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 11-5356/R 国内刊号
  • 1009-9921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白血病淋巴瘤是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白血病淋巴瘤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综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

白血病淋巴瘤 201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论著
PTD4-GFP-Apoptin 融合蛋白对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577-581

摘要:目的:研究 PTD4-GFP-Apoptin 融合蛋白对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效应。方法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 PTD4-GFP-Apoptin 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表达 PTD4-GFP-Apoptin融合蛋白,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其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PTD4-GFP-Apoptin 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效应,且抑制效应与作用的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PTD4-GFP-Apoptin 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有诱导凋亡作用,其凋亡率与 PBS 对照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D4能够携带大分子蛋白质穿过细胞膜,PTD4-GFP-Apoptin 在体外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有抑制增殖的作用;Apoptin 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白血病的新型药物。

冬凌草甲素联合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582-587

摘要: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联合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培养 U266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分别采用高、中、低浓度的地塞米松、冬凌草甲素单独或联合处理 U266细胞,以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为对照,于处理后24、48、72 h 利用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 Annexin V-FITC/PI 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细胞 Notch1、NF-κB/p65、bcl-2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 法分析 Notch1、cleavedNotch1、NF-κB/p65、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药物处理组均能有效抑制 U266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P<0.05),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 U266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具有协同作用(P<0.05)。 U266细胞经地塞米松处理后其 NF-κB/p65、bcl-2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下调(P<0.05),冬凌草甲素处理组及联合处理组 U266细胞 Notch1、cleaved Notch1、NF-κB/p65、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冬凌草甲素联合地塞米松对 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凋亡诱导作用显著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Notch1信号通路有关。

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588-591

摘要:目的:探讨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D)在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和急变期(CML-BC)患者及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79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5例 CML-BC 患者、5例 CML-CP 患者和白血病细胞株 NB4、THP-1、KG-1、Raji、K562中 AID mRNA 的表达,以16名健康供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结果89例 ALL 患者和79例 AML 患者 AID mRNA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3.785(0.006~7463.175)、1.812(0.005~69.107),健康对照组 AID mRNA 的表达水平为1.483(0.146~4.707)。 ALL、B-ALL、伯基特型白血病、Raji 细胞株和 M4的 AID mRNA 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 M3、NB4和 KG-1细胞株的 AID mRNA 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K562细胞株的 AID mRNA 表达水平较 CML-CP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CML-BC、CML 淋系急性变(CML-LBC)和 CML 髓系急性变(CML-MBC)患者的 AID mRNA 表达水平也高于 CML-CP 患者。结论 AID 在 B-ALL、伯基特型白血病、M4中呈高水平,在 M3和 KG-1细胞株中呈低表达,在 CML-BC 中出现表达水平的显著升高。

阿糖胞苷分别联合柔红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比较592-594

摘要:目的:比较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I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 DA 方案或 IA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84例初治 AML(除外 M3)患者临床资料。 DA 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46岁;IA 组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49岁。疗效指标为化疗1个疗程后的完全缓解(CR)率、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A 组 CR 率为65.6%(21/32),总有效率为75.0%(24/32);IA 组 CR 率为71.2%(31/52),总有效率为80.8%(42/52),两组 CR 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A 与IA 组中位生存时间:16.8个月比24.9个月,5年生存率:26%比44%,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血液学(主要为骨髓抑制)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两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对于初治 AML 患者,DA 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的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与 IA 方案相当,且两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不同。

潜匿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鉴别诊断595-598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潜匿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mPV)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特点,探讨mPV 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男性初诊 PV、mPV 患者各100例,均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JAK2 V617F 基因检测及骨髓组织活组织检查(BMB)。半年后追踪未经特殊治疗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及 JAK2 V617F 基因突变负荷量变化情况。结果PV 组与 mPV 组 EPO 分别为(3.4±0.7)、(3.2±0.6) U/ml,NAP 积分分别为(276±20)、(278±21)分, BMB 造血容积分别为(78±10)%、(76±9)%,巨核细胞数分别为(53±6)、(51±5)个/张切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JAK2 V617F 基因突变负荷量分别为(89.2±9.4)%、(78.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PV 组中未经特殊治疗的半年后达 PV 水平(Hb≥185 g/L)的37例患者 Hb 平均水平为(194±8)g/L,JAK2 V617F 负荷量为(90.7±9.1)%。结论 PV、mPV 患者的 EPO、NAP 积分及骨髓组织形态学无差异,而 JAK2 V617F 基因突变负荷量有差异。未经特殊治疗的 mPV 患者 Hb 水平半年后多数可达到典型 PV 的诊断水平,JAK2 V617F 基因突变负荷量随之增加。

上皮型钙黏蛋白在髓外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及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599-60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表面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及血浆中可溶性 E-cad(sE-cad)的表达在髓外白血病发生、发展和疗效判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初治或复发的 AL 患者87例(L119例,L229例,M214例 M320例,M44例,M51例)均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对照组血浆来自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骨髓来自血液科15例非 AL 的住院患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缺铁性贫血4例,发热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47例AL 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血浆中 sE-cad 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 AL 患者及15例对照者骨髓 MNC 表面 E-cad 的表达。结果 AL 组血浆中 sE-cad 的表达水平为(66.812±52.712) 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7.976±14.206) ng/ml (P<0.01)。 AL 患者中,髓外浸润组血浆 sE-cad 的表达水平为(83.545±60.759) ng/ml,高于非髓外浸润组的(42.152±22.043) ng/ml(P<0.01);高白细胞血症组血浆 sE-cad 的表达水平为(85.166±57.828)ng/ml,高于非高白细胞血症组的(41.933±32.064)ng/ml (P<0.05)。 AL 组骨髓 MNC 表面 E-cad 的阳性比例为(13.615±14.038)%,低于对照组的(31.700±16.213)%(P<0.01)。 AL 患者中,非髓外浸润组骨髓 MNC 表面 E-cad 阳性比例为(18.691±14.917)%,高于髓外浸润组的(6.589±8.959)%(P<0.01);非高白细胞血症组骨髓 MNC 表面 E-cad 阳性比例为(20.925±12.081)%,高于高白细胞血症组的(7.446±11.118)%(P<0.01)。结论 AL 患者骨髓 MNC 表面E-cad 低表达及血浆中 sE-cad 高表达可能与髓外白血病及高白细胞血症的发生相关,可能是白血病细胞发生髓外浸润的重要分子病理机制之一。 AL 患者血浆中 sE-cad 高表达可作为髓外白血病的诊断指标之一。

达沙替尼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十例并文献复习602-606

摘要:目的: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Ph^+)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应用达沙替尼治疗的10例成年 Ph^+ ALL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应用达沙替尼治疗的 Ph^+ ALL 患者均在7周内获得缓解,其中9例获得完全缓解,包括7例在13周内达完全分子学缓解。所有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8个月(5~33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0.8个月(4~25个月)。治疗过程中,发生胸腔积液3例,Ⅳ度骨髓抑制4例,血小板极度低下(<20×10^9/L)6例,经对症治疗均可改善,未出现并发症致死病例,总体安全性高。结论达沙替尼治疗成年人 Ph^+ ALL 的缓解率高,可提高分子生物学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成年人 Ph^+ ALL 的一线治疗。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短篇论著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并文献复习607-609

摘要:目的:探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的疗效。方法报道1例 AHSCT 治疗复发难治性 LCH 患者的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过多次化疗后疗效欠佳,进行 AHSCT 治疗后完全缓解。结论 AHSCT 治疗可作为复发难治性LCH 的有效治疗方案。

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609-611

摘要:目的:探讨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原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 CML 患者的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视物模糊6个月,加重1个月,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0×10^9/L,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因玻璃体出血未行眼底检查,外周血涂片中晚幼粒细胞易见,骨髓穿刺活组织检查提示 CML。予羟基脲联合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白细胞数逐渐下降,患者视力及动脉血气低氧血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存在白细胞淤滞引起视力下降的CML 患者预后相对较差,治疗关键是迅速降低白细胞数。

霍奇金淋巴瘤合并溶血性贫血一例并文献复习611-612

摘要: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合并溶血性贫血(HA)的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1例合并 HA 的 HL 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 HL 合并 HA 患者因诊断及时、治疗方案正确,在第4个疗程化疗结束后溶血症状消失,肿大淋巴结缩小明显,目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 HL 合并 HA 比较少见,伴贫血症状患者的死亡风险要比非贫血患者高,早诊断、早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并提高生命质量。

原发于子宫颈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613-614

摘要:目的:提高对原发于子宫颈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原发于子宫颈的 DLBCL 伴有阴道滴虫病患者的资料,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原发于子宫颈的 DLBCL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R-CHOP 方案治疗有效。结论病理检查是确诊原发于子宫颈 DLBCL 的依据,滴虫感染与 DLBCL 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证实,R-CHOP 方案是首选治疗方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髓外淋巴结急性变一例并文献复习615-617

摘要:目的:提高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变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以髓外淋巴结为首发的 CML 急性变患者,结合该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骨髓及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遗传学检测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例患者曾被误诊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骨髓表现为典型的 CML 慢性期,淋巴结表现为急变期,大部分呈淋巴母细胞分化,少量呈髓系分化。具有特征性费城染色体及 bcr-abl 融合基因阳性。结论 CML 慢性期患者发生髓外淋巴结急性变少见,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并综合应用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诊断技术。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标准与讨论
国内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指南解读618-622

摘要: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治疗中的作用均为我国最早发现,我国对于 APL 的治疗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但国外有关 APL 的指南中仍无我国的治疗方案,并且我国的治疗方案与国外亦不一致。文章对国内外 APL 指南进行了解读,以探寻 APL 的规范诊疗。通过分析我国及欧美国家的 APL 指南,展示 APL 的研究现状,探讨 APL 的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外 APL 指南仍有一定差异,建议根据循证医学尽快统一 APL 的诊疗规范。希望我国的治疗指南更多地依据循证医学,更能被世界接受。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关于论文优先发表的启事622-622

摘要:为了感谢广大订户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厚爱,凡2016年订阅本刊的作者,向我刊投稿时可凭邮局发票复印件,免交稿件处理费。稿件发表时版面费适当减免。凡自然基金资助、科研项目立项等课题论文,提交证明者,可优先发表。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病例报告
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白质脑病二例623-625

摘要:例1患儿,男性,9岁6个月,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缓解2个月,左上肢无力1 d 入院。初诊骨髓涂片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0.91,免疫表型B 淋系表达,29种基因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阴性。脑脊液检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正常。按中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 ALL-2015方案低危组化疗,三联[阿糖胞苷(Ara-C)35 mg、地塞米松5 mg、甲氨蝶呤(MTX)12 mg]鞘内注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VDLD 方案(长春新碱、地塞米松、门冬酰胺酶、柔红霉素)诱导化疗,第19天骨髓涂片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0.23,流式细胞术对微小残留病变(MRD)监测示0.35,归入中危组,第2个疗程后骨髓达缓解,缓解后行3次大剂量 MTX(HD-MTX)(5 g/m2)化疗,同时鞘内注射预防CNS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一例625-626

摘要:患者女性,60岁,于2012年10月29日因反复鼻塞、头昏乏力3年余在我院住院,入院诊断为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检查总蛋白119.7 g/L,清蛋白34.9 g/L,球蛋白84.8 g/L,清蛋白/球蛋白0.41。肾功能、心肌酶均正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6.74×109/L,淋巴细胞比例0.707,红细胞计数3.39×1012/L,血红蛋白95.0 g/L,血小板计数217×109/L。无发热盗汗,浅表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经过抗感染等对症治疗,鼻塞等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分别于2013年3月及2014年5月在门诊复查球蛋白、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依然异常升高。但其间一直无发热盗汗,浅表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2015年5月20日因急性葡萄膜炎(左)、继发性青光眼(左)再次入我院。检查白细胞计数27.70×109/L,淋巴细胞比例0.807,单核细胞比例0.029,淋巴细胞计数22.35×109/L,单核细胞计数0.81×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82×109/L,嗜碱性粒细胞计数0.08×109/L,红细胞2.89×1012/L,血红蛋白86.0 g/L,血小板计数217×109/L;总蛋白100.3 g/L,清蛋白35.0 g/L,球蛋白65.3 g/L,尿素氮9.16 mmol/L,肌酐226.6μmol/L,免疫全套系列检查示免疫球蛋白 A(IgA)、IgG 明显增高,抗链球菌溶血素 O 350.92 U/ml,类风湿因子84.10 U/ml;尿粪常规、凝血功能均正常。彩色超声示:双侧颈部、双侧腋窝、双侧腹股沟区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分别约为20 mm×6 mm、28 mm×10 mm、24 mm×10 mm;双锁骨上区、右锁骨下区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约8 mm×6 mm);左侧锁骨下区未见淋巴结肿大,所有淋巴结边界清,形态规则,内回声均匀,皮质髓质分界清晰。 X 线片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样变伴感染,心影大小临界。颅脑 CT 平扫示�

免疫球蛋白 G4相关性淋巴结病误诊为 Castleman 病一例627-628

摘要:患者男性,43岁。因发现颈部肿物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颈部肿物,大小2 cm×3 cm,质硬,活动,无压痛,无发热和盗汗,无皮肤瘙痒,体质量无减轻。当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7.93×109/L,血红蛋白(Hb)147 g/L,血小板计数(Plt)39×109/L,颈部彩色超声示颈部双侧多发肿大淋巴结(右锁骨上最大者3.9 cm×2.2 cm,左锁骨上最大者2.3 cm×1.2 cm)。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综述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技术及其临床应用629-632

摘要: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疗法是利用基因改造技术,使 T 细胞表达肿瘤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以抗原依赖、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的方式结合肿瘤抗原,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单链抗体(scFv)和 T 细胞的活化序列在体外进行基因重组,形成重组质粒。在体外通过转染技术,转染经纯化与大规模扩增后的 T 细胞,启动并活化特异性杀伤肿瘤反应,其临床细胞治疗的应用显示出高效性,在白血病、淋巴瘤、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治疗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应,使得 CAR-T 技术成为主流细胞治疗手段。