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Publishing Research

  • 11-1537/G2 国内刊号
  • 1001-9316 国际刊号
  • 0.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出版发行研究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出版发行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市场与营销、出版法苑、期刊研究、编辑理论与实践、走出去、出版史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2008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卷首语
向原创环节延伸、追溯1-1

摘要:受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冯俊科局长之邀.我出席了今秋“北京图书节”的两项活动.一是“青年写作爱好者作品征集出版活动”首批入选作品签约仪式;二是“青年与原创出版讲座”。活动主办方让我和著名作家徐坤女士同台演讲,请她讲“我的原创文学路”,让我就“百年原创与出版繁荣”讲点什么,其实是在第一项活动的基础上,研讨文学新人成长的某些规律。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本期关注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5-11

摘要:数字出版的脚步在我国迈得越来越扎实,管理上日益重视对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生产中日益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产业规模呈倍数增长之势,业已成为我国传播领域中一支朝气蓬勃的集事业功能和产业功能于一体的生力军。研究和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状况,对于科学制定产业规划、指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今年初启动了“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第二次)的调查研究和撰写工作,本文即该年度报告之一部分。在此刊出,以先飨读者。

施普林格: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跨越的策略分析11-14

摘要: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出版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科技出版社,从1996年正式推出全球第一个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nk开始,施普林格已有十多年的数字出版经验,并且目前其收入主要来自其数字出版业务,完成了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成功跨越。2004年,它在欧洲市场上的在线出版销售额已超过印刷版。2006年,它的总收入达10亿欧元,约合1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0%,大大高于其他国际出版集团的年收入增长率。在传统出版商纷纷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国际出版格局中,施普林格能够遥遥领选,呈现良好的业务发展态势,得益于建立了以数据库为基础的成熟的专业化数字出版模式。施普林格出版公司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成功转型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国出版业借鉴。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信息库
“多维视野中的杨红樱”高层学术论坛成功举办14-14

摘要:“杨红樱三年不写书,我们卖什么?”一位书店总经理一语惊四座。几年前,一个作家笔下的小学生形象一下子红遍大江南北,作家杨红樱也因之得到了孩子们明星般的追捧,同时,在少儿出版、发行界,她被视为“救市”的财神,也因此被业界称为“杨红樱现象”。10月10日,一场针对这一现象展开的研究讨论——“多维视野中的杨红樱”高层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改革论坛
北京图书出版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5-19

摘要:作为全国新闻出版发行中心,北京图书出版业拥有无与伦比的发展优势;同时,作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北京图书出版业呈现出十分巨大的发展潜力,已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最成熟、最有实力的门类之一。但是,从未来发展看,现实中北京图书出版业还存在一些有待我们冷静认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北京图书出版业所取得的成就切入,分析探讨了北京图书一出版业所面临的挑战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出版改革开放30年
我国出版高等教育30年19-23

摘要:教育事业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回顾我国30年来出版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它正是伴随着我国出版业的复苏和快速发展而逐步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并为促进出版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与智力支持。本文作者之一的方卿作为这30年出版高等教育发展的亲历者,对此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本文认真回顾与总结了30年来我国出版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发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与矜持作了简要分析。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理论探索
出版业的公共服务诉求24-27

摘要:近年来,“公共服务”一词在中国比较流行,但对其有不同理解。事实上,对“公共服务”的界定一直处在争论之中,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没有一致的定论。在很多人眼里,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指的是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事情;就出版领域而言,笔者认为,对中国出版业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理论层面进行探讨,

简谈学习型编辑的塑造27-28

摘要:当前出版业面临着的巨大竞争与出版业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的不断涌现,要求编辑工作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自我超越能力,并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通过学习,了解掌握各门类发展变化的最新情况,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使个人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由此就形成了时代对学习型编辑的呼唤。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编辑理论与实践
真实的编辑概念及其辨证的本性——兼评“编辑的本质是媒介创构”论29-32

摘要:当前,对编辑行为本质的界说,呈现多元并存的局面,研究者的思维方法起着关键作用。构建编辑行为本体-编辑行为本质-编辑概念相一致的辨证思维框架,切头把握编辑行为的本体,全面深入分析编辑行为的本质,才能建立真实的编辑概念,以促进编辑概念的相对统一。

构建策划编辑专业成长的生态式环境33-35

摘要:从国内外出版实践看,策划编辑已经成为出版社微观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因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育、专业成长环境,各出版社能真正研究市场、策划选题、设计营销方案的策划编辑还少之又少,市场上更多的是跟风模仿之人、跟风模仿之作。无论从宏观产业发展而言,还是从出版社微观主体发展来看,策划编辑尚缺乏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出版是开放、动态的内容服务产业,要振兴出版业,就要为策划编辑构建生态式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环境。

例谈美术出版编辑工作的提升35-36

摘要:新形势下的美术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国内有专业美术出版社50多家,每年全国图书订货会的交易额均在10亿元以上,但据有关统计数据反映,综合、科技、少儿、教育、大学出版社所占的市场比例大大超过了美术出版专业社。而另一方面,在上届国家图书奖评奖中,艺术类图书候选书中,竟有五分之三来自非美术出版社。这说明许多非美术出版社都将目光盯向了美术图书市场。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书市营销
高校艺术教材:何以走出“战国时代”?39-41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大力进行改革,从学科设置到学生扩招。步幅之大、步伐之快,给出版界带来了机遇,“战国时代”引得无数出版人“仗剑搏杀”,其中,在岂术类教材领域里表现就甚为突出。

真正走进瓜地菜园,切实改变“少、老、糟”状况41-42

摘要:笔者曾深入到农户家中,专门就农民读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农民的可读之书基本上可用“少、老、糟”三个字来概括。据接受调查的农户反映,他们一般藏书3本至10本,有的农户家里只有一本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会》,家里有藏书20本以上的农户便可称得上是“藏书大户”了。而且在这些藏书中,通俗小说和盗版的娱乐杂志居多,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出版言谈
为近几年图书发行炒作病把脉42-44

摘要:近年来“炒作”这一娱乐圈的丑恶现象,也在加速侵噬着出版业的肌体,无论是作者、出版者还是发行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深陷其中,其花样频出的促销技巧,造成看似热火朝飞的表象之后,却是出版业精神肌体的干疮百孔和社会责任惑的严重缺失。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出版实务
编校质量均衡控制实践谈——以浙江教育出版社为例45-46

摘要:新课程标准教材推广使用后,教材版本多,改动多,定稿迟,选定迟,使文教读物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然而图书的编校质量要求和课前到书的要求丝毫没变,生产不均衡的矛盾空前突出。在品种多、组稿发稿时间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怎样既保证出版周期又保证出版质量?浙江教育出版社(以下称“浙教社”)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使图书编校工作逐步走上了有序运作、高效运转的轨道。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校对的学问
校对内涵的延展与变化46-47

摘要:在图书出版的诸多环节中,校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它上与编辑工作衔接,是编辑工作的延续;下和设计排版连接,使版式设计更加合理。可以说,校对质量直接关系着出版物的质量。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装帧研究
浅析四类书籍装帧设计中形式语言的选择与提炼48-52

摘要:在有限的方寸之间,由文字、图案、色彩、开本、纸报等元素组合而成的书籍形态、以美感为媒介向读者传达着图书内涵,使读者感受到书籍独特的文化意境并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围绕图书内涵,在书籍装帧设计的美感传达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将美物化、将物美化”的转换过程,即存在着选择和提炼形式语言的问题。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书籍的装帧设计又因不同类型的图书而在视觉风格上具有较大差异,使得形式语言的选择与提炼成为图书装帧设计创意出新的关键和难点。本文试以四类书籍为考察对象,浅析装帧设计中对不同的形式语言的选择和提炼。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出版法苑
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著作权保护52-56

摘要:一般来讲,著作权就是为作者提供了一种工具,可以用来保护其作品在未经其许可时,他人不得私自占有、使用或利用。网络具有虚拟性,但它与现实世界存在密切联系,必然要接受法律的规范和调整。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已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为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网络环境下作品使用秩序,必须设立和完善一些新的措施,应对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