版社在应对市场与行业大势、产品供应、内部管理等供给侧的主要“痛点”,并从思想认识、组织管理、宏观作为、微观谋划等方面给出了消除痛点、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突围之路。

打造校园实体书店建设管理与经营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54-55

摘要:实体书店是全民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文化场地,面对实体书店当前的困难,本文从书店需求、合作机制、运营管理等方面探索新形势下实体书店建设新模式,结合具体的校园书店建设实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营销的传播策略浅析56-59

摘要:品牌是现代产品的核心内容,一个成功的品牌营销战略可以带动企业整体销售量的增加和利润的增长。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进行了阐述,从企业角度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企业品牌做大做强的策略与建议,并结合当今主流企业的先进营销方法,构建了一套适应时代的品牌营销传播策略。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期刊研究
学木期刊社交媒体危机管理策略研究59-62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成为学术期刊受众最常用的媒体,由于社交媒体传播模式复杂,学术期刊对社交媒体舆情监测相对困难,导致与学术期刊相关的事件容易放大成危机事件,从而对学术期刊的形象构成威胁,学术期刊需要构建危机管理体系。本文基于危机传播理论,提出了学术期刊容易导致的三种危机类型:故意犯错型、意外牵连型和牺牲者型。学术期刊应根据不同危机情境与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型策略、回应策略,或不回应策略,恢复学术期刊的声誉。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编辑理论与实践
浅议学术期刊编辑的几种意识63-66

摘要:学术期刊发展至今,不论是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众多变化。在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在新环境下继续生存和不断发展是每一个学术期刊编辑都应当深思的问题,这涉及编辑的意识层面问题。文章从社会责任意识、学科研究意识、文化涵养意识、职业规划意识、系统工程意识、运行管理意识、数字工作意识、用户服务意识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