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专题综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研究进展1-2

摘要:近年来,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更是备受瞩目。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淋巴瘤研究进展3-4

摘要: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很多成绩,尤其在白血病和淋巴瘤治疗中的数据引人瞩目。由于一些重要数据的出现,2017年美国医疗市场有望迎来第一个细胞产品。文章报道了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报道的CAR—T细胞在淋巴瘤治疗领域的一些关键数据。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研究进展5-7

摘要:近年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新药的应用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2016年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报道了CLL多方面的临床研究结果,包括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长期应用结果和联合其他药物的治疗效果、bcl-2抑制剂的近期疗效、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的效果;而CD19-CART细胞治疗CLL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另外,在传统治疗方面,长期随访结果再次巩固了FCR方案的地位,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在CLL中的应用指征更加严格,但仍有一定地位。

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8-11

摘要: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介绍了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治疗。贫血是低危MDS最常见的单一症状,应用红细胞生成素(ESA)治疗可能有效。ESA剂量和治疗时间的选择对起效有关键作用。若ESA治疗无效,其他治疗选择包括来那度胺(针对del5q-综合征)、去甲基化治疗和临床试验。二线治疗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患者的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个体特点以及易感性和合并疾病。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很少单独出现。针对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但是面临一些安全问题。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中,粒细胞刺激因子是对症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主要应用于各类血细胞减少和低危MDS。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低危MDS的一种治疗选择,但需要仔细评估相关不良反应和治疗风险。

端粒和端粒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12-14

摘要:端粒和端粒酶在保护和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及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与衰老和肿瘤的关系近年来备受关注。现介绍2016年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端粒和端粒酶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关于论文中基金项目标注的要求14-14

摘要: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要求,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的各类基金或攻关项目资助,基金项目应分别用中英文双语著录。具体要求举例说明如下,投稿时请参照执行。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专题综论
B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进展15-16

摘要: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有许多B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结果,现重点介绍会议中关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研究进展17-20

摘要: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包含多种亚型的淋巴瘤。PTCL在现有治疗方案下预后较差,其治疗仍是一个挑战。在2016年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中,多项研究报道了PTCL治疗的最新进展。brentuximabvedotin联合CHP方案、罗米地辛联合普拉曲沙等方案为PTCL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P13K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发现也逐步进入临床试验,给PTCL患者带来了福音。

滤泡淋巴瘤治疗研究进展21-23

摘要:滤泡淋巴瘤(FL)是起源于滤泡生发中心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多篇研究报道了FL治疗的最新进展。GA101联合化疗、苯达莫司汀(BR)联合呵替伊莫单抗(^90YIT)治疗中晚期FL的临床试验结果鼓舞人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非清髓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序贯治疗给复发、难治的FL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P13K抑制剂、bcl-2抑制剂、抗体一药物共轭物等新药接连涌现,复发、难治FL的治疗效果和缓解程度不断提高。

边缘区淋巴瘤研究进展24-27

摘要:边缘区淋巴瘤(MZL)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可以分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淋巴结MZL及脾脏MZL,其中以MALT淋巴瘤最为常见,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7.5%。2016年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关于MZL研究进展的报告涵盖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诊疗多个方面:基于流式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对MZL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新型预后指数系统的提出有助于对MZL患者分级并指导治疗,治疗方案的变化及新药的加入能够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28-32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0例PCNSDLBC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对66例可随访患者进行生存及预后分析。结果70例PCNSDLB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7岁,男女比例1.3:1,就诊前病程小于2个月者54例(77.1%)。伴颅内高压症状44例(62.9%),伴肢体无力或偏瘫症状26例(37.1%)。多发病灶37例(52.9%),幕上59例(84-3%),累及深部脑组织46例(65.7%)。66例随访患者中,对症姑息治疗7例,单纯手术23例,单纯放疗6例,单纯化疗9例,放化疗联合21例。随访6~96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95%CI1—16个月),2年生存率36.1%。对症姑息组中位生存期为2个月,单纯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接受放疗、化疗或放化疗联合组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95%CI22~43个月),2年生存率56.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累及深部脑组织(P=0.04)和未行放化疗(P=0.00)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PCNSDLBCL为高度恶性肿瘤,进展迅速;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累及深部脑组织患者预后差;放疗、化疗及放化疗联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33-36

摘要:目的探讨WT1基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用于微小残留病(MRD)监测的可能性。方法收集58例初发AML、32例初发ALL、40例AML.完全缓解(CR)、28例ALL—CR患者及31例同期三系增生活跃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WT1基因的表达,建立WT1基因在各组问的表达阈值,以WT1拷贝数/ABL拷贝数×100%表示WT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初发AML患者与对照组间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80%(3.550%。48.500%)比0.026%(0—0.240%),Z=-7.74,P〈0.0001]。AML—CR患者[0.102%(0—5.380%)]与初发AML患者问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4,P〈0.0001)。此外,WT1基因表达高于阈值(20.880%)的AML患者第1个疗程CR率为60.7%(17/28),而表达低的患者为76.7%(23/30)。AML患者复发时WT1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初发ALL患者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0.350%(0.021%-10.780%)]升高(Z=-2.58,P〈0.05),但与ALL-CR患者[0.038%(0-2.800%)]相比,WTI基因中位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WT1基因在AML中的表达相对较高,其可能成为AML患者预后评估及MRD监测的有效指标,但并不适用于ALL患者。

白细胞介素6和hepcid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贫血的相关性37-40

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hepcid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在贫血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诊断时伴或不伴贫血的45例DLBCL患者,在诊断时抽取外周血标本,分别检测IL-6、hepcidin、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Hb)浓度等。以2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DLBCL患者的血浆hepcidin及IL-6水平分别为(347±171)μg/L、0.27ng/L(0~9.61ng/L),与健康对照者的(175±92)μg/L、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高乳酸脱氢酶(LDH)(P=0.003)、有B症状(P=0.040)和年龄校正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1(P=0.010)的患者中血浆hepcidin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男性(P=0.003)、肿瘤分期Ⅲ~Ⅳ期(P=0.008)和IPI评分〉1(P=0.004)的DLBCL患者中IL-6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pcidin水平与血清铁蛋白高度相关(r=0.77,P〈0.001),与IL.6弱相关(r=0.31,P=0.030),与Hb无相关性(r==0.12,P=0.300)。IL-6表达水平与Hb呈负相关(r=-0.35,P=0.009)。多因素分析提示,IL-6可以预测贫血(P=0.03),而hepcidin不能预测贫血(P=0.89)。结论DLBCL患者血浆hepcidin常高表达,但IL-6水平升高在DLBCL患者贫血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

急性髓系白血病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41-45

摘要:目的探讨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血液内科住院AML患者45例,其中初治36例,复发9例;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骨髓原始细胞群Ki-67抗原的表达,分析Ki-67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初治、复发AML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骨髓原始细胞群Ki-67阳性率分别为(10.38±8.41)%、(20.99±11.49)%和(40.77±11.97)%,初治和复发AML患者的Ki-67阳性率均低于健康对照者(均P〈0.05),初治AML患者Ki-67阳性率低于复发AML患者(P=0.006)。初治AML患者的Ki-67水平与患者的年龄、FAB亚型、白细胞计数、有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原始细胞比例、NPM1基因突变、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染色体核型、诱导化疗反应均无关(均P〉0.05)。初治AML患者Ki-67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的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80±110)d和(788±118)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结论AML患者原始细胞群增殖活性较健康对照低,检测Ki-67水平可能为临床选择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提供依据;对AML患者动态监测Ki-67水平有助于监测疾病进展,预测复发。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氟达拉滨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21例46-48

摘要:目的探讨氟达拉滨联合异环磷酰胺方案对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效果。方法21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复发难治NHL患者应用氟达拉滨联合异环磷酰胺方案联合化疗,2个月为1个周期,每个周期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1.90%(13/21)。其中惰性淋巴瘤的总有效率为71.43%(5/7),侵袭性淋巴瘤为57.14%(8/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结论氟达拉滨联合异环磷酰胺方案治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复发难治的NHL患者效果较好。

原发于前列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48-5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于前列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前列腺的IV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以头晕为首发症状,伴随排尿费力,体检有前列腺肥大,病理活组织检查发现前列腺间质小血管内见成簇异形淋巴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CD20+.LCA+、CD79a+、PAX5+、Ki-67阳性率90%,血管内皮CD34+。病理学诊断:前列腺的IVLBCL(活化B细胞起源)。患者拒绝治疗,于诊断后5个月死亡。结论原发于前列腺的IVLBCL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对IVLB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以纵隔占位为首发表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50-52

摘要:目的探讨以纵隔占位为首发表现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影像学、骨髓象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以纵隔占位为首发表现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反复咳嗽5个月入院。5个月前因咳嗽行胸部CT扫描示前纵隔占位,行胸腔镜下纵隔病变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考虑前纵隔髓细胞肉瘤,骨髓涂片+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符合AML。明确诊断为AML髓外浸润。结论以纵隔占位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少见,临床易误诊,应注意鉴别。治疗可选用化疗、局部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措施。

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52-54

摘要:目的提高对罕见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EMS)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EM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8p11)为阳性,FGFR1重排:阳性。确诊EMS。结论EMS是罕见血液肿瘤,对此疾病认识的深入及实验室检查的完善,能有效防止误诊和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