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Publishing Research

  • 11-1537/G2 国内刊号
  • 1001-9316 国际刊号
  • 0.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出版发行研究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出版发行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市场与营销、出版法苑、期刊研究、编辑理论与实践、走出去、出版史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卷首语
既要路线图,又需时间表——改革要取得实质性进展1-1

摘要:根据中央和李长春同志的要求,龙新民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明确提出,2007年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我理解,所谓加大力度就是要在已有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主要有三个着力点:一是指导并推动一批中央部委所属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试点工作:二是指导并推动一批大学出版社完成转企改制试点工作:三是指导并推动一批中央部委所属文化、生活、科普类报刊社完成转企改制试点工作。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本期关注
互联网期刊出版产业状况5-8

摘要:今天的数字化技术已催生出版业向更高的出版方式转型。《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推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关注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产业不断增长,是出版科研部门不可推却的责任.为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开展了有关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大陆地区)的调研活动.形成了数字出版产业报告.上一期我们摘要刊发了该课题的主报告.本期我们再行摘要刊登其中的5个分报告,以期读者对我国2005年至2006年的数字出版产业状况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个课题报告能为出版业在升级发展过程中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

手机出版的规模及预测8-12

摘要:一、手机出版的概念和类型 所谓手机出版.是指将已加工后的数字作品以无线通讯技术为手段.按照特定的付费方式向手机用户的一种出版形式。在这里.“加工后的数字作品”主要是由手机的内容提供商来供应的。包括报社、出版社、唱片公司、网络运营商等来提供,或者由移动运营商自己提供。数字作品的内容包括新闻、小说、漫画、音乐、游戏、图片等;

数字印刷与按需出版(POD)状况13-15

摘要:2005~2006年全球数字印刷市场呈现出突飞猛进之势.在我国大陆传统印刷市场增长放缓,而短版、可变、按需、个性化的数字印刷市场却高速成长.与2004年相比.2005~2006年中国大陆数字印刷市场更注重质量提升.具有数字印刷机装机量持续增长、数字印刷企业开始实现盈利、数字印刷应用领域日趋多元化的总体特点。但是。总体来看并没有取得很大的发展。如2005年全国共有中央级出版社220家,采用按需印刷技术开展按需出版业务的单位尚不足10家.所占比例不超过5%。

电子书产业发展状况15-18

摘要:电子书(eBook)是1999年出现的十大技术之一.其英文名称是Electronic Book。它是指将信息以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并借助于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来阅读的电子图书。它由三要素构成:①内容,它主要以特殊的格式制作而成.可在有线或无线网上传播.如国内通用的eBook格式CEB等;②阅读器,它包括桌面上的个人计算机、个人手持数字设备(PDA)、专门的电子设备,

我国数字版权保护18-20

摘要:应当说中国政府对保护包括数字版权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是处于一种高度重视的状况。具体从保护采取的方式或途径来说.目前数字版权保护的途径主要包括司法保护、行政保护、社会保护以及技术保护,并在保护过程中不断完善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改革论坛
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改革的问题与对策21-26

摘要:一、教材出版发行改革的现状 从2002年开始.国家逐步实行了以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试点为主的一系列教材出版发行改革。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主要包括教材出版发行权的招标、教材价格调控、政府免费教材发放和正在讨论的教材循环使用等等。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理论探索
论出版集团企业文化的形态及功能26-29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塑造战略的核心内容。出版集团的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毫无疑问,出版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将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何建设出版集团的企业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发行企业改革当以建设企业文化为先30-31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国有图书发行企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有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但或许是这种企业文化过于根深蒂固.当企业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时.从这种企业文化中发散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却与市场经济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小康社会与出版业指标体系
我国印刷业未来15年发展状况预测32-37

摘要:一、我国印刷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刷及记录媒介的复制行业的统计数据和2004年经济普查的数据推算.截至到2004年底.印刷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增加值(GDP)约830亿元人民币;印刷业企业法人4.3万个.从业人员131.8万人.分别占全国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96%和1.37%。2004年,全部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218442.8亿元.利润总额是13065.4亿元.资产总额是240706.8亿元;印刷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1681.3亿元.利润为111.9亿元.资产总额是2205.9亿元,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编辑理论与实践
谈谈“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市场和出版选题方向37-4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作者、出版社(包括非民族类)进入到了“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领域.为繁荣“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他们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以及新的思路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民族类出版社的非民文图书出版业务如何融人市场也将是下一阶段出版事业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围绕“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的话题一时成为了关乎民族出版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热门话题。

我国编辑加工社会化的现状与探索40-43

摘要:编辑加工社会化在国外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但在我国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业界已经开始关注、讨论编辑加工社会化问题.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例如.编辑加工与选题组稿的分离、大量培训和使用外编等。我们也看到.在这些尝试和探索编辑加工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倾向,例如,淡化编辑加工责任、忽视编辑加工质量等。这表明.

建立选题策划机制的几个问题43-44

摘要:选题策划是出版决策的重要依据和战略核心,也是出版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如何使选题策划过程成为一个科学理性、开拓创新、精准有效、反应快捷、良性互动的机制呢?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图书发行研究
我国大型图书零售企业困境与管理模式研究44-46

摘要:一、我国大型图书零售企业困境分析 图书零售业作为市场化起步较晚的特殊零售业.与一般零售业态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一般零售业走过的路程也许可为其提供有益的参照。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书市营销
书市管见47-48

摘要:十几年来.国内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大多每年都会举办不同规模的书市.并逐渐成了买书人或卖书人的一件盛事。例如每到春秋两季在北京地坛举办的书市就成了淘书人早已惦记着、盼望着的一件事。成了人们的一个念想.并已经成为北京的一道文化风景线和读书人期盼的节日。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出版教育
关于我国出版学研究生教育的几个问题48-51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下.经过高校和许多专家学者、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推动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再加上教育体制自身的因素.编辑出版学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规模、速度发展过大过快.很多办学点办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条件并不成熟.加上缺乏全国统一的编辑出版学教育协调机制,使全国的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让昨天与明天对接——日中/中日出版教育校际学术交流会10年回顾52-54

摘要:日本编辑出版学校从诞生至今已经走完42年的历程.其中.在1991年至2001年的10年间.该校持续与中国的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交流.2005年.在由上海理工大学、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的“2005’上海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国际论坛——数字化时代的印刷出版技术与教育”期间.作为这段历史的肇始者、亲历者之一的吉田公彦.再次来到上海.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这10年间两校交流的往事。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BIBF版权贸易之路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首次实现顺差原因探析55-57

摘要:一、中国出版“走出去”成果显著 据统计.1996年以来.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引进的比率基本维持在O.1:1左右,2002年升为0.12:1,可2003年又跌至0.07:1。直到2004年、2005年才又开始有好转的迹象。分别达到了0.13:1和0.15:1,连续两年小幅递增。2005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9382种,而输出仅143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