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Publishing Research

  • 11-1537/G2 国内刊号
  • 1001-9316 国际刊号
  • 0.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出版发行研究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出版发行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市场与营销、出版法苑、期刊研究、编辑理论与实践、走出去、出版史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200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卷首语
关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1-1

摘要:从介质的演变看出版转型。在中国,出版介质的演进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先后出现过甲骨、简策、缣帛、纸张、磁带、光盘等介质。近些年来,互联网和手机的出现。又为出版介质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新的成员。简策从发明到普及大概用了近千年的时间,纸张用了300年的时间。唱片用了30年的时间,磁带用了20年的时间。互联网则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而手机作为出版媒介到今天也不过用了几年的时间。这说明新介质的发明速度越来越快,普及的时间越来越短。从光盘开始。出版物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出版领域,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使数字出版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本期专稿
加快创新 加强管理 提高期刊竞争力——在中国首届期刊创新年会上的讲话(摘要)5-8

摘要:9月21日至23目,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中国期刊协会主办、本刊承办的“中国首届期刊创新年会”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年会中,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就期刊业的创新问题,作了精彩的讲演。本刊根据录音,整理摘取出重要的内容在此刊发,以飨读者。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本期关注
关注产业发展,推进学科建设——在“出版学学科体系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9-13

摘要:一、充分肯定出版教育20多年所取得的成绩 要充分肯定我国这20多年来出版学学科建设、出版高等教育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1984年胡乔木同志致信教育部.倡议在高等学校设立编辑学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应该说我国的出版高等教育已经初具规模.教育水平和办学层次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一套完整的出版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学科建设日益成形.培养的学生适应时代需求和产业需要.正在成为复合型的产业人才。

共商课程设置 同谋学科发展——出版学学科体系与教材建设研讨会纪要13-15

摘要:2006年8月18日至21日,出版学学科体系(与教材建设)课题组与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出版学学科体系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共有17所高等院校的代表及部分业界代表计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就出版学学科体系、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关于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想法16-18

摘要:现在,有些新闻出版单位主管认为.非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对于编辑出版业务.最多一年就可以熟悉了.因此在人才招聘时录用其他专业人才而拒绝录用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这对于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产生了极大冲击.在课程设置上也出现了跟着市场转的局面.有些院校根据毕业生在寻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来改动课程。这无形中贬低并且动摇了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地位。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改革论坛
加强内部控制——出版社转制后的当务之急18-20

摘要: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每个出版企业领导将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现代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意味着出版企业是在出版大潮中迎风破浪.还是以沉沙折戟。纵观现代出版企业的现状和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出版企业内部控制机制问题.以期对出版企业有所借鉴。

对我国出版社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21-24

摘要:出版业既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双重属性成为出版业的基本属性.并对出版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当前出版业体制和机制转变过程中.必须从这一基本的和根本的属性出发.做好体制改革工作。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出版业在进行体制改革中.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理论探索
在比较分析中深化出版学研究——关于比较出版研究的分析与思考24-26

摘要:比较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早已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熟知,但与比较文学、比较法学等领域的研究相比。世界范围内比较出版研究的历史还较短.这一研究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也只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掀起新一轮的改革开放热潮,出版体制改革朝着更深层次推进.出版界在更大范围内更频繁地参与国际出版交流、合作后的事情。

“出版”史论26-29

摘要:关于“出版”的研究.学界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出版是刻板刷墨印纸技术发明以后出现的图书文本的复制与行销现象。印刷术出现以前没有出版,也没有文字编辑。由此导致的商品出版史观.把中国出版的起源推定在隋唐时期.以雕版印刷的佛像和佛经为标志。但那时佛像佛经的刻印复制.并不是投入市场销售的.而是免费布施于寺院、传播于信徒的。属于非买卖的宗教品文化现象。将公元6世纪前即魏晋南北朝以前的竹简、版牍、帛书、碑刻等大量的经、史与诸子文本都排斥在出版之外。其下限则截至铅活字排版或激光照排胶片印纸读物的今天.以纸质的书、报、刊为标志。中国的编辑出版史仅有1300多年。显然,这是由印刷技术决定的出版历史观。第二种观点认为:出版是以文字图像符号编述某种内容意义并出示于版媒体的文化现象。

科技类图书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30-34

摘要:因为工作关系.几年来本人受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等评审机构和一些出版社的委托.承担了80余种科技类图书的质量检查工作,发现了不少问题,在这里将其梳理、归纳为25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并作了简单分析,希望对从事科技类图书编辑加工的编辑同行有所帮助。

谈谈出版的归位与转型——从新书品种说起34-36

摘要:中国的图书出版业正在遇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共性问题,如新书品种增多,总印数与平均印数下滑,等等。全球的传统图书出版业正在面临共同的新兴媒体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出版”概念出发,谈谈传统出版的归位与转型问题。

数字化的源流是图书和文字37-37

摘要:今年8月,韩国出版学会会长、韩国惠泉大学教授李钟国先生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其间他作了题为“韩国出版学研究状况”的报告.对韩国的出版学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当前及未来韩国出版学研究的方向等作了探讨,本刊在此摘取其报告中关于传统出版与新媒体之关系的部分予以刊发.以供读者了解韩国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图书品牌化出版的优势与专业化——浅谈图书品牌出版38-39

摘要:品牌是由名称、符号或图形设计等组成的特殊商业概念.用于:①区别不同经营者及其产品与服务:②标示品牌产品和服务的利益与价值:③由品牌而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品牌产品的利益比较容易变化和模仿.而品牌的价值和文化则需要依靠长期积累。也是品牌的核心内容。好的品牌往往与令人满意的利益联系起来:强大的品牌既能给顾客提供现实的产品和服务.也能使顾客感受特殊的情感。品牌是现代商业的重要成果.是商誉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借以实现经营并获取利润的无形资产。

唐师曾:首创新型语像图书——《唐师曾 一个人的远行》出版39-39

摘要: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再出新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语像图书《唐师曾 一个人的远行》即将与广大读者见面!

中国学术出版基金研究40-43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的价值取向除了社会效益外.还有必须的经济回报。没有直接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低下的选题通常不被出版企业看重。学术著作正是这种直接经济效益明显偏低的出版选题。学术著作出版难正是市场经济的这种价值取向决定的。因此,建立某种必要的投入机制,弥补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不足,应该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学术著作出版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设立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是发达国家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问题的最普遍有效的方式。为解决伴随着出版体制改革所出现的学术著作出版难现象.20世纪80年代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开始在我国出现。如果从1988年山东科技出版社设立的“泰山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算起,我国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已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这20年来,数量众多的出版基金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学术出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编辑理论与实践
编辑市场意识的培育途径43-45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的市场意识已是编辑生产力和编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出版社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提高编辑的市场意识,日益成为众多出版社领导高度关注的问题,成为每个编辑经常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出版社领导和编辑都要下工夫精心培育市场意识。

科技书刊编辑应正确使用中外文字符45-48

摘要:在科技书刊中.有很多概念和变量都是用外文字符表示的.原因在于用外文字符表示不仅具有简明直观的优点.而且具有国际通用性.便于不同语言之间相互交流。在出版行业中.外文字符的使用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若不注意辨别.就有可能造成歧义、混乱,甚至严重的错误。因此,编辑在加工科技稿件时,认真、细致、正确地做好外文字符的批注和使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编辑工作中的细节杂谈48-49

摘要:细节往往被“细微末节”所代替,是小、杂、微等的代名词,在很多时候极容易被忽略.但经验真切地告诉我们:百分之一的疏忽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此,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从“细节”切入,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在编辑工作中的感受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