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工程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包装工程杂志 北大期刊

Packaging Engineering

  • 50-1094/TB 国内刊号
  • 1001-3563 国际刊号
  • 0.9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包装工程是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CA 化学文摘(美)、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包装工程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 食品包装与微生物安全、农产品贮藏加工、食品流通与包装、新材料技术、缓冲与隔振、工艺与装备、图文信息技术、装备与防护

包装工程 2016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包装工程杂志选题策划:情感设计与情感研究
产品造型情感类型与情感价值的研究框架1-8

摘要:目的 为了帮助设计师有效处理情感设计与用户认知的关系。方法 项目研究以情感要素为情感类型的分析基础,以情感基准为情感价值的判定依据,提出满足用户情感期望的产品设计方法。情感模糊性和典型性是研究的难点。结论 首先,以“特征-角色-语义”三要素为基础,研究造型特征、情感角色和情感语义,抽取产品造型情感的特征信息,获得产品情感要素集;研究情感类别与情感情境,确定产品造型情感类型;最后,研究情感评价基准、情感价值判定和设计迭代求解,提出满足用户情感期望的设计方法,帮助设计师有效处理情感设计与用户认知的关系。在情感要素完备性、情感价值判定与情感价值权衡方面取得理论创新。

汽车造型的用户感知偏好研究9-13

摘要:目的 研究用户对于汽车设计方案的感知偏好,帮助设计师从用户对汽车造型感知偏好的角度来衡量备选方案。方法 以湖南大学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设计过程为研究案例,针对不同用户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研究其对汽车造型的感知偏好现象。结果 缺乏造型设计知识的普通用户呈现出为单点式情感激活模式,而专家式用户表现为多点式情感激活模式。结论 提出了用户的造型感知是一种有组织的关联表达过程,而感知偏好是由“感知中心”和“知觉联通”两个关键因素组成的。

汽车造型要素与用户情感意象关联研究14-19

摘要:目的 基于汽车造型要素,探讨用户的情感意象,并对两者的关联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用户情感意象特点,为造型要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汽车造型要素中的整车体量、车身形面、前脸图形为对象,通过认知实验获取用户情感意象,采取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获取汽车造型要素与用户情感意象的关联关系,以及探讨这种关系在设计中的意义。结论 一方面,汽车造型要素与用户情感意象的紧密关联毋庸置疑,但是形面和图形相比体量有更突出的语义认知优势;另一方面,相比普通用户,专家用户由于专家知识的存在,对各造型要素的意象认知更丰富,但同时统一度更高。

汽车造型的工程属性与情感属性的映射关系研究20-24

摘要:目的 研究汽车造型中的工程属性与情感属性存在的映射和对应关系,以及对于设计评价的影响。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验分析,揭示了汽车造型中的工程属性与情感属性的映射和转换关系。结论 造型中的工程属性能与情感属性存在内在的映射与转化关系,可以提高设计方案在跨学科研发团队中的沟通效率,提高设计创意的“编码”和“解码”。对于汽车创意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提高设计方案在跨学科研发团队中的多向沟通效率,提高设计方案的接受度和可行性。

基于情感词与汽车造型原型拟合的造型辅助设计方法25-29

摘要:目的 以汽车造型设计为对象,研究情感词与汽车造型原型的拟合关系及其如何应用在造型概念辅助设计中。方法 通过口语分析法、原型匹配和回归统计等方法,获得SUV车型的情感词,汽车造型原型与拟合模型,拟合模型输出造型原型的三维空间辅助图。结果 三维空间辅助图对汽车造型概念草图给予了较好的辅助设计支持。结论 造型辅助设计方法实现了将用户的情感诉求以一种准确、直观、易领悟的方式向设计师传递的可能,提升用户对造型方案的满意度。

面向汽车内饰造型评价的情感语义池构建30-34

摘要:目的 简析汽车内饰造型的认知要素,探讨情感词语在汽车内饰造型评价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为内饰造型的评价提供辅助工具。方法 以中文语境下的情感分类方式为基础,对常用情感词语进行词义定位。通过多级筛选的方法,分析情感词语的认知一致性,及其与内饰造型的关联度,获得情感类别词语相似度。结果 综合数据统计分析和专家意见,构建了词义精准的内饰造型评价情感语义池。结论 通过内饰造型评价的情感语义池,能够将用户认知外显化,提供科学和结构化的评价依据,对设计造型评价具有实践意义。

汽车内饰品质感的感知模态研究35-40

摘要:目的 从用户感知模态出发,构建内饰品质感性意象评价模型。方法 以情感设计为背景,提出了用户对汽车内饰的品质感是由直接知觉和认知意象共同构成;从感知觉特性出发,通过30名用户对6个汽车内饰皮质纹理样本质感的评价进行情感语义量化,形成皮质纹理意象感知尺度。结果 从触觉单模态感知和视触觉双模态感知的角度,验证了用户不同感觉模态下对汽车内饰皮质纹理情感的感知差异。结论 基于汽车内饰品质的情感设计,其核心在于对用户感知与情感之间客观联系的挖掘,以材料工艺所表现的产品造型感知质量成为内饰设计的必然趋势。

情感的社会化机理与社交界面设计模式的关系研究41-44

摘要:目的 研究社会化情感中情感层次与界面设计模式的匹配。方法 依据情感引发和情感处理模型,构建出社会化情感设计框架,延展出3类对象观感的视觉信息、行为引起的互动交流、事件引起的关联意义的界面情感设计。结论 提出了事件共筑、行为共适、观感共识3个社会化情感设计分支,并通过界面情绪图片映射实验验证观感共识情感设计有正向的支配作用,以丰富现有的情感设计范式。

包装工程杂志视觉传达设计
电商手机APP界面背景和图片特征对消费者搜索效率影响的研究45-49

摘要:目的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电商手机APP商品分类导航界面背景特征和图片复杂程度对消费者搜索效率的影响。方法 以52名青年人为被试,以模拟电商手机APP商品导航界面为材料,采用SMI RED非接触式眼动仪,记录了被试在不同类型导航界面上的目标商品搜索过程。结果 消费者在简单图片组成的分类导航界面上搜索效率最高;消费者在浅色背景的分类导航界面上的搜索效率最高。结论 商品分类导航界面影响消费者的搜索效率,消费者在简单图片、浅色背景的商品导航界面上,对目标商品的搜索效率最高。

包装工程杂志工业设计
基于特征比较模型的汽车造型运动感研究50-53

摘要:目的 研究汽车造型运动感与形态特征之间的认知关系。方法 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汽车造型运动感的起源与演变,结合汽车设计案例分析运动感的意象特性。结果 分析表明,运动感造型特征与运动意象之间存在对比、激活和反馈关系。结论 提出了基于特征比较模型的汽车造型运动感认知框架,可以为汽车造型运动感的生成和表达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并且在实际设计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与验证。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汽车造型特征提取与认知研究54-58

摘要:目的 从用户角度出发研究汽车造型特征提取和品牌识别模式,帮助汽车造型设计师理解用户认知并应用到设计实践中。方法 主要以眼动仪为实验工具,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作为辅助研究方法,进行特征提取实验和品牌识别模式分析。结果 得出了汽车造型区域特征提取结果并进行编码和用户品牌识别模式的初步框架。结论 以眼动仪为工具,可以从特征面的角度进行特征提取和认知分析,为以后的实验改进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

基于多用户偏好的汽车外饰色彩设计研究59-64

摘要:目的 在用户为中心的汽车设计过程中,为使色彩更符合用户偏好,提出使用粒子群算法(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对多用户偏好进行优化的汽车色彩设计方法。方法 应用因子分析建立汽车色彩意象语言坐标空间,并构建用户色彩偏好和色彩样本在多维空间中的坐标映射关系;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面状分布的多用户色彩偏好;并在多维空间中需找与之契合度最高的位置点,从而获得最符合用户偏好的色彩样本,辅助汽车设计师作出色彩决策。结论 以两厢家用微型车外饰色彩为例,研究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色彩偏好,验证此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基于图象语义描述的品牌本土化形象认知研究65-69

摘要:目的 探讨品牌本土化形象转译到图形化的设计应用的方法。方法 根据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基于图象语义,运用人物角色和情景板共同描述中国用户对品牌本土化形象认知,提出品牌认知本土化转译设计模型。结果 在此基础上,以“礼乐”图标设计为案例,初步论证了设计模型的可行性。结论 运用品牌认知本土化转译设计模型,使产品服务体验符合本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诉求,加强了品牌特性。

银行接待台语意设计研究70-73

摘要:目的 从产品语意的角度探讨银行接待台,为优化银行前台服务体验、促进我国银行接待台的设计创新提供启示。方法 通过对银行接待台产品角色的划分,对比分析了服务角色、形象角色和象征角色的语意特征,借助案例研究阐述了银行接待台语意设计的思维、准则等。结论 归纳出银行接待台语意设计的三大要则,即满足银行前台服务的互动祈求、融入银行品牌形象的符号基因和关注银行营业网点的使用情境,提出了银行接待台语意设计的趋势。

面向智障人士的协作服务设计研究74-78

摘要:目的 对面向智障人士的协作服务模式及协作关系表现出的特征进行研究,挖掘其深层的设计意义和设计干预方式。方法 以赋能协作6要素为基础,通过案例对比,界定面向智障人士的协作服务特征,进而总结设计策略。结论 以6要素为维度展开对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协作服务的目的、参与角色、协作路径等方面的特征和设计干预策略,为该领域的设计案例提出有借鉴性的参考与指导。

基于设计几何学的工程机械形态设计方法探究79-83

摘要:目的 提升国内工程机械产品形态的可视性,提高品牌竞争力,丰富产品形态设计的方法。方法从国外工程机械产品形态设计案例入手,分析工程机械产品形态与设计几何学的关联性,结合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形态设计中的不足,探究将设计几何学引入工程机械产品形态设计的遵循要素和创意原则。结论 通过几何比例关系的重新组合、分割等方法的有效尝试,创新出工程机械产品形态设计的有效方法,为国内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实践提供借鉴。

基于感性意象的电动扫地车造型设计研究84-89

摘要:目的 进一步提高城市街道电动扫地车造型与用户主观偏好的匹配程度。方法 选取典型扫地车外观造型风格意象词汇进行研究,并选取语义差分法(SD法)对相关感性意象词汇进行视觉化描述和量化表达。结论 将电动扫地车造型简化为特征线,采用贝塞尔曲线对其进行量化描述,获得造型特征线和感性意象词汇之间的映射关系,以期对电动扫地车造型设计进行指导,提升设计与感性意象间的匹配度。

基于跨设计领域工作坊环境下的思维转换研究90-94

摘要:目的 在“为公平而设计”这一主题的为期两天的服务设计工作坊背景下,借助设计方法和工具,研究由原有设计思维转化为服务设计思维的快速思维转换模式。方法 结合分析现有服务设计案例和社会现状,寻找公平主题的痛点加以分析整理,得出改善不公平状况的服务设计系统。并通过设计流程,分析思维转换的触发点和推动点与工具及方法的结合,对思维转换所产生的作用。结论 通过分析工作坊中4个小组的设计流程,结合他们的思维转换模式进行研究,为培养符合信息化时代跨领域人才的思维方式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